昭嗣堂
昭嗣堂,又称香楠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孙安路,始建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昭嗣堂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中轴线上白前(南)至后(北)依序为照罐(河对岸)、门厅、大厅、大堂(昭嗣堂)、牌坊、后堂与后同,建筑面积约665平方米。该堂气势轩敞,面宽七开闸达26米,进深十一架共14米。顶高8.4米。硬山顶,居中的三间草架略高、左右两问屋顶略低——形似明代官帽。 昭嗣堂是无锡的一座较为完整的明代楠木厅,对研究明代的建筑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2006年5月25日,昭嗣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 昭嗣堂
- 外文名称
- Zhao Si Tang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孙安路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所处时代
- 明至清
- 保护级别
- 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Ⅲ-228
历史沿革
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进士曹察建宅第中大厅。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曹察卸任他将全部赏赐用来修建香楠厅。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曹家后人将宅改为家祠,故名昭嗣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昭嗣堂祠堂的功能不复俘在,房屋产权归村里集体所有。20世纪80年代末,为改善教学条件和确保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小学迁出之后此地又作为村里停放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场所。1983年之后,昭嗣堂经抢救性加固整修。1997年,无锡市政府拨款10万元,对昭嗣堂进行了临时性抢修。21世纪初,江苏省政府、无锡市政府和无锡新区管委会对昭嗣堂进行了全面大修。建筑特点
结构
昭嗣堂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中轴线上白前(南)至后(北)依序为照罐(河对岸)、门厅、大厅、大堂(昭嗣堂)、牌坊、后堂与后同,建筑面积约665平方米。该堂气势轩敞,面宽七开闸达26米,进深十一架共14米。顶高8.4米。硬山顶,居中的三间草架略高、左右两问屋顶略低——形似明代官帽。昭嗣堂内的香楠厅,全部采用最上等的金丝楠木建成。梁柱上均施彩绘,有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等纹样,贴金仍隐约可见,金柱下置覆盖形青石柱础,檐柱下为青石桎,山柱下为木桎和柱础。厅前有院墙,墙体下置青石须弥座,中为砖墙,上首有精雕砖刻。特点
昭嗣堂建筑呈对称布局,为“吉”宅之形,是苏式古建筑,堂内梁柱等木构有很有特色的彩画艺。文物遗存
- 金丝楠木
- 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