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寺与延祥寺、华首寺、明月寺、延庆寺、龙华寺、宝积寺、资福寺、香积寺、大慈寺、华岩寺、花手寺、东林寺、护圆寺、法云寺、太平寺、拨云寺、佛迹寺并称罗浮历代“十八寺”。
- 中文名
- 南楼寺
- 建立时间
- 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
- 文 献
- 《罗浮山志汇编》
- 说 明
- 历代“十八寺”之一
南楼古寺
南楼寺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已有1400多年历史。南楼寺是有史可据、第一座修建在罗浮山的佛教寺院,修建者为广州刺史萧詧[chá]。据清康熙年间的《罗浮山志汇编》记载,梁朝时有头陀僧景泰禅师“来罗浮?草为室,居焉”。景泰禅师建庵于此时,为弟子解决用水之难,曾“卓锡于地,泉涌数尺,流汲不竭”。萧詧敬他为“圣僧”,因此在景泰禅师所居的庵庐建寺,并亲题“南楼寺”名。
唐代时,又有名僧怀迪禅师住持南楼寺,奠定了南楼寺在罗浮山佛寺群里的特殊地位。据《唐国史补》记载,这里还是唐代贡品“御园柑”的生产地。唐朝天宝二年(743),南楼寺的僧人在寺旁种出了一种色黄皮薄味美汁多的柑子。他们把这种柑作为贡品,献给唐玄宗。唐玄宗通情达理,吃了岭南佳果,礼尚往来,御笔赐寺门匾为“延祥之寺”。由此,南楼寺又称延祥寺,成为名副其实的罗浮古刹。
宋代诗人张琬在 《南楼寺》中有“仙去不留丹灶药,诗成惟记御园柑”之句,可见“御园柑”与“丹灶药”都是当时罗浮有名的土特产。清初香山诗人刘世重曾有诗云:“何当信宿南楼寺,卧咏东坡小圃诗。”近代诗人苏曼殊在《南楼寺怀法忍》中写道:“万物逢摇落,姮娥耐九秋;缟衣人不见,独上寺南楼。”
新南楼寺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南楼寺屡有兴废,但最终得以延续下来。今天的南楼寺,虽然唐宋遗迹早已无迹可寻,但仍然是一处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清修之地。今天的南楼寺是近年来在原址重建的,昔日朝元洞的碑额石刻并没有丢弃,而是镶嵌在寺院内各处。比如原大门的石刻门联“石峒云封自古无人开秘窍,天门雾锁我今有钥透玄关”,以及大雄宝殿门前的“尘氛不到精修地,兰宇报开古洞氰”,就被保存在新大门的石阶旁。细心的游客透过这些沧桑的碑刻,应该能感受到南楼寺悠远的历史。
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能在南楼寺找到不少明清时期的石刻。如进入大门前,有晚清名士祁玉开所书的“朝元洞”三个大字,不远处又有“云深处”石刻。朝元洞是清同治癸酉年(1873)间沈道文倡导“三教合一”而创建的精修场所,历来是游客必到之地。
聚霞峰下的朝元洞景区如今已成游人夏日消暑的胜地。景区里有完善的游泳设施与配套场所,能让游客尽享山涧带来的透顶清凉。确实,朝元洞的北面,是巍峨屹立的山峰,云雾缭绕;近处则鸟语清脆,涛声悦耳,凉气袭人。难怪古人都有“雾锁”、“云封”来赞美这块风水宝地。
站在朝元洞向上仰望,飞云顶就在眼前,一阵山风吹来,片片白云从峰顶掠过,不愧是享誉千年的“飞云绝顶”。上世纪30年代,民国名人陈君葆游历朝元洞时就曾这么描述此景:“朝元洞望上去都是整面的峭壁,拔地千仞”。自古以来,罗浮山主峰——— 飞云顶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登高之处,而登临飞云绝顶的登山线路不止一条。较受游客和登山爱好者青睐的有四条,分别是从冲虚观、黄龙观、酥醪观、南楼寺出发,直抵飞云顶。事实上,古时人们从南楼寺登临飞云顶,要走的山路比其它路线都要险峻。《罗浮山志汇编》中记述从南楼寺登飞云顶的路上有 “小飞云”的古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