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陈清端公祠
首页  > 广东  > 湛江  > 雷州   »  陈清端公祠景点介绍

陈清端公祠

陈清端公祠
陈清端公祠 坐落于广东省雷州市雷城内大新街,为纪念清康熙年间福建巡抚陈扶的饲堂。1718年建,调为三进院落式布局,由中堂、西侧厢房和东西辕门组成;内存有康熙赐陈扶的御笔诗木匾等珍贵文物。
中文名
陈清端公祠
时    间
1718年
地    点
广东省雷州市雷城内大新街
对    应
巡抚陈扶

简介

陈清端公祠,纪念一代清官——陈瑸公而建。该祠座落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原海康县)雷城城东钟楼里(天主教堂附近),坐北向南,是为纪念“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的南粤先贤、明清时代岭南三大清官之一的陈瑸而兴建的。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据《南田钟楼陈氏族谱》记载:“公(陈瑸)以名臣望隆当代,凡文武官吏及四方君子之至于斯也,无不躬亲趋拜仰止……”该祠1983年6月21日被公布为海康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月3日被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公祠三进,进了门楼左转,便见一进大门上端镌刻着苍劲有力的“陈清端公家祠”六个大字。门联:“圣帝恩波同雨露,贤良事业并山河”。据《南田钟楼陈氏族谱》记载:“祠上为正座,中为拱亭,前建大厅,东西廊房,大门三间,高广丈许。左右东西辕门并峙。南为照墙,高一丈五尺。树旗竿一对,高三丈余。”祠堂布局严谨,庄严典雅,墙图壁画栩栩如生,檐雕灰塑工艺精堪,烩清朝中后期的建筑风格于一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雷州的民间建筑艺术。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十年浩劫”的破坏,照墙、旗竿、辕门被毁,墙壁上长满各类植物,雕栏画栋日渐褪色,但仍难掩其架构雄伟、气宇轩昂。走出存放杂物的大门,穿过杂草丛生的庭院,经过破烂不堪的大厅,来到了被风吹雨打而开了“天窗”的正殿,殿中悬挂一幅陈瑸的画像格外引人注目。祠堂里原来供奉的是台湾人民馈赠的香木雕像,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毁掉了,现在的画像是根据木像绘制的。关于木像,清代刘世馨的《粤屑录》是这样记载的:“祠内所塑像,是自台湾附海送舶来者。闻百姓塑公像二,一留台,一还雷。塑像时百姓环集,数公须若干茎,其黑白长短,皆百姓如式自镊已须,交塑匠共成之。非甚德盛,孰能如斯!”

事迹

画像中的陈瑸头戴官帽,身着官袍,面容清癯,两目炯炯有神,慈祥地端视前方,让人肃然起敬,教人追思绵绵——陈瑸,字文焕,号眉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生于海康县大埔社东湖村(今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中进士,康熙三十九年始任福建省古田县知县。尔后历任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四川提督学政、台厦兵备道以及偏沅(湖南省)、福建巡抚等职。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廉中之卓绝者”“苦行老僧”。与丘俊、海瑞合称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卒于1718年,享年六十三,追授礼部尚书,赐谥“清端”,入祀京都贤良祠。2007年,被广东省评为南粤先贤。陈瑸一生最大的贡献体现在对台湾的治理上。清廷收复台湾后,战乱始平,人心不稳,加上酷吏当政,急敛暴征,致民不聊生。陈瑸在《康熙五十四年十月疏》上描述当时官员腐败现象:“一人入仕途,于饮食、衣服、器,皆备极华侈。多所费必多所取,方面取之有司,有司取之小民,朘削无已。”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陈瑸调任台湾知县,体察民情,清廉正直,爱民如子,深受百姓拥戴。在治台策略上,“一禁加耗以苏民困,一禁酷刑以重民命,一禁馈送以肃官箴,一粜积谷以济民食,一置社仓以从民便,一崇节俭以惜民财,一先起运以清钱粮,一饬武备以实营伍,一隆书院以兴文教”。同时对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实行优抚政策,“革官庄,除酷吏,恤番民……”。几年后,台湾政局渐趋稳定。国相李光地奇其政绩,交章保奏,康熙亦奇之,提升陈瑸为四川学政。离任时,百姓万人夹道,挥泪道别,频呼“青天”。不久后,台湾又发生民变,官兵久战不能平。福建巡抚张百行奏请康熙:“为四川学政觅人易,为台湾道得人难。”于是,清廷补授陈瑸为台湾厦门兵备道,重回台湾。消息传来后,台湾百姓奔走相告,不费朝廷一兵一卒,民变自平。陈瑸逝世后,台湾人民感其恩德,纷纷立祠纪念他。陈瑸一生“居怀淡泊,弥高酌水之风”。他以“贪官不在多取,取一钱即为伤廉”作为座右铭。他为官不带家眷,布衣素食,住的地方仅一厅堂一卧室。他虽在外当官数十年,但心系乡梓。家乡的东洋万亩良田,经常遭受台风海潮袭击,他多次上书朝廷奏请拨款修筑海堤。康熙三十四年(1694年),他上书知府,亲赴琼州拜会道台,禀求派捐,但终因经费不足而未果。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他在福建任巡抚时又上疏奏请朝廷。朝廷奉旨将其节约下来的公费银5324两,拨给粤省督臣修筑东洋海堤。而陈瑸也把自己应得的“养廉银”5000两,捐为修堤费用。东洋堤岸修固后,惠泽桑梓,乡民深怀其德,在陈瑸逝世后25年,在雷城钟楼里立祠纪念他。陈瑸是“清廉中之卓绝者”,近300多年来,他的高风亮节一直激励着后人,对当今廉政建设与台湾回归祖国大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无可估量的政治意义。无奈陈清端公祠年久失修,柱倾墙斜,梁蛀瓦裂,岌岌可危,成了人们堆放杂物的场所,置身其中,令人痛心疾首。令人欣喜的是在一批敬仰陈瑸公的热心人士的倡议下,在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11月10日,成立了陈清端公祠理事会,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保精神,广结善缘,广募善款,共襄善举。相先贤“廉能为官,慈惠利民”的雷州人精神定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