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栋十八井大宅院
九栋十八井大宅院位于新丰县潭石村兴昌围。兴昌围离新丰县城约十公里,离广州也就一百多公里路。兴昌围紧靠新丰江,在古时是个交通要道。未建新丰江发电站时,新丰江可以通航到东江,然后经东江到惠州、广州。
天井,檐阶用长石条嵌镶。大厅堂使用青石柱文撑着木质支架。中栋大厅三栋为主建典范,金字木架均雕龙描凤;前栋两个厢房,用屏风板4块代墙,每块屏风皆刻有山水、花鸟、人物浮雕。可惜于2003的1月间某晚被贼人盗走。 中间三栋正门两侧设有前廊,均用青石作支柱,雕梁画栋;左侧雕刻画面是“按察司官员出巡图”,长龙人群前呼后拥,吹吹打打,右侧雕刻画面是“状元衣锦还乡”,热门非凡,气势壮观。
楼阁的窗是用大青石打凿成的,刻有龙盘虎踞窗户。大厅门框门槛全用青石精刻,门槛石板上刻有骏马图、千姿百态。正大厅上方悬着一块“竹梧堂”金字匾。中心栋大门上挂着刻有“三世六品”镀金匾,中厅栋梁悬挂着“奉天敕命”镀金牌匾。大厅堂内的火砖墙,全部火砖经过人工细磨光面。九栋十八井的施工、选料十分精细,据传,大厅堂内的火砖墙,全部火砖经过人工细磨光面,当时规定一个小工一天只能磨三只砖,要的是精工出细活。据了解,温氏族人从九栋十八井建成之日起,就一直在围屋内安居乐业。九栋十八井也一直保存有许多宝贵的文物资料,可惜在文革时大部分被毁。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该围屋共培育出二十多名大学生。
- 中文名
- 九栋十八井大宅院
- 位 置
- 新丰县潭石村兴昌围
- 始 建
- 清康熙初年(一六六零年)
- 竣 工
- 雍正初年
历史
九栋十八井始建于清康熙初年(一六六零年),至雍正初年竣工,历时八十多年。它的创建者为该村温氏开基先人、清朝初期曾任布政使司的温可中。后来温可中的两个儿子也做过朝廷的六品官。因一家人中三个人都做过六品官,所以当地有“三世六品”的典故。据温氏后人口碑资料,当时,温氏家族在邻近的河源等地购置有二百多公顷良田。而他们建起的这座九栋十八井大宅院也成为方圆百里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建筑。九栋十八井建筑用地约五公顷,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很有气势。建成横三栋、纵三栋,名谓九栋,共有一百六十六间房屋;每三栋各有六口天井,共为十八井,故称九栋十八井。它的整体平面基本上是一个大的椭圆形,接近现代的田径体育场,但比体育场要大得多。中间主体部分为房屋建筑,屋前为长方形禾坪,再往前是半月形池塘,屋后是半圆形的山坡或林地。风格
大宅院建筑模式按原设计为九栋正方直进后楼,因第四栋规划用地原业主不肯转让给温氏祖宗,故建成横三栋、纵三栋,名谓九栋。每三栋各有六口天井,共为十八井。 建筑用地共70多亩。墙体楼阁均使用火砖到顶。屋心房间部分采用卵石用石灰沙浆砌筑,亦有部分用泥砖砌墙。天井,檐阶用长石条嵌镶。大厅堂使用青石柱文撑着木质支架。中栋大厅三栋为主建典范,金字木架均雕龙描凤;前栋两个厢房,用屏风板4块代墙,每块屏风皆刻有山水、花鸟、人物浮雕。可惜于2003的1月间某晚被贼人盗走。 中间三栋正门两侧设有前廊,均用青石作支柱,雕梁画栋;左侧雕刻画面是“按察司官员出巡图”,长龙人群前呼后拥,吹吹打打,右侧雕刻画面是“状元衣锦还乡”,热门非凡,气势壮观。
楼阁的窗是用大青石打凿成的,刻有龙盘虎踞窗户。大厅门框门槛全用青石精刻,门槛石板上刻有骏马图、千姿百态。正大厅上方悬着一块“竹梧堂”金字匾。中心栋大门上挂着刻有“三世六品”镀金匾,中厅栋梁悬挂着“奉天敕命”镀金牌匾。大厅堂内的火砖墙,全部火砖经过人工细磨光面。九栋十八井的施工、选料十分精细,据传,大厅堂内的火砖墙,全部火砖经过人工细磨光面,当时规定一个小工一天只能磨三只砖,要的是精工出细活。据了解,温氏族人从九栋十八井建成之日起,就一直在围屋内安居乐业。九栋十八井也一直保存有许多宝贵的文物资料,可惜在文革时大部分被毁。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该围屋共培育出二十多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