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仙洞位于广东韶关市武江区西联镇芙蓉村丝芧坪石脚下村,距市区10公里。该洞长近1.5公里(属全省之冠),洞内长年保持20度左右温度,它由石英岩和石灰岩组成,内有10多个天然大厅和2个支洞,总长约1.4公里,平均高度4米,最宽处20多米,最窄处约1米,洞内迂回曲折,起伏有致,石笋、石幔、石柱、石钟乳密布其中,有“金鸡独立”、“天马行空”、“神龟出洞”、等几十处景点。
- 中文名称
- 芙蓉仙洞
- 地理位置
- 广东韶关市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 著名景点
- “金鸡独立”、“天马行空”、“神龟出洞”
简介
芙蓉仙洞相传是芙蓉仙子所居。仙洞内钟乳累累、石幔层叠,洞中有洞、洞中藏洞。洞内有大量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石花。有的石花既像花又似果;有的像狮又像猴;还有的像天女下凡、观音坐莲。还有像盘龙卧虎、天女散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更有犬牙交错、神奇动人的仙人岩、石钟岩、观音岩、珍珠岩、芙蓉岩等。洞外竹翠林茂,水秀山明,风光绮丽,登高远眺,整个西联盘地的田园水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置身于此,游人有如进入神话般的仙境。据说,这个仙洞可通往英德县境内,还没有人有此举探险。
洞景风光
它由石英岩和石灰岩组成,内有10多个天然大厅和2个支洞,总长约1.4公里,平均高度4米,最宽处20多米,最窄处约
1米,洞内迂回曲折,起伏有致,石笋、石幔、石柱、石钟乳密布其中,有“金鸡独立”、“天马行空”、“神龟出洞”、等几十处景点。
石笋和石钟乳
指在溶洞中直立在洞底的尖锥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洞底。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另一方面由于在洞穴里有时温度较高,水溶解CO2的量减小,所以,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就会自下向上生长的是石笋,从上往下生长的是石钟乳。石笋和石钟乳是怎样形成的?是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还有是因为由于地壳不断运动,海水退去,出现了绵延不断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岩山峰。这些露出来的石山,长期受雨水风霜冲刷,顶部变成刀山剑石状了。石峰底座,由于地史时期地下水的长期溶蚀,河水的长期冲击,渐渐地形成了溶洞。溶洞继续被溶蚀扩大,而溶于水中的石灰岩溶液,从洞顶往下滴,甚至往下流,促进二氧化碳进一步扩散,同时溶液受蒸发作用,形成饱和,剩余的碳酸氢钙沉淀,就形成了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石钟乳的形成,同石笋形成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石钟乳从上往下长就是了。那些顶天立地的“灵芝柱”,就是石笋和石钟乳对接起来之后形成的。据说,石笋和石钟乳,每百年才长高一厘米,长一米,就是一万年了。在地上长成一个尖锥体,很象竹笋,故名石笋。
石幔
洞穴学名词渗流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因形如布幔而得名,又称石帘、石帷幕。
石柱
由于石笋和钟乳石不断地增长,最后连接起来,形成柱状物,称为石柱。由于它们的发育,最后会把洞穴填塞封闭起来。
石柱、石笋、石钟乳是组成洞穴美景的主要部分。
石柱,在石柱县 万寿山有男石柱、女石柱两道风景,合称石柱。
石柱位于电白县霞洞镇,一说约建造于南朝至唐朝间,又一说年代无法考究。从霞洞开始向南朝海边方向延伸,每隔1至1.5公里竖1条,共9条,呈弧形排列,每条石柱高度不一,一般高约4米左右,下大上小,纵向三面为平面,一面呈弧形,弧面朝着大海,平面对着浮山。在一石柱旁,埋有石船一条,船长约3米,厚约0.2米,宽约0.8米,两头微翘,整石雕凿而成。
石柱的用途,传说纷纭,综合有六种提法:
(一)风水用途,因迷信地势某方不利而设。
(二)船竿柱,纪念冼夫人船来,喜悦性的象征(因闻冼夫人是沉海而死,又一说冼夫人巡视海南染疫而死,船载而归)。
(三)路标,有人认为这里古代是俚獠杂居,带讯人员,不竖立标志,走入岐途,往往被杀身亡,故要设路标。
(四)界号,有人认为所谓汉人坡是指古代在浮山岭以南居住为汉人,以北为俚獠住宅之区,以此为界。
(五)有人认为是清代界石,清灭明后,明不服清统治,经常于海面作乱,清划界竖石为界,凡内地居民,离海边10里,才准定居,故立石为界。
(六)有人认为这里有图腾作用。
芙蓉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