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
涟水县,行政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古称安东、淮浦,简称“涟”,因县境有涟河而名涟水。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位于黄淮平原东,淮河流域下游;东与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南与淮安区、清江浦区相连,西与淮阴区、沭阳县毗邻,北与灌南县接壤。 县域面积16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5.4万,下辖4个街道、12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涟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公元前117年西汉武帝年间置淮浦县至今有2100年的历史 ,涟水文化属江淮文化,涟水人属淮扬民系使用江淮官话。2017年,涟水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涟水有着崇文重教的深厚底蕴,是著名的智慧之乡。涟水崇书尚学之风千古延年,素有“安东出才子”的美誉,养育过鲍照、陈登、王义方等古代文化名人,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祖居地,是教育名城。涟水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涟水有着城水相依的自然生态。古淮河、盐河、涟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拥有五岛湖旅游区(4A级)、今世缘旅游景区、百花园、云锦产业园景区、苏淮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风景名胜区。县城已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白鹭”的特色风景。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 中文名称
- 涟水县
- 外文名称
- Lianshui County
- 别 名
- 安东、淮浦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江苏省淮安市
- 下辖地区
- 4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
- 政府驻地
-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西大道18号
- 电话区号
- (+86)517
- 邮政区码
- 223400
- 地理位置
- 黄淮南部,江苏省淮安市北部
- 面 积
- 1678平方公里
- 人 口
- 115.4万人(2018年底)
- 方 言
- 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安小片涟水话
- 气候条件
- 温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妙通塔、五岛公园、主题公园、月塔等
- 机 场
- 淮安涟水机场
- 火车站
- 涟水站、淮安东站
- 车牌代码
- 苏H
- 特 产
- 捆蹄、高沟酒(今世缘)、活珠子
- 历史人物
- 顾祝同、吴强、周恩来、王道明等
- 著名学校
- 江苏省涟水中学、郑梁梅高级中学
- 行政代码
- 320826
历史沿革
春秋时,涟水属吴。战国时,先后属越、韩、楚。秦时,属东海郡。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汉初,属楚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降韩信为淮阴侯,分楚地为两国,涟水又属楚国。汉景帝时,被废除。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淮浦县,属临淮郡。这是涟水建制之开始。王莽时,改淮浦为淮敬。东汉光武帝时,淮浦属东海郡。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淮浦属下邳国。三国时,淮浦属魏,划归广陵郡,西晋因之。东晋十六国时,淮浦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南北朝时,淮浦先后属刘宋。南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北东海郡,治所连口(即今涟城),并于北境置襄贲县。梁时,仍叫东海郡,北境侨置襄贲。东魏和北齐,襄贲县先后属西海郡,海安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诸郡为州,襄贲县属海州。五年(公元585)改襄贲为涟水县。因县北有涟水而得名,涟水之名始见。唐初,武德四年9公元621年)置涟州,在县北三十里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627年),涟水县属泗州。乾宁二年(公元985年,涟水属杨吴,后属南唐,周显得四年(公元957年),归于周。宋初,涟水县属泗州。太平兴国三年十二月(公元987年)置涟水军,属淮南东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五年改涟水县,隶楚州。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复为军。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涟水被金占领。绍兴元年,五年(公元1135年)废涟水军为县。十一年(公元1141年)割于金。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改为涟水县,属宝应州。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涟水被蒙古占领。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收复,三年(公元1262年)改为安东州,涟水县属安东州。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安东州归附,以县境马骡山军寨作山阳县。先后划归山东路、淮安路。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归附朱元璋。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月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清因明制,仍叫安东县,属淮安府。民国初年,安东县直属江苏省。三年(1914年)三月十三日,因与奉天省(今辽宁)安东同名,改为涟水县。先后属淮扬道、第十一区(淮阴区)、第八区(东海区)、第七区(淮阴区)、第六区(淮阴区)、第七区(淮阴区)。1939年3月1日,日寇侵占涟水,成立维持会,属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后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1940年3月18日,涟水成立伪政府,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1944年2月1日,成立伪淮海省。1940年8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涟水县人民政府成立。1941年元旦,设涟东行署。1月24日,以盐合为界,将涟水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别属于淮海区、盐阜区。1941年秋,淮阴、涟水两县撤消,成立淮涟办事处。1942年夏,淮涟办事处撤消,恢复淮阴、涟水两县建制。1945年7月1日,淮海、盐阜两行政公署合并,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涟水、涟东直属之。同年10月,成立淮海、盐阜两分区专署,涟水、涟东又分属之。同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涟水属第六个行政区(淮海区),涟东属第五行政区(盐阜区)。1948年7月6日涟城解放。1949年5月7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涟水属淮阴区,涟东属盐阜区。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仍名涟水县,属淮阴专区。1958年各乡建办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同年3月,将六塘、花园、硕湖、新集、百禄五乡从涟水县划出,归属新成立的灌南县。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属淮阴地区。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2001年2月,原淮阴市改淮安市,涟水属淮安市。行政区划
截止2018年12月,涟水县下辖4个街道:涟城街道、朱码街道、陈师街道、保滩街道。下辖12个镇:高沟镇、红窑镇、成集镇、梁岔镇、岔庙镇、五港镇、东胡集镇、大东镇、石湖镇、唐集镇、黄营镇、南集镇。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开发园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县城位于东经119°一119°35′,北纬33°45′-34°05′之间,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地处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四市交界处,北至西北与灌南、沭阳两县相连,西与淮安市淮阴区接壤,南与清江浦区、淮安区相邻,东至东南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县域面积1678平方公里。地形
涟水县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多为沙壤土质。气候
涟水县地处苏北平原腹地,境内平野广畴,盐河纵观涟水南北,黄河故道(古淮河)沿县域东缘穿流而过。县城内涟漪湖、东湖、茵湖三湖相连。县城位于东经119°一119°35′,北纬33°45′-34°05′,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内,基本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均气温5℃以上时间289天,年均无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涟水县矿产资源发现的只有砖瓦用粘土,原有各类轮窑39座,小土窑、小立窑一百余座,在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中,小土窑、小立窑已全部拆除,四座不具备保留条件的轮窑被拆除,另有两座轮窑限期保留。全县轮窑厂多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分布在31个乡镇办事处,历经多年釆挖,粘土资源已十分贫乏,占地总面积约8000亩,年工业总产值约7000万元(2006年)。土地资源
涟水县2005年实有耕地面积127.5万亩,其中旱田58.1万亩,水田69.4万亩。人口民族
2010年,根据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涟水县859991人。 涟水县境内有汉、回、藏、满、壮、朝鲜、侗共7个民族。经济概况
综述
2012年,涟水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亿元,同比增长18.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1.8%,较2011年提高6.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070元,完成调整目标,同比增长18.8%;财政总收入38.3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亿元,分别完成调整目标,同比分别增长4.6 %、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元,完成年计划的102.2%,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9160元,完成调整目标100.7%,同比增长13.9%。第一产业
2012年,涟水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2亿元,粮食总产91.9万吨,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3.9万亩,其中设施农业6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5%,全县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新培育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7个。第二产业
2012年,涟水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5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工业入库税金12.5亿元,完成调整目标的100.8%,同比增长6.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7户,其中新增91户,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05亿元,完成调整目标的106.1%,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
2012年,涟水县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2.5亿元,同比增长3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4%,同比增长18.9%。社会事业
民间文化
淮海琴书、淮海锣鼓、麒麟调、淮海戏、民间小调。教育
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幼儿园292个,其中独立园63所,学前班229个,城区小学5所,乡镇中心小学28所,村完小57所,教学点103个。特教学校1所。各级各类中学47所,其中,四星级高中2所,完全中学3所,12年一贯制学校2所,城区公办初中4所,城区民办初中4所,乡镇初中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全县共有省优质园3所,省农村合格园33所,省级实验小学3所,省级示范初中11所,市级示范初中3所。全县3—5周岁幼儿入园数为21549人,小学在校生总数为63761人,初中在校生总数为40062人,高中在校生总数为24044人。主要中学涟水中学、郑梁梅高级中学、涟水一中、涟水县第四中学、圣特外国语学校、金城外国语学校。主要小学涟水县实验小学、幸福里实验小学、南门小学、向阳小学、涟城中心小学、四中附小。新区建设
2004年,新区投入75万元,铺设17公里通村砂石路,同时投资65万元,兴建小学综合楼,卫生院防保楼,财税楼;集镇东大门进行了开发,为许多民营大户提供了宜商宜居的建筑用地。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1143平方米,上下四层,总投资48.1万元。培训中心于2003年11月建成并交付使用,为新区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场所。2003年,经济开发新区先后铺设黄庄、中哨,西哨等村11条砂石路,全长共计30公里,总投资120万元 ,使新区村村通上砂石路的多年愿望一朝实现。县交通局、建设局帮扶新区乔洼村建成高标准水泥路3公里,总投资78万元。2003年,在市交通局大力帮扶下,敬老院新建厨房4间,填了废水塘,新增菜田4亩,铺设了水泥路,还新建两座点式公寓,可供16名老人居住,总计投入达45万元。交通运输
涟水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涟水地处沿海地区大开放、大开发的交叉地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四市八县区交界处,市场辐射人口2000万。公路
公路方面,京沪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3条高速在境内汇合,G233国道3条国道、5条省道穿境而过;县城距连云港、南京、上海、北京分别仅需45分钟、2.5小时、5小时和8小时车程。铁路
高速铁路- 连淮扬镇铁路<在建>(共设1个高铁站有涟水站)
- 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在建中>(共设1个高铁站)
- 新长铁路<运营中>(共设1个客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