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暮雪
锦翰堂江天暮雪水天一线,何等壮阔。用玉花比喻浪花,漂亮之极,亦写水的冷。此时雪将要下了。
- 作品名称
- 江天暮雪
- 创作年代
- 元朝
- 文学体裁
- 五言律诗
- 作 者
- 陈孚
江天暮雪
(元)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翻译
首联: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颔联: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以描写动景写静,更加凸显宁静的氛围。鸟儿归巢,人也该回家了。颈联: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却发现不记得归路。好一个“不记巴陵道”,忘的妙哉,在如此浩大宁静的江天千崖间。尾联: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 小小的渔船。江天一蓑,多么深刻的对比,让人完全沉浸在如此安宁的气氛中。全诗一个“静”字贯穿始终,不只是环境静,而是更突出渔人的心境,淡泊的心态。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赏析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 九里区 1龟山汉墓
- 泉山区 2泉山国家森林公园
- 泉山区 3云龙湖
- 沛县 4沛县汉城
- 丰县 5明教寺
- 鼓楼区 6彭祖园
- 邳州 7“小萝卜头”纪念馆
- 睢宁 8双孤堆古墓葬
- 泉山区 9汉画像石艺术馆
- 贾汪区 10马陵山景区
- 泉山区 11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 新沂 12花厅遗址
- 泉山区 13云龙山
- 铜山 14北洞山汉墓博物馆
- 新沂 15窑湾古镇
- 邳州 16邳州大墩子遗址
- 泉山区 17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
- 云龙区 18戏马台
- 邳州 19梁王城遗址
- 邳州 20黄草山省级森林公园
- 邳州 21港上国家银杏博览园
- 睢宁 22水月禅寺
- 泉山区 23西汉楚王墓群
- 泉山区 24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 丰县 25果都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