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公安孟家溪镇东两公里的桂花台,是明朝著名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家乡。三袁皆为万历朝进士。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都主张不受俗套约束,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然、真实、清新的文风,被称为“公安派”,为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柳浪湖上柳如烟,柳浪湖下水接天。” 清朝诗人侯家光在一首诗中这样描绘三袁故里的景色,后人将“柳浪含烟”列为公安八景之一,这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三袁的理想场所。
桂花台高约四米,宽约六米,相传为三袁的祖父为观赏风景、纳凉休憩而修筑的土台,上面栽有一棵桂花树,故名“桂花台”。台右边有个叫摆脚堰的水塘,相传为三袁的母亲劳作回来洗脚的地方。台东南不远处有座荷叶山,系袁宗道、袁中道的合葬墓,墓前竖立着一块高大的墓碑。现存的柳浪遗址,为袁宏道弃官回乡在斗湖堤西南买地建的柳浪馆,为避暑胜地。当时的文人雅士多聚集于此读书、吟诗、参禅、悟道。后来,文人多慕名游览,赋诗抒怀。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全县辖16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国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
- 中文名称
- 三袁故里
- 外文名称
- The three yuan hometown
- 地理位置
- 湖北公安县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免费
- 著名景点
- 章田寺乡
- 特 产
- 鱼糕 鱼丸 早堂面
历史文化
公安置县始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时名孱陵县。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刘备领荆州牧,立营油江口,取左公刘备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公安县由此而得名。这里曾是“三国”时期主战场之一,刘备城、吕蒙营、陆逊湖等遗迹至今仍在;东晋时期公安学子车胤,囊萤苦读,自强不息,成为《三字经》中世代相传的典范;明末袁氏三兄弟开创的“公安派”文学新风,影响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率领的红二、红四方面军“公安会师”,彪炳史册;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王竹溪从公安走上技术报国之路,成就斐然,声名远播。
基础设施
公安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湘鄂门户”之称。207国道和荆东高速公路(湖北襄樊——湖南常德)贯穿全境,长江“黄金水道”伴境而过,离荆州城区30公里,离宜昌三峡机场70公里,离武汉天河机场250公里。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938公里,已形成以207国道、荆东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公(安)石(首)线、公(安)安(乡)线、公(安)松(滋)线3条二级公路为主干,以8条县级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县内有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4座,实现了城乡电力同网同价。全县程控电话8.7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8.3%,移动通讯电话用户10万户。县城日供水能力10万吨。星级宾馆服务周到,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自然资源
公安县境内地势平坦,江河密布,气候宜人,莺飞草长。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菜已纳入全国和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林业、水产、畜牧进入全省前列。全县常年产粮55万吨、棉花4万吨、油料10万吨。公安县是全国有名的棉产区之一,居全国产棉县第七位,六十年代即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南方产棉的一面旗帜”,素有“银公安”之称。公安县滩涂多、堤防长,草场资源丰富,是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八十年代全省林业工作即提出了“山区学远安,平原学公安”的口号。全县森林资源总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17%,林木蓄积量145万m3,“十一五”期间全县杨树可产木材100万m3。公安县盐矿(含芒硝)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初步在松滋—公安南湖峪盐矿区苏家垸和石子滩探明资源储量为1.5万吨,芒硝625.5万吨,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公安是名符其实的“百湖之县”,水面54万亩,其中精养水面22万亩,水产品产量7.5万吨,名优水产品占60%以上,盛产的淤泥湖团头鲂和银鱼、崇湖河蟹及中华鳖等特种水产品饮誉全国。
经济发展
公安县农业特色鲜明,工业支柱突出,商贸流通活跃。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已从单一的粮棉种植结构向多元化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向深层次推进。金安纺织、基立稻草中密度板材加工、威尔福双孢蘑菇加工、天绿源米业深加工、丰泰油脂加工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已构建成以塑料新材、机械汽配、纺织、生物化工、包装造纸、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拥有以“中国车桥第一股”——湖北车桥、“中国塑料工业的一面旗帜”——凯乐科技两家上市公司为突出代表的70家规模工业企业。土工格栅、塑料管材、光缆,农用车、齿轮、汽车前后桥、老窖王酒、棉纱、氨基酸、移栽灵等100多个名优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国际市场。英国坦萨公司、巴克顿公司、意大利弗拉玛公司、香港港柏集团、北京金浩集团、四川剑南春酒业集团和湖北金龙泉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公安。公安商贸繁荣,市场活跃,“五九路精品一条街”在全省享有盛名,中商百货等7家大型超市以及夏威夷商业街、南平商贸城、湘鄂大市场使公安商机无限。2005年,全县可实现生产总值65亿元,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5亿元。
社会发展
全县共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24个,市级文明单位62个;是“全省最佳信用县市”;拥有各类学校249所,3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公安一中连续十年实现高考大捷,在荆州市名列第一;1996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享有“田径之乡”的美誉,1987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县各类卫生机构41个,拥有医护人员1673人,病床1603张,2003年纳入全国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县之一;是全省首批11个“技术创新示范县”之一;坐落在湘鄂边境的“黄山头”2001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南闸、北闸和卷桥水库是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金融保险、城建环保等配套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发展平台
公安县作为湖北省首批确定的9个省级开发区之一的公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引领公安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最佳平台,也是各方客商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区内实现“五通一平”(路、电、供水、排水、通讯和场地平整)。开发区以新的理念、灵活的运行机制,在用地、税费和环境等方面,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开发区由公安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开发区管委会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进开发区的项目由开发区管委员以最简的程序、最快的速度、最省的费用完成相关手续,并实行专人、全程、免费代理。
相关旅游
不大的县城里,油江公园、孱陵广场、三袁文化广场、王竹溪纪念馆等一批文化工程,都在静静昭示这座小城不凡的文化魅力。
三袁者,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500多年前齐手开创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流派,影响后世几百年。
王竹溪者,物理学大家,杨振宁的老师,曾任北大副校长。令人称奇的是,物理学家独自编写了皇皇巨著、250万字的《新部首大字典》。
丰厚的文化是不竭的生产力。公安县大手笔复兴文化,除县城兴建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平施百姓,还改扩建12个乡镇文化站,建成180个农家书屋;设立“三袁文艺基金”和“三袁文艺创作奖”,11个文艺协会网罗2000多名乡土人才;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歌舞娱乐、印刷等文化产业,该县文化业产值逼近亿元。
2010年底,公安县举办首届三袁文化艺术节,超过5万人现场观看各种文艺表演和艺术展示,近30万人通过电视和广播收看收听了现场直播,三袁文化的魅力辐射到邻县邻省。
文化的魅力留住了客人的脚步,短短两天的艺术节基本敲定30亿元的投资。与“十五”末相比,该县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均翻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近6倍。“文化滋养的土地,一定能开出幸福的花朵。”一名客商临别留下感言。
名称由来
历史渊源
公安最早叫梅园。那时候公安一带梅花甚多,家家户户都喜欢种梅花。每天冬天,园中的梅花盛开,有红,有黄,有白,色彩斑斓,气味清香,真是生机盎然,蔚为大观。有一年的隆冬,一位秀才从这里路过,见大片大片连绵不断的梅花,争奇斗艳,景色迷人,便取名叫做梅园。
后来,汉高祖刘邦分郡定县,又把梅园改为孱陵。
到了三国时期,刘备借了荆州,为了扩展地盘,夺取江南四郡,便在油江口建立了大本营,一面养兵练武,一面开荒种田,等到时机成熟,带兵出征,以成大业。
刘备出身于没落贵族,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属于皇室。自从桃园结义起兵之后,打了不少胜仗。皇帝招见他的时候,攀谈起来,他还是皇帝的上辈,便称他为皇叔,封他为左将军。从这以后,人们都把刘备称左公了。
左公刘备驻扎油江以后,很多人都来信问候他,信中总是说:“左公安否?”刘备当时因忙于军务,没有功夫详细回书,每次回信时,就提笔写下两个大字“公安”(即左公安泰之意),日子一长,这两个字便成了口头禅。后来,也因为纪念左公安营于此之意,具有双重含意,就把孱陵改为公安。直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
公安县历史
公安,昔称七省孔道。早在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即建孱陵县,(公安县的前身)。县域凭临长江天堑之险,又当南北皇华驿道(现为207国道)要冲。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至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改孱陵为公安县,图谋霸业。公安县名始于这时。
219年,孙权趁刘备进川之时,进而亲驻公安夺回了荆州,又复县名为孱陵。
280年,分孱陵立江安县,县邑设二圣洲.
548年,改江安县为公安县;
589年,将孱陵县和永安县并入公安,改名公安镇属荆州总管府南郡;
742年,公安属荆南节度使管辖;
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公安为南平国属县;北宋初年,公安属荆州湖北路江陵府,后又名为荆南府;
1130年,公安县升为公安军,置镇抚使;
1135年,撤销公安军,恢复公安县建置,属荆南府,
1364年,公安属湖广行省荆州府;
1376年,公安属湖广布政司为第二县;
1912年,公安属湖北省荆南道;
1932年,公安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49年7月公安解放,属荆州专员公署领导;
1968年,公安属荆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8年,公安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1995年,公安属荆沙市人民政府领导;
1996年至今,公安属荆州市人民政府领导,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公安县地处东经111.48'-111.25',北纬29.37'-30.19',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上荆江南岸。南北最长为75公里,东西最宽51公里。公安北与市府荆州市城区隔江相望,2002年10月1日,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公安与荆州连为一体,公安南临湘省安乡,安乡河大桥兴建,公安与安乡澧县足趾并立。公安东挽石首,西挽松滋,称荆州江南之明珠。国土面积2257.9平方公里,辖14镇,2乡,431个村委会,4137个村民小组。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湖泊棋布,河流纵横,属平原湖滨地区。地面高度一般为海拔36米左右,境内主要为平原湖区,西南部分地方为平岗和丘岗地。虎渡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把全县分为虎东、虎西两片。境内山丘分布在县境南部,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唯位于县境南与湖南省安乡县交界处的黄山,顶峰海拔高263.6米。河流有长江、荆江、松滋等,是荆江分洪的主要蓄洪区。
自然资源
公安的土地适宜性广,种植条件好,生物生长量大,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西南红土丘岗和南部的黄土平岗地带、沿河的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上。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共有4个土类,7个亚类,12个土属,99个土种。从河床到岗地,土壤质地从砂质逐渐向粘质过渡,土壤种类也相应具有飞砂土、灰砂土、灰油砂土、灰正土、黄土。
河流水文
公安县集水面积199.391平方公里,过境长422.84公里,其中现有外江河流14条。长江全长6380公里,由太平口入境至藕池口出境入石首市,过境长85.62公里,水域面积87.69公里。
气候特征
公安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特点。春季冷暖多变,温度上升快,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量锐减;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热量丰富,无霜期长,低温冻害频次较少,适宜粮、棉、油、林、特等多种作物生长,有发展亚热带果木、特产等多种经济的水资源。通常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为春季的开始日,大于22℃为夏季的开始日,小于10℃为冬季的开始日,在10-22℃间为春、秋季节。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公安县辖14个镇、2个乡。共有60个居委会、326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斗湖堤镇。
镇乡政府
斗湖堤镇
斗湖提镇原作陡弧堤,后简写为斗湖堤 镇政府驻斗湖堤,人口131865人,面积100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沿江、油江、荆江、石桥、柳浪湖、宏泰、关山、车胤、潺陵、曾埠头、高建、高强、油江、詹桥、东风、同升、德义垱、金滩、曾埠头、大圣、荆华、潺陵蔬菜场。
埠河镇
镇政府驻埠河,人口100552人,面积233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44个村委会:埠河、三八、江明、雷洲、义和、三台、新生、魏家洲、雷洲、东湖、四美、东风、青华寺、群联、杨潭、新红、合意、马市、协力、红专、郭新场、群英、荆南、水德寺、新利、新平、陈家台、天心眼、飞跃、群义、东岳观、万众、团结、义和、谢家、复合、灯塔、群力、柏枝湖、七台寺、北闸、太平口、关庙、金龙桥、群合、金台、西流、复兴场、群星、水月。
杨家厂镇
镇政府驻杨家厂,人口54402人,面积133.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杨家厂、沿江、新洲、五洲、长江、新江、沅兴、青吉、福利、绿化、仁和、马龙台、荆和、荆中、卿罗渠、仁和、红胜、农丰。
麻豪口镇
镇政府驻麻豪口,人口63032人,面积192.8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麻豪口、黄水套、沙厂、横堤市、江南、麻口、鹅港、黄岭、北堤、沙岗、新沟、新华、砖桥口、白龙、朱湖、平南、月湖、荆丰、郑河、马尾套、赵家湾、裕华、沙厂、民旺、民建、联盟、工农、友好、周场.
夹竹园镇
镇政府驻夹竹园,人口56178人,面积118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夹竹园、黄金口、毛家台、先锋、杨家港、陈榨、黄金口、红星、三中桥、金猫口、陈祠桥、新岗、紫霄观、卫东、前进、瓦池、中岭、小桥、龙翔、齐心、、观音寺、新民。
闸口镇
镇政府驻闸口,人口56754人,面积127.4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建设、沟陵、观东、胜天汉、高桥、榨岭新、同裕、合兴、和祥、关湖、杨家咀、联福、保恒垸、联华、双潭、红安寺、永和。
藕池镇 镇政府驻藕池,人口46623人,面积109.2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新口、民主、人民、倪家塔、合新、幸福、项岭、五星、合峰、新乐、积玉口、六合垸、杨林寺、高家场、太阳、城乡、高洪。
黄山头镇 镇政府驻黄山头,人口38388人,面积117.4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纪念塔、界沟、北宫咀、马鞍山、丁家咀、建红、柯家咀、邵家岗、北宫、永忠、新堤、栗树窖、上升、曾口、天保、谭家、合子垸。
章庄铺镇
镇政府驻章庄铺,人口66622人,面积187.3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章庄铺、韦厂、东岳庙、石子滩、郑公渡、汪家汊、严家咀、荆红、同心、双星、新港、高潮、荣农、肖家咀、三星、玉虚阁、五首旗、联兴、紫金、欣荣、红桥、澄壁、白云、太平、白鹤、石门咀、凤凰、松林、毛家坪。
狮子口镇
镇政府驻狮子口,人口67228人,面积171.6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狮子口、剅口、谷升寺、申津渡、河口、桂花树横堤子、谷升寺、申津渡、窑星、横溪桥、义星、义宏、景阳岗、洪峰、河口、谷升寺、法华寺、兴隆、双马、双伏、陡兴场、龙船咀、芦林、新联、金星、顺星、碑口。
斑竹垱镇
镇政府驻斑竹垱,人口74099人,面积169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斑竹垱、花大堰、胡农场、镇和、胡家场、镇江、永丰、碾子沟、杨家码头、鸡公堤、关流咀、长生观、双东、伍家场、全美、鹅颈湖、杨家沟、学堂街、长埂堤、双石桥、寿祠桥、莲花垱、沙口子、汴河、花园、苏家渡、南池口、中伏桥、车家当、天子庙、劲松、同和、殷刘咀。
孟家溪镇
镇政府驻孟家溪,人口49261人,面积11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孟家溪、三袁、跃进、青龙、双湖、南港、黄堤、永新、金桥、勇敢、郝岗、黄田、猴子店、金岗、金明、天鹅、国庆、大兴。
南平镇
镇政府驻南平,人口56505人,面积89.4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红星、新城、胜利、中剅、金马、鲍关、新田、青岭、蔡田、柘林潭、杨堰、拖船铺、军港、五一、中长、双龙、朱家湖、杨家。
毛家港镇
镇政府驻毛家港,人口76440人,面积170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毛家港、官沟、唐咀、横堤、军堤、复兴、大公、曹咀、桂丰、小河口、魏家祠、严家豆、青云、丁堤拐、岗河、新桥、南堤、新四、螺丝湾、白马当、响当口、西马岔、张家湖、曙光、尹家湾、红旗、下桥口、乡政、长湖、长征、红光、马蹄拐、蒲田咀、军台新楼(形音lou)。
甘家厂乡
乡政府驻甘家厂,人口42591人,面积101.6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甘家厂、大门、三根松、太和垸、杨家厂、东升、陆兴、高台、炊皮山、七根松、甘家铺、清河、双龙、三根松、牧羊岗、贺家岗、大门。
章田寺乡
乡政府驻章田寺,人口46355人,面积125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章田寺、胡厂、达仁、毛家铺、祝家场、金红、永久、罗家塌、公兴、双仁、刻木、坪兴、接丰、南阳、长春、报慈、联台、杉木桥
民风民俗
公安说鼓子
公安说鼓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安说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文学形式角度来看,它是和唐代的变文一脉相承的,因为“敦煌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到了宋代,说唱艺术盛极一时,涌现了许多说唱的形式。鼓子词正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宋代以后,鼓子词几番变化,经元明时期“词话”,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逐渐发展衍变为公安说鼓。清代至民国时期,公安说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说鼓艺人不断增加,曲目逐渐增多,内容也日益广泛丰富。公安说鼓,亦叫公安说鼓子。以说为主,说中带唱。说,即在本地方言声调上加以适度的夸张,有起有伏,带有韵味,富有节奏感,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吐词清晰,层次分明。唱,一般是夹在每个小段落的结尾处。往往是在一段有韵律的说白之后,以两句唱腔来结尾,收腔后用唢呐重吹一遍下句的旋律,打一阵鼓,然后再起下一个段落。公安说鼓的音乐分为唱腔曲牌和唢呐牌子两部分。唱腔曲牌又分为主腔、花腔和哭腔三类。公安说鼓的传统曲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一是取材于街谈巷议,闾里琐事,笑话趣闻;二是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三是来源于武侠及历史演义小说。此外,也有从地方戏曲和外地曲种中移植的。公安说鼓采用鼓和唢呐配合伴奏,乡土气息浓郁,极富表现力,具有独特的乡土风味和艺术特色;公安说鼓这一文艺形式形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因而具有民俗学价值。公安说鼓的音乐分为唱腔曲牌和吹奏牌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经过百年来的积累衍变,已形成了很多固定的曲牌,因而具有音乐研究价值。
公安名人——“公安三袁”
袁宗道
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荆州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礼部会试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41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在文学上既反对模拟复古,又注重学习前人“古文贵达”的精神,先后发表《论文》上下两篇,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两篇论文批驳前后“七子”违反文学发展规律,倡导剽窃蹈袭、复古倒退的谬论,主张作家应“从学生理,从理生文”。万历二十六年,三袁共同发起,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吟诗撰文,抨击“七子”。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 “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生性直爽,喜游山水。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不到两年,“一县大治”,“吴民大悦”。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宰相申时行赞叹“二百年来,无此令矣!”获准离任后,遍游东南名胜,写下《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万历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胞兄袁宗道辞世,他悲痛不已,告假归里建"柳浪馆",栽花种柳、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6年之久。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致力整顿吏治。著名的《摘发巨奸疏》就作于这时。万历三十七年,被派往陕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获假南归,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随着时代前进,文学应不断创新。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袁中道
袁中道(1570~1626)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字小修。荆州公安人。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34岁时才考中举人。考进士又多次名落孙山,从此更加纵情山水,学禅悟道,以诗酒自娱。宏道病逝,他悲恸过度而隐居玉泉山读书学佛、修身养性,但未移昔日处世之志。万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次年朝廷授徽州府教授,后升国子监博士。此间他系统地整理、校对、出版了两胞兄及自己的著作,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风发扬光大。万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两年后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两胞兄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著作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