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峡
武陵峡是一处尚待开发而极有开发价值的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远安县洋坪镇陈家湾村.
武陵峡全长5公里,两边皆悬岩陡壁,天如一线。最宽处也只有10来米,最窄处仅容1人通过。武陵峡一峡连四洞(月亮洞、杨树洞、兵马洞、天坑洞),洞洞相连,各有其景。在入峡口数丈之下,有一深潭,是一条暗河的出口处,人曰“龙潭口”。发水季节,暗河之水从龙潭口喷涌而出,自成壮景,枯水季节,龙潭口碧水如镜,暗河潺潺有声。在峡口的岩壁之上有古人刻下的“武陵峡口”四个大字,但看不清是哪朝哪代所刻。古人将此峡命名为“武陵峡”并不是牵强附会,当我们一进入峡中就感受到了陶渊明笔下的那种桃源武陵的意境。这里峡高林密,僻静幽深,人迹罕至,别有洞天,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入峡行至200米处,右边石壁上一个圆形的大“寿”字就赫然映入眼帘,近前细看,才知道是由四个小寿字篆成的。落款为“清咸丰二年三月十五刷此”。再向前走不多远,又见一个圆形的大水潭,不知为何潭中无水,酷似一个硕大的浴缸。我等争相命名,有说叫瑶池的,有说叫玉环池的,有说叫嫦娥池的……正在争论不休,又有人在左边的石壁上发现了一群巨大的石蘑菇,形象鲜活逼真,仿佛伸手可摘。愈往前走,景色愈幽。时值阳春三月,峡中野花乱开,百鸟争鸣,天上白云渡峡,脚下泉流淙淙,空气中弥漫着幽兰的清香。面对峡中美景,我脑中油然生出“渐入佳境”一词。谁知,就在右边的石壁上早有古人刻下“渐入佳境”四字。这使我十分惊讶,是不是古人料我们今日必来,行至此处必有“渐入佳境”之感,故特意刻下这四个字让我们大吃一惊。在接近峡中第一洞--月亮洞时,又有古人留下的石刻:有石如门,曰“寻庶门”;有岩如佛,曰“须弥岩”;有石有桌,曰“香案石”。直至如今,香案石上仍然有人上香敬神。月亮洞形似一弯新月,挂在半山腰上,早有古人在洞门右边的石壁上刻下了一个红月亮。从峡底上到洞口有几十米高,悬岩峭壁,攀登十分艰难,有几处我攀不上去,是年轻人用绳子把我吊上去的。在快要进入洞口时,两边的岩壁渐渐合拢,形一个仅容1人通过的夹缝,一块圆石卡在石缝正中,古人刻曰“飞来石”。我们从“飞来石”的夹缝中鱼贯而入,爬上月亮洞,这才擦汗喘气坐下来喝水,啃镘头。月亮洞长约100多米,前洞宽敝明亮,左右两边皆有石楼建筑,依势而造,小巧别致,左边的一栋共四层,曰“待月楼”;右边的一栋共两层,曰“枕云窟”。均高处地面50多米,抬头仰视,危乎高哉,如仙山琼阁。正如残碑所述:“层楼结构精且整,丹梯百步势崔嵬”。如今层楼依在,丹梯不存,使我们不能登楼枕月待月,留下遗憾,日后开发出来,定要上去看个究竟。更为妙者,在月亮洞的下面和洞中各有一潭碧水,常年不枯,冬暖夏凉,白昼映出天光日影,夜晚映出彩云追月。我们即兴命之为日月泉。洞中原有一石碑,可惜已被人打碎,碎片被有心人收藏,拼凑起来尚可辩认。碑文为《小桃源记》,前序后诗,共224字,简炼地描述了武陵峡及月亮洞的景色。此碑刻于清咸丰五年九月,碑文作者名杨汝平,自号“墨痴子”。想必前面的哪些石刻均为此翁所留。感谢大自然造景,“墨痴子”留墨,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宝贵遗产。
传说,江洋大盗蒋三被官府追捕,逃到武陵峡,月亮洞避难,死前将金银财宝藏于洞中,吸引许多人前来探宝;皆一无所获。究竟有无财宝?也许只是传说而已。我们今天也是来探宝,但不是来探蒋三的金银财宝,而是探旅游资源之宝。
- 沙依巴克区 1西山老君庙
- 沙依巴克区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沙依巴克区 3乌鲁木齐红山公园
- 乌鲁木齐县 4苜蓿台
- 沙依巴克区 5中国彩棉科技园
- 头屯河区 6雅马里克山
- 天山区 7新疆民街民俗博物馆
- 水磨沟区 8水磨沟景区
- 米东区 9红山
- 天山区 10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 新市区 11乌鲁木齐植物园
- 天山区 12新疆大学
- 新市区 13新疆地质博物馆
- 乌鲁木齐县 14东白杨沟
- 天山区 15乌拉泊古城
- 乌鲁木齐县 16亚欧大陆地理中心
- 乌鲁木齐县 17一号冰川
- 天山区 18陕西大寺
- 乌鲁木齐县 19乌鲁木齐县白云国际滑雪场
- 乌鲁木齐县 20水西沟滑雪场
- 乌鲁木齐县 21菊花台
- 乌鲁木齐县 22新疆乌鲁木齐县南山牧场
- 乌鲁木齐县 23乌鲁木齐照壁山
- 天山区 24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
- 乌鲁木齐县 25乌鲁木齐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