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寺风景区
永泰寺始建于北魏,原名明练寺,唐代易名永泰寺,金代更名永禅寺,元朝以后又复名永泰寺,变称永泰禅寺。也有人称永泰寺为永泰庵或永泰院的。那么,永泰寺名是怎么演变得来的呢?寺与庵与院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宣武帝元属的女儿永泰公主在中岳嵩山“出欲入道为尼”。其史孝明帝元诩便在子晋峰下的明练塔旁敕建一座尼寺,让妹妹永泰公主侍佛传法,并喜度官宦及平常百姓家的女子百余人为尼。因寺建在南朝梁武帝的女儿、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达摩的四大弟子之一有练公主塔旁,故名明练寺。
永泰寺之名始见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廿五日,嵩岳寺都维那憎道莹上奏朝廷,说明练寺“依山带水,形胜幽栖,不假多工,便堪居住”。整修竣工后,因“天恩为永泰公主于前件,故伽蓝置寺一所,请以永泰为名,特望度僧二七人……”自此,明练寺从创建到易名永泰寺,共经历了185年。
金朝,永泰寺又更为永禅寺,是寺僧标榜自己是佛教禅宗正脉的一种表示。因北宋以后人们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佛教僧徒中也有言女僧人是“二僧”(含低人一等之意)之说,这是性别歧视的恶果。永泰寺尼僧把寺名改称永禅寺,当是对这种蕊欲偏见抗争的一种方式。金代永泰寺名僧均庵主圆寂后,其门徒为其建塔,塔铭即题为“嵩山永禅寺均庵主塔记”。
元、明以后,永禅寺又复称永泰寺。这一时期永泰寺尼僧世系也多依照少林寺自元代初年福裕开始的“70字辈”的顺序排名论辈。所以,此时永泰寺有的尼僧便自称永泰寺是少林寺下院,把永泰寺称为永泰院或永泰庵。尼僧圆寂后也归葬建塔于少林寺塔林。如元至正四年(1344年)永泰院主圆公死后,建塔于少林寺塔林,塔铭上就刻有“永泰院主圆公之塔”8字,现在墓塔犹存。
明、清时期,永泰院或永泰庵之名在碑碣、墓塔中再没有出现过,均以永泰寺或永泰禅寺之名沿用至今。
民间传说,佛教僧徒是“男僧住寺,女僧住庵”。受此影响,当地群众也多称永泰寺为永泰庵。其实,“男僧住寺,女僧住庵”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寺与庵都是佛教僧侣传法居住的活动场所。历史上的寺与庵,男、女僧人都可以居住,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之分。所谓“庵”,单从字面意思讲,是僧人居住的小寺庙。但在古代则是僧人对自己居住地方的谦虚说法,也就是说不论僧人的住的房屋有多么豪华或简陋,对外人说起来,均谦称为茅庵或划庵。久而久之,庵就形成一种固定的名称了。如嵩山地区的初祖庵、二祖庵、三祖庵、广慧庵等,历史上居住的都是男僧。所以说,“男僧住寺,女僧住庵”是没有根本的说法,仅是民间的一种俗称。
关于女僧人的称谓,民间俗称女僧人是尼姑。化教称已出家的女僧人为比丘尼;称信奉佛而未出家,也有法名的女弟子为优夷。《大唐中岳永泰寺碑》中说永泰公主“出俗入道为尼”,说永泰寺是“尼寺”。这说明在唐代永泰寺就已经是比较有名的尼寺了。
永泰寺在历史上先后有明练、永泰二位公主在此出家,其规格之高,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首屈一指。封建社会,皇室的人出家侍佛屡见不鲜。如北周的皇后先后有10人,全部信仰佛教。其0俗为尼者有6人,武帝宇文邕的李娥姿皇后、宣帝宇文赟的朱满月皇后,静帝宇文衍的生母和宣帝的陈月仪皇后、元乐尚皇后、尉迟炽繁皇后,也相继为尼。因明练、永泰二公主是高居万人之上的“皇室子女”,不需要在人面前谦称自己成住的寺院为草庵茅庵。永泰寺从始建到现在已有1480多年的历史,都是以“寺”自居,世代居住于此的传法僧人都是比丘尼。这在有关永泰寺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写的清清楚楚。
凡来嵩山永泰寺参观的游人都要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永泰公主为什么要放弃宫廷生活而出家为尼呢?
笔者综合有关永泰的史料,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种:其一是,为躲避朝廷内部尔虞我诈的斗争,明哲保身而出家为尼。据《魏书·明帝纪》载:“明帝以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即位,二月尊高氏为皇太后,已亥又尊胡充华为皇太妃。三月皇太后出俗为尼,徒御金塘。”永泰公主不知是否太后所生?“八月皇太妃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至正光元年七月侍中元义刘腾矫皇太后诏以帝年已长,敬逊别宫,乃幽皇太后于别宫。”清代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说:“永泰公主入道为尼,史虽无可考。然观当时朝政,高太后之出俗与永泰公主为尼,都有不安于其朝政之缘故。”据此,当地群众演绎出永泰公主的母亲西宫娘娘陷害东宫娘娘,永泰公主看不惯母亲的0佞行为,又无可奈何,毅然出家的民间故事。
其二是,北魏时期佛教盛行,永泰公主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而自愿出家为尼,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十二月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载:“汉明帝听洛阳妇女阿潘等人出家,为中国女缁(女僧)之始”永泰公主为仿效古人,于下光二年(521年)“出俗为尼”。
其三是,永泰公主奉敕出家。永泰公主的父亲宣武帝元恪、哥哥孝明帝元诩都在嵩山建有离宫,经常从京都洛阳到嵩山游乐。永泰公主多次随同父、史到嵩山,被嵩岳幽美的环境和宁静的寺院生活所吸引,多次要求到嵩山出家,为满足妹妹的要求,孝明帝元诩特诏令为妹妹敕建明练寺兼度土庶女等。所以民间盛传,永泰公主出家后的起居丫环侍奉,朝夕为伴,生活费用完全由朝廷供给,连公主用的粉黛和胭脂,都是宫廷送来的。永奉公主也经常把自己用不完的钱粮赈济周围的百姓。因此,嵩山地区广大僧俗对泰公主十分崇敬和爱戴。
永泰寺因永泰公主出家而扬名。明代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称,“永泰公主出家为尼是继达摩面壁、神光断臂得法”佛教禅宗中的三件大事,可与“五叶敷荣,千花竞秀与三花之树、五衢之禾相辉应”,“变千古不配矣”。因而历代有许多名人学士到此寻胜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