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宫

太平宫初名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至1195年)重修。正殿名三清殿,配殿为三官殿和真武殿,坐落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宫西绝壁矗立,下有天然石洞。洞内纵横各数丈,高敞如厦;洞顶镌刻“混元石”三字及星斗图案;洞旁眠龙石上,镌“犹龙洞”三字。宫北山坡下有涧水喷涌,相传曾有农人见白龙游泳其中,名白龙涧。涧底巨石累累,横跨两岸,水从石隙下泻,称仙人桥。过桥山坡有巨石,上刻邱处机咏崂山七绝20首及序。宫东北奇峰突起,形同巨狮,张嘴作怒吼状,名狮子峰。峰巅岗峦平敞,云气弥漫,有“狮岭横云”胜景。
道教哲学理论把字宙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洪元、混元、太初。洪元是指整个宇宙处于阴阳未判、混沌无形的阶段;后来“清阳之气上升而成为天,重浊之质下降而成为地”,宇宙方才定型,这就是混元阶段;太初是人类及地球上有生命开始的阶段。前面我们讲过,道教以三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比喻修身-的高度,“混元”就是一个“无人、无我”的境界,可想而知,能达到“混元”这个层次决不是一般的高度,这也是现代气功科学中所提的“返还先天以达到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
过去,这个圆石上并没有石台阶,所以一般道士也上不去,凡是能轻松上去的道士就可以在上面按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就能从大自然中接受到大量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传说这些星图就是当年刘若拙练功时留下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门的照壁上单线钩刻“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传为建宫时所镌。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时,又重塑了一些神像。西院辟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龙涎”,井侧石上刻明代山东提学邹善的诗一首。东院有钟亭,内悬新铸仿古铁钟一口,列为一景,名曰“上苑晓钟”。
- 古城区 1印象丽江
- 古城区 2丽江大研镇
- 古城区 3文笔山
- 宁蒗彝族自治 4里务比岛
- 永胜 5营盘村墓群
- 宁蒗彝族自治 6扎美寺
- 古城区 7东巴谷
- 古城区 8观音峡
- 古城区 9东巴圣地玉水寨
- 宁蒗彝族自治 10里格村
- 宁蒗彝族自治 11里格半岛
- 古城区 12木府
- 玉龙纳西族自治 13寨神泉
- 古城区 14金龙桥
- 宁蒗彝族自治 15吉意溶洞
- 宁蒗彝族自治 16高原温泉
- 宁蒗彝族自治 17永宁温泉
- 宁蒗彝族自治 18博凹湾
- 古城区 19宝山石头城
- 宁蒗彝族自治 20泸沽三岛
- 宁蒗彝族自治 21戛姆山
- 宁蒗彝族自治 22日月河、开基桥
- 古城区 23丽江黑龙潭公园
- 宁蒗彝族自治 24泸沽湖村落
- 古城区 25黑龙潭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