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济南府学文庙
首页  > 山东  > 济南  > 历下区   »  济南府学文庙景点介绍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48号,北临大明湖,临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济南府学文庙南接芙蓉街,北依大明湖,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济南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自2010年试开放以来,文庙先后成功举办了“新年祈福会”、“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文庙讲堂”、“朝鲜著名油画家精品展”和“成人礼”、“开笔礼”等公益文化活动,并与多家大中小学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济南府学文庙已逐渐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和社会广泛认可的儒家文化传播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庙被小学、工厂等占用,许多建筑被毁。1992年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进行大修,残存的古建筑被修复,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复建。修复后的文庙,将恢复祭孔的功能,并成为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中文名称
济南府学文庙
地理位置
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48号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属    性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修建时间
2005年

位置

济南府学文庙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北临大明湖,临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始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到民国时期,不同规模增建、重修达三十余次。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大成门、棂星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庙被小学、工厂等占用,许多建筑被毁。1992年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进行大修,残存的古建筑被修复,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复建。修复后的文庙,将恢复祭孔的功能,并成为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部分。济南府学文庙

历史沿革

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位于大明湖畔。历史上曾数次被毁又数次重修。金代时,府学文庙曾因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元末倾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拓建,后又经数代重修,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已臻于完善。清代对文庙的修葺不断,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使得府学文庙占地面积往北可到明湖路,往西至贡院墙根街,往南至南门,往东至曲水亭街。济南府学文庙是历代济南文化、教育的中心,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废除科举后,府学文庙便逐渐败落。由于连年战争,解放前济南府学文庙已经遭到破坏。解放后,大成殿曾被辟为礼堂,后来府学文庙成为大明湖路小学校舍。据考证,分布在全国已知的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江西萍乡文庙、南京六合文庙、苏州文庙外,始建年代都晚于济南府学文庙,加之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可见济南府学文庙在全国地位之重要。自2005年9月10日正式开工,历经5年精心维修的济南府学文庙已于2010年09月28日全面竣工。坐落于济南市大明湖路214号的济南府学文庙,是我国现存一座重要的府级文庙,它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坐北面南,是济南市域范围内最大的单体古建筑。据史料记载,济南府学文庙原为一组庞大的建筑群,总长247米,宽64~66米。整个建筑群在一条中轴线上对称展开。从保存下来的影壁、南门、泮池和大成殿四座建(构)筑物上,仍然可以依稀分辨出当年的气势。

建筑格局

文庙的格局从南到北,依次为南门、中规中矩亭、棂星门、大小泮池、屏门、戟门(俗称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廊庑、明伦堂、尊经阁等主要建筑。南门内侧的两个分列东西的“中规中矩亭”,造型一方―圆,寓意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告诫儒家学子做学问要有―种严谨的态度。但整个济南府学文庙却不像其他地方的文庙那样,呈正南正北的朝向,而是呈曲线状,这在文庙中比较少见,可能和当时初建文庙时的地理环境有关。济南文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还有小泮池,这在文庙中也比较少见。另外,其他地方文庙里的泮池大多数只是个象征,有的最多只能放进去些死水。而这里的泮池不但有水,还是能流动的泉水,这在全国即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极为罕见的。这充分说明历史上济南就水系发达,体现了其作为泉城的特色。泮池的泉水是由南面的芙蓉街流过来的,经明渠暗道流入大小泮池,然后经玉带河流到曲水亭,再汇入大明湖。这次,他们配合维修工程,挖掘并恢复了以前的水道。这样,游人来文庙观览,不但可以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也能体会到济南泉水文化的特点。

文庙三宝

龙石

第一件“宝”就是存放于趵突泉公园内的“龙石”(又叫“龟石”)。据悉,此石是六七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太湖石,曾经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所收藏,后来在府学文庙中被发现。上世纪五十年代趵突泉公园建成开放时,此石被移到公园内存放、展示,因其有秀、瘦、透、漏、皱特点,堪称济南“第一名石”。

屏门

第二件“宝”是一扇屏门。1952年,根据大明湖公园建设的需要,有关部门将位于府学文庙古建群当中的屏门,移至大明湖公园南门安置,成为一个具有地标特色的大门。2005年府学文庙修复过程中,专业人员借助考古发掘发现,原屏门的柱础未被移走,便依照柱础的布局、形式,参考现大明湖南门牌坊,设计重建了屏门。本次府学文庙重新开放后,游客就可以亲眼目睹这座传承了数百年风韵的屏门。

铁牛山

与文庙有关的第三件“宝贝”则是“三山不出”中的“铁牛山”。古代济南民间一直有“三山不显出高官,四门不对出王(皇)位”的说法。其中,“三山”分别是指已消失多年的历山、灰山和铁牛山。2005年,“铁牛山”在万众瞩目中出土。这头长1.5米,宽约0.6米,高约半米的“铁牛”就“俯卧”在府学文庙院内偏东南位置。

建筑形制

大成殿

大成殿为九开间,是全省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建筑。大成殿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之一,在中国各地文庙大成殿中的规模位列第三。大殿面阔九间,东西阔34.5米;进深四间,南北深13.9米;通高13.86米,面积约480平方米。单檐庑殿顶上,覆盖黄琉璃筒瓦,木架为抬梁式结构,柱有收分、侧角和升起,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檐下设斗栱,明间平身科两攒,其他间各一攒。斗栱和垫板绘有彩画。殿内采用减柱做法,顶部设天花,标高不同,其中明间和次间的天花较低,梢间和尽间的则较高。殿周东、西、北三面围以檐墙,南面前檐居中各间均为六抹头菱花隔扇门,唯两端尽间为菱花窗。 1950年代的大成殿和御碑亭 大殿正中供奉孔子及四配像,顶部悬挂清帝题写匾额数块,皆毁于文革。2005年,一块清世宗御笔“生民未有”残匾被偶然发现。2009年9月,一尊高2.72米的新塑孔子像正式完成,之后还将重新安放四配和十二哲像,并在大成殿南侧的东西廊庑内安放孔子弟子塑像。大成殿原坐落在宽阔的月台上,随着岁月变迁,建筑已破损不堪,脊兽在文革中被砸毁,殿基也早与地面齐平,不复从前气势。重修时,工程人员采用了“落架抬升”的方式,即将大殿全部拆除并仔细标记构件,抬高地基,然后在原地尽量使用原物重建。重建后的大成殿,整体抬升了1.5米,重现当年的高峻。大成殿前原有御碑亭两座,左右各一,六角形,黄琉璃瓦顶,康熙年间建,遗址、残碑尚存,已复原。在大成殿施工过程中,两尊驮碑石赑屃在殿前出土。

影壁

影壁位于文庙之外,向北与大成门对景,长9.85米,高约5米,厚0.95米,砖砌,呈“一”字形,琉璃瓦顶。其北面正中有圆形砖雕装饰图案,为清代遗物。数十年来因作为围墙使用而免遭拆除。

大成门

大成门面阔五间,左右阔10.8米,进深一间,前后深6.33米。单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其外檐斗栱,明间平身科二欑,次间一欑,并有四十五度斜出栱;侧面则无平身科,均为五彩重昂斗栱。并施彩画。各间均为砖石砌卷门,门内方砖铺墁地面。

棂星门

棂星门为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坊,柱间设红色栅栏门。柱前后以石鼓夹抱,并分别用石戗柱倾斜支撑。原棂星门已毁,基址无存。文物部门根据历史资料重建。

中矩亭、中规亭

泮池、石桥与中规亭中矩亭、中规亭分列棂星门内东、西两侧,中矩亭为方形,中规亭为圆形,黄琉璃瓦攒尖顶。语出《礼记·玉藻》之“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和《周礼·考工记》之“方者中矩,圆者中规”。

泮池和泮桥

泮池在棂星门北数米,池近半圆形,弧面朝南,北岸弦长37.4米。池周环绕白石望板、望柱。泮桥从池正中部跨越南北,为青石拱桥,长19米,宽2.88米,共五孔,正中桥孔最大,两边孔径对称递减。重修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在屏门以北发现了明代泮池遗迹,并将之恢复,使府学文庙内出现罕见的“双泮池”景观。

钟英坊、毓秀坊

钟英坊和毓秀坊分别位于泮池以北,文庙东西院墙内侧,钟英坊在东,毓秀坊在西,彼此遥相对应。二坊形制相同,均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式木质牌坊,覆黄琉璃瓦。2007年底,在维修过程中,二坊的遗址被发现,局部延伸至原小学围墙范围之外,印证了古时文庙的规模。

屏门

屏门作为文庙第三道门,是一座五间六柱牌坊。坊顶五楼,由明间向两侧呈三阶式错落,重昂单檐庑殿顶,覆黄琉璃瓦,饰吻兽,檐下以云头斗栱承托,额枋彩绘“旭日云鹤”、“金龙戏珠”等图案。坊柱前后各用斜柱支撑,柱础由石鼓夹抱。1952年,牌坊的地上部分被迁建至大明湖公园南门。2007年在原址重建。

更衣所、牺牲所

屏门东、西两侧分别是更衣所和牺牲所。每年祭孔前,主祭官须在更衣所沐浴、更衣,斋宿三日。更衣所建筑为原物,2006年,进行落架维修。牺牲所则用于祭孔大典上祭祀用品的准备,原建筑已被拆除,2006年根据史料记载在原址复建。

戟门

戟门为进入大成殿前院落的正门,面阔五间,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筒瓦。戟门两侧原与廊庑相连,与大成殿组成一封闭院落。重修时,两侧原本较为低矮的廊庑被加高,且与戟门分离,以备防火之需。

东西廊庑

东西廊庑是大成殿前左右的长排庑房,彼此相对,与大成门和大成殿围成封闭院落,廊庑内供奉孔子弟子。原廊庑建筑已于1950年代因年久失修而坍塌。2006年大修过程中,工程人员发现了其青砖铺就的基址,并据此重建。

明伦堂

明伦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栱,施彩画,是文庙内专司教育之职的场所,体现了文庙的“庙学合一”。1950年代被小学拆除以修建教学楼。现已依照史料在大成殿北的原址上复建,并将作为一处国学讲堂。为此,内部采取减柱设计,以增加课堂空间。

尊经阁

尊经阁是文庙存储经典之地。府学文庙尊经阁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曾藏有多通石碑,现已不存。1950年代,原尊经阁仅剩遗址。由于缺乏详细建筑规格资料,府学文庙维修工程指挥部于2008年起根据明代建筑的形制在原址稍偏南处进行了重建。建成之后的尊经阁是文庙内最高的建筑,并成为文庙以北的大明湖路上重要的景观。

石碑

如今矗立在文庙西墙的“太和元气”石碑,长约3米,高约1.5米,与曲阜孔庙内同名石碑均为明嘉靖二十四年巡抚副都御史曾铣书,应是从同一件作品上拓下镌刻的。从落款时间来看,前者比后者早一个月问世,显示在当时,各地祭孔场所之间的密切关系。2003年,当时还在济南市博物馆考古部工作的李铭,在文庙大成殿北墙处发掘出两截刻有孔子像的石碑,石碑是清代人临摹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孔子像刻制的。石碑出土后,被运到济南市博物馆存放,并在李铭的主持下进行修复。如今,观众可以从市博物馆内看到它的风采。府学文庙历史上还有一块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龙门碑”。后来被存放在闵子骞墓园内,又被请回府学文庙。这块碑颇为奇特,上面的字打眼一看像“龙”又像“门”,两字上下部连为一体。根据落款,“龙门”的作者为一位“沂水人”,寓意鲤鱼跳龙门。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古发掘中,府学文庙还出土一块济南迄今为止体积最大的古代“龙头碑首”,高逾两米。据此推断,碑身将十分硕大。这座石碑的碑身、碑座在哪,已经无从得知,或已遭人砸碎毁弃,或就藏在文庙地下的某个地方。倒是这块碑首的年代,引起专家的好奇。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李铭所长认为可能为元代遗物,他介绍,古代石碑是经过封建王朝统治机构批准之后才建的,建造规格有着严格的礼制限定,如此巨大碑首的出现,说明当时统治者对于府学文庙祭孔活动的重视。

修缮过程

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府学文庙一度破损严重。2005年,济南市正式启动府学文庙的修复工程,对其进行整体修复。其间,共修葺或恢复包括大成殿在内的大小古建数十间,部分恢复了历史上府学文庙中轴线上建筑群。在修缮保护工程中,专业人员对于现存建筑,按照文物保护的办法进行修葺;需恢复历史上存在的古建时,依托历史资料以及考古发掘,并按照传统建筑的构建办法施工。但有时候,专业技术人员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拿出更科学的保护方案。如在维修大成殿时,由于多年来大成殿外的地面升高,一旦降雨,大成殿内地面将被淹没,不利于文物的保护。针对这种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将原建筑编号拆解,整体抬高1.55米后,按照原样重新构建起来,这就解决了雨水浸泡的问题。在恢复古建环节,专业人员搜罗大量与文庙有关的图文资料,对这片古建的历史面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通过图片和发掘,确定了拣门、东西廊庑、东西御碑亭以及钟英坊、毓秀坊等历史古建的原貌。进一步探究发现,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尊经阁就已经只剩下遗址,埋藏在明湖路的路面下,而明伦堂还在。为此,技术人员赴山西等地,参照当地孔庙内的尊经阁样式,恢复了这座古香古色的古建筑。据介绍,大成殿内的天顶彩绘,也是按照官式彩绘来绘制的,使用旋之金线点金技法,这种彩绘技法尽管与故宫彩绘相比尚低两个档次,但“点金”本身已属较高规格。

匾额和碑刻

1950年代,文庙内尚存明、清碑碣27通,包括大成殿内匾额七块,明伦堂匾额一块及其它石刻数种。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文物大部分被毁。到1982年普查时,仅剩清同治间“重修济南府学文庙碑”和道光间“济南府学教授训导为禁约事碑”等寥寥几块幸存。此外,1991年大明湖路小学维修校舍,出土了一块重要的石刻,即“宣圣遗像”碑。此碑原立于大成殿附近。碑额题小篆“宣圣遗像”四字,碑题记为“吴维岳摹吴道子笔宣圣像”,正中阴刻孔子行教像,右侧中部下刻隶书“吴道子笔”四字。现存济南市博物馆。

营运状况

2010年9月28日上午,府学文庙将举行开放仪式,当日11:18,将正式对外开放。票价为每人10元,为让市民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将执行半价优惠政策。60岁以上老人免票,中小学生持有学生证免票。每年教师节对教师免费开放。

相关新闻

济南府学文庙首日纳客(组图)2010-09-29 04:35:00庆典仪式庄重精彩9:28,庆典仪式在府学文庙壮观的大成殿前举行。庆典仪式上,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谭延伟共同为大成殿揭幕;济南市副市长巩宪群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共同为孔子像揭幕。各界嘉宾和学生代表向孔子像敬献了花篮。庆典结束后还举行了成人礼仪式,全场嘉宾、学生向先师孔子行鞠躬礼,随后又演奏了《孔子颂赞》,表达了人们对先师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的敬仰之情。记者看到,大成殿为九开间,是我省最大的单檐建筑。两侧廊庑中,各陈列着孔子的34名弟子,加上大成殿中供奉的“4配12哲”,以及“至圣先师”孔子像,—共85尊塑像。据介绍,全国纪念孔子的庙宇中,能够将孔子以及72弟子—起塑像陈列的不多,曲阜孔庙内也只是陈列72弟子的牌位。精神价值远大于建成本身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府学文庙的开放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说明社会价值观的回归。文庙的建成和保护利用,使泉城文化活动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好场所。府学文庙的开放,精神价值远远大于建成本身。因为这使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很好的载体,能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孔子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老师。我们要用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王大千说。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