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药湖
首页  > 江西  > 宜春  > 丰城   »  药湖景点介绍

药湖

药湖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西北部同田,圳头乡镇境内的锦江下游,跨丰城、新建两县市交界地,北濒锦江,西*高安华林,东南与丰城同田、尚庄、梅林、圳头、湖塘、上塘等6个乡镇1797个自然村相连,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湖区最低海拔18米。湖面积3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4236万立方米,为丰城第一大淡水湖泊。药湖,晋代以前叫“叹早湖”。
中文名
药湖
记载书籍
《丰城县志·波堰》
地    址
丰城市西北部同田
原    名
叹早湖

简介

据清同治《丰城县志·波堰》载:“药湖,县北五十里,周迥四十里。旧传许旌阳经此,水蛭(蚂蝗)粘其马足(脚),投药湖中,水蛭遂绝故名”,赤称“仙湖”。在远古时代,药湖就属湖滨沼泽地区,在湖区大批珍稀古生动物群化石中,有属古代中、晚期更新世纪,如我国华南地区大熊猫族系剑齿象、犀牛、梅花鹿、羚羊类等古生动物群体。时至今药湖仍水域宽广,平日泉水不竭。每逢春夏降雨季节,烟波浩渺,一碧万顷。

诗词记载

明徐日德《药湖》诗中有:“灵泉鸣玉液,窈窕称仙湖,介岭山仍截,石龛水自纡,河源溯濯锦,霞绮明流酥”之句。湖区水草丰美,历来是鱼类繁殖栖息好场所,所产鱼类达20余种,尤以麦鱼最有名。清道光《丰城县志·土产》载:“麦鱼,出药湖,长不及半寸,其色如麦,四、五月间始有。相传许仙投麦所化,故又名仙鱼”。有史以来,沿湖村民常年在此捕捞,年产鲜鱼近万斤,是丰城一个天然的鱼库。今天,美丽富饶的药湖,已呈现“川原沃野铺青翠,碧汉长虹飞堑途”的壮丽景观。通过进一步开发建设,将成为丰城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发展胜地。

药湖的变迁

从“战天斗地,围湖种粮”到“顺乎自然,还水于湖”,丰城药湖半个多世纪的嬗变,证明了科学的发展观是现实的选择——药湖古名叹早湖,是一片横亘在丰城、新建交界处的总流域面积达375平方公里的湿地。建国前三、四十年间,由于血吸虫肆虐,药湖地区“万户萧疏鬼唱歌”。在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世纪60年代末,血吸虫得到有效控制,湖区人烟日隆。经过千年的沉淀,药湖水底的土地肥得流“油”,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这无疑是人们眼中的瑰宝。1978年,丰城县委、县政府组织了20多万劳动力战天斗地,打响了水中取粮的大会战。林方喜当时是后坑村的生产队队长,他说那时候村民们起早摸黑地干着,想着每户能分几十亩湖田都有使不完的劲。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当时的丰城县在药湖地区共兴修水库100余座,开挖导托渠道158公里,湖区开垦出了几万亩良田,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随着电排灌站等配套措施相继完善,其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三年保一收。当人们为“人定胜天”的壮志得酬而欢欣鼓舞时,有识之士却发现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且维之更不易。为了丰收,湖区农民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数倍的劳力,秧插了被冲走,冲了再插;禾晒了被浸湿,湿了再晒。湖区的百姓很难挣脱土地的束缚外出务工。而湖区的各种堤坝、设施维护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大的开支来自排涝费,在分隔药湖与赣江的水闸上,排列着6台直径1.7米、功率800千瓦的大型水泵,它们是药湖丰收的保证,但他们运转一天的电费高达5万多元,一年下来,要吃掉120多万元,这摊薄了本已微不足道的种粮利润。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药湖的发展之路。顺应自然,还水给药湖,将种植产业向养殖业转变的思路,成为决策者的共识。2001年,梅林镇率先大胆决策,加固堤坝,关闸蓄水建成千亩水产基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用反租倒包的方式,从农民手中租下湖田,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永康客商投入600万元,发展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等水产养殖。2002年,为“水”让路的梅林开发模式已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并被纳入国家农业开发项目。目前,梅林、同田两乡镇共建成养殖水面2万多亩。在新的开发规划中,丰城正准备用三年时间,把这一面积扩大到5万亩,彻底实现药湖水与人的和平共处。还水于湖后,农民、政府都得到了实惠,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改观。在梅林,农民由于政府反租倒包,每亩湖田每年能得到140元的补助,仅此一项,湖区每户农民增收1000多元。长期被湖田束缚的农民腾出了精力,可以外出务工,不但从外面带回了钱财,还带回了新观念。梅林镇政府将水面承包给客商亦可获益。根据合同,该镇每年可收承包款100多万元。生态方面的改观也非常可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消失的天鹅去冬又飞临药湖。药湖的变迁只是丰城治水用好水历史嬗变的一个缩影。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丰城人正试图化解与水结下的千年恩怨,那些侵河占湖的30多万亩低洼田正一步步回归原貌,水禽、水产、水生植物为主要00内容的“三水产业”替代了原有的“水中取粮”模式,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2003年,“三水产业”成为丰城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其产值高达4.8亿元。丰城人找到了与水自然性的契合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