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于1977年8月建成开放,馆名由开国元勋宋任穷同志题写。馆址位于铜鼓县定江东路489号,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部)旧址——萧永翁祠旁边。1994年12月成立铜鼓县博物馆,两馆合署办公,一套人马。展馆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实用面积2200平方米。展线总长130米,砖混三层结构,2007年铜鼓县人民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对展览大厅内的陈列进行了更新改造和外部建筑维修。9月11日重新对外开放,行政隶属铜鼓县文化局。 2001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2009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 2010年被中国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列为“现场教学点”。2013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部)旧址——萧永翁祠,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铜鼓县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馆内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军旗猎猎;第二部分沙洲阅兵;第三部分排埠思索;第四部分引兵井冈;第五部分星火燎原。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在铜鼓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恢弘历史。2008年1月30日,按照中央四部委《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的要求,率先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据不完全统计,自建馆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观众200多万人次。
- 中文名称
-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 地理位置
- 铜鼓县城西门肖家祠之旁
- 景点级别
- 国家三级博物馆
- 门票价格
- 免费
- 建筑面积
- 4400多平方米
历史背景
1927年9月,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以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不畏艰险、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拿起武器,向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有力反击。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首次打出红旗,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铜鼓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中心、萧家祠是前敌委员会旧下址,铜鼓是工农革命军的重要创建地。革命的烽火,伟人的足迹,为铜鼓铸造了永恒的光荣和不朽的历史丰碑。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这九个大字由宋任穷将军在纪念秋收起义50周年(1977年)题写。这座建于1977年修建的秋收起义纪念馆,不仅珍藏了秋收起义那一段历史,也凝结着铜鼓人对毛泽东的怀念之情。2007年值秋收起义80周年,投入400多万元对该馆进行重新修缮。2004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基本陈列
秋收起义专题陈列 全馆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军旗猎猎”,主要介绍铜鼓成为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沙洲阅兵”,主要介绍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三团和铜鼓人民举行秋收起义的光辉历程;
第三部分:“排埠思索”,主要介绍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同志率三团回师铜鼓排埠,在这里思索部队前进的方向;
第四部分:“引兵井冈”,主要介绍工农革命军第一、二、三团在浏阳文家市胜利会师,毛泽东同志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指明了中国革命的航程;
第五部分:“星火燎原”,主要介绍了这支由毛泽东同志从秋收起义中带出来的经三湾改编后的革命军队,参加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全过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的不朽功勋。
珍贵藏品
水桶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从铜鼓桥头大沙洲出发,途经石桥,直攻白沙。这副水桶是上庄农民为三团部队送茶用过的,它凝结着军民鱼水深情。
马灯 这盏马灯的主人为李承清,是当年参加秋收起义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的一名战士。
军徽 1992年,红一团这支优秀的人民军队抽调一部分部队,组建驻港步兵旅,为保卫香港繁荣稳定,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2007年7月,该军徽由驻港部队步兵旅赠送。
基本信息
地 址:江西省铜鼓县定江东路489号
交通线路:武吉高速、南长公路直达
门票价格: 免票开放时间:8:00~12:00,14:30~17:00
闭 馆 日:星期五下午
邮 编:3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