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李门二仙庙

位于山西省高平市拥万乡西李门村附近二仙岭上。以奉祀乐氏二仙女得名。始建年代不详,金、明、清各代屡有修葺。今存建筑三进院落,有山门、中殿、后殿、东西翼殿、客房、廊庑、偏殿及钟楼、鼓楼等。中殿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三间见方,单檐九脊歇山顶。筒板布瓦覆盖,梁枋粗大,出檐深远,前檐建廊,殿前有金代月台,石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山西省
西李门二仙庙 VI-374
- 中文名称
- 西李门二仙庙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高平市
- 景点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时间
- 金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山西省
西李门二仙庙 VI-374
简介
二仙庙位于高平市城东南10公里的岭坡村南二仙岭巅。在牛庄乡境内。这里交通方便。相传晋时有俩姐妹,生母病故,不堪继母虐待,常仰天痛哭,一日感动天神, 下降黄龙,二女乘龙升天,遂成仙女。他俩关心民间疾苦、遇有求雨,求药、求子女者,有求必应,上党一带辗转流传,极为崇信,遂建庙祀之。在高平市区南14公里西里门村二仙岭。相传晋时有两姊妹,生母病故,不堪继母虐待,常仰天痛哭,感动天神,下降黄龙二女乘龙升天,遂成仙女。她俩关心民间疾苦,遇有求雨、求药、求子女者,有求必应,上党一带辗转流传,极为崇信,遂建庙祀之。始建年代不祥,金、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现存山门、东西廊庑、中殿、配殿、后大殿等建筑。中殿年代最古,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前檐廊深一间,门窗移置于前槽金柱上。柱为方形抹楞,覆盆莲瓣式柱础。殿内无柱,大梁与廊下乳袱在前檐柱上搭交,结构简洁牢固,为金代遗构。庙内有金代石碑一通,载仙姑灵应事迹;清光绪五年(1879年)碑详述光绪三年灾情及民间生活疾苦,是研究我国灾害史的重要资料。建筑
该庙始建于金、明清年代均有重修。三进院落,建有山门、中殿、后殿、左右配殿、东西廊庑、厨房等。布局均衡整洁,庄重严整。中殿年代最古,创建于金正隆二年 (1157年)保存完好。中殿三间见方,单檐歇山九脊顶,前檐廊深一间,门窗移至前槽金柱上。柱为方形抹楞,覆盖莲瓣式柱础。殿内无柱,大梁与廊下乳袱在前檐柱上搭交,结构简洁牢固,美观壮丽,为研究金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资料。庙内有金代石碑一通,载仙姑灵应事迹;清光绪六年(1880年)立碑一通,详述光绪三年灾情及民间生活疾苦,是研究历史灾荒的重要资料。该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编入了《中国名胜词典》。历史
创建年代不详,金、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存有山门、中殿、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殿。从庙内和周边残存的金代建筑台基来分析,现存建筑的规模已经远远逊于金代。中殿为金代遗构,殿前月台也为金代遗物。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浮雕有力士、兽头,并镶嵌有两幅线刻:"队戏图""方巾舞图"。这两幅线刻是我国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剧实物资料之一,文物价值十分珍贵。- 双桥区 1普乐寺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 双桥区 3普宁寺
- 平泉 4顶子城遗址
- 隆化 5土城子城址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6木兰围场
- 双桥区 7殊像寺
- 丰宁满族自治 8凤山关帝庙
- 鹰手营子矿区 9四方洞遗址
- 双桥区 10溥仁寺
- 平泉 11会州城
- 平泉 12化子洞遗址
- 双桥区 13承德城隍庙
- 双桥区 14须弥福寿之庙
- 双桥区 15安远庙
- 丰宁满族自治 16坝上草原
- 双桥区 17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
- 丰宁满族自治 18京北第一草原
- 双桥区 19普陀宗乘之庙
- 双桥区 20云山胜地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1御道口牧场
- 丰宁满族自治 22千松坝森林公园
- 丰宁满族自治 23喇嘛山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4御道口
- 丰宁满族自治 25白云古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