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玉笥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何君村西,东临105国道和京九铁路穿腹而过,原名群玉山。大诗人李白江南之行,从匡庐游至群玉山时,见峰峦连绵不绝,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32峰,皆如削玉染黛、凌云摩霄。40平方公里三十二奇峰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中文名称
- 峡江玉笥山
- 地理位置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
- 占地面积
- 40平方公里
- 景点级别
- 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著名景点
- 三十二奇峰
历史文化
峡江玉笥山:漫山古木森幽,重重掩映,四季如春.清泉长流。山脚有紫霄、仙人、温涧、泰、鹤、龟等6石,或钟灵毓秀,或突兀奇峭,或虎踞龙蟠,形态各异呈奇献巧,有“神柱支天”、“虹桥飞架”、“鹤舞迎客”、“寿龟伏地”、“骆驼向月”等景点。尤感惊叹写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相传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南巡时,路过此山,天降玉笥.遂称玉笥山。玉笥山方圆40平方公里,峰峦连绵不绝,六石间矩不足200米,属石灰溶岩地形。元代大诗人揭傒斯在《承天宫记》中称:“天下称名山者有三,曰匡庐、曰閤皂、曰玉笥,而玉笥尤为夭下绝境”。玉笥山自秦代以来,历为方士、道士修真炼丹之所.成为江西道教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中列为“第十七法乐洞天”、“第七郁木福地”。经汉、 晋、唐几个重要发展期,宋时为鼎盛阶段。据《玉笥实录》载,当时全山有“承天”、“大秀”2宫,“开明”、“冲虚”等21观,“梅仙”、“麻姑” 等24坛,“诗鹤”、“百花”等11亭,“杜真”、 “鸣琴”等12台。还有“汉帝金井’,等以独特的景致享名。元末明初,大部分建筑颓废。现存建筑有宋代的百花桥、环玉阁。1987年,何君村委募集资金30余万元,于原址重修云腾飚驭祠和先觉楼。自古以来,玉笥山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神奇的故事传说,吸引无数游客,历代文人名士游览吟诗作赋。黄庭坚、朱熹、解缙、王阳明、罗洪先等人都曾在此留下优美诗篇,成为玉笥山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景点
玉笥风光
百花桥 始建于宋,座落于玉笥山“云腾飚驭祠”山门前。桥为遂道式,长7.5米,宽2.8米,高2.5米,单孔拱券,桥孔跨度4米,麻石错缝砌筑,不施膏灰,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
云腾飚驭祠和先觉楼 在玉笥山元阳峰南.初名云储寺,又名南祠,肇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97年)。相传唐初贞观年间吉州刺史吴云储辞官携家修道于此.道成举家飞升,后人以其灵异.传入朝迁, 唐玄宗遣宦官崔朗建庙祀之。多次重修,规制不一。宋真宗时赐额“云腾飚驭”,祠后加建先觉楼(梦楼),奉祀华山道人陈拎〔希夷)卧像。祠经清道光年间维修,后逐渐颓败,至文化大革命期间,荡然无存,但游客依然,近千年祈梦活动不衰。1987年.重修云腾飚驭祠和先觉楼,仿古规制。背倚元阳峰,傍临人工湖,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十分秀丽。每年接待游客逾万,秋季农历八月初一庙会,更是游人如织。
汉帝金井
相传汉武帝南巡时曾汲用此水,故名。井位于南祠对面山坡,井口由岩石天然形成,2平方米。人走近井口,脚步震动,泉水上冒,如串串珍珠,置镍币于水面,不沉。泉水常年不绝,逢大旱不减.清澈香冽,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
仙人石
占地数亩,奇峰异洞.怪石叠磊。石顶仙人桥、骆驼峰天工玉成。石西一甬道,洞洞相连.以仙人桐为大。石上有环玉阁,两重飞檐,下层八角,上层四角,格窗回廊,饰以彩绘。始建于宋,初名大成阁,因6石环立村四周.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张九钺锥改题环玉阁。1979年重修。
仙人泉
泉水冬温夏凉,清可鉴发,其味香冽。清代有人取水与石上药草制成六神曲,远近珍之。相传秦末“十叟”凿地饲鲤,后9鲤化龙驼九仙飞升。又传何紫霄炼丹于此,故又名炼丹泉。
泰石
位于北隅,根蟠数十亩,为6石中最大者。有石磴可达顶部。最高一峰似刀削斧劈兀然屹立,俗称“观音峰”。有洞十余,石腹中有一夭然洞穴,敞如广庭,人称洞厅,内望默黑,石壁小窦交通,曦景漏射,别有意境。
鹤石
又名雀石。北距泰石数十米,群石森立矗为一峰,峰岭一石,如元鹤矫首引吭。
温涧石
位于何君村北田贩中,在仙人石前温涧上,故名。泉从石底流出,叮咚有声,如钟鼓齐奏,又名钟鼓石。
覆箱峰
又名狮子峰。玉笥山南部一峰、位于福民乡与水边镇交界处,海拔486米.方圆6平方公里。相传秦时孔丘明等九人飞升时,掷箱覆于地,化为青峰,故名。峰巅原有紫霄化院“兴唐以来,远近民士析祷之盛,海内少见”清雍正七年(1729)重修,为单进五开间.上覆盈尺铁瓦。1952年毁于森林火灾。1987年秋县林业局在废址兴建了望阁,用以护林防火开辟旅游事业。阁采用钢筋水泥仿古建制,三重飞檐,歇山式脊顶,下层广敞,二、三层有回栏相通,红墙绿瓦。登阁凭栏,万顷林海尽收眼底,峡江诸胜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