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张氏家庙
首页  > 福建  > 漳州  > 长泰   »  张氏家庙景点介绍

张氏家庙

张氏家庙
祠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中国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中文名
张氏家庙
词    性
名词
位    于
漳州市平和县安厚镇双马村
属    性
建筑

简介

平和马堂张氏家庙,位于漳州市平和县安厚镇双马村。马堂张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五、六年后才告落成。家庙占地面积960平方米,以家庙及左右厢房组成,家庙以门厅,前厅、左右庑廊,正堂组成。厢房面阔五间。家庙墙脚板石精凿,墙面全部青砖砌筑,悬山项,燕尾脊。正堂上悬有“会魁张一栋”和四个进士牌、竖匾“翰林张作舟”,横匾“慈晖衍庆”。马堂开基祖张文通,原居系汀洲府宁化县石壁村。明洪武廿七年(1394年)迁平和马堂山铁寮窠。六百多年来,传下二十六代。繁衍双马、龙陂、顶新楼、山美、将军径、井下、下新楼、占厝岭等18个村近四万人。明清朝代,马堂张姓后裔部分迁入广东、广西、浙江和台湾,其中渡台的有七世茂公迁台北。八世应标定居台湾粪箕湖,九世士发三兄弟定居台湾鸡笼山,廷显移居南投坑仔尾。第十世荫迁居高雄大社乡。第十一世郡迁南投,潮、层先入南投后迁基隆市,玉棕迁南投,鸿章先迁南投后住台中,世吉、世选二兄弟迁基隆市剌竹城。第十二世火迁入下七张犁在。第十三世涉移居云林,朴信公、享至台中大雅。第十四义直、利川先到南投开基,利川后迁台中大雅,指到七张犁垦荒,四静、腾迁南投,松仔迁台北县。第十五世大连先入淡水县,后分居宜兰、桃园,宗乾居台中县大雅,还有先祖到屏东县的等等。定居在台湾的张氏族人利川派下,在台中大雅有创建“裕昆堂”。南投县有建“乾亮公祖祠”,南投县平山里彰南路建有“郡公祖庙”张氏祠堂等家族祠堂。值得一提的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1928年出生在彰化,其祖籍也是平和马堂人。近几年来,很多祖藉马堂的台湾张氏族人,纷纷回乡寻根祭祖,参与维修祖祠,资助公益事业。

张氏家庙旗杆简介

在福建漳州南靖县塔下村的德远堂张氏宗祠,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可称得上是一座罕见的祠堂建筑。张氏宗祠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塔下村结合得非常紧密,成了村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塔下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古村,村里一座座造形别致,乡土气息非常浓厚的楼屋,沿着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清溪两岸修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沿溪铺设宽广的村道,村道两旁有高低错落的石阶通向各家各户。沿着石阶可下到溪边洗衣物,取水烧煮饮用。在溪水之上,每隔100米左右距离,就架设一座石孔桥,以通行人,把两岸村子联为一体。桥下水声潺潺,鱼儿游动。真是一幅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图画。祠堂选在塔下村后的山麓台地之上,前面开了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形成了一个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为了面迎清溪源头,把大门开在朝向村头的侧面,而祠堂整个朝向仍然向南。入口大门为一个三间两柱的牌楼式门楼,门顶是高低错落的歇山式屋顶。正中一间高高突起,脊上塑制龙鱼异兽等花饰,显得非常华丽。在门楼正中镶一巨大的“张氏宗祠”匾额。进门之后,即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四周有高墙围护。祠堂面向庭院,平面为前后殿和左右厢围成的四合院布局。过了前面门殿之后,有一较小的天井,即是主要的祭殿“德远堂”。殿的明间悬挂德远堂的金字匾额,殿内雕龙画凤,装饰华丽典雅。正中的大神龛里,供奉着自开基祖起历代列祖列宗的神位。左右分别摆放钟鼓,两边厢房四间,为供祭祀用之房屋。在德远堂内,还珍藏了厚达500多页的《张氏族谱》,记载了张氏在塔下村开基的经过和迁徒的情况。据族谱记载:德远堂张氏的开基始祖是张姓的122世孙、宋代淳熙年间进士张化生的第九世孙张小一郎。小一郎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携妻华氏、子光昭迁到平和县小溪,再迁到南靖县马头背,同年7月14日又从马头背迁到塔下村,至今有500多年,已繁衍到23世。德远堂张氏宗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祠堂前面大月池边树立着精美高大的石刻旗杆群,这是国内外宗氏家祠罕见的。这些旗杆群也反映了张氏子孙发奋图强的精神,而且也反映了福建山区人向海内外开拓的精神。每一根石刻大旗杆上都记载了他们各自在海外、在他处建功立业的事迹。其开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开发台湾的先民中,有一位名叫张石敢的人,是从塔下村出去的。据族谱上记载,张石敢虽家境贫寒,但聪明勤劳。清乾隆初年,塔下村连年灾荒,民不聊生,许多人离乡背井,出外逃荒。有一年除夕将到,张石敢身无分文,家贫如洗,眼看年关难过,便向本村一位有钱的屠夫赊了三斤猪肉。除夕之夜,屠夫突然上门要账。张石敢没钱还账,请他宽限一些时间。屠夫不仅不肯,还将在锅里已经煮熟了的猪肉拿走。临走时,又抓了一把草木灰撒入锅中,让他们肉汤也喝不上。正值年轻力壮的张石敢,受此大辱,悲愤万分,决心发奋图强,远走他乡去创业。大年初一,他就带着妻子来到德远堂。祭罢祖宗,离乡登程。几经转折才来到了厦门,正好碰到一只起航去台湾的船,请求船主允许之后,便登船随行了。沿途历尽艰辛,最后定居在台南。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终于发家致富,并把台南也开发起来了。张石敢的子孙后代曾多次回乡祭祖认亲。为了不忘祖先恩德,便在德远堂家祠的前面树立起石刻大旗杆作为纪念。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