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漳州中山公园
首页  > 福建  > 漳州  > 龙文区   »  漳州中山公园景点介绍

漳州中山公园

漳州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1918年10月始建,1919年11月建成,原名漳州第一公园,1927年更名为中山公园。1996年投资500余万元,邀请福建省园林专家重新规划、设计,将其改造成极具时代气息的休闲公园,并荣获福建省人大颁发的“环境优美奖”。2008年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整体改造,在保持中山公园原有的历史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园品位,同时为彰显公园的主题,增设中山广场,树立孙中山像,使历经百年的老公园重焕光彩。
中文名
漳州市中山公园
外文名
Zhongshan Park
所属地区
漳州市芗城区
主要景点
中山纪念亭、漳州解放纪念亭等
建成时间
1919-11
公园性质
开放性公园

公园简介

福建漳州中山公园位于漳州市区延安路,占地近60亩(公园占地面积45336平方米),是福建省内的市级休憩公园之一。曾经在公园建有“中山纪念台”,位置应是在现时“漳州解放纪念碑”之南边,纪念台是为19路军进驻漳州时所建,但是在抗战期间遭日本轰炸机空袭被毁。现时公园建有喷水池﹑七星池﹑梅岗山﹑解放纪念碑﹑华表六角亭等建筑。中山公园1918年10月始建,1919年11月建成,原名漳州第一公园,1927年更名为中山公园。1996年投资500余万元,邀请我省园林专家重新规划、设计,将其改造成极具时代气息的休闲公园,并荣获福建省人大颁发的“环境优美奖”。2008年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整体改造,在保持中山公园原有的历史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园品位,同时为彰显公园的主题,增设中山广场,树立孙中山像,使历经百年的老公园重焕光彩。

公园信息

地址:芗城区新华西路182号(中闽百汇旁)? 漳州中山公园电话:标签:公园附近地标:水仙花园,银都大厦,花园大厦 ?营业时间:免费开放交通:13路,17路,等邮编:363000

主要景点

漳州府衙旧址中山公园原为漳州府治旧址,民国元年,改为龙溪县署。1919年,援闽粤军开辟闽南护法区,改龙溪县署为漳州第一公园。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五载:“漳州府署在府城南,唐贞元二年(786年)徙州治于龙溪即今治也,元为路,明为府。”千余年来,此处一直是漳州的州、路、府署所在地。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故此址有“紫阳古署”之称。原堂高7丈,雄冠一时。府衙历代屡有废兴,“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复建二堂、川堂及仰文楼”。府署原范围甚大,今存衙署及仰文楼址,可见旧墙厚达1.2米,砖、石用材俱大,系府衙古制。1927年元月,北伐军东路军将其更名漳州中山公园。仰文楼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仰文楼俗称梳妆楼,旧为太守眷属之住所,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知府魏荔彤建。1932年4月下旬,漳州地下党组织在中央红军东路军的帮助下,于仰文楼西侧召开闽南工农代表大会。东路军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和省委特派员邓子恢以及闽南各界代表共一百多人出席了这次大会。会上宣布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由王占春任主席。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设在仰文楼。中山纪念亭中山纪念亭在中山公园旧府署左侧,民国8年,粤军陈炯明立《漳州公园记》碑。民国16年元月,北伐军废陈炯明碑文,另镌何应钦的《漳州中山公园记》和孙中山的《总理遗训》。漳州解放纪念亭公元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社会各界于1950年仲秋在中山公园建立“漳州解放纪念碑”,后因中山公园改造,遂改建“漳州解放纪念亭”于梅山,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共同为漳州的繁荣与发展而努力奋斗。亭石柱上刻有“芝岭举红旗长忆古城民众家家迎解放,芗江流碧水更闻新纪乐章曲曲唱腾飞”。华表又叫博爱碑。民国8年,闽南护法区建。混凝土结构,四方形,通高687.5厘米,碑高390厘米,四方形底座297.5厘米 ,分四级,最底层阔470厘米。 碑文:东面楷书“博爱”二字,孙中山题; 西面楷书“互助”二字,陈炯明书;南面隶书“平等” 二字,汪精卫书;北面篆书“自由”,章太炎题。七星池在府衙后,半月形,占地1530平方米,池壁悉砌板石,现保存完好。 宋嘉定间知府赵汝譡即朱熹复轩旧址筑君子亭,并筑台凿池,后被填平,清知府魏荔彤、沈定均先后修复,为府衙整体的组成部分,对研究“紫阳古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8年,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山公园内南面东隅,坐东朝西,系1956年8 月龙溪地区行政公署为纪念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闽南革命烈士而建。纪念碑上由漳州名匠李明月以钢筋水泥雕塑了身着军装、肩背竹笠、手持步枪的红军战士形象,身高3.2米,座为大圆柱形,柱高4.65米, 柱周长7米。碑座正面上书"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写"一九五六年八月立", 底座为三级八角形状的水磨板,四向为八级石阶,周围筑石栏杆,外围种绿篱。整座建筑物及环境,庄重肃穆,总占地面积1458平方米。其他景点东门假山,中山广场——孙中山像,桧柏盆景,现代雕塑

发展历程

1917年8月25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2月初,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率兵“援闽护法”。公园建于何地,初选址三处。一是城西北隅芝山。二是城东南隅丹霞书院一带。三是城中心府署,这里空旷开阔,东有花园、小山岗,北有晶园、森园、七星池,周边有参天古树。最后议定扩建府署一带为“第一公园”,待后再续建芝山、丹霞为第二、三公园。第一公园工程于1918年底动工。主事公园建设的有汀漳道尹熊略、工务局长周醒南、工程师谢瑞卿、总监工王孺涵、技工祁自强、总务翟雨亭等人。工程分二段进行,第一段是按公园建设蓝图征房赎款,扩大范围;填洼整地,除砾修路;建圃围栅,种花植树。工程夜以继日,至第二年四月底公园初具雏形。五月开建第二段工程,进行修楼筑馆、砌亭立碑、围墙饰门,到十一月公园即告落成。公园占地42亩,花款39303元,费时11个月。公园里的府署,一进、二进改建为“阅书报室”、“图书馆”,后进“仰文楼”重新修葺。东侧小山岗扩大加高为“龙虎山”,山腰遍植梅花,岗峰建石柱绿瓦“梅岗亭”。“龙虎山”下西面旷地建六角形“音乐亭”,东面菜园建“美术馆”。公园还有“喷水池”、“紫阳亭”、“馀园”、 “荷池”、“七星池”等。公园北端“七星池”前的“森园”、 “晶园”,改建为篮球、排球场。公园南端原是土地庙、保黎堂,拆平改建为运动场,有秋千、弄桥、木马、单双杆、吊环、跳高、跳远等新的运动设施。最令人注目的是“闽南护法区纪念碑”,碑为混凝土结构,底座为四方形,长阔各298厘米,座上碑高390厘米。碑上端四面刻碑文,东面楷书“博爱”为孙中山书丹,北面篆书“自由”为章太炎所题,南面隶书“平等”为胡汉民(另一说为汪精卫)所写,西面楷书“互助”为陈炯明手书。在图书馆东侧立二米多高的公园纪念碑,碑文是陈炯明撰写的“漳州公园记”,以志建园事迹。公园初成,各界人士争捐花卉、文物、藏书。“南北社父老,送300多盆花卉,沿途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有赠道尹一丛佳品“大风尾兰”,道尹倡建兰圃植之,向民间征集兰花,道尹也捐款购兰充实,兰圃遂成。公园范围不大,但楼馆亭碑,岗池园场,山水相映,花木扬华,错落有致。1919年11月公园建成开放,民众可在“阅书报室”读到《建设》、《星期评论》、《湘江评论》等革命进步的书籍、报刊。仰文楼屡有名人学者演讲及学术交流。音乐亭常有“锦歌社”、“南词社”在演唱。美术馆展出名家书画及本地书画爱好者作品,还有“唐咸通经幢”、“古七宝铜佛像”、“清蔡世远碑刻”。“咸通经幢”高185厘米,黑色花岗石雕成,幢为八角形,每面宽28厘米,阴刻楷书《佛顶尊佗罗尼经》,唐咸通四年(863年)漳州押衙王制建,宣议郎刘镛书。此碑书法道劲,有晋人风格。顾炎武称赞为“天下经幢第一”,是唐代书法艺术珍品,河下街林氏捐献。古七宝铜佛像制作精细,相传是唐代文物,长期湮埋地下,明时才被发现,三社林氏捐献。体育场新式的运动设施,吸引许多爱好者在活动。原森严、威肃的府衙重地,成为民众文化活动的乐园。1920年8月,陈炯明奉命率军回粤,福建督军李厚基派张毅踞漳州。时利用拆寺庙的雕刻精工的盘龙石柱四根,在府署前面古榕树下建“龙柱亭”,在亭中立镌文石碑,宣扬其“治漳政绩”。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何应钦率部攻克漳州,废“龙柱亭”石碑,另立孙中山的《建国大纲》碑。废陈炯明立的“漳州公园记”碑亭,改为“中山纪念亭”,并另立碑文,镌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和何应钦的《中山公园记》;又在“七星池”南边建“中山纪念台”,辟球场为中山广场,把“第一公园”改名“中山公园”,以纪念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功绩。1919年5月,公园正在建设,北京爆发“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漳州各界群情激愤,纷纷参加国民大会,参加示威游行,支持“五四”运动。5月22日漳州各界在公园广场召开“万人国民大会”,会上通过致电巴黎和会及我国专使,要求争回青岛,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要求惩办卖国贼、抵制日货,还通过“致南北政府争回长春”电文。会后上街游行示威。6月8日,漳州学生成立学联,联合工人、商人,举行罢课、罢工、罢市。6月28日,工农商学各界近万人,在公园召开追悼北京郭钦文、周瑞琦、徐日哲三烈士大会,赞佩三烈士爱国精神,怒斥北洋政府辱国丧权的行径。9月9日在公园召开“提倡国货,禁止日货”国民大会。会后把搜出的200包日糖投入九龙江,把日籍老板、日传教士驱逐出境。公园开始成为漳州民众参加政治活动,表达政治观点的场所。1927年春,中山公园举行“倒蓝反廖”声讨大会。蓝汝汉,石码人,是个大地主,身边有一批打手,私设公堂,肆意欺压百姓;其子蓝步青也仗势为非作乱,民愤很大。时中共闽南特委李联星在石码开展“倒蓝”运动,蓝闻讯潜逃。其子蓝步青被工农群众押送漳州法办,却被驻军廖鸣欧放走。廖的行为引起公愤,石码一带农民和漳州工农、学生数千人,联合在中山公园举行“倒蓝反廖”声讨大会。驻军闻讯赶来干涉,工农群众与之开展说理斗争,驻军词穷理屈而撤走。声讨大会扩大漳州工农运动的声势与影响。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红军东路军进军漳州。4月下旬,在公园仰文楼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王占春任主席。5月1日,在中山公园召开“军民庆祝红军胜利攻克漳州”万人大会。据革命老人谢小梅回忆,大会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拥护中央红军,反对官僚的统治、压迫和剥削,在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斗争,并和全国人民一道,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大会期间,红军驾驶在漳缴获的一架飞机从厦门散发传单回来,在会场上空低飞盘旋,会场军民热烈欢呼、鼓掌,沉浸在胜利、欢乐的气氛中。红军进漳消灭张贞部,筹款筹物,扩大红军后,回师苏区。闽南工农革命斗争从此走上巩固发展的道路。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飞机于8月就窜人漳州轰炸。漳州民众在血腥的轰炸声中奋起,中山公园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区。芗潮剧社、学校师生屡屡在这里演出抗日救亡街头剧,向民众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唤起民众抗日热忱。纪念“九·一八”,在这里举行群众性抗日救亡歌咏大会;平型关大捷,在这里举行庆祝大会并火炬游行。公园还成为街道壮丁队、学生集训队、妇女救护队的训练场所。人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捐献飞机,募集寒衣,慰劳抗日将士。芗潮剧社及红三团300多人加入新四军北上抗日。漳州军民汇人全国抗日救亡伟大洪流。八年抗战,漳州市区及属县被日机炸死1420多人、炸伤830多人、炸毁民房、学校3450座,炸毁渔船250多艘。公园仰文楼也被炸塌。漳州军民在血腥屠杀中,团结一致,齐心抗日。海澄南炮台击沉日舰“若竹”号,打响闽海胜利第一战;东山县军民三次击退日海、空军进攻;港尾日伪三团举白旗反正;挺进队渡海夜袭鼓浪屿敌营;特工潜入厦门刺杀敌奠泽重信;高捷成、李林等一批漳籍英雄儿女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战斗中屡立战功。中山公园都以“捷报’’的形式,把胜利消息迅速公诸于众。1945年8月10日晚上九时过后,传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街头,拥向中山公园。漳州沸腾了,中山公园沸腾了。鞭炮声、锣鼓声、欢呼胜利的口号声响澈夜空,有的敲打面盆、擂击铁桶,以欢乐的响声,来表达历经八年抗战苦难的结束。人群还以高呼“抗日胜利万岁”、“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互相庆祝抗日的胜利。中山公园人山人海,抗日胜利的激情如海浪汹涌,如火山爆发。这是胜利之夜,狂欢之夜,难忘之夜。时光已匆匆地远去,但中山公园还记载着漳州历史的一段段苍桑。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