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龟山寺
首页  > 福建  > 莆田  > 城厢区   »  龟山寺景点介绍

龟山寺

龟山寺
龟山寺位于莆田以西 15 公里的华亭镇境内的三紫山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闽中最早标志为禅院的古刹 。 龟山古刹座落于三紫山中峰后龙岭下,门前开阔,坐向依北朝南,面对笔架名山此乃无了祖师开山时所定,历千载而不易。整个梵宇依山势而建造,以天王殿至祖师殿为中轴线分两廊左右展开,错落有序,庄严别致,雄伟古朴,巍峨壮观。现存建筑物总面积 11600 多平方米,大小殿堂三十多厅,僧房窠舍 150 多间,有唐宗到明清等历代遗迹。 寺内墙壁、门窗镌刻的楹联、偈颂、人物、花鸟、物象、碑文等各种图案,书画并茂,简繁相衬,匠艺精湛,造诣炉火纯青,可谓“人间巧技夺天工”。
中文名称
龟山寺
地理位置
莆田以西 15 公里的华亭镇境内的三紫山顶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龟山寺

寺庙介绍

龟山古刹位于莆田以西 15 公里的华亭镇境内的三紫山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山脉从仙游县何岭东走至此,于群山丛叠中一片平坡如龟壳状,南倚紫帽山昂耸如龟首,故名龟山,古称龟洋。龟山寺是莆田四大名刹之一,依北面南,对面是一列如屏的几座小山峰,左为笔筒峰,右为笔架山。龟山寺庙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由无了禅师创建。现存的建筑物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奇峰绕峙、列岫争耸、松林叠翠、泉声如弦,这是古刹四大景观。古刹千年,沧桑迭变,几度废兴,慧灯不绝。法堂祭台上供着三位祖师的佛像,中间的开山祖师无了是有1145年历史的镀金全身真人宝像。祭台正中央悬挂着“千年真身”牌匾。

文献记载

唐黄滔《龟洋灵感祥院东塔和尚碑》叙述无了开山灵迹云:“初,大师之卜龟洋也,云木之深,藤萝如织,狼虎有穴,樵采无径,俄值六眸之巨龟,足蹑四龟,俯仰其首如作礼者三,逡巡而失,遂驻锡卓庵,名其地曰龟洋焉。”故亦名六眸山,为唐代福建佛教名山之一。

建筑规模

龟山寺旧貌则呈现清时建制,现总面积1.16万多平方米,大小殿堂30多厅,僧房寮舍150多间,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结构谨严。寺院整体布局沿袭历史不变,其中大雄宝殿、法堂、禅堂、方丈室、放生池均建在历代旧址上,其石柱、石础皆为宋原物,斗拱结构系明代风格。现尚存唐“龟泉井”、五代“六眸池”残碑、宋元祐年间的蓄水石槽、明石柱联和清大铁鼎等。

历史沿革

无了在唐长庆二年(822年)于此开山,结庵潜修。后三年收仙游陈姓9岁儿为童子,至15岁落发,法名慧忠。师徒二人,天天只采野生的苦盖菜为早晨的“卯斋”,苦行修持,世称龟洋二菩萨僧。会昌五年(845年)灭佛,勒令僧徒还俗,附近善信迎无了易俗妆藏匿于民家;慧忠伏处岩穴,仍以苦盖菜充斋,始终不离本山。及宣宗复寺,莆山四众迎无了主持灵岩寺修复功德,由慧忠一人修建龟洋道场。咸通三年(862年)灵岩寺工程告竣,无了回归龟洋,咸通八年(867年)十月圆寂,徒众奉其全身建塔于院西,国子四门博士薛承裕撰塔铭。咸通十一年(870年)建成院宇9座,名龟洋灵感禅院,有僧众500多人,无了手辟的18处茶园盛传名产。慧忠向慕清净,心厌烦扰,于咸通十三年(872年)另于院南的五步里独居一庵潜修,后人称此地名南舍。至中和二年(882年)三月初十日圆寂,终年66岁,建塔于菜池西的东岗。御史里行黄滔撰《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世称广济禅师。光启年间(885~888年),王审知奏闻朝廷,封真寂大师,塔名灵觉。至今人但称为真身大师,塑夹輶镂金像,历代奉于法堂中,“文化大革命”此像被毁,1986年复寺,重塑金像。唐末,龟洋名冠闽山,僧众达千人,后梁贞明年间(915~921年)闽王王审知奏请,赐名龟山福清禅院。宋宝元二年(1039年)觉空和尚来龟山参无了道场,受十方拥戴,留为院主。宋末,僧刹中衰,只有住僧10多人,寺宇仅存中刹。元泰定、天历年间(1324~1330年)住持越浦十方抄化,历时5年,全面修复。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升为寺。景泰五年(1454年)火毁,天顺三年(1459年)重建后又圮坏,至万历十四年(1586年)北京正觉寺僧胜权、号月中,来闽参谒龟山,见此情景,发愿重兴,捐募闽籍缙绅十方善信,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全面重建完成,僧众云集,再次达500多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住持良忠又一次重建。200多年后,至光绪元年(1875年),仅存一座法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长基雨花院僧成慧、妙性偕徒众18人来龟山立志重兴。历时4年,修复大雄殿后,创龟山法派辈行46字,即:“怀成本茂定真禅宽如满正增自显道最昌圆志融文平聪;香金福兹法灿永寂良心慎户智鸿长品实聚上敏秀藏密”。民国3年(1914年)僧平章南渡马来亚,住持马六甲青云亭,以后龟山僧不断南渡,寄回侨汇修建祖寺。龟山海外廨院以青云亭为主,其主持僧相继为平章、香霖、上宏、定光、金星、金明、禅道、寂晃、理证等。1950~1958年,龟山寺宇建筑渐次修复完整,“文化大革命”遭破坏。1986年,81岁高龄的定光带病回国察勘祖寺,返抵麻坡净业寺不久,以大愿已偿,欢喜示寂,徒弟真经等于龟山兴建一座高七级八角形的定光塔,以定光茶身所得舍利安于塔刹上。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六眸胜迹”匾悬于天王殿后檐。唐代无了于此开山时,手持18斤重的锄头,手辟茶园18处。宋绍熙《莆阳志》记载,“莆诸山产茶,龟山第一。”明代月中引种的名种号称月中香,列为上供品。清末至民国年间垦复山北麓120亩唐代茶园,月中香茶树还遗存数千株。今龟山茶场总面积340多亩,年产茶叶1.5万多斤。龟山福清寺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亦是福建莆田四大丛林之一 ,无了祖师身莆田灵岩寺(兴化寺)登山西行,一路策杖披籁,攀藤附葛,翻山越岭,涉水过涧,来到三紫山峰恩赐的一处平坞里,发现密林复被一坳,泉水潺潺有声,禅师欲走向坳边掬水解渴,迎面走来一只六眸巨龟,引领四小龟,齐向禅师三复行礼,尔后消失无踪。明物眼前,须臾顿失,殊属不可思议。禅师闭目,顿然醒悟,仔细审视周遭景象,但见山深林密,群峰环屹,消然挺拔,气垫嵯峨,恍若世外,认为是所求之圣地。从此即结茅屋为庵,以山中野菜为粮充饥,素志坚心,白天开山种茶,夜间坐禅悟道。祖师盛名远播,归者千众,全部过着“一曰不作,一曰不食“的农禅并重的苦行僧生活。龟山古刹座落于三紫山中峰后龙岭下,门前开阔,坐向依北朝南,面对笔架名山此乃无了祖师开山时所定,历千载而不易。整个梵宇依山势而建造,以天王殿至祖师殿为中轴线分两廊左右展开,错落有序,庄严别致,雄伟古朴,巍峨壮观。现存建筑物总面积 11600 多平方米,大小殿堂三十多厅,僧房窠舍 150 多间,有唐宗到明清等历代遗迹。龟山盛产名茶。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名僧无了禅师来此开山,辟茶园18处。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题寺联云:“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相传明代这里所产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选为贡品。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到后梁贞明年间(915-920年),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地藏殿、禅房、方丈室等。寺西有无了禅师墓塔,石雕装饰精美、古雅,颇有艺术特色。今寺中斋房有许多石槽,最大的可储水万斤,刻有“元ネ右 四年十一月”字样。寺内墙壁、门窗镌刻的楹联、偈颂、人物、花鸟、物象、碑文等各种图案,书画并茂,简繁相衬,匠艺精湛,造诣炉火纯青,可谓“人间巧技夺天工”。自无了、慧忠两师徒开山至今,历代名僧辈出。他们的道行高超,功业伟烈,郡中蜚声,四众景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