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东陵位于临潼骊山西麓,有陪葬坑3座,陪葬墓区4处,地面建筑7处,历年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
秦东陵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王陵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86年被发现的,其发现对于秦陵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其位于骊山西麓的山坡地带,南起洪庆沟,北至武家沟,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考古调查,其为战国时期咸阳毕陌陵园之后,秦始皇陵之前的秦国王室墓葬。
- 中文名称
- 秦东陵
- 地理位置
-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韩峪邵平店
- 气候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约24平方公里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20元
- 所属城市
- 陕西省西安市
- 所属国家
- 中国
- 建议游玩时长
- 2-3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
- 夏,秋
基本资料
秦东陵,是继临潼秦始皇陵、凤翔秦公陵园之后,秦东陵是秦国国君陵墓的又一重要发现。但因为秦东陵只经过调查钻探而尚未发掘,加之文献记载疏略,所以关于诸陵园及大墓的被葬者同题就有多种意见,迄今并无公认的看法。
到临潼旅游、访古的人,多半是冲着华清池、秦皇陵、鸿门坂、秦俑坑来的,很容易忽略秦东陵。其实,那里还是很有味道,很值得一看的。有兴趣,还可顺路凭吊坑儒谷。从华清池门前坐车或骑单车,沿西临公路西行,过斜口镇折向南,上去便是韩峪乡。再折向东,到范村,就进入陵区了。从风脉地貌看,此地东依骊山,西带灞水,很有些气象。难怪清初“力学好古”的康乃心在诗中说“昭襄冢并白云齐,俯视长安万井低”了。
韩峪乡政府设有秦东陵文管所,专门负责陵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可以请他们指迷。当然,如果有门路,肯花钱,请县文管会的人陪同更好。
秦始皇父母所在的芷阳陵区在历史上称为秦东陵,位于现今的西安市临潼区西部。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考古调查表明,秦东陵内埋葬着秦始皇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其中最高级别的亚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2座,历年来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
发现过程
秦东陵陵区的地面建筑,经秦末的兵变,早已荡然无存。魏晋时,又有进一步的破坏,此后似乎连陵寝的确切位置也不甚了然。宋代《长安志》所记载的管辖四十村的东陵乡,可能大致还在陵区一带。但东陵乡始建于何时,不清楚;反正是到清顺治年间修县志时,已湮没无闻了。甚至连东陵所在地的原芷阳县(汉曾改为霸陵县)县治的旧址,是在灞水西岸,还是东岸,也因历代学者各执一词,而难以确断。
秦东陵的重新被发现,是在1986年县文管会进行文物普查时。1986年春,油王村村民王学良提供的线索,是他们修渠时发现了夯土层,情况颇像西杨村之发现秦俑坑。后经省、县文物考古单位共同勘探,又证以史籍,断定这一带确系秦东陵。并且,对一号陵园两个并列的亚字型大墓进行了重点钻探,查清了它们的型制,收集了大量文物标本。但这两座墓的墓主,到底是两位君王,还是一位君王和他的王后,专家们看法歧异,只好待他日正式发掘后做结论了。
从《史记》的记载看,秦东陵共葬昭襄王以后四位君王、四位王后、一位太子。包括秦皇陵在内,现已查明四处。至于芷阳县治所在,经勘查,大致可断定在油王村一带,属韩峪乡,离东陵不远。
名字由来
秦东陵之名,始见于《汉书.萧何传》,但在《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中,则称“芷阳”。这是因距离秦芷阳县城较近,遂以地名而得陵地名。秦东陵位于骊山西麓、灞河东岸的铜人原上。在这一陵地内,共发现4座陵因,迄今已经发表了一号、二号、四号陵园的调查钻探资料,而三号陵园尚未见正式简报,但在相关文章及专书中也已有所提及。
1986年春,临潼韩峪油王村民王学良报告当时的(临潼)县文管会,说在范家村北群众修水渠时发现有两条夯土道子。县文管会马秉岐便同王学良进行现场调查,回来后汇报给县领导及省考古所秦陵工作站站长程学华副研究员。再次经过现场调查之后,由县文管会同省考古所组成调查组,进行勘探。
一个月时间查明两处夯土道子为两座“亚”字型大墓。大墓为东西向,主墓道在东。同时发现以两座大墓为中心,以天然壕沟和人工壕沟作屏障组成一个完整的陵园。陵园南北宽1800米,东西长4000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在陵园内有深6米,上口宽10米左右成圜底的人工隍壕,另有陪葬墓区两处,陪葬坑三处,建筑遗址四处。在基本调查清楚一号陵园的基础上,于1986年7月14日在临潼召开了研讨会。有关专家经过对调查资料的论证、分析,结合现场查看和典籍记载,大家一致认为韩峪古大墓就是“秦东陵”,这样秦东陵的名字就正式叫出去了。
结构布局
秦国的陵寝,像都城一样,都有一个自西而东的兴建过程。都城自雍,而栎阳,而咸阳;陵寝也就自三田寺原,而芷阳,而骊邑。雍南诸陵,在咸阳之西,故称西陵;芷阳、骊邑俱在咸阳之东,故称东陵。不仅秦都、秦陵自西而东,而且所有陵寝也都坐西朝东。足证秦人东出函关,虎视中原之心,由来已久。这是何等了得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泉下的墓主们,又有谁会想到,“六王毕,四海一”的秦帝,竟“二世而斩”?
“亚”字型墓葬三座,“中”字型墓葬2座,“甲”字型墓葬3座,陪葬坑3座,陪葬墓区4处,地面建筑7处,历年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
勘探发现
陵园面积达27平方公里,其后,又经过半年勘探调查,相继发现二号陵园、三号陵园。二号陵园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也有天然沟道和人工修葺的天然沟道相通成一完整的防御设施。园内发现“中”字型大墓一座,“甲”字型墓两座(其中一座丘陇之下为两个甲字型大墓),陪葬墓区两处,陪葬坑一处,地面建筑遗址一处。三号陵园范围东西长282米,南北宽183米,由两条天然壕沟和一条人工壕沟组成一长方形的防御设施。人工壕沟上口宽6米,底宽3米。在陵园内有一“中”字型大墓,地面建筑遗址两处。两处陪葬墓区均在陵园之外,未发现陪葬坑。
1988年文物普查时,在一号陵园南直线距离2公里许的马斜村发现30余米长的一段花土道子,后经勘探调查发现为一“亚”字型大墓。以该大墓为中心形成一完整的陵园,东西长500米,南北300米,同样以天然沟道和人工修葺的沟道作为防御设施。园内除亚字型大墓外,陪葬墓区一处,地面建筑遗址两处,未发现陪葬坑。在陵园外面有两座大型甲字型大墓。
据介绍,现已发现的四座陵园合计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共有“亚”字型大墓3座。一号陵园内的“亚”字型大墓M1和M2在东西通长220米,南北通宽128米和137米的范围中,封土高仅4米。四号陵园中的“亚”字型大墓东西通长278米,南北通宽181米的范围内,未有墓冢堆积,而且在墓的中部,墓室之上东西通长略显有些低凹,现为一条大道,也可能是山洪冲刷所致。
一号陵园
一号陵园依山坡而建,地势东高西低。陵园南至小峪沟,北到武家坡村南的无名沟,西界洞北村西的小峪河,东达范家庄的人工壕沟,南北宽1800米,东西长 4000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陵园内钻探出亚字形大墓2座(M1、 M2)、陪葬坑 2座、陪葬墓区 2处、地面建筑基址 4赴。面座亚字形大墓为陵园内的主墓,大小相若,主墓道皆东向。两座陪葬坑分别位于 M1、 M2东墓道以东偏南处,经钻探,友现马骨、木迹、漆皮、骨饰等,当为车马坑。两处陪葬墓区则位于M2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010年由于一号陵园“亚”字形大墓被盗,根据拍摄录像及进入墓室的同志描述,墓室未坍塌范围东西长10-12米、宽4米、高约4米,为一号陵园一座“亚”字形大墓的椁室部分,椁室内为方木砌筑的黄肠题凑,其内棺木已破坏严重并坍塌,录像显示,椁室内尚留有一件陶茧形壶。后根据被追回的文物:一件“八年造”漆木高足豆、3件“大官”铭漆木高足豆座、7件长48厘米的螭龙纹竹笥(造型同竹简),专家基本确定,一号陵园为秦昭襄王(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儿子赢稷)陵园所在。据现场勘查,该墓墓室为“黄肠题凑”结构,保存状况较佳。
二号陵园
二号陵园位于一号陵园东北方向约1500米处,地形为自西向东大约30度的斜坡。陵园范围:东自北沟村,西到枣园村,南至三冢村北无名沟,北达武家沟,东西长500米,南北宽 300米,总面积15万平方米。陵园四界是利用自然沟壑并经人工修葺而成,与一号陵园相似。陵园内发现中字形的大墓1座(M3)、甲字型大墓3座(M4、 M5,其中 M4为两座甲宇型墓并列而起一座墓冢)。三冢墓成品字型排列:M3居中,墓道呈东西方向; M4在西, M5位东,墓道皆在北。此外,还发现陪葬坑1座,位于 M3正西方向200米处,为车马坑。陪葬墓区两处,一处(BM4)在M3北侧70米处,已暴露出小型竖穴墓4座;另一处(BM3)位于M3偏北10度的350米处,探知小型陪葬墓31座,并清理了1座土洞墓。地面建筑遗址1处,位于M3正西方向偏北10度的350米处。
三号陵园
三号陵园位于武家沟村北100米处,东南距一号陵园的1500米。陵园西、北两面利用天然沟壑为其兆沟,而东、南两面兆沟则为人工开凿。陵园原有破坏,东西长28O米,南北宽 180米,面积48400平方米。陵园内发现中字型大墓1座(M7),东西方向,西墓道略长于东墓道;陪葬墓区1处,位于陵园东南,发现小型墓4座;建筑基址2处,在中字型大墓正北及正西处。
以上3座陵园均位于小峪河北岸的山前冲积扇面上。
四号陵园
四号陵园位于小峪河南岸,亦为山前另一冲积扇面,与一号陵园隔河相望,相距约2500米。四号陵园四界利用天然小沟和人工挖掘的沟壕作兆沟,东起马斜坡,西至染房村,南抵井深沟,北到小峪河南岸,东西长960米,南北宽 500米,面积48万平方米(按:陵园南界似应再向南延伸,将陪葬墓包括进去)。陵园内发现亚字型大墓1座(M8),呈东西方向,主墓道在东。陵园南侧有甲字型的附葬墓两座,小型陪葬墓群1处。
这4座陵园,共发现亚字型墓3座、中字型2座、甲字型墓5座。据史籍记载,可以确定葬于秦东陵的王公贵族有昭襄王与唐太后、庄襄王与帝太后、悼太子、宣太后。至于孝文王与华阳太后是否葬在秦东陵范围内尚有争议。
经过考古勘探,他们基本确认四号陵内的“亚”字形大墓就是宣太后之墓。
墓主身份
根据《史记》记载,明确葬于秦东陵的有:昭襄王、庄襄王、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帝太后等六人。那么,这六人中谁有资格享有天子型制的“亚”字型大墓的礼遇呢?“关于‘亚’字型大墓墓主的身份,多年来争议不断。”秦东陵文管所的高海锋所长告诉记者,从《史记》看,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在昭襄王时,周已亡,以周为盟主之邦的周联盟,至此时已完全瓦解。到昭王十九年便已称帝,这时其盟主地位已完全确立。至昭王五十六年卒时,便以天子级别相葬,看起来秦东陵中有一座“亚”字型大墓应为昭襄王的墓了。另外,史料明确记载葬于芷阳的有庄襄王,庄襄王也有享用“亚”字型大墓的资格。“两座‘亚’字型大墓已有了归属,那么,第三座‘亚’字型大墓墓主会是谁?据专家推测,墓主应是帝太后。”高海锋说,一号陵园内两座“亚”字型大墓并列一起,从其形制规格、外形、夯层等等看来基本为同时所筑,结合有关史料分析,大墓主人基本排除了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那么,帝太后能否享用“亚”字型大墓的规格级别呢?帝太后死于秦始皇十九年,这时除燕楚还未最后归降之外,其他几雄已全部被秦灭掉。统一之势,大局已定。加上秦始皇初即位,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骊山陵,那规模、规格远远大于其他先王陵墓。始皇十九年他仅剩的一个先辈人物就只有帝太后了。这时“续六世之余烈”,“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基本已定,他以天子级相待其母也是自然的了。据此推测,一号陵园中有一座“亚”字型大墓很可能是帝太后的了。 高海锋说,关于大墓墓主身份的分析,只能是根据有关情况和史籍记载进行推论,有待考古发掘证实。
考古发掘
在2013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秦东陵二号陵园新发现了2座甲字形大墓和小型墓葬17座,至此,二号陵园甲字形大墓达到5座,为进一步理解秦汉帝陵制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了解,秦东陵距秦陵不远,是秦始皇的父辈与祖辈们的主要陵区,共有一至四号陵园。据说,在秦东陵葬有秦始皇的曾祖父母昭襄王和唐太后、祖父孝文王与养祖母华阳太后、父亲庄襄王与母亲帝太后等。
考古专家介绍,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步勘探资料显示,二号陵园位于一号陵园东北方1500米处,其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去年,考古人员在对二号陵园周边面积约45万平方米区域考古勘探后,发现与陵园相关的“中”字形墓葬1座、甲字形墓葬5座、陪葬坑9座、小型墓葬17座,以及秦以后时代的部分墓葬和冲击沟。
考古专家介绍,与20世纪80年代勘探结果相比,二号陵园新发现“甲”字形墓葬2座,陪葬坑8座,小型墓葬17座。
陵区风貌
墓室有四层青膏泥与木炭相间保护根据史籍记载,位于马斜村的四号陵园的“亚”字型大墓为芷陵了。经实际勘查,四号陵园这座“亚”字型大墓东西通长278米。南北宽181米,墓室为东西56.5米乘南北55米,中心探孔深25米至椁盖。在距地表14米以下有四层青膏泥与木炭相间达11.4米,可见保密之严密。四号陵园这座“亚”字型大墓同一号陵园两座“亚”字型大墓不同的是:四条墓道均有耳室;墓室有四层青膏泥与木炭相间保护。根据这些特点,该墓可能为昭襄王之墓。在该墓的南面200余米外,有一大型“甲”字型墓,可能为合葬于昭襄王的唐太后的墓了。
另外,据专家分析,秦东陵二号陵园及三号陵园中的两座“中”字型大墓墓主有可能是悼太子和宣太后。
砖厂遍布陵区风貌破坏严重砖厂遍布陵区风貌破坏严重,秦东陵陵园内分布着大大小小10多座砖厂,长年累月的烧砖取土,严重破坏了陵园风貌。“砖厂太多了,不但影响了陵园整体外观,而且,由于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经常会出现一些破坏古墓葬的事,文物安全受到威胁。”高海锋所长告诉记者,今年自己准备对这些砖厂加强巡查力度,防止出现毁坏文物的现象。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研究出台方案,关停陵园保护范围内的砖厂。
相关谜团
秦东陵还会不会发现“亚”字型大墓秦东陵是否就这几座大墓,会不会还有大的“亚”字型和“中”字型的墓呢?高海锋说,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可能还有。因为在东陵区所发现的几座大墓都是在大型动土之后有迹象暴露才探明的。陵区范围很大,有几处地方,我们发现有较大的地面建筑遗迹,有的地方有等级很高的砖椁墓及战国晚期排列有序的墓群。该陵区位于骊山西麓的坂塬之上,沟峪纵横,坡势起伏不定。有的大墓如同一道小山梁,有的大墓不但封土不高,而且低于两边,不进行大的动土一些大墓无迹象暴露,山坡又高高低低不平,看似墓冢,实为小土包,看似水沟,实为大墓。这就为调查带来许多困难,不能漫天乱钻,只能顺着迹象去找。
史料记载的芷阳究竟在哪里?过去有人在骊山西麓的油王村一带作过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资料,但无确凿的资料证实那就是芷阳宫遗址。所以就带来一个问题,芷陵在哪儿?据调查在临潼以西,骊山西北麓的山脚下至今还有芷阳村存在,在其地发现有夯土城基,周围多有建筑遗址,出土有战国晚期的板瓦、筒瓦、瓦当等为数甚多的建筑材料。芷陵会不会就在如今的芷阳村附近?这些有待考古工作的进一步证实。
陵墓被盗
根据西安市临潼区文物局关于秦东陵盗墓案件情况的报告,秦东陵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2010年10月8日例行文物巡查时,在秦东陵一号陵园M1封土顶部一回填盗洞塌陷处发现新填土痕迹,并发现有多半截新钢锯条和一电话机电池扣板。到20日中午又发现人为扰动迹象,并在盗洞现场捡到对讲机一部,遂于当日17时到斜口派出所报案。民警接案后,立即到达现场,发现盗洞总深约36米,开口呈70厘米×50厘米,洞口下1米处有支撑,上面用装满土的编织袋堆积盖土掩饰,其中一个编织袋内装有粗细两条长约30米的线绳及菜刀、手套、通气用塑料软管。同时,在盗洞壁上发现一根长30余米电线,其一头有插头一头有三孔插座,壁上还有两条通气软管,一头系有一个鼓风机。在派人夜间值守后,21日早文物人员会同当地派出所、刑警队及文化站等工作人员再次到达现场取证,采取把摄像机与强光手电放入盗洞查看的办法,发现盗洞底层似有条形椁棺木。下午又先后三次把摄像机放入盗洞,发现墓室椁棺木随处可见,破坏情况十分严重。临潼区文物部门遂保护现场加强夜间巡查,并上报西安市、陕西省有关部门。
鉴于盗墓活动猖獗,25日西安市临潼区政府成立了专案组,陕西省及西安市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始进行协作破案。
据知情人士介绍,截至目前专案组已经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因没有追到足够定罪级别的赃物,嫌疑人都声称没有盗窃文物。
在西安市临潼区范家庄村荒草丛中,记者找到了“秦东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碑文显示:秦东陵发现于1986年,现探明有4座陵园,保护范围为24平方公里。
秦东陵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10月8号进行例行文物巡查时发现,秦东陵一号陵园M1封土顶部一回填盗洞塌陷处有新填土痕迹,并有锯条等遗留物。10月20号他们又发现人为扰动迹象和一部对讲机。当地警方接警后,立即对周围的村民进行走访调查。
经现场勘察,盗洞总深约36米,开口呈70×50厘米,盗洞内遗留有绳索、菜刀、电线、鼓风机、通气软管等。勘察人员采取把摄像机与强光手电放入盗洞查看的办法,发现墓室棺椁破坏严重,墓主身份不详。
10月25号,西安市临潼区政府成立专案组,省、市公安部门协作破案。据知情人透露,目前专案组已经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进一步的调查表明,秦东陵除了一座大墓被盗之外,其他几座大墓此前有可能也已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