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衣锦坊
首页  > 福建  > 福州  > 鼓楼区   »  衣锦坊景点介绍

衣锦坊

衣锦坊
衣锦坊在南后街西侧,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此后,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人们取其“衣锦还乡”之意。
中文名
衣锦坊
旧    名
通潮巷
名字内涵
“衣锦还乡”之意
简    介
三坊七巷
环    境
湖光山色与春风得意,相得益彰
建设朝代
宋代

衣锦坊简介

三坊七巷的三条坊中,最靠近西湖的,是西北部的"衣锦坊"。大概是沾了帝苑的豪气、通了西湖的灵犀,这个坊才有了后来的鸿毛济美、财丁骏发。"衣锦还乡"的那份感觉,是古人入世的追求,士大夫也未能免俗。而湖光山色与春风得意,正可相得益彰。

衣锦坊由来

“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这让人联想到宋代福州"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的盛况,并且记起古城区的内河是通海感潮的。大海的广博、渊深与外向,时时引人上下求索、奋发有为。这个巷于是不断有人出人头地,得享锦衣玉食,并赢取外界无数艳羡的目光。而觥筹交错、掸冠相庆时,最易激发的是雁过留声的雅兴。于是先有该巷荣归的春风中人,改"通潮巷"为"禄锦坊"或"棣锦坊",后有更得意的主儿,易其名为现在的"衣锦坊"。人们几无例外地,将荣宗耀祖的成就感和娇人傲物的心态,直接地广而告之。给这个坊带来负面影响的人也有。比如从洗银营小巷走上近代政治舞台却不幸丢了国格的那个大书家。但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郑家宅院至今还在,照样地砖是砖、瓦是瓦,只是朱颜改。衣锦坊也有大隐隐于市者,竟把舞台歌榭建到自家院子里来,而且是搭在水池之上,成为三坊七巷里的唯一水榭。如今虽风光不再,正待修复,却仍让人想像当年"台上半癫、台下全癫"的一派自得其乐情景。最有看头的还是坊内的欧阳氏花厅,好像在这里发生过木工泥匠漆艺雕师的才艺大比拼。封火墙、泻水檐,马鞍翘、六扇门、漏花窗、覆龟亭、美人靠、楠木格、金鱼缸……,建筑的精细和摆设的经心里,无不透露着主人生活的信心和艺术的用心,同时记载着一些具体年代衣锦坊里富余祥和的升平气象。

衣锦坊史话

衣锦坊在三坊七巷中颇有特别之处,它不是直通的,中间有一小段拐弯,北边一处与雅道巷相通,另一处与北林坊相通。南边一处与闽山巷相通,另一处与洗银营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古时这里水道发达,每日与闽江同潮汐,附近有大水流湾和小水流湾地名,至今还有“合潮桥”(即著名的双抛桥)。后来,又称棣锦坊,这也是古代名人效应的例子,原来宋代侯官人陆蕴、陆藻兄弟都考中进士,都到外地做官,又先后做过福州知府。《诗经·常棣》是周公宴兄弟的乐歌,中有“常棣之华,鄂不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人以“棣鄂”为兄弟的代称。福州人认为陆氏兄弟双双衣锦还乡,居住此巷,就取《常棣》诗意,称“棣锦坊”。陆蕴、陆藻兄弟官秘书,都住在善寿坊,后人又将此坊改名“秘书巷”(在今温泉路附近)。陆氏兄弟又有别墅在西门外,名陆庄园,有园池亭馆之胜,是宋代有名的私家花园。至今还有陆庄这个地名(今陆庄花园新村附近)。陆藻与福州温泉还有一个故事:宣和六年(1124年),陆藻在秘书巷附近温泉坊重修温泉浴室四间,中有振衣亭,公休日才开放,“非衣冠不许游也”。专门为休假官员洗浴服务。不过百年,闽县人王益祥考中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官做到江东提刑,因为同乡人陈自强居相位,为了避嫌,辞官回福州也住在棣锦坊,认为坊名棣锦不是陆氏兄弟的专利,做官的人都可以“衣锦还乡”,率性改名“衣锦坊”,沿用至今。果然,历代名人多住于此,明代江西巡抚陈一元就住此地,雅道巷住有清云南巡抚林绍年、福州最早的共产党员翁良毓烈士。福州林姓有“四林”(东林、西林、南林、北林),北林坊因住南京都察院事林廷玉而得名。洗银营住有吏部主事郑守廉家族,闽山巷住有船政人物梁鸣谦及其后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守槃,等等。衣锦坊保存许多明清古建筑的精品,有造型别致的水榭戏台、雕刻精美的欧阳氏花厅、别具风格的郑家花园、保存完好的清代汪氏宗祠等。福州民谚有“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闽山为“看不见”,闽山巷近闽山,故名。有闽山庙,古时元宵节在此看鳌山,演杂剧,热闹非常。清诗人郑洛莫《榕城元夕竹枝词》写道:“闽山庙内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数十番。”古代福州坊巷口多设有神龛,据说坏人不敢在此撒野。如今社会进步了,神的功能也退化了,闽山巷口旧有神龛,现在仍然供奉财神,还见有香火,然未听到有什么人发了财。如果当作民俗史来研究,衣锦坊的内涵还是丰富的。

衣锦坊

衣锦坊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