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仙人塔
首页  > 安徽  > 宣城  > 宁国   »  仙人塔景点介绍

仙人塔

仙人塔
仙人塔,位于宁国市城东50公里的仙霞镇柘亭。地处雾灵山前坡的仙人塔景区内海拔1400米左右的“V”型山谷之内,沟谷两侧山崖陡峭,崖高均在百米之上。仙人塔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627—649年),现塔修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 (1143年),清代曾有大修。塔高26米,塔底占地面积162平方米。塔刹有铭文3000余字,多为捐款人姓名、款额及诗句等,具有重要得研究价值。2013年5月,仙人塔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仙人塔
所属年代
南宋
类    别
古建筑
地理位置
安徽省宁国市
级别批次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国务院
批准文号
国发(2013)13号
编    号
7-1044-3-342

建设沿革

仙人塔时代为南宋,位于宁国市仙霞乡。关于仙人塔的修建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据《宁国县志》载,仙人塔始建于唐朝贞观(627—649)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二据省考古研究所的勘察与测绘,认为该塔建修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距今861年,在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大修过。

建筑特点

仙人塔为七层六面楼阁式空筒体结构,砖木结构,由须弥座、平座、塔身、腰檐、塔刹构成。塔基内地宫早年被盗,现已中空。砖砌须弥座,束腰嵌如意形门。塔体内壁用砖出挑承托木楼层。平座均为叠涩出挑。每层塔身辟门,一至三层设有穿壁绕平座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安徽省25蹬道。首层蹬道两侧,设有佛龛。一至二层的塔转角有圆形倚柱,柱头间有阑额与普拍枋,普拍枋上为四铺作斗縅,泥道縅砖质,华縅木质出挑,承托木撩檐枋。二层以上檐部均为砖质菱角牙子叠涩出挑,承托木椽。檐上覆筒板瓦,飞檐翘角。塔刹通高 5米,以生铁浇铸,由覆钵、仰莲、相轮、宝瓶、圆光等构件组成,其中覆钵、仰莲、圆光上有铭文3000字左右。塔内的木楼层以及三至六层的檐部现均已损毁。

文物遗存

1987年,宁国县城建局拨款,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察该塔,发现塔刹有铭文3000余字,多为捐款人姓名、款额及诗句等。

文物价值

仙人塔选址独到,造型秀丽,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其结构类型、构造做法较为典型,塔刹保存完好,铭文清晰完整,尤其是集木构出檐与砖叠涩出檐两种形制于一身,是研究佛塔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实物范例。

文物保护

1981年,仙人塔载入《中国名胜辞典》。1982年,仙人塔被列为宁国县重点保护文物。1988年4月,仙人塔被安徽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宁国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宁国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仙人塔等六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宁政〔1989〕20号)文件,建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塔体四周1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仙人塔以东150米小桥处,向西南顺山凹至山脊,向西北顺山岗至山脊;南至仙人塔150米山脊处;西至仙人塔130米小桥处,向北沿水泥路70米再向东南上至山脊,向南沿小溪80米再向东南顺山凹至山脊;北至仙人塔170米山脊处。

历史文化

民国《宁国县志》云:仙人塔“唐贞观时建,相传建之时,邑人鸠工庀材,甫开始,工匠乃不知不觉如有梦寐中,经七昼夜浮屠七级成焉,若有仙助,因名之曰仙人塔”。另据仙人塔不远处庆门寺出土康熙庚申年(1680)石碑记载,“唐中宋神龙二年(706年)”,“奉命于当阳山建宝塔,而置庆门寺也。考其旧寺基建古刹也,历唐迄五代其废已久,独一浮图矗立于勒岩峭壁之巅”。当地年长者告知,当时准备建造一坐宝塔,以“镇蛟”为目的,名为“当阳宝塔”。建塔之砖是取自东乡民居灶台之中。传说一夜之间,东乡一带民居灶台都少了三块砖。乡民甚感惊奇,后来方知是仙人取去建当阳宝塔了。此塔乃仙人所建,因名为“仙人塔”。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