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井,桓温已经千古,他挖的这口井,依然清泉长涌不竭。桓公井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 作品名称
- 桓公井
- 创作年代
- 盛唐
- 作品出处
-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 五言古诗
- 作 者
- 李白
原文
桓公井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译文
石井栏苍苔清冷,泠泠寒泉把月亮反射得更加皎洁明亮。
秋天,井畔的梧桐落叶纷纷,春天,井旁的桃花明媚绚烂。
此井地处偏远,一般人很难看到,谁懂欣赏井里清澈甘甜的冷泉呢?
评析
这首诗是李白《姑孰十咏》之一,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