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村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保存着明清古民居1500多间,古祠堂15个,古庙宇6个,古石桥1座,流传着堪称一绝的古文化“河阳剪纸”。
- 中文名称
- 河阳村
- 行政区类别
- 村
- 所属地区
- 中国华东
- 电话区号
- 0578
- 邮政区码
- 321402
- 地理位置
-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
- 面 积
- 0.5平方公里
- 人 口
- 3700余人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车牌代码
- 浙K
- 农业人口
- 3021人
- 土地面积
- 6500亩
历史
河阳距缙云县城不远,是个千年古村。公元932年,原吴越国掌书记朱清源兄弟俩为避唐末五季之乱,携带家眷,寄籍这一方山水。他们耕读传家,渐渐繁衍出一个望门大族:在宋绍圣元年(1094)以降的250年里,前后中了8位进士。这样的辉煌在中国科举历史上不多,就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感念祖先的荣耀,赐了一对“石稀罕”,并特赐一块“八士门”牌匾,褒奖勤耕苦读的河阳人。
皇恩浩荡。聪明的河阳人把这块牌匾高高地嵌在村口的牌坊中。来到河阳,进门入村,一脚跨越千年,迎面就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八士门街”。“不入八士门,不算河阳人”。“八士门街”不宽,却承载了河阳人所有的喜怒哀乐,既是村里婚丧嫁娶、走亲访友的必经之地,也是村民谈天说地、胡吹神侃的最佳场所。有趣的是,皇帝的恩典并没有给河阳人带来鸿运,“八士门”再也没有升格成“九士门”、“十士门”,颇有些“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意味。不过,勤勉的河阳人还是守住了祖先遗下的1500多间古民居,让人依稀看见当年的辉煌。
简介
地理位置
河阳村位于浙江省
丽水市缙云县,地处于瓯婺台要冲,距金温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全村现有农户956户,农业人口3021人,土地总面积6500亩,其中耕地1460亩。历代以来,由于交通阻塞,经济相对滞后,一向以农耕为主。
环境风景
河阳村不仅山环水绕,风景秀丽,而且保存了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民居。旧时,先贤一向崇尚"耕读"。历代出过不少状元、进士。刚进村门,就能见到所谓"八进士门"。相传,此门是前人为纪念村里宋、元时期一连出了"八名进士"而修的,年代竟可推溯到元末。门前的无头石兽名叫“稀罕”,乃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御赐。近年来,当地开发了"古民居观光业",到村里来游览的人日渐增多,有不少人专程从上海、杭州、温州等地赶来的。2005年接待游客9300多人,2006年1-9月突破了10000人。
概况
历史
河阳村于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并被中国美院、浙江工商大学等十余家院校定点为写生试验基地。
现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全村农业经济收入450万元,二、三产业及外出劳务收入17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58.3万元。据抽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5585元。全村有各类汽车30余辆、摩托车近500辆。道路、路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方便、安全、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
河阳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建有舞龙队、腰鼓队、老年活动队、健身球队等,其中村老人协会先后六次获先进荣誉。该村先后获得丽水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筑
八士门街
“八士门街”是河阳村的中轴线。街两旁的店面虽然外貌简朴,却是清一色的排门式,一家挨着一家,各自经营着馄饨、拉面、烤红薯等等。一路走过,那这浓浓的香味便会唤醒舌尖的味蕾。特别是那烧饼,油而不腻、皮薄馅多、咸淡适中、香味扑鼻,是缙云的一大名点。我是缙云的女婿,每每去丈母家做客,总能尝到这种来自乡间的点心,既亲切又温馨。
不过,行走在150余米长的八士门街,能勾起人们记忆的,远不止这些可心的小吃。陪同我们参观的村民叫朱勇华,有“丽水第一导”的美称。他指着一枚大大的鹅卵石砌成的“铜钱”问:“千年以前,还没有天气预报,可朱氏家族却能用这个“铜钱”预报天气,你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低头凝视,只见这个“铜钱”缺了一角,那些纹理是用一块块砖头分隔开来的,其它别无异样。看我们一个个默不作声,朱勇华不无自豪地说:“砖头浸过盐卤水,而盐水有吸潮作用,若久晴转阴,空气中水分增加,地上的这几条砖道就会潮湿。还有,这个铜钱不完整,缺角的‘铜钱’进门了,寓意‘招财进宝’。”是啊,这是河阳祖先的生活智慧,也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含蓄,委婉。倘若在家门中用鹅卵石拼出“招财进宝”,那就俗了,不会是“八进士”的后裔。
古民居群
河阳古民居群大多为清代中晚期建筑,只有少量建于明末清初。民居的院落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主要为前厅后堂式十八间结构,属四合院格局。围墙是一式的青砖封火山墙。院落之间以弄相隔。
时光陶洗了生活也撕裂了细节。穿堂过弄,从这幢到那幢,一样的青瓦白墙,一样的雕梁花窗,随处可见梁上的蛛网尘灰和墙上的斑点黯迹,间或还有几间破败无人的房子,这儿显然还没来得及好好地整修。而那些已开放的古弄堂、十八间、宗祠堂,虽说修整痕迹明显,但散落的记忆碎片和历史厚度依稀可辨。走出后院,窄得仅容一人的小巷也奢侈地铺着卵石,墙根长着薄薄的青苔,斑驳的屋墙记录着千百年风雨的洗刷。
廉让之间
“廉让之间”是河阳建筑最精致、设施最完备的“十八间”。轻轻叩开这千年古宅的木门,仿佛打开了一个已经隔得很久的世界,一种清幽闲适的生活韵味扑面而来──卵石铺砌的庭院中有一口水井,幽幽的井水映照日月,给整幢古宅平添了几分灵气。片片浮雕,丝丝彩绘,浓缩着民风民俗的神韵。廊下、神龛、牛腿上都刻有梅花、牡丹、白鹤、飞鸟等精致的传统图案,窗户上的方格子木雕细如筛洞,手指不入。尤其是那门楣上的题刻,笔法飘逸,刚劲有力。我们细致地分辨着前厅、后堂,也到过伙房、猪舍和茅厕。看着奢华的居住条件,忽然之间找到了“八士门”还是“八士门”的原因:安逸的生活容易磨灭人的意志,且不说它的主人如何踌躇满志,即便是那些帮工也可像牧归的老牛舒适地卧着反刍白昼的劳累,哪里还想得到超越?
答樵路
答樵路是河阳古民居的精华。一座座如桅似帆的马头墙争先恐后地述说着古代河阳人的生活细节。一堵墙,就是一个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那堵矮矮的“贞洁墙”,其情节如同当下的绯闻,好听耐看,但因为有一扇扇大门的阻隔,局外人很少能够知晓。据说,故事主人公的后代如今健在,只怕隔墙有耳,聪明的导游就此打住,却把我们的好奇之心说得痒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