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曹宅镇
首页  > 浙江  > 金华  > 金东区   »  曹宅镇景点介绍

曹宅镇

曹宅镇
曹宅古称坦溪,清末属东震乡,明时属大佛乡、曹宅乡,1992年合并为曹宅镇,地处金义经济走廊的中心位置,距离金华城区18公里,是原金华县四大重镇之一。
中文名称
曹宅镇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
下辖地区
辖64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579
邮政区码
321031
面    积
92平方公里
人    口
4.3万人
方    言
吴语金华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浙G

基本介绍

曹宅镇有“柑桔之乡”、“建材基地”和“小吐鲁番盆地”之称,位于金华市区以东10公里,离义乌市区30公里,距新兴金三角工业城5公里。03省道、杭金衢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其东西设置的两个互通口距镇区不到10分种车程。辖64个行政村,4.3万人口,镇域面积92平方公里。为省级历史著名镇,金华市中心镇,市级东海明珠镇。曹宅镇交通便利,杭金衢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下辖102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委2个,总支部4个,支部96个,党员2138人。是省级“五好”党委,已完成先锋工程创建15个,五好村党组织22个。

经济建设

曹宅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构思,大手笔描绘,大动作建设,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工业以乳制品、酿造、仿红木家俱、建材等为主导行业的特色更加明显。农业以柑桔、葡萄、特种养殖为特色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2.42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906万元。小城镇面积已拓展到2.52平方公里。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808元。曹宅镇资源丰富,经济繁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是全国千强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镇、省级体育强镇、省级科普示范镇、市级中心镇、市级卫生镇、市级绿化示范镇、市级整镇整治示范镇。近年来,曹宅镇大力实施“平安镇、宜居镇、文化镇、创业镇”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功能区集聚效应日益明显,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356家,正逐步形成机械制造、金属化工、塑料制品、电工电子、纺织包装等产业集群。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初步形成了畜禽、水果、蔬菜、盆景四大特色农业基地和李子园公司、第二罐头厂、华力啤酒厂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第三产业日益兴盛,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都相当发达。2009年1—8月份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1737亿元,完成年计划21.6亿元的70.25%。完成财政总收入3414.60万元,完成年计划5290万元的64.5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225.60万元,完成年计划2140万元的57.27%。已实现工业产值13.5737亿元,完成年计划19.6亿元的69.25%,比2008年同期13.5418亿元增长0.23%;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7932亿元,完成年计划8.2亿元的58.45%,占全镇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5.31%,比2008年同期4.7632亿元增长0.63%。实现销售产值13.3022亿元,产销率98%。实现出口交货值4123万元,完成年计划5500万元的74.96%,比2008年同期3436万元增长20%,其中自营出口226万美元,完成年计划260万美元的86.92%。狠抓工业项目落地工作。强化“三送”服务,落实班子成员联系工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活动。日前,全镇36个工业建设项目,土地平整率100%,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21个,开工建设率58.33%,其中已投产企业5家,投产率13.89%,竣工企业7家。着力推进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镇西工业园区道路配套工程2#规划大道已完成沥青铺设,5#路、6#路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镇东工业园区道路配套工程完成半刚铺设,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投资490万元的午塘头工业功能区道路配套工程已于5月中旬完工。

行政区划

位于金东区中北部,面积93.00平方千米,人口3.79万,包括、镇政府驻曹宅自然镇。 村委会(自然村) 曹宅(曹宅、贾店、郭门、地里壁、双坑、石头园、皇升斗、家园里)黄金岭(黄金岭、猪头岭、文明村、蒋塘) 寺畈(寺畈、里大垄、坟头垄) 前庄(前庄、横塘头、蒋村) 龙山一村(龙山) 龙山二村(龙山) 东陈(东陈) 白渡(白渡、汪村) 潘村一村(潘村) 潘村二村(潘村) 潘村三村(潘村) 潘村四村(潘村) 前王(前王) 下山(下山) 横溪(横溪) 东桑园(东桑园、张家、山嘴头) 下张(下张) 毛头山(毛头山) 上留庄(上庄) 曹公(曹公) 七宝塘(七宝塘) 新安(新安、石胡梯) 宅口(宅口) 上沙塘(上沙塘) 东京(东京) 金南山(金南山) 桥西(桥西) 桥下(桥下、小横塘、神塘) 溪头(溪头) 东山(东山) 朱大塘(朱大塘)大溪滩(大溪滩) 西京(西京、下方村) 梅西塘(梅西塘、上京、鹿山) 山王(山王) 金仁塘(金仁塘) 枧头(枧头) 杜宅(杜宅) 黄金畈(黄金畈) 春塘(春塘、镇前) 杜店(杜店、郭村) 金溪(金村) 六大山(六大山) 山下洪(山下、梅家) 岩后(岩后、横坞、横腊坑) 千人安(千人安) 姜山(姜山) 横腊(横腊) 胡宅(胡宅) 包宅(包宅) 五石堰(五石堰、戚宅) 午塘头(午塘头) 大黄村(大黄村、西力塘) 杨高畈(杨高畈、马料塘) 西林(西畈、林塘) 安村(安村) 滕家岭(滕家岭) 小黄村(小黄村) 花厅(花厅) 上目宋(上目宋) 前婆桥(前婆桥) 东前路(东前路) 雅里(雅里) 红珠山(红珠山) 百合塘(百合塘) 上明路(西大路) 黄鹤山(黄鹤山、岗后)公交路线:K607(文荣医院---曹宅,大佛寺) K307(新农贸市场---曹宅,潘村)

文化建设

曹宅镇各行政村有一支文艺骨干队伍,人数已达到1800多人。由他们牵头,成立了音舞协会、美术书法协会、武术协会、象棋协会、篮球队、健身操队、门球队、腰鼓队、铜管乐队、民乐队、銮驾队、舞狮队等35个文艺团体,其中曹宅腰鼓队、曹宅武术队、曹宅健身操队和曹宅民乐队多次参加省、市、区文艺比赛,并都获得好成绩。

历史古迹

曹宅镇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古迹遗存丰富,现有古街1条,古寺庙4座、古桥9座、古墓1座、明清古建筑保存较完整的10处,还有其他各种古文物等。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建于梁大同年间的石佛寺(俗称大佛寺),明代建筑杜宅法华庵,清康熙四十一年建的官田武帝祠,清代建筑金仁塘古戏台,清代著名数学家、诗人、北麓书社创始人建造的龙山张氏宗祠,南宋抗金名将郑刚中墓(2008年镇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对其进行了修缮),另外还有午塘头邢氏宗祠、善居堂、大黄村和坊厅、山下洪九间、东陈村爱忠堂、曹宅新安桥、潘村善庆堂、树德堂、上古溪桥、宝溪桥等市县级文保点。曹宅镇历史悠久,民间传统文化十分丰富。曹宅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十分丰富,通过各方努力,如朱元璋的系列传说、杜桓的系列传说等都得到了挖掘整理;曹宅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宋朝著名爱国将领郑刚中、明朝著名文人杜恒、清朝北麓书社创始人曹开泰和张作楠、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黄人望、近代著名翻译家傅东华、当代著名编剧邵钧林皆出于此。一是文化中心初具规模。2007年,镇里投资40多万元对老区委房子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建成占地980平方米的镇文化活动中心。目前,该中心设藏书10031册的图书馆、说书场、乒乓球室、健身房、国民体质检测中心、书画苑、体艺馆、老年活动室、民俗文化展览室等,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二是文化示范村和文化特色村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镇已有杜宅、小黄村、龙一、东京等多个区级村落文化示范村,东京、大黄村等市级文化特色村。这些村充分发挥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各村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日益完善。在示范整治过程中,各行政村文化设施配备都有了较大改善。据初步统计,全镇行政村、学校、企业文化体育设施有:篮球场45个、田径场8个、健身场所68处、乒乓球室22个、图书阅览室25个、棋类娱乐场所35个。曹宅镇有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每年都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类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如传统的迎龙灯、迎花灯、抬香亭、拉线舞狮、走马灯、三月三庙会、迎銮驾、婺剧等。全镇各行政村都有健身操表演。官田的銮驾队阵容庞大,250名村民参加,多次在市、区民间艺术节参加踩街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另一类是政府牵头组织的。如2007年以来,镇政府先后举办了庆祝区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大型广场文艺晚会、“话说金东”说唱艺术巡回演出、镇首届农民运动会暨老年人运动会(运动员1500多人,设团体赛5项,个人单项赛6项,共52个奖项)、镇首届精品柑橘节、首届白枇杷节、首届葡萄擂台赛、迎奥运大型文化踩街活动、大佛寺旅游文化采风活动等。这些活动参与人数多,影响深远。镇文化站还积极举办了各类培训班、辅导班,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辅导。同时,积极配合“文化三下乡”活动,搞好科普、计生、环保、农技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促进了曹宅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旅游文化

曹宅镇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北山余脉伸人辖区,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古代宗教落脚之所,夏由子宗教的落户悠久,使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成为曹宅镇开发旅游事业的基础。大佛寺风景旅游区属省级风景区,位于金华市区东19公里的曹宅镇北。由市文荣医院始发的游7(K607)直达大佛寺,为游客提供了便利。这里的文化积淀深厚,山势地貌独特,数百年古木遍布其间,环境清幽宜人。风景区以大佛寺景区为依托,拓展锣鼓洞景区,东岩寺景区,东岩湖、西岩湖镶嵌其间,三个景区临山面水,风景绝佳,景匡内有五百罗汉堂,有许许多多双双连理的树木,这众多的连理树,形成了被称作“华夏一绝”的鸳鸯林。景区内投资200万元的玉佛楼将在年内建成。佛云山庄第二期开发工程即将启动。大佛寺,金华古代名刹,位于金东曹宅镇北2公里的幽山密林之中,大佛寺风景区占山地70余亩,各种建筑近百间,原是一组形式各异、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群,其间也保存了砖雕、石雕和木雕等宙代建筑艺术。大佛寺历史悠久,饱经沧桑。据现存金华府志和县志记载,该寺原叫“赤松寺”,由僧人道琼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兴建,大约与浙江省著名的新昌大佛寺是同一时期申明万历{金华府志)云:"僧道琼止于山南,闻金石赞呗之音,缘岩而上,见琢成石佛一姐,容象甚大,高可六丈,趺坐俨然,于是建寺。"在光绪{金华县·艺文·金石转)中曾提及:王象之(宋代金华人)在其著作(舆地记胜,中记有——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植赤松寺碑一(碑已失);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在寺门植碑块。碑上刻书(重修西岩石佛寺记),刘约撰文,口训正书并篆额(此碑亦早已无存)。由此推测,大佛寺原叫“赤松寺”,唐中叶至北宋建隆二年又曾改名石佛寺。

历史名人

郑刚中

郑刚中(1088—1154),字亨仲,号北山,金华曹宅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出任温州判官。适遇自然灾害,采取以工代赈,缓解灾情,政绩显著,被秦桧赏识荐举。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宗正少卿、礼部侍郎。时秦桧用事,对金力主和议。刚中力陈和议之弊,不因秦桧荐举而附和。枢密院编修胡铨因上书请斩秦桧,祸在旦夕。刚中极力营救,由是得罪秦桧,出任川陕宣谕使,转任陕西分划地界使,与金使者谈判陕西地界划分。初,金使欲尽取阶、成、岷、凤、秦、商六州,刚中力争不从。金使者又提出以大散关为界,取秦、商二州,刚中又坚决不允。升任端明殿学士、川陕宣抚副使。继任四川宣抚副使6年。任间行屯田,免杂征;严教训,重积聚;整军旅,强武备。金兵不敢犯。时有“宗泽猛虎在北,刚中伏熊在西”之称。蜀中富饶,秦桧令献金3万两并加派赋税,遭拒绝。秦桧怒其不听命,遂以赵不弃为四川总领官,代行其职,刚中拒不执行。秦桧恼羞成怒,加罪免官,流放桂阳军,再徙广东封州,卒。秦桧死,诏复资政殿大学士衔,谥忠愍。著有《周易窥余》、《北山集》、《西进道里记》、《经史专音》、《论语解》、《孟子解》、《春秋九六篇》。

曹开泰

曹开泰,字佩弦,号珩圃,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学院李科试入县学第三名;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学院王岁试一等第一名,补廪嘉庆三年戊午科贡,就职训导,著有《宜弦堂诗钞》八卷,戴殿泗作序。翰林院编修,太子伴读。在曹开泰的倡导下,于乾隆六十年春建立北麓诗社,开始只有六人,后逐年增加。开泰在《豫立轩集》叙中写道:“乙卯春,予与方警斋、卲勿斋、暨及门方宋卿、张公颖(作楠的另一字),家立人(即曹位)辈,结‘北麓诗社’。”这六人中,方警斋是赤松石耕背村人,具体情况待考;邵勿斋,应为赤松中联一带人;方宋卿是曹氏门生;张公颖即张作楠,是曹的门生;曹位,为曹开泰从子和门生,于嘉庆四年病故。越二年加入诗社的陈仁言是洞源雅高村人,是曹开泰之门生。他是所有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在他加入诗社的嘉庆二年,才21岁,比张作楠小5岁,他的诗写得最显才气,是北麓诗社之翘楚,然而命短,于嘉庆五年病亡,时年只有25岁。这两个在诗歌创作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死,对这个刚组建不久的诗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嘉庆七年,张作楠为同学陈仁言编诗集《豫立轩集》四卷,由恩师曹开泰作序。

张作楠

张作楠(1772—1850),字让之,号丹村,金华潘村乡(今曹宅镇)龙山村人。家贫,由嫂变卖首饰细软助其赴考,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由处州教授历任桃源、阳湖等县知县,太仓州知州,徐州知府,淮徐海通兵备道。任太仓知州时,有盗乘火灾行劫,侦知首恶,连夜逮捕,清早带回城里。百姓惊服破案神速。娄河淤塞,经疏浚排水,增加农田70余万亩。离任后,人汇集其事迹,刻成《娄东荒政》。后厌倦官场,辞职回乡,潜心研究天文。曾自行设计制作“浑天仪”。著有《新测恒星图表》、《新测中星图表》、《新测更漏中星表》、《金华晷影表》等。1912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的《新字典》中载:“星名但载二十八宿,其所列中星,皆依张作楠之中星表推算递加,其与民国纪元之中星不差分秒。”酷爱算术,与婺源齐彦槐、全椒江临泰为友,同研读西方数学。为官时,常须丈量土地,测算粮仓,因结合实用,著《量仓通法》5卷、《方田通法补例》7卷、《续编》3卷。其他尚有《八线类论》3卷、《八线对数类论》2卷、《弧三角举隅》3卷、《高弧细草》1卷。凡履任,必随带一批铜、木、石工人及雕版、制仪器、刻算书。居乡时,与曹开泰等组织北麓诗社。其他著作有《四书同异》、《乡党述注》、《翠微山房遗诗》、《梅簃随笔》、《书事存稿》等。有三子,皆令务农、工,说:“世俗读书为科名,及入仕,则心术坏。吾不欲其堕落也。”

黄人望

黄人望(1880—1948)又名国华,字伯殉,后改字为百新,生于清光绪6年(1880年),金华曹宅大黄村人。其父以上三代均为地方名医,常免费施医于贫民,倍受乡人称赞。黄人望自幼受优良家风熏陶,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年轻时经清政府岁科两试,成为金华府学廪生。清末受浙江同乡、民主革命先驱章炳麟、蔡元培、陶成章等人的影响,很快接受民主及维新思想,于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留日期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自此,黄人望就投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学毕业,回国后,以清政府中书职务掩护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曾先后在北大、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讲师、教授。在北大,黄人望与著名教育家马叙伦志同道合,立志改革旧教育,成为挚友。“五四”运动期间,黄人望积极支持爱国学生运动,并因参加学生游行而被军警打伤而住医院治疗。黄人望对家人严格要求,对乡人却热心善良,他常出资接济穷人,众多乡亲得到他的资助;他支持公益事业,曾捐白洋1000元在家乡办学;他还带头倡修金华曹宅大佛寺,至今受到乡人追怀。抗日战争时期,黄人望协助吕公望办理浙江难民救济事宜难民工厂副总经理,中央赈济委员会浙江办事处主任等职,两人惨淡经营,以工代赈,解决了很多难民的温饱问题。任浙江时民政厅长的阮毅成.在20世纪90年代仞曾在台湾报纸上著文缅怀吕、黄2人。晚年,黄人望对国民党的腐败感到痛心和失望,1945年抗战结束后,他着手整理修改自已在北大用过的教材和讲义,准备离开政界重上教坛,台湾大学闻讯后于1946年秋发来聘书,然而黄人望却因突发脑溢血病而偏瘫,无法应聘,两年后病情恶化而谢世。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