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岫寺位于德清县城武康东南5公里的云岫山烟霞坞中,有飞泉瀑布。云岫寺、广法寺、玉屏峰、浮屠峰、塔山等胜迹。周围环山拥抱,林木苍郁,竹树成林,环境深幽。云岫寺始建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寺得三藏经12部,慈禧“藏经阁”匾额。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阁等50余间,具有宋代风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 云岫寺
- 地理位置
- 德清县城区塔山森林公园内
- 景点级别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建造时间
- 宋·淳熙8年(公元1181年)
简介
云岫寺在德清县城武康东南的云岫山(今为塔山森林公园)中,寺以山得名,取“山云出岫(山洞)”之意。
始建于宋淳熙八年(1181),后几度兴废。元至正五年(1345)僧文粹重修。明嘉靖间毁。万历间宗伯顾端屏捐资重建,“佛像辉煌”,寺庙改观。云岫山旧有青云塔,故又名塔山。寺背倚玉屏峰,周围有大牛山、轿子顶、猢狲山、宜秋岭等,群峰环抱,竹翠松茂。
清乾隆初遭战火,寺院再度衰颓。光绪十三年复兴,住持广严禅师奉旨进京,赐大藏经12部銮驾1副,慈禧亲书“藏经阁”。清光绪十三年(1887)住持广严禅师奉旨进京,钦赐龙藏(清内务府所刊佛教藏经)12部及全副蛮驾,回山传戒,时僧徒七八十人,殿宇九十九间半。慈禧、光绪帝、恭亲王分别手书。慈禧书“藏经阁”、“清净圆通”、“大雄宝殿”匾额。其时有僧徒达七八十人,殿屋99间半,大钟1口,大香炉1只。
历经战乱,香火渐衰。解放初,尚存宋代风格的大雄宝殿以及清代修建的金刚殿、配殿、观音殿、藏经楼、斋堂、戒堂等40余间,面积2200平方米。
1955年政府拨款重修。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国家文物局拨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筑维修中心设计,按宋代风格进行恢复修整,使800年古刹重现光彩。今朱门粉墙,翼角腾空,雄健古朴。1989年12月,列为省级重点文护单位。 寺不远处有石门洞,两侧壁立如屏,上覆巨石。寺内侧有宋梅和四季古桂,景色宜人,为游览胜地。
景区建设
云岫寺是始建于宋代的一座古刹,坐落于深山之中寒来暑往已800余载,以前通往庙里的只有一条石径小道,游客上山、运输物质只能靠步行。一条上山公路已经从山下的三合乡宝塔山村修到了寺庙前。上山公路的建成,为周围土地升值、农民增收带来了希望。2007年,一位杭州老板看中了寺庙前的一块空地,已准备在那儿开办一家农家乐;村里也有了建停车场及设旅游纪念品、土特产摊点的设想。
从宝塔山村梁家底到云岫寺的公路全长2.53公里,总投资需180万元,云岫寺为建这条路出资100万元。云岫寺住持福源法师说,上山公路建成后,将为今后寺庙的维修、建设节省下大笔的材料运输费,同时也将造福一方百姓。寺与村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路修好了,对寺、对村都有好处。山下从宝塔山村至武康的康庄公路也正在修建中,宝塔山村支部书记骆掌兴说,山上开路挖下来的宕渣正好用来铺山下的路,仅这一项,就可为村里节省修路资金100多万元。云岫寺在两条路的修建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