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枫林村
首页  > 浙江  > 温州  > 永嘉   »  枫林村景点介绍

枫林村

枫林村
枫林村,因村南前山遍布枫香树而得名。地处楠溪江中游东岸,距县城40公里,文人辈出,文化发达,素称东瓯名镇。村落原为柯、苏、赖、木等氏所居。枫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风水学说,村落布局属“新月带星”格,民居根据自然地形,呈新月状而建,村落内古井、池塘星罗棋布,达60处之多,是谓“星”。
中文名
枫林村
隶    属
浙江省龙游县溪口镇
人    口
1130人
建筑种类
民居、宗祠、殿宇、亭、纪念建筑
地    处
楠溪江中游东岸

区域简介

村落建筑平面呈新月形,在村落北侧,金钩形的狮溪在村东头被引入“魁星塘”后,分三条平行水圳由东而贯穿全村。街道有三,均为东西走向。巷道有十,均为南北走向。一条鹅卵石砌成的城墙绕住宅一周,设12处城墙门为出入口,形成一个宗族自然村落。村内设水塘7处,分布在村中和村南二条水圳上,浦亭街坎下设7眼小水塘,成一字形排列。现村落保存着数量可观的明清及民国建筑,占现有民居建筑总面积的50%。建筑种类有民居、宗祠、殿宇、亭、纪念性建筑、古桥、古井等。单体建筑平面有一字形、H形、口字型、日字型等式,有明显的中轴。这些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密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2000年列为浙江省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地理位置

枫林村 地处龙游县南部山区。成村历史较久,以古多枫树而得名。距县城27.5公里,唐宋间,就有汉江夏太守徐元洎之裔流连美景卜居于此。下辖老鼠岭、枫林、下北碓、刘家、官塘、乌龟山、岩前岗、朱家坞、高笋塘、案头、青坑、岭岗头、姚家岭、桃树坞、枫坞、馍头山16个自然村,枫林为村委会驻地。隶属溪口镇。1992年,全村361户,1130人。其中畲族342人,占总人口的30.27%;新安江移民112人。村民以管、翁、黄、蓝姓为多。

枫林村发展

枫林村,地处仙霞岭余脉,村民世代靠山吃山。1949年前,大多数村民以几亩薄地和砍柴为生。1949年后,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历经"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山林大多被毁。村民守着人均不足0.8亩的冷水垄田和一片荒山。1976年每个劳动日分红值仅0.18元,不少村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一手抓粮、林生产,一手抓发展村办企业,走上了致富路。1981年枫林村率先在溪口镇第一个实行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接着,村里建立了贴农基金制度,每年投资3000元以上,议价购进化肥、农药,平价供应农户。同时,村里经常从县、乡请来技术员进行农林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营林水平。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6万公斤,从依靠返销粮吃饭转为向国家交售商品粮5万多公斤。根据人多耕地少的特点,村党支部解放思想,在龙游县第一个鼓励村民跨乡跨村承包山林,从1981年开始,村民承包了大街乡、沐尘乡、灵山乡和国营林场、溪口村的荒山1694亩,全村实际营林面积达到4454亩。为了加强山林管理,村里每年拿出1万元资金,建立山林管理组织,落实山林管理责任制,保证荒山抚育成林。1992年,林业收入达到3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370多元。村民蓝玉龙1984年主动承包了沐尘畲族乡大畈村37亩荒山,种下杉木苗3700株;1985年又承包沐尘畲族乡40亩荒山,种下松木苗6000株;还间种毛竹、油桐等。枫林村在大力发展农林生产的同时,利用本村自然资源,发展村办企业。1981年建成水电站、粮食加工厂。1983~1990年先后建立茶厂、酒厂、笋厂、木衣夹厂和蔬果罐头厂。现在茶厂、蔬果罐头厂成为村骨干企业,1992年茶厂产值18万元,笋厂360万元。产品中绍兴鉴湖加饭酒、西湖白酒、方山茶、碧螺春茶等在北京、上海、广州各大城市均有销售;水煮笋罐头、腌制小黄瓜等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木衣夹厂与西欧各国都有生意往来。1992年下半年成立的枫林工贸公司,下属7家村办企业,固定资产145万元,职工200多人。现全村40%的劳力进厂务工,1992年工业总产值41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77.4%;利润31.3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002元,与1981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5倍,人均收入增加11倍。随着经济发展,一向阻塞的山村交通得到改善,建成至溪口的三级公路,与龙(游)丽(水)公路相接;投资近10万元,建石拱桥1座、水泥板桥2座,改善了各自然村间的道路设施。此外,投资5万元整改连接16个自然村的低压电力线路和广播线路,1992年又投资5万元增加了2台变压器,满足全村生产和村民生活用电需要;投资11万多元改善饮水用水条件,还耗资5万元建造拦水坝3条和1500米的引水渠道,满足农田灌溉用水。投资5万元安装了9部自动电话,便于对外联络工商业务,传递信息。全村新建楼房42幢,彩电、冰箱落户农家,许多村民的厨房里用上液化石油气、电饭煲。村里的福利事业也逐步发展。孤寡老人、五保户、烈军属和困难户等享受"五保"或一定的经济补助;每年支付9万元保险费用于全村村民人身保险、房产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建立了老人协会、青年俱乐部,购书1000多册,有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圈等文娱用品,还有篮球、排球场。几次集体组织村民出外旅游,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枫林村居民枫林村有汉族人口,也有畲族人口,有土著村民,也有从淳安清溪迁来的新安江移民。汉族与畲族,土著村民与迁入移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枫林村。老鼠岭是从丽水、云和县迁来的畲族村落。1949年前村民大多在山上搭棚而居,长年为地主看守山林,过着贫困的生活。1949年后他们生活得到改善。县统战部每年拨款3500~4500元支援老鼠岭建设。村里投资2万元为他们建成一条机耕路,一座水泥桥,安装了电灯和有线广播,使畲族村民的交通、通讯条件大为改观。1987年村里专门组织畲族村民到衢县石梁、坎底参观柑桔生产。回村后又派2名畲族村民参加小水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村党支部在资金、苗木和技术上大力扶持他们发展柑桔生产,1982年收获柑桔6000多公斤。老鼠岭村民历来饮用溪水,近年溪水遭硫磺污染,1992年村里投资1万多元在这里建了水池3座,给畲族村民家家装上了自来水。村办企业还把他们列入重点招工对象,企业职工中畲族村民占13。1992年畲族村民人均收入在千元以上,与1979年相比,增加20倍。畲族村民的善良、厚道、热情好客对全村极具感染力,"上门便是客",他们待己甚苛,待客大方,唯恐不周。客人上门,必请以点心或在离去时馈赠礼物,不肯让人空手回去。遇上困难,竭力互助。1990年,村民张耀忠替人造房子不慎从墙上摔下来,伤势较重,一年多不能下地劳动。村民自发组织慰问,许多畲族村民上门帮张耀忠料理家务和田间作业。1993年正月十五,正当家家团聚吃元宵时,牛角山麓起火,30多个村民扔下饭碗上山扑救,其中有21人是畲族村民。村里修桥铺路他们踊跃参加,任劳任怨,不计较报酬。村医疗室畲族医生钟樟洪为解除村民痛苦,出诊随叫随到,几十年如一日。建筑沿革枫林村傍山依水,风光旖旎,有着幽静的环境。明末龙游学者余日新、王之玺在这里建有枫林书院,邀请西安(今衢县)学者方应祥来此讲学授课。清道光三年(1823),潘锦?、潘煦在下北碓设枕溪书屋,聘请岁贡严秉忠掌教,留有《枕溪书屋课诗》2卷。今在遗址内尚存有"乐寻耕读"楷书横额一幅。1915年,创办枫林国民学校,现尚存民国龙游县知事庄承彝嘉奖该校校长管城"乐育英才"的横匾。1949年后,枫林办起了村办小学,许多贫苦农民子女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村干部把智力投资作为大事来抓,教学条件逐年改善。1980年初全村党员干部义务为学校修建一条石砌山路。1982年起每年投资4000元用于改善学校条件,节假日慰问教师等。1992年投资学校经费增至8000元。村里设立奖学金制度,规定对考入高中、中专及大学的学生和任课教师分别奖励50~100元。1988年枫林村委会工作成绩显著,镇里发给他们2700多元奖金,村干部把这笔奖金全部献给小学制做了40套新桌椅。现有幼儿园、完小各1所,在校教师8人,学生190名。学校坐落在枫林茶山脚下,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教师安心教学,学生刻苦读书。1990年校少先队大队部获龙游县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从1988年起,枫林村一直被评为衢州市基础教育先进村。至1992年底,全村有14人考上大中专院校,其中畲族4人。全国少数民族企业家、溪口压板厂厂长蓝成标,山西化工学院高级工程师蓝成根等都是枫林人。1986年以来,枫林村党支部年年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党支部,村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1990年被衢州市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民族成绩显著村;1992年又获衢州市精神文明标兵村称号。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