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龙湾炮台山
首页  > 浙江  > 温州  > 龙湾区   »  龙湾炮台山景点介绍

龙湾炮台山

龙湾炮台山
龙湾炮台山,原名龙湾山,又名云亭山。属大罗山分支余脉,位于瓯江口南岸。面积7000平方米,距市区12公里。东北面突兀于滔滔江面,与乐清磐石山的“镇瓯炮台”隔江相望相距约1公里;南面山麓有陡门,与龙湾村落毗邻;西面为江湾。1988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湾炮台山因山中存有清光绪年间建造的抗倭炮台遗址,故称炮台山。炮台山扼守着东瓯大门,是温州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浙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要隘。
中文名
龙湾炮台山
面    积
7000平方米
地理位置
位于瓯江口南岸
保护级别
温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属大罗山分支余脉,位于瓯江口南岸。距市区12公里。东北面突兀于滔滔江面,与乐清磐石山的“镇瓯炮台”隔江相望相距约1公里;南面山麓有陡门,与龙湾村落毗邻;西面为江湾。

人文历史

炮台山原名龙湾山,又名云亭山。相传1200年前,唐宗室李集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眷来到永嘉郡。为图东山再起,在大罗山一带招兵买马,并在龙湾山建了烟墩,敌兵一入瓯江口,守在龙湾山的士兵就在烟墩燃放狼烟,驻在大罗山的士兵就要准备战斗。隋唐时永嘉郡长期处于安定环境之中,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迅速发展。《隋书》记载,永嘉郡一带“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虽无蓄积之资,然而亦无饥馁……一年蚕四、五熟,勤于纺织,亦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呼鸡鸣布”。然而历史转瞬即逝。到了标志“大唐”开始衰退的“安史之乱”时期,永嘉郡开始升腾起烽火,及至晚唐,永嘉郡已是乱战之地。而李集是否曾在龙湾山建过烟墩,没有任何资料,没有任何遗证,已不可考,但在龙湾山附近的一个山坡上,确见900年前所建的“校场”,“校场”上还留有“招军牌”,那一段历史,留给我们神秘、厚重的感觉。明嘉靖年间(1522年),为抵御倭寇,朝廷曾在龙湾炮台山一带设龙湾寨,建成为军事要塞。据(光绪八年,《永嘉县志》武务志)记载“龙湾寨,在府东三十里,东接宁村,西捍府沿,登临深水,颇为险要”龙湾寨建立后,和东面永强一带的宁村所,永昌堡等军事要塞一起,组成鼎足之势,为抗击倭寇,保家卫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光绪九年(1883年),清政府在龙湾山建造了炮台。1884年,法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据史料记载该炮台呈椭圆形,由炮孔、门台、围墙、操场、指挥台等组成。南北直径40多米,东西直径62米,总占地面积约1960平方米。炮台围墙高2.76米,大都用黄土、石灰、砂石加上糯米粥拌和后分三层夯实,异常坚固。同时,在瓯江北岸乐清磐石山上也建成一座“镇瓯炮台”,两炮台遥遥相对,形成犄角之势,象一把铁钳,共同抵御侵略者。法军在龙湾山前吃了几次败仗,不敢入犯温州,只好北上定海。那时,龙湾山改名“炮台山”。龙湾炮台上还遗存围墙、6个炮孔、门台和刻有“龙湾炮台”四字的青石匾额。经认真考证和测量,现存围墙部分用岩石构筑外,其余均用黄土、石灰、砂石加糯米拌匀分层夯实,底宽3.2米,顶宽1.9米,高2.76米,非常坚固。现存的门台,面南,石结构,顶部已被毁,门洞高2.45米,宽2.46米;地袱高20厘米,宽13厘米;勒脚高1米,宽1米;垛头高1.45米,宽1米;下枋高22厘米,宽4.95米;上枋高2.2米,宽4.75米。字碑青石质,自左至右阴刻楷书“龙湾炮台”四字。现存指挥台,位于炮孔之中。现存炮台,左右各3眼,共6眼。炮眼由内向外口径逐渐扩大,平面呈扇形,外孔径为5米,内孔径为2.75米。顶部有内凹孔一个,直径16厘米,深40厘米。炮台基础用条石铺设。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炮台山亦然。炮台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硝烟烽火,在抗日战争中,遭受了日军多次飞机轰炸。炮台山被炸得满目疮痍,特别在1945年初的那次轰炸,龙湾炮台顶部全毁,失去了抗战的作用。炮台里的武器设备也基本被毁,唯剩下1门大炮和6门小炮,却又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时均冶炼为铁。炮台山就这样以大悲剧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修复工程

1981年,温州市文物普查时,龙湾炮台被发现,炮台山亦引起人们的重视。1988年9月,温州市人民政府拨款37478元,由瓯海县慈湖建筑队修复东边3孔炮眼。同年11月25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发文(温政发[1988]285号通知)公布龙湾炮台山为温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和龙湾区人民政府划拨维修经费共69043元,由温州大学设计室承担绘制施工图纸。1990年3月5日至1991年1月20日,由龙湾区状元建筑公司二处修复炮台西边的3眼炮孔,同时修理了围墙空洞和裂缝、围墙内场地平整、上山道路等。1991年4月,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龙湾炮台标志碑和说明碑并立于炮台东面的围墙外。1995年,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命名温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通知》(温宣[1994]17号),将龙湾炮台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6月至1998年9月,在龙湾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区人武部牵头,投入40多万元对古炮台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修复。并由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炮台专门题词:“缅怀英烈振奋中华”。2001年6月,为增强国防教育效能的目的,再次投入6万余元,对炮台山中的有关设施进行修整、充实、完善。为挖掘炮台山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1988年开始,温州市和龙湾区两级政府先后拔出专款,以“尊重历史、确保原迹”为原则,先后三次对古炮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复。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炮台专门题词:“缅怀英烈振奋中华”。2001年6月,为进一步增强古炮台的国防教育功能,龙湾区再次投入资金,并由区人武部牵头,对炮台山内部设施进行修整、充实、完善。开辟了炮台山“国防教育长廊”,分“领导重视、炮台历史、勿忘国耻、国防法规、光辉历程、兵器知识、现代国防、民兵成果”等八个部分,向参观者介绍炮台山历史和有关国防知识,新建了瞭望亭、练武亭、古代官兵群雕等,每年参观者络绎不绝。

史书记载

炮台山古称龙湾寨,据《永嘉县志.武备志》记载:“龙湾寨,在府东三十里,东接宁村,西捍府治,登临深水,颇为险要。”曾是温州城东面一道重要的军事要塞,经历过抗击倭寇战争和中国人民反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战火硝烟的洗礼。如今,炮台山已向世人开放,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故事。

旅游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春夏秋冬开放时间:全天周边主要城市及车程:距温州市区20公里交通:瓯海大道瑶溪出口下,向北往白楼下,过龙湾码头,到龙东村,出口到景区约3公里。美食:永强寺前街馄饨 永强泥蒜糕:泥蒜味鲜美,把它和糯米糕一炒,滑嫩鲜香,几乎不用咀嚼就顺着舌喉滑到胃里去了。 灵昆青蟹:是该地一大水产资源,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灵昆文蛤:贝类珍品,号称“天下第一鲜”。文蛤吃法很多,旺火快炒、清蒸均可,它还可做成鲜松而不油腻的文灵昆弹涂鱼:俗称花兰,因善于跳跃,又叫“跳鱼”。灵昆弹涂鱼以数量多、肉质细嫩、味鲜美、能补体而闻名。 灵昆的白琢瓜:肉质松脆,味甜汁多,是甜瓜中的佼佼者。 灵昆田嬉儿:在深秋蟹肥时,当地人一天可捉2公斤,多的可捉到5公斤。 灵昆鸡:因产地在瓯江口灵昆岛而得名。它适应性好,生长快,成熟早,个子大,肉质鲜嫩,产蛋率高。

相关诗词

捣练子.龙湾炮台山故垒迹,炮台山。战火英灵此地眠。揽绿留心新笑靥,叹红过眼旧烽烟。甘州曲.龙湾炮台山炮台山,忠骨地,在龙湾。怅怀骁将把躯捐。浩气媚青山,见故垒、苍翠画诗颜。干荷叶.龙湾炮台山蒙霏雨,谒英贤。寂寂沉烟远,入泥丸。将魂安,青山有幸入诗笺,旧迹丹青卷。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