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湖杨梅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史,杨梅树龄在50年以上,与我市的丈亭、河姆渡、三七市一起并称为余姚四大孛荠种杨梅基地。我村现有杨梅基地3000亩,穴湖杨梅颗粒大,色泽鲜艳,汁液多,甜酸适口,营养价值高,被评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基地、浙江省省级森林食品基地和宁波市杨梅银质奖。每年的6月中旬我村举办杨梅节,届时你来这里品尝杨梅,你的肚子应该要被杨梅塞满的了。穴湖映梅在城区3公里处,三面环山,山上遍植余姚特产杨梅。仲夏时节,满山飞霞。湖畔建有杨梅山庄,庄内辟有天然泳场,另有游艇冲浪,其乐无穷。
- 中文名
- 穴湖映梅
- 种植史
- 3000多年
- 特 点
- 颗粒大 色泽好 汁液多 营养高
- 地 点
- 余姚市穴湖村
穴湖杨梅为果中珍品
穴湖杨梅为果中珍品,内含丰富的蛋白质、铁、镁、铜和维生素C、柠檬酸等多种有益成份。优质杨梅果肉的含糖量为12%~13%,含酸量为0.5%~1.1%,富含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中钙、磷、铁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每百克中含有水分83.4-92.0克、热量28千卡,蛋白质0.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7克,膳食纤维1克,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不仅可直接参与体内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还有降血脂,阻止癌细胞在体内生成的功效。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汁、酒、干(密饯)等。
所含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的功能,有助于减肥。
杨梅中含有维生素C、B,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类、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杨梅可提炼黄酮类与香精油物质
杨梅的叶、根与枝干表皮富含单宁(含量高达10%~19%),可提炼黄酮类与香精油物质,用作赤褐色及医疗上的收敛剂。杨梅的核仁中含有维生素B17,这是一种抗癌物质,还含粗蛋白32%、粗脂肪21%,被称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品,可供炒食或榨袖。
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
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果实、核、根、皮均可入药,性平、无毒。果核可治脚气,根可止血理气;树皮泡酒可治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等。用白酒浸泡的杨梅,盛夏时节,食之会顿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腹泻时,取杨梅熬浓汤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敛作用。杨梅具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防治霍乱等医药功能等多种功能,有“果中玛瑙”之誉。
杨梅黄酮
杨梅叶子的有效成份杨梅黄酮具有收敛剂,兴奋剂和催吐剂的作用,用于腹泻、黄胆肝炎、淋巴结核、漫性咽喉炎等。杨梅的树皮素还具有抗氧化性、消除体内自由基。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美国保健品药FYI使用杨梅黄酮用作治疗预防关节炎和各种炎症,尤其对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婴儿适合使用。Myricetin(flavonol黄酮醇),六个羟基红酮。也可用于化妆品的添加剂。
历史沿革
余姚河姆渡遗址早已闻名遐迩,它再现了那个时代居民生产生活内容和精神面貌,在遗址中找到的杨梅核将余姚杨梅的历史追溯到了七千年之前。那时,先民们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偶尔发现那么一两株长满红色小果的植物,大胆的人尝试着采摘来吃,惊奇地发现味道鲜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野生的小果子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之下,聪明的先人又踏上了人工栽培改良的漫漫之路,一路传承至今就成了余姚杨梅。
《越郡志》载有:“会稽杨梅为天下之奇,颗大核细其色紫”。当时的余姚为会稽郡所辖,“天下奇”似乎得不到确切的考证,而看看现在的余姚杨梅,“颗大核细其色紫”这七个字倒是对她的真实写照。古人也好互赠家乡特产,在《贵耳杂》中记载吴越闽广人士或赶考、或调任,到哪里总喜欢炫耀各自的家乡特产,留下“闽广玉女含冰雪,吴郡星郎驾火云”之句。吴越杨梅在品质上,尤以余姚杨梅独占鳌头,于是到了汉代,余姚杨梅就跻身贡品之列。
时至汉、晋代,余姚人已经基本掌握了杨梅栽培技术,杨梅除了鲜食外,对其形态和贮藏加工已颇有研究。晋时稽含在《南方草木状》中细致地描述了杨梅的形态和习性:“杨梅其子发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时似梅,其味酸甜”,大抵可以找到与现在余姚杨梅一脉相承的铁证。现在的许多人对杨梅酒并不陌生,或者有着特殊的偏好,不过,很少人了解杨梅酿酒的起源。汉东方朔《林邑记》中这样记载道:“林邑山杨梅,其大如杯碗,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以酿酒,号梅香酎,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代人僻好荔枝的又何止杨贵妃一个呢?在古代,荔枝一直被奉为水果中的佳品,似乎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奢侈。而北宋苏东坡却说:“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可对者西凉葡萄,我以为未若吴越杨梅”,认为吴越的杨梅可以与之平分秋色,这应该是很高的赞誉了。唐、宋文人墨客对杨梅的珍视之情随处可摘,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李白诗云:“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唐代的另一位诗人平可正则直接就杨梅味和色赞道:“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子深”……
特别是到了宋代,余姚杨梅栽培已形成相当规模,并盛名远播,开始大量外销。南宋大诗人陆游就曾到过余姚杨梅产地,亲历杨梅采摘时的迷人景象,以及销入临安(今杭州)被视为珍品的盛况,作诗写道:“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簪宝鬓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珠。”
明代,余姚杨梅作为独立的品系突显出来,人们对其分布、特性、风味及珍贵度都已掌握得极为详细,经过一代代人革新与探索,余姚杨梅栽培技术也已相当先进。诸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详尽记载。
数千年的孕育和发展,余姚杨梅到明清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不仅与生产生活相关连,还渗透和维系了一种情感叫杨梅情结。夏日的傍晚,华灯初上时,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品杨梅,一边闲话家常,对风月吟诗,赏繁星点点,该是人生一大乐事。清人杨芳灿在他的《迈陂塘·杨梅》中这样描写:“闲销署,露井水亭清坐,不须料理茶磨。夜深一口红霞嚼,凉沁华池香唾。谁饷我?况消渴,年来最忆吾家果。”长年在外漂泊的游子,一到杨梅成熟时节,便会顿生一种思乡之情,剪不断,理还乱。明朝南京礼部尚书、余姚人孙升就因长年在外尝不到家乡杨梅而写诗叹曰:“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
此时,余姚杨梅的品种已经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乌种、红种、粉红种、白种等不同品系,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提到: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吴中杨梅种类甚多”。清代光绪初年,余姚宣郎岙地逐渐出现了一种至今仍然稀缺的杨梅品种——白杨梅。白杨梅通体乳白,味道爽口,据记载,勤劳智慧的宣郎岙祖先利用山上一些野生的小杨梅树,经过反复试验与精心培育,才逐步栽培成西山白杨梅这一名贵品种。而三七市镇石步村一片两千余株的古杨梅林,都属于乌种,树龄都在120~150年之间。见证了历史沧桑的杨梅,尝起来,或许别有一种厚重的味道。
余姚—中国杨梅之乡
杨梅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而又以余姚栽培面积最大、历史最长,其种植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而且据境内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七千年前就有野杨梅存在。目前余姚的杨梅种植面积已有8.2万亩,常年产量约2万吨,栽培区域扩大到全市十九个乡镇,涌现了一大批以杨梅为主的特色专业村和“鹤顶”牌等著名品牌,由此赢得了”余姚杨梅冠天下“的美誉。1995年6月,余姚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此后,《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作了”余姚杨梅甲天下“等报道。
余姚杨梅品种繁多,有乌种、红种、粉红种、白种四大品种群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乌种的”荸荠种“,为目前国内首选的鲜食、加工兼用的良种。该品种果形圆整、色泽艳丽、味甜核小,更是赠送亲朋好友的绝色佳果.
每年6月杨梅成熟时,”杨梅之乡欢乐游"旅游活动吸引省内外的游客云集余姚。游客们赏满山红果,品果中珍奇,体验中国杨梅之乡独特的风土人情。
穴湖村简介
穴湖村地处余姚之东,毗邻慈溪,紧靠宁波,具有极佳的地理位置。穴湖村现代化交通网络完善,村庄内实现道路全部硬化,路面宽阔。从余姚城区出发,可从子陵路、文山路、金型路三路直达我村;汽车东站离我村只有500米的距离,坐公交、乘中巴来我村也是不错的选择。刚刚建成的余姚至慈溪的童岙——桃源公路横穿我村,来往车流不息。村北侧,余姚至宁波的“大动脉”——余甬公路临村而过,如果您从宁波来,那么请您在这里驻足片刻,因为穴湖是你游历的好去处——
穴湖经济
穴湖村虽只有4.6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但却能创造出1.5个亿的GDP,人均收入达到11000余元。村内企业聚集,菜场、学校、医院、文体中心等设施齐备。而且,目前我村正迎来了城东新区的建设发展时期,我村作为规划区域将有无限的发展前景。来参观一下,或许这里就是您寻找中的投资的理想之地。
穴湖风光
穴湖有二宝,其一为穴湖杨梅,其二即为穴湖风光。穴湖三面环山,如屏如障,杨梅树遍植其间,红绿相杂,鸟语而花香;山下嵌一湖,谓之“穴湖”,穴湖之名据此而得,湖水清澈,湖光潋滟;山水辉映,相得益彰,美不胜收,您若来,定不肯回。
有人言:品穴湖杨梅,一乐也,赏穴湖风光,二乐也,兼而有之,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