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义仓是旧时中国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隋唐已有。富义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霞湾巷8号,京杭大运河畔。地处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其南面是反映接驾文化的御码头,往北是佛文化气息浓厚的香积寺和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东为特色临水古街——胜利河美食街,西则与运河特色画舫“乾隆舫”隔河相望。
- 中文名
- 富义仓
- 建造时间
- 清代光绪年间
- 地 址
- 浙江省杭州市霞湾巷8号
- 占 地
- 约2.36公顷
历史背景
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因当时杭州粮食告急,遂令杭城士绅购粮十万石分别储存于原有的两个粮仓。因原仓库不敷存储,购买霞湾民地十亩,再建仓廒。清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历时四年粮仓建成,共耗白银一万一千两,仓房共四排,可储存谷物四、五万石。同年冬天,谭钟麟调任陕甘,临行前将仓库命名为富义仓,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
它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民国时期,改为浙江省第三积谷仓,短时做过国民党军用仓库。解放后,杭州市粮食公司接管,作为民生仓库分库,后部分改为军区家属宿舍和杭州造船厂职工宿舍。
结构介绍
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每间约20平方米,可存四五万石谷物,还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门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十亩,原有仓库、砻场、碓房、司事房等。主仓东西相向而建,四列三进,一层砖木结构,硬山造。这里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也是江南谷米的集散地,当年的朝廷贡粮也是从这里开始北运。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天下粮仓”的重要一员,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其杭州的运河航运仓储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旅游交通指南
富义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8号。
附近公交车站和公交水上巴士码头及停靠线路:
备注:杭州公交水上巴士为杭州公交集团的水上公交线路,每人3元,严格按码头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