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沙岛
首页  > 江苏  > 盐城  > 大丰   »  东沙岛景点介绍

东沙岛

东沙岛
东沙岛发育在东沙环礁的西部礁盘上,是中国南海东沙群岛中唯一的岛屿。属广东省陆丰市,古称南澳气,又名大东沙。北纬20°42′,东经116°43′。东西长约2800米,南北宽约700米。面积1.8平方千米。 东沙岛形状如牙,俗名月牙岛;因位居珠江口“南澳”之外,所以在中国古航海图中称为“南澳气”,又名大东沙。地处东亚至印度洋和亚、非、大洋洲国际航线要冲,广州、香港至马尼拉或高雄的航线由附近海域通过,具有重大航运意义。该岛由中国台湾军队驻守控制,建有东沙机场。
中文名称
东沙岛、月牙岛
外文名称
南澳气、大东沙、落漈、普拉塔斯岛
别    名
Pratas Island
所属地区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地理位置
香港东南部330公里处
面    积
陆地面积1.8平方公里
人    口
台军
方    言
闽南语
气候条件
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大王庙、汉疆唐土碑、东沙图书馆
机    场
东沙机场
经纬度
20°43′N 116°42′E

简介

东沙环礁位于南海北部海域,距离高雄西南大约440公里,实际上地点位置已在香港东南部330公里,纬度与海南岛上面那块突起来的位置相当。东沙环礁古称月牙岛,有如一颗掉落碧蓝海上的翠绿珍珠,整个直径约25公里,面积约5万公顷,周围礁台长约46公里,宽约2公里,环礁西部唯一露出海面的陆礁岛屿是东沙岛。东沙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台湾海峡南疆的门户,位居南海要冲。位于珠江口、海南岛、吕宋岛及高雄的中央位置,是巴士海峡进出南海船舰的必经之途,扼控巴士海峡的咽喉。该岛长二千八百公尺、宽八百六十八公尺,形如马蹄,岛上没有山丘,也没有泥土,虽是珊瑚碎沙积累而成的低伏海岛,但却宛如远离尘嚣的人间净土。历史记载,东沙岛昔称“月牙岛”,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国版图,曾两度被日本侵据,由台湾当局控制。岛上的指挥权,已由台军移交给海巡署,同时也正式隶属高雄市。岛上铺设有机场跑道、房舍、宽敞的道路、地下据点以及绿化的农牧区。岛上设有观测站、发电厂、教室、忠义码头、海军雷达站、气象站、空军东沙勤务分队等。东沙岛地籍测量纪念碑,是岛上的地标;气象台的探空作业,可探测一万五千英呎高的大气温湿度气象变化,除用于军事目的外,还可保障往来飞机、船只的安全。岛上有文康设施,也有许多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岛上的发电厂,使全岛供电;海水淡化机解决饮水问题;还备有卫星电话通信网路。除了海域之外,露出海面的东沙岛则长约2.8公里、最宽处只有865米,总面积约174公顷,其中小舄湖面积约64公顷。

历史

东沙岛在历史上早就纳入中国版图,自明代开始开发经营,是南海诸岛开发历史中最早的一个。清朝末年曾被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率领民众占领,擅自改名为西泽岛,其后又经二次大战期间日本的军管。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派遣海军军舰于民国35 年9月12 日(1946)光复收回,重新竖立国碑,隶属于高雄市政府管辖,并有国军驻守,历经五十余年之艰苦建设及整备,已经成为中国捍卫南疆最重要的堡垒。自东汉以来,中国先民即纵横南海,扬帆于南海诸岛间,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垂涎于南海诸岛丰富的海洋资源及日益重要的战略价值。首遭日人非法占据的南海诸岛,即为先民俗称月牙岛的东沙岛。

由来

1901年(日本明治34年)夏,基隆日商西泽吉次在海上遇台风漂至月牙岛,发现岛上覆盖厚实的鸟粪层。西泽在逃返台湾的同时也携回鸟粪样品化验,证明是质优磷肥,也是上等的农用肥料。西泽氏遂首度窃占东沙岛,并率台湾籍劳工百余人由高雄乘轮赴月牙岛大肆开挖鸟粪,不但在岛上毁中国先民之房舍、栈桥,更捣毁渔民奉祠的天后庙,还在岛上插杆升上太阳旗,擅自将之更名为西泽岛,东沙群岛所在的珊瑚环礁也改名为西泽礁。直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朝始派南洋水师军舰巡弋,付款赎回月牙岛,才将东洋人赶走,东沙岛始二度易手重归中国。过不了几年后,东洋人又卷土重来。1917年(日本大正6年),日本高雄海产商会会长石丸庄助又雇台劳百余人乘渔轮登岛,盗采鸟粪及海人草。1923年港英当局向中国政府提议在东沙岛设立“无线电测候台”,中方认为此事重大,关乎国家领土主权,理应自办,遂令海军部海道测量局负责,并于1924年6月成立全国海岸巡防处负责此事,由海道测量局局长许继祥兼任处长。为筹建东沙岛观象台与电台,1924年6月北洋政府海军部饬巡防处派员会同港英政府所派委员共同搭乘英国军舰“密约兰”号赴岛实地勘察,不料却发现日人石丸在岛上的盗采活动。我国外交部就此事于1924年10月13日照会日本政府,要求“该日本渔民等速即退出该岛。嗣后并严禁沿海渔民,勿得再行越界捕鱼,以免发生纠葛”。这是民国期间中国政府关于日人盗取东沙岛海产而向日本政府进行的首次交涉。1925年,当时中国政府令海军部海岸巡防处江宝容中校率兵登陆东沙岛驱离日本浪人,并兴筑双层气象大楼、无线电台及淡水制造厂房,更重修东洋人捣毁中国先民在岛上的天后庙,使东沙四度易手再度重返中国怀抱。1926年3月19日,东沙气象台及电台竣工,加入中国海军东南沿海的气象预报及舰岸通联以确保航安。为防止东洋人登岛盗采磷矿、骚扰中国作业渔民,中国海军于1928年北伐完成后即派兵长驻东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当即对中国沿海执行海上封锁,企图截断中国外援军品输入的通道。9月3日,日本轻巡洋舰“夕张”号及二等驱逐舰“朝颜”号驶近东沙,发炮轰击,掩护3艘登陆艇上的百余日军于晨间登陆。太平洋战争初期,东沙岛不但是日军进出南洋的前哨,更是日军护卫南海航道的基地。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亦饱和滥炸东沙。1945年5月29日,美军潜艇逼近东沙,先以舰上舰炮及机炮对岛岸轰,随后由2位澳大利亚军官率领12名突击队员涉水登岸与日本守军残部激战,短暂交火后,突击队捣毁了日军气象测候站,并焚毁2000加仑的航空燃油槽,并在东沙鸣枪立碑,升起美国国旗,宣告攻克东沙,致使东沙六度易手。抗日胜利后,东沙岛上的日本残部及日侨、台湾劳工自行设法返航高雄静待遣返。中国当局则因缺乏船舰,调度不及,迟至隔年始由中国海军第一军区汕头巡防处第六炮艇队,派炮艇载送驻粤第二方面军整编64师159旅之接收部队,自广州航向东沙。1946年6月26日,中国国民党陆军接收部队(含步兵加强排1及通讯组1)涉水登岛接收,七度易手的东沙从此回归中国,并不再遭外军的践踏,但是海军炮艇返航时却在东沙群岛遇风触礁搁浅。1946年9月12日,东沙群岛划归中国国民党海军管理,国民党海军即设东沙管理处,改派中程军舰运载陆战队换防。1953年冬,国民党“海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曾在东沙岛设联络组,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渗透。越战期间,美军更在东沙指导国民党当局的空军工程联队整建协修跑道,作为台中清泉岗至越南岘港航线的紧急备降机场。1999年11月,台湾军方驻防东沙岛之“海军陆战队”东沙守备区指挥部(以陆战99师658团414营为守备部队骨干,兵力537人),将防务移交军管部与海巡部所属南巡部,并成立东沙指挥部;2000年2月1日,该部移编至行政院海巡署岸总局所属之南巡局东沙指挥部以迄今。

经历

另一方面,从晚清(公元1907年)起,南沙首度易手,大批日商渔民即拥入南沙,掠夺资源。由于南沙群岛距离遥远,中国政府始终无力照护南疆,亦从未派舰驱离据岛的日本人。另一方面,盘踞中南半岛的法国殖民军自1927年起即派军入侵南沙群岛。1933年4月10日,法军占领太平岛,赶走岛上日商与台湾劳工,致太平岛二度易手。同一时期,日本海军派遣测量舰驻泊南沙,探测航道及水文资料并收集法军活动之情报。日军对南沙群岛之占领,在登陆海南岛的同时亦表面化。1939年3月起,日军逐岛登陆西沙,3月30日占领南沙太平岛,并于4月9日悉数驱离多年来盘踞部分岛礁的法国殖民军及越南渔民,致使太平岛三度易手。4月28日,日本台湾总督府发布告示122号,宣布西沙、南沙群岛各岛更改岛名,统称新南群岛,属高雄州高雄市管理,并入日本版图。紧接着,日本马公要港部亦派出陆战队、气象情报队及通信派遣队分头进驻西沙永兴岛及南沙太平岛(日军称为长岛)。1941年8月,日军派出屏东东港之海军21战队水侦机,驻泊太平岛,并由此转场出海赴南洋侦巡,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抗日一胜利,法国殖民军又卷土重来,分头占领日军离去后之南海诸岛,导致南沙太平岛四度易手。1946年10月底,中国海军由“太平”舰与“中业”舰远赴南沙武力巡逻,几经波折,于12月12日泊于太平岛外,岛上法军已先一日自行离去。中国海军即于该日登岛接收,太平岛终在五度易手后重返中国怀抱,并由内政部以军舰舰名将之命名为太平岛。中国海军遂于岛上成立“南沙管理处”,由陆战队官兵59人留驻岛上,并设有无线电台与气象台,由管理处下设警卫组、通信组、气象组经营太平岛。1950年,在国民党军队撤出海南岛后,国民党海军南沙管理处全体官兵亦于5月1日由“中胜”舰返装载,并将太平岛上之人员物资装备撤回左营。而菲律宾早于1946年即欲乘乱占领南沙,随即由菲律宾民间人士在国民党守军撤守后进占南沙太平岛及其它诸岛大肆盗采磷矿,致使太平岛六度易手。其后事态扩大,演变成中国台湾当局与菲律宾的领土之争。台湾海军于1956年6月6日先派“立威”支队开赴南沙巡逻并驱逐菲律宾军民,复于7月11日再派“威远”支队接替,并由陆战队重返太平岛戍守。至此,太平岛于七度易手后终告重归中国,由台湾当局继续经营迄今。1999年12月10日,驻防太平岛之台湾海军陆战队南沙守备区指挥部(以陆战99师658团414营第1连为守备骨干,兵力103人),将防务移交军方军管部与海巡部所属南巡部,并成立南沙指挥部;2000年2月1日,该部移编至行政院海巡署岸总局所属之南巡局南沙指挥部以迄今。

气候

地势东北部稍高,西南部稍低,中部低洼,平均高度约6米。年均温25.1℃,最冷月均温20.6℃,年降水量1459毫米。

地理

东沙岛是中国东沙群岛中唯一的岛屿。居东沙环礁的西侧礁盘上,其东北方距离高雄约440公里,西北方距香港约330公里,北距汕头300公里、距碣石港260千米、南距西沙群岛450千米,西南距海南省榆林港820公里,东南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约820公里,南距南沙太平岛1200公里。东沙岛为自西北向东南向的碟形沙岛,北纬20°42′,东经 116°43′。发育在东沙环礁的西部礁盘上,呈新月形,俗名月牙岛。东西长约2800米,南北宽约700米。面积1.08平方千米。是南海诸岛中面积第二大的岛屿,仅次于西沙永兴岛。

地势特征

地势东北部稍高,西南部稍低,中部低洼 ,平均高度约6米。它平均高出海面约6米,东北面稍高,达12米,西南面次高,约8米。整个岛屿呈四周高中间低形态。中部低地积水呈湖,约占全岛三分之一面积。湖水不深,湖深1-1.5米,湖底为淤泥及有机碎屑所覆盖。湖口向西开口。

地质资源

在地质上,该岛是建立在礁盘的基础上,由珊瑚及贝壳碎屑经风化所形成的白沙所堆积覆盖而成,因此并无土壤。东沙岛的珊瑚礁与海洋鱼类资源甚是丰富;热带性鱼类已知的有375种之多,可说是“鱼类之天堂”。而东沙岛临近海域自古以来也一直是一个良好渔场。其附近的海洋固着性植物有记录者为109种海藻、五种海草,显示该岛海洋植物相亦是十分丰富。

地质

在地质上,该岛是建立在礁盘的基础上,由珊瑚及贝壳碎屑经风化所形成的白沙所堆积覆盖而成,因此并无土壤。东沙岛上的地下水来自下雨时储积沙层中的淡水,由于海水的渗入,沙层中淡水被咸化,不能饮用。潟湖是东沙岛上非常重要的特殊地形,位置是在岛的西部区域。在退潮时深不及一公尺,出口处之宽度仅20公尺左右。湖底多为淤泥及有机残屑所覆盖,但水急之处仍为砂砾石所组成之底质。由于对外洋之开口不大,导致水量之交流很小,造成湖底的有机碎屑长期累积。整体而言,类似于沿岸之沼泽生态系统,与一般珊瑚岛上之那种水质清澈、珊瑚繁生的潟湖生态系统有所不同。因底部有机碎屑丰富,当湖水往外流到附近的海域后,便形成摄食诱因,吸引鲨鱼这类依嗅觉猎食的生物循水流来到潟湖附近,同时加上龙占及笛鲷等掠食性鱼类,造成在潟湖中生存的小型生物本身必需具备一定的生存条件,如硬壳,因此蟹类便可在此一环境中成为优势种类。在缺乏多样化的生活栖地及庇护空间下,即使有丰富的有机质做为营养来源,小型生物在掠食性鱼类强大捕食压力下仍难以生存,而捕食压力同时也对东沙岛周围的生态造成了影响。

生物

植物

岛上生长过密的海岸灌木丛,包括了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 (anemone),翻白草 (Potentilla)及车前草(Plantago)等种类。东沙岛上的植物相为典型的带海洋性植被,以热带性海岸灌丛为主,而在灌木丛与海岸线之间则是海岸草本植物带。全岛的植被大约可分为草本植物带及海岸灌丛带两大部分。海岸的草本植物带中,依其优势种类的不同可细分成海马齿社会、刍蕾草-双花蟛蜞菊社会及马鞍藤社会等三种植物社会。

动物

有小型鸟类的直翅类昆虫Grylli,同时也发现一种Acrosome属的蜘蛛,数量相当多的是岛上唯一的一种鳞翅类的蛾,它的翅上有红色和黑色斑点。另外也发现蚂蚁和一些甲虫,包括皮蠹科的蛢类(Dermestes)及赤足蠜(Corynetes)。而在岛上的庙宇附近,则发现了一些白蚁、蝎子和一些长相丑陋的蜘蛛。所发现者多为候鸟,有虎纹伯劳、家燕、翠鸟、小白鹭、军舰鸟、两种不知名科鸟类、青足鹬及另外两种以上之鹬科等鸟种。塘鹅,褐鲣鸟繁殖期的特征。珊瑚及贝类的碎屑分辨出多种的种类,包括了珊瑚中的海花石(Astraeas)、Madrepores 等;螺类的鸡心螺(Conus)、宝贝(Cypraea)、蝾螺属(Turbo);蛤类的江珧属(Pinna)、砗磲蛤(Hippopus),及相当多的寄居蟹;沿海有鲨、鲭、鲣等回游性鱼类,在岩礁部分有石斑、龙虾、贝及海藻等生物栖息在其中,砂地的部分则有笛鲷及龙占等生物。

交通

公路岛上主要道路为柏油路面,其余道路则为细砂路面。一般交通工具为脚踏车,环绕全岛时间约需30分钟。现有10吨半大卡车1部、小卡车3部(主要载运补给货物、水、垃圾及水肥)、箱型车3部、15吨吊车1部及叉动车2部,以及高雄市政府赠送的大客车---岛上唯一公车“东沙1号”。另脚踏车,环绕全岛时间约需30分钟。空运岛上设有小型机场,即东沙机场,设有一个宽30米、长1,550米的跑道,跑道厚度约0.23米。潟湖逢大潮或暴雨时,机场停机坪附近常发生淹水情形;另跑道混凝土受盐害影响,表层劣化情形严重。往返台湾及东沙岛,主要有军机和民航机来往,其中军机有台湾空军的C-130运输机,为物资补给与公务用,每月第二周的周二当日往返,其载客量为70人,载重为8,000公斤;民航机为立荣航空客机,载客量限定为56人及500公斤货品,每周四当日往返台湾高雄小港机场一次,供驻防人员搭乘。海运由于东沙岛海岸为深度1~2米左右的浅礁地形 ,大型船只无法靠近,必须停靠外海,再以小船接驳上岸,船只靠岸后,须仰赖人力搬运货物上岸,重型机械则赖吊车支援。岛上有海巡署巡防艇码头,可停靠海巡署3艘20吨级海岸巡逻艇。往返的船只有每年3、6、10月各一航次的军用补给舰,主运武器、弹药、汽油,协助海上查缉工作的巡逻快艇,以及20天一航次、载运民生物资的民用商船。

旅游

大王庙大王庙奉祀关公及南海女神妈祖。据说民国37年关公圣像乘独木舟来到东沙,民国64 年由驻守东沙官兵建庙奉祀,香火鼎盛,历久弥新,独木舟仍保存在庙侧。除香烛由还乡战士奉献之外,神像前所挂金牌亦由战士所赠,是岛上官兵的重要精神寄托之一。庙前有一座长青亭,也是由驻岛官兵所建,是岛上树木最苍翠的地方。岛碑民国43 年由驻岛海军官兵在东沙岛南边,面对海洋建立。图书馆2005年时,藏书已超越20,000册。长青亭岛上树木最苍翠之处。亭上有对联:“沙坡云树象万千,独颂南疆不朽年。”国军东沙公墓中国军队的公墓。

生态景观

舄湖是东沙岛上一非常重要的特殊地形,位置是在岛的西部区域。此一舄湖在退潮时深不及一公尺,其出口处之宽度仅20公尺左右。湖底多为淤泥及有机残屑所覆盖,但水急之处仍为砂砾石所组成之底质。由于此一舄湖对外洋之开口不大,导致水量之交流很小,造成湖底的有机碎屑长期累积;整体而言,类似于沿岸之沼泽生态系统,而与一般珊瑚岛上之那种水质清澈、珊瑚繁生的舄湖生态系统有所不同。也因为底部之有机碎屑丰富,当湖水往外流到附近的海域后,便形成摄食诱因,吸引鲨鱼这类依嗅觉猎食的生物循水流来到舄湖的附近,同时加上龙占及笛鲷等掠食性鱼类,造成在舄湖中生存的小型生物本身必需具备一定的生存条件,如硬壳,因此蟹类便可在此一环境中成为优势种类。东沙岛上之舄湖对于小型生物而言,在缺乏多样化的生活栖地及蔽护空间下,即使有丰富的有机质可做为营养来源,小型生物在掠食性鱼类的强大捕食压力下仍难以生存,而此一捕食压力同时也应对东沙岛周围的生态造成影响。

人文景观

渔村
  东沙岛上有类似渔村的设置,那渔村是渔民居住的工寮和曝晒海产的木屋和储物的货仓建筑。当时的渔户有多家,聚集或是散置多处而成为类似的村落。渔港
  最早叙述到东沙岛有渔港的,是在英国孟买地区海军服役的罗斯(Ross)船长,由于东沙岛的地质基本上均是珊瑚礁岩和珊瑚砂的堆积,在岛的外围均是沙滩,不会有适于做“深水港”的码头地形。舄湖中的渔港之外,在此岛周围的外滩可能另有浅滩上的码头。庙宇
  东沙岛有中国庙,在入海口的地方,有一座类似庙宇的建筑。历经风吹雨打,其屋顶和墙壁都已毁坏。因此,置于庙内的东西也遭受风雨的摧残。

相关事件

东沙岛事件1909年3 月,惠州代表周孔博与广东自治会绅商联合起来,集议此事。1909年3 月22 日,李兆书代表粤省绅商,上书摄政王载沣,要求中央立即照会日使,收回国土。1909年3 月31 日,广东绅商集会公议,认为东沙岛关系国家海权与国计民生,应行力争,并决定采取三个步骤来解决东沙岛之事,一是迅速将此事布告中外,以争得公正舆论支持;二是禀文政府,要求政府“切实保护中国渔业并该岛财产”;三是力争到底,即使政府放弃,“竭尽中国民之能力以挽救之”。随后,绅商学各界千余人,在府学宫内再次集会示威。同时有人提出,前福建同安县陈伦炯所著的《海国闻见录》曾记有东沙岛,与当下政府所查东沙岛之情形大同小异。两江境内的绅士,也上书端方,积极提供历史资料线索。1909年,大清正迎来庶民参政的高潮。全国上下,一年多前发起的抵制日货热潮刚刚平静下去,东沙岛事件,立即成为民意焦点。1909年5月2日《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北京政府如果再不旗帜鲜明地宣示主权,则将被民众看作胆小无能的又一证据。”而此时,因日本方面强行改筑安奉铁路,中日两国在东北的关系开始紧张,东北和华北均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新浪潮,日本人也只能在东沙问题上放手,以避免两线“作战”。几番唇枪舌剑后,中日双方终于在1909年10月11日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明确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1909年11月19日,在东沙岛举行了庄严的交接仪式。在全副武装的广海舰护卫下,鲜艳的黄龙旗终于在东沙岛上空冉冉升起。广海舰鸣放21响礼炮,向大清国旗致敬。这是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1909年11月,英国人再度示好,驻华公使朱尔典(John NewellJordan)亲赴外务部,建议中国在东沙岛上设立无线电台,与香港的天文台互通信息,以便准确预报这一海区的风浪。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