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涟水烈士陵园
首页  > 江苏  > 淮安  > 涟水   »  涟水烈士陵园景点介绍

涟水烈士陵园

涟水烈士陵园
涟水烈士陵园位于江苏涟水涟城镇陵园路北侧,建于1956年,占地22亩。涟水保卫战革命烈士纪念馆矗立于陵园中,四周松柏环抱,塔北是革命公墓,安放着涟水保卫战牺牲的部分烈士及其他烈士的遗骸;塔南建有革命烈士纪念亭两座;塔左建有涟水保卫战史迹陈列室和涟水县知名烈士史迹陈列室;塔右是花圃。整个园内松柏常青,庄严肃穆。内有涟水保卫战革命烈士纪念塔。
中文名称
涟水烈士陵园
地理位置
江苏涟水涟城镇陵园路北侧
占地面积
22亩
修建时间
1956年

相关历史

涟水烈士陵园主要是为纪念涟水保卫战革命烈士而修建。1946年10月19日,国民党整编第74师向江苏省涟水县城进犯。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0、11纵队及地方武装顽强抗击。25日,国民党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从淮阴赶来增援。经过激战,国民党军被击溃,退至淤黄河南岸。30日,新四军发起反击,至11月1日,歼灭第192旅大部和整编第74师一部。敌被迫退回淮阴、淮安。此次战斗历时14天,歼国民党军9000余人。12月13日,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又向涟水进攻。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0纵队第6旅及第7师第19旅等部奋战13天,歼敌4000余人,16日撤出涟水城。新四军伤亡4000余人,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在10月23日的战斗中牺牲。涟水保卫战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战役。那是一场血与火的拼搏,整整激战了14个昼夜,重创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当时,该师师长张灵甫在占领淮阴、淮安两地后,头脑发昏,把解放军的战略撤退,误认为是仓皇逃跑。他倾巢出动,妄图一举拿下涟水城。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将军指挥下,决定在涟水城下迎战,并争取时间,保证华中解放区党政机关及各种设施安全转移。较量的结果,是华中野战军一举歼敌较量的结果,是华中野战军一举歼敌9000多人,打落敌机1架,缴获大量美式武器、弹药,迫使敌人向两淮方向遗退。为了纪念为人民解放事业、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56年建立烈士陵园,建造了这座宏伟的“涟水保卫战烈士纪念塔”。塔两侧建有碑亭,分别铭有联句:从中原到江南铁流千里,为人民洒热血浩气长存。保涟水杀顽敌气贯长红,求解放留英名永垂不朽

部分涟水烈士名单

吴长来(1905--1931),宇敦福,涟水县大东镇镇南村人。潘洪烈(1908--1935),涟水县余圩乡官庄村人。张荣生(1900--1936),又名张云飞,涟水县唐集乡汤码村人。王道明(1907--1940),原名王以曾,又名王井然,涟水县成集乡道明村人。朱启杰(1912--1940),女,又名朱启哲、朱比莎,涟水县成集乡朱南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排行第七,人称七姑娘。罗鸿慈(1870--1940),字竹岑,涟水县东胡集乡人,清贡生。殷如杭(1916--1941),涟水县南禄乡方圩村人。朱洪滨(1920--1941),原名朱宾,字谓川,涟水县岔庙乡洪滨村人。冯汝南(1913--1942),涟水县东胡集乡邱岭村人。向鸿干(1891--1942),字佐亭,涟水县红窑乡向庄人。朱启勋(1909--1942),涟水县成集乡朱南荡人。江梦楼(1884~1943),原名江凤文,以字行世,涟水县梁岔乡郑庄人。顾祝贤(1915--1943),涟水县黄营乡祝贤村前顾墩人。陆亚东(1915—1944),原名陆玉仑,涟水县河网乡军田村陆庄人。朱士林(1921—1948),涟水县朱码乡陶码村人。张驰(1926—1947),涟水县徐集乡张罗村人。王秉同(1921—1947),涟水县牌坊乡秉同村人。谷志超(1909—1947),涟水县五港乡五港村人。张胜武(1917—1945),原名张慕曹,涟水县朱码乡文俊村人。朱前(1916—1944),原名朱贯义,涟水县余圩乡朱前村人。

交通线路

1、从张家港上江阴大桥。2、江阴大桥向北走(也就是一直在京沪高速上),一直往淮安(地级市,以前叫淮阴)方向,或者北京方向.在过了楚州以后,转上宁(南京)连(连云港)高速,或者当地叫淮连高速,往连云港方向,然后大概过15分钟左右到涟水出口。3、补充:关于收费站,在江阴大桥有一个,在涟水下高速有一个,下高速后,进涟水城的,308公路上还有一个(10元),如开小车,基本上4个小时。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