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故里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大彭村。有彭祖庙、彭祖井、彭祖墓等景点。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故国,彭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彭姓的发源地。1957年春季,毛主席到达“其山嵯峨,其士颇多”的古城徐州,说到:“彭城就是古徐州,就是那个传说活到八百岁的彭祖的家乡。”
- 中文名
- 彭祖故里
- 类 型
- 景区
- 位 置
- 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大彭村。
- 地 位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景点
徐州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彭祖的事迹、遗迹甚多,城中4.6米高的彭祖塑像,白发银须、神采奕奕。还有彭园、彭祖祠、彭祖庙、彭祖楼、彭婆墓和彭祖井等遗迹。
彭祖庙
彭祖庙建于东汉时期,唐代、明代、清代曾三次修复。原彭祖庙有大殿和东西配殿。大殿内立有彭祖像,光头、赤脚,高约4米。左右两边有一男一女,桃花和周伍站班。东西山墙有瘟、刘、马、赵(均为周朝时期的人物)四尊神像。东配殿立有观音神像。
凸显乡风民俗的彭祖庙会历史悠久,每年农历三月三,十里八乡的人便来赶会,场面很大,热闹非凡。每个村都有会头带领,举着龙凤大旗,有组织的前来烧香奠拜彭祖。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以及各式各样的摊点销售,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应有尽有
彭祖庙“文革”期间被毁,1993年在原址南征建三开殿,高十余米,庙内仿原彭祖铁像重塑彭祖像庙院300平方米。彭祖井盖上了井亭并立上古碑,1994年彭祖墓也得以重修。恢复了中断几十年的彭祖庙会,其热闹场面不亚于当年。在海外的彭氏后裔陆续回徐州市铜山区寻根祭祖、观光旅游、投资修葺彭祖遗址。
彭祖井
彭祖井在徐州有两处,相传为彭祖亲自挖凿。一处在大彭山北大彭村头;另一处原在市内统一北街彭祖宅内。明嘉靖《徐州志》载:彭祖篯铿,尧封之彭城,州城中有故楼、宅及井。清代道光《铜山县志》载:“彭祖井,在北门子城内,有石刻“彭祖井”三字,现碑刻已迁到徐州博物馆内。唐代著名诗人皇甫冉在《彭祖井》诗中写道:“上公旌节在徐方,旧井莓苔近寝堂。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清虚不共春池竟,盥漱偏宜夏日长。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至于彭祖祠内的彭祖井是带有传奇色彩的古迹,相传此井泉如玉液,常饮此泉可以长寿。明朝一诗人马惠曾为“彭祖井”赋诗一首,“古井城边不记年,名留彭祖世相传。玉沉汲虎人何在,金鼎蟠龙客已仙。秋石苔浸秋雨积,梧桐叶落晚风旋。谁能更把寒泉浚,一饮须教寿八千。
在彭祖井旁竖立着十丈高的石碑,上书“彭祖井”三字,落款署名已看不清。现此碑已移到徐州博物馆的碑园内。有关彭祖井传闻很广,在北京的国子监内,有一块明朝万历丁丑年(1577年)镌刻的“彭祖观井图”上面刻有彭祖观井的画像。彭祖腰系缆绳连着柳树,由书童扶持躬身观井,其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图左上方有宋陈端题名,赞扬彭祖处事小心谨慎,希望后世效法彭祖。
彭祖墓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获水”条云:(彭城)城之东北角,起眉楼於其上,号曰彭祖楼。《地理志》曰,彭城县,古彭祖国也。《世本》曰,陆终之子,其三曰籛,是为彭祖。彭祖城是也。下曰彭祖冢。彭祖长年八百,绵寿永世,於此有冢,盖亦元极之化矣!
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彭城县”条引《彭门记》云:殷之贤臣彭祖,颛顼之玄孙,至殷末,寿七百六十七岁,今墓犹存,故邑号大彭焉。
可证彭城古有彭祖冢,於城之东北角,彭祖楼下。楼在城上,墓在城下。城之东北角为汴泗交流处。彭祖为尧时人,即寿长八百,应殁於商时。而彭城最早记载见於周时,是先有墓、后有城、再有楼,冢因人筑,楼因冢名也。
彭城彭祖冢元代初年尚存,有元人杨少愚《过彭祖墓》诗为证。而到明代中叶《一统志》则曰:“今不知处。”其墓定演没於元代中叶至明代初期之间。中经芝麻李起义,城池破坏严重,加之黄水多次泛滥,漂没房舍田庐,彭人大量迁徒,统治者又不重视名胜古迹的保护,遂使古墓不存。
尽管如此,彭祖冢位置仍然可知。从《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文献记载来看,彭祖楼位於黄楼及北门之间,原在城上,后迁城下,城下即彭祖冢,且舆彭祖宅(亦称彭祖祠)、彭祖井相对应。城下彭祖楼又称彭祖庙,位於彭祖宅东北角。彭祖庙束应为彭祖冢故址——千古人瑞、一代哲人籛铿的葬身之地。徐州文物部门建议重修彭祖墓,古彭城县、今铜山区有识之士於一九九五年迁墓於大彭之乡。
意义
徐州铜山一带是彭祖的受封之地,是彭祖的受姓之地,也是彭祖文化的发祥之地。 几千年来,彭姓子孙都认为自己出自这位亘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人瑞。据史料记载,彭祖姓籛名铿,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擅长养生之术,尧帝时,因铿向尧进献长寿之羹,获得尧的赏识,被封为大彭,故称彭祖。从此以后,彭祖的子孙后代皆“以国为姓”,开始了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