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禅寺

灵岩禅寺建在灵岩山的半山腰,故又俗称“半山寺”。据《六合县志》记载:“唐咸通中,神建禅师受法于四祖,有逢岩即止之语,遂建道场于此岩下,为法义禅院”。据此算来,自唐以降,该寺迄今已有114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再加上又曾尊为皇家寺庙,灵岩禅寺在佛教界一直保有较大的影响力;众多文人墨客亦不吝赞美之辞,留下诸多诗篇佳句。
灵岩禅寺饱经沧桑,且兴且衰;“咸丰八年,寺毁于贼,塔势倾圮,待修甚急”;在抗日战争时期,该寺最终尽毁于日寇的炮火。直至2002年5月,原六合县撤县建区,欣逢盛世,百业待兴,为构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满足广大佛教信众的要求,六合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复建灵岩禅寺。
2003年初,灵岩禅寺复建工程正式启动;2006年11月9日,举行了观音造像开光典礼;至2008年9月,主体建筑及景观工程已全部竣工,先后建成了观音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山门、围墙、方丈寮以及井亭等。寺庙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目前,灵岩禅寺大雄宝殿的造像正在贴金,拟于2008年11月份举行开光仪式。
灵岩禅寺观音塑像一体三面,堪称江北最大一尊。该造像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莲花座,二为观音像。莲花座长6.19米,宽2.19米,观音像净高为9.19米,造像总高度为11.38米。三面观音正面为观音手持佛珠,代表如意吉祥;朝南侧面为观音手捧婴儿,誉为送子观音;朝北侧面为观音手捧净瓶,愿天下大众永葆平安。
灵岩禅寺寮房之前建有井亭一处,古井为唐朝所建,盛唐幽情,亘古至今。寺门之前植有竹林,竹林成片;风过处,竹声万壑,令人心旷神怡。林间进山神道隐见,依山势、伴神兽,直通山脚处的石牌坊;立于斯,极目远眺,灵岩禅寺四周古木参天,气势雄伟,重现古诗中描述的“数里入江路,千峰趋寺门,此中堪自适,钟馨尽朝昏”之境界。
据《六合县志》载,作为灵岩禅寺的延伸,灵岩山之巅曾建有七级浮屠一座。究其缘由,在于古人信风水,认为六合之所以科举人才屈指可数,原因就在于灵岩山“顶无锐锋”,故而在山顶建了一座塔,名曰“文峰塔”,即意在期望六合多出人才。不幸的是,此塔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五月,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目前六合有关部门正积极着手重建该塔。
- 新城区 1和硕恪靖公主府
- 清水河 2清水河摇铃沟
- 武川 3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
- 武川 4大青山避署山庄
- 武川 5大青山野生动物园
- 武川 6哈达门高原牧场
- 武川 7农家乐旅游
- 和林格尔 8盛乐百亭园
- 新城区 9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
- 清水河 10清水河老君岩石
- 和林格尔 11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 和林格尔 12白二爷沙坝保护区
- 武川 13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
- 武川 14古镇武川
- 武川 15井尔沟烈士陵园
- 土默特左旗 16金銮殿
- 武川 17得胜沟乡蘑菇窑
- 清水河 18明徐低楼
- 清水河 19长城—清水河县长城
- 土默特左旗 20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
- 清水河 21清水河窑洞文化
- 回民区 22伊斯兰风情街
- 土默特左旗 23乌兰夫故居红色旅游区
- 回民区 24乌素图森林旅游开发区
- 托克托 25神泉生态旅游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