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堂又名帝王堂,原位于长乐路165号,建于1928年,1933年正式为外国天主教徒讲英语的堂口,第一本堂神甫麦道南。
- 中文名
- 君王堂
- 外文名
- 帝王堂
- 原位于
- 长乐路165号
- 建 于
- 1928年
- 用 途
- 外国天主教徒讲英语的堂口
- 类 别
- 天主教堂
- 位 置
- 中国上海市
教堂简介
君王堂明显带有外国侨民教会色彩,还设有弹子房、乒乓房、羽毛球、网球场、茶点室,专供外国教徒享用。建堂初期有教徒1700多人。1950年该堂宗教活动频繁,全年进行弥撒祭2600多次。1961年有教徒2309人。“文革”时期,教堂关闭,活动停止,教堂移作他用。1985年由于建造新锦江大酒店而拆除原教堂,当时谈妥移地重建新堂归还教会。1993年4月25日新堂在新址(巨鹿路361号)举行开堂弥撒,主教金鲁贤主持活动。
教堂历史
君王堂原位于法租界中心的蒲石路165号,东临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毗邻华懋公寓(今锦江饭店),对面是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今上海社会科学院址)及震旦女中,于1928年由天主教南京宗座代牧区辅理主教惠济良创建,耶稣会会长山宗泰主持祝圣仪式。1933年定为英语堂口,主要服务于操英语的外国侨民,亦有一些中国教徒参加,例如京剧演员言慧珠。该堂外观圆形,内部装修精美,教堂后面有两块很宽阔的草坪,并设有弹子房、乒乓房、羽毛球、网球场、茶点室,为上海各教堂所独有。
1951年2月1日,天主教震旦大学被政府接收,传教士退出学校,于是该校天主教学生的神师朱树德改任君王堂本堂神父,朱洪声任副本堂神父,两人都曾在海外留学,知识渊博,信仰热诚。朱树德神父在君王堂成立大专教理小组,邀请蔡石方、陈天祥、陈云棠等神父讲道,吸引了五、六十位青年学生热诚投入宗教生活[2]。当时君王堂的唱经班也颇具水准,美国神父柏世安的男低音,陈奇妍的女高音,和陈鲁似的电子琴,以及男女四、五部合唱,吸引许多教友,以致堂内总是爆满。在1950年代,该堂宗教活动频繁,信徒人数有较大增长,到1961年达到2309。
1951年11月13日,龚品梅主教与耶稣会格寿平会长在君王堂为殉教的张伯达神父举行致命者弥撒圣祭。
1953年5月11日(中华圣母占礼日)下午,根据龚品梅主教指定,在君王堂大草坪举行了盛大的天主教上海教区恭迎圣母仪式。大专院校的公教青年团团员抬着法蒂玛圣母像在前引导,后面是热切而庞大的教友队伍,龚品梅主教在台上检阅,宣布奉献上海教区于圣母,并鼓励教友抢救灵魂,青年学生完全奉献。
1953年6月15日夜,上海市公安局同时搜查帝王堂等处天主教机构,逮捕13名“帝国主义间谍”,君王堂的本堂神父朱树德,以及外籍神父,包括斐神父(Fr. Plilips)、何神父(Fr. John Houle)等都在这时被捕,判处徒刑,皋神父(Fr. Gatz)和柏世安神父(Fr. Palm)则被关在三楼气楼,数月后驱逐出境。6月17日,以帝王堂为中心的一批教徒和公教青年团团员进行示威[6]。堂内聚集大批教友不断念玫瑰经,等候神父,于是警方批准朱洪声神父每天早晚出来两次做弥撒。1954年4月,解放军退出君王堂。1955年9月8日夜,上海市公安局出动大批警力,君王堂本堂神父朱洪声和龚品梅主教以及30多名神父同时被捕。此后君王堂继续开放,1959年调整活动场所时,君王堂继续作为卢湾区保留下来的2座天主教教堂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君王堂被卢湾区造反派组织占用,后由市油画雕塑创作室占用。1985年,拆除教堂,用于建造新锦江大酒店。
1993年4月25日,君王堂新堂在巨鹿路361号新址开堂。天主教上海教区的英语弥撒一度设在君王堂新堂,2002年迁至重庆南路圣伯多禄堂。现在该堂主日只有中文弥撒,约300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