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宁寺
惠宁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 下府蒙古族自治乡政府东侧。清初,土默特右翼署建于此,故名下府。清末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尹湛纳希就出生在下府林的东邻——忠信府(后名中心府,白石水库移民后,其与上府村、下府村及凌北村合并,称为三府村)。惠宁寺北据官山,南映大凌河,左临牤牛河,右环凉水河,环境优美,实为佳境胜地。
- 中文名
- 惠宁寺
- 南北长
- 192米
- 东西宽
- 63米
- 地理位置
- 辽宁省北票市 下府蒙古族自治乡
寺院历史
据寺内蒙文碑记载:清初,成吉思汗的后代温布朝和日从呼和浩特的土默特旗移居此地当贝子时,就创建了一座琉璃顶庙。他的四代重孙哈穆嘎白斯古郎图贝子为了发展佛教,从各方请来了喇嘛教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五年、二十二年先后三次修建及扩建了藏经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山门、讲经堂,东西配殿等,还砌筑了红院墙,形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皇帝赐名惠宁寺。嗣后,各代执政贝子继承祖业,增其旧制,乾隆四十八年、四十九年、六十年、嘉庆五年、八年、道光元年先后多次维修、改建、增建了七间殿(又称舍得殿)、关公殿、讲经殿,雕刻石狮,竖立旗杆。盛时住寺喇嘛不下千人,殿内佛像无数,有万佛仓之称。关于惠宁寺民间有一段传说:说惠宁寺是土默特旗贝子欲叛清独立而建的金銮殿,后被出身为清王室的妻子告密,土默特旗贝子唯恐被诛,遂急塑佛像,改为庙宇,于是变成了一座大喇嘛庙。寺院布局
该寺南北长192米,东西宽63米,占地12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16座,共170余间。采用传统的古代建筑形式,自南而北有山门、天王殿、大殿、藏经阁、七间殿,两侧分布着配殿、钟鼓楼等。寺内松柏参天,大者数围冠如伞盖。壮丽的殿宇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景致十分幽雅。大殿(也称诵经堂)建于高台之上,高大宏伟,为该寺的主要建筑。该殿平面呈方形,占地900多平方米,三层楼阁式,共有八十一间,俗称八十一间大殿。它是藏、汉、蒙民族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产物。前廊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折脚廊柱漆朱红色,柱头和檐口装饰有龙和幢幔纹图案。屋内明柱林立,共30根,漆红涂彩,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共四十二间,中间两根通天方柱直达屋顶。殿内后部及两侧原供奉佛、菩萨、罗汉诸像,中间可容纳数百喇嘛诵经,殿内满挂彩色幡帷,在幽暗的光线中更增强了神秘气氛。二层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四周廊房相通,与中央方殿间有漫道相隔。从二层踏木梯可登上三层,居高临下,四周瞭望,远处山清水秀,眼下古刹幽冥,别有一番情趣。门上九龙罩匾,两侧云龙大柱雕刻逼真。厚厚的白墙和仿白玛草式油浸涂红荆条束带,以及异形柱、溜金顶、法轮等藏族佛教密宗装饰,与汉族传统的歇山式青瓦顶、斗拱、吻兽等组合,样式新颖,结构复杂。经堂后面是藏经阁,庑殿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漆红廊柱绕殿一周。该殿之后为七殿。该寺引人瞩目的还有山门前月台上的一对石狮,连座通高3米,如此高大雄健,雕刻精细的石狮十分少峥。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今近260年历史的惠宁寺,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是我省及至东北现存规模最大的喇嘛庙,1988年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源 1天盛号石拱桥
- 双塔区 2佑顺寺
- 建平 3长城——燕长城遗址
- 龙城区 4云接寺塔
- 凌源 5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
- 喀喇沁旗 6东山嘴祭祀遗址
- 凌源 7红石山生态旅游区
- 凌源 8金花山及汇善寺
- 凌源 9凌源地母寺
- 凌源 10青龙河源湿地自然保护区
- 喀喇沁旗 11九泉莲花山
- 凌源 12凌河广场
- 北票 13四合屯化石地质棚户走廊
- 凌源 14辽代古墓
- 凌源 15十八里堡古塔
- 北票 16大黑山森林公园
- 凌源 17热水汤温泉
- 凌源 18青龙河漂流
- 凌源 19红石谷风景区
- 凌源 20万祥寺
- 双塔区 21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凌源 22元宝山慈云寺
- 凌源 23凌源公园
- 凌源 24河坎子景区
- 凌源 25金花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