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音德尔镇
首页  > 内蒙古  > 兴安盟  > 扎赉特旗   »  音德尔镇景点介绍

音德尔镇

音德尔镇
音德尔镇是扎赉特旗的中心城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处于科尔沁草原东北端与松嫩平原西北端的交错地带。所在地西距乌兰浩特市118公里,南距黑龙江泰赉县6公里,北距扎兰屯市192公里,111国道自境内通过。辖区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辖7个行政村,20个居民委员会,镇内有旗直属行政机关76个,下设256个行政企事业单位,总人口5.9万,由蒙、汉、满、回、朝鲜等17个民族构成,其中城镇人口4.8万,农业人口1.1万。
中文名称
音德尔镇
别    名
音镇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
下辖地区
辖7个行政村,20个居民委员会
电话区号
0482
邮政区码
137600
地理位置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面    积
170平方公里
人    口
5.9万
方    言
蒙古语、东北官话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多兰湖公园
火车站
扎赉特旗站
车牌代码
蒙F

党支部建设

全镇共有党员:731名,入党积极分子150名,镇党委下设党总支2个,即:团结村党总支部、街道党总支;党支部34个,即:东升村党支部、光明村党支部、东方红村党支部、东风村党支部、红卫村党支部、一心村党支部、团结奶牛和蔬菜小区党支部、20个居委党支部、机关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东升派出所党支部、光明派出所党支部、中心校党支部、信用社党支部。

城市由来

“音德尔”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台阶”。音德尔镇位于扎赉特旗行政区东部,绰尔河自西北向东南从境内流过,总面积170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由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17个民族构成。音德尔镇始建于1936年。解放前,音德尔只是个屯子,根据人口的居住情况分成三个部分,即前音德尔、腰音德尔和后音德尔。根据常居音德尔的老年人讲,腰音德尔屯后山的北坡有天然形成的一层层石头台阶,故起名音德尔。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清初顺治年间,扎赉特旗第四代王爷色楞,把王府从泰来县(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放荒前归扎赉特管辖)的白特西庙附近搬迁到音德尔,并在此居住多年。解放后,经史志人员考察,在音德尔并没有找到王府的建筑遗迹;但音德尔的确又存在过王府,这说明音德尔当时建筑稀少,旗民多数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成立,撤消了旧的衙门制,设在巴彦哈剌(今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管辖内)的札萨克衙门被改组成为旗公署。1936年秋季,旗公署迁移到音德尔。至此,音德尔开始正式成为扎赉特旗的公署所在地,并正式命名该地为音德尔。伪满洲国时期,音德尔没有镇设机构,行政上归属于第三努图克管辖。在日寇的统治下,这里只有一个酒坊、一个油坊、六七个商业小铺、一所学校、200多户人家,街面十分萧条,民不聊生。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同年秋季,音德尔镇政府建立,音德尔镇建制正式形成。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音德尔的城镇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从1994年起,本着“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要求,音德尔镇实施了街道改造、城镇供水、城镇排污、安居工程、景点建设等五大工程,形成了七纵八横的一路一灯、一街一景的城市道路网络,初步建成了以“一园一河八景”为主要标志的园林式城镇。

自然概括

音得尔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右岸,地属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她东接黑龙江省龙江县,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吉林省镇赉县交界,北与呼伦贝尔市扎兰屯毗邻。地处北纬46°04`——47°21`,东经121°17`——123°38`。111国道自境内通过。音得尔镇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上。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为2855小时,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10—135天。多兰湖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音得尔镇。“多兰”蒙古语意为“明亮的眼睛”,汉语引申意义为“许多蓝色的湖”。多兰湖公园规划面积74.4公顷,分为湖中游览区、民俗风情区、儿童游乐园、园林景观区、动植物观赏区和综合服务区六大功能区;现有水域15公顷,桥四座。三湖相连、两岛相望的多兰湖公园,已成为音德尔镇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阿敏河纵贯镇区南北,像一条闪光的玉带连结着音德尔各族人民,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敬献给远方的客人。“阿敏”系沿用扎赉特部的创始人、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阿敏的名字。阿敏河是一条人工河,长7850米,河上建桥15座,源头为绰尔河。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