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长城
燕长城穿越通辽市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境内段长徼约125公里。燕长城从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苏木荷叶花嘎查延伸进入奈曼境内土城子乡的高和,经七家子、杏树园子等村,直达牛河边,后以河代城,北溯20公里,又起自牛河东岸继续向东延伸,经蛤蟆山北麓、扣根南、朝阳沟等地,伸向库伦旗平安乡的西下洼,再向东延伸,直至库伦旗先进苏木,然后进入辽宁省阜新县境内。
- 中文名
- 燕长城
- 性 质
- 穿越通辽市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
- 属 性
- 长徼约125公里
- 特 征
- 辽宁省阜新县境内
概述
燕居七国的东北部,国力甚强,版图较大。燕东濒大海,已是自然屏障,南接齐、赵,曾与秦、楚、晋合谋伐齐,大败齐师,燕军独自追至临淄城下,齐不敢犯燕。但是在燕的北面常有胡人南下骚扰,而西面则有秦国崛起,每有东进称霸之心。其间虽然还有赵国相隔,但赵也常受秦的驱使犯燕,实为大患。为了防御,燕便修筑了北长城和易水长城,以防胡和秦、赵。史记张仪列传
易水长城,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作为一个说客,向燕昭王说:"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说明这时易水一带已筑有长城。张仪说六国连横为燕昭王元年(公元前311年),可知这一段长城修建的是用来防齐、赵,保卫燕国下都--易水城的。燕易水长城的位置,《史记》苏秦曰:'燕,长城以北,易水以南',正谓此水也。"《水经注》寇水又记载:"寇水又东北,径阿陵县故城东 寇水东北至长城,注于易水。"其他如像唐《元和郡县志》、《大清一编印志》等俱记载有燕易水长城的情况。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易县的西南,向东南经定兴、徐水、安新、文安、任邱之间,达于文安县东南,长约五百余里。地理位置
燕东北长城即是位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的长城。这道长城的修筑,历史上有一段故事:起初燕国受到北面相邻的东胡山戎的威胁,曾把一位有名的将军秦开,作为人质送给东胡,以求暂时安定。胡人对秦开很是信任。后来秦开回来,发军大破东胡,把东胡赶出一千多里以外。于是燕便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备东胡再度骚扰(见《史记·匈奴列传》)。后人根据与荆轲共同刺杀秦始皇的秦舞阳是秦开的孙子推断,当在燕孝王时或燕王喜即位初年(公元前254年),这是战国时最后出现的一条长城。这一长城所经的地方,约自今河北张家口东北行经内蒙古多伦、独石等境,又东经河北省围场县、辽宁朝阳。现在这些地区还保存有燕长城的遗迹。燕长城穿越通辽市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境内段长徼约125公里。燕长城从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苏木荷叶花嘎查延伸进入奈曼境内土城子乡的高和,经七家子、杏树园子等村,直达牛河边,后以河代城,北溯20公里,又起自牛河东岸继续向东延伸,经蛤蟆山北麓、扣根南、朝阳沟等地,伸向库伦旗平安乡的西下洼,再向东延伸,直至库伦旗先进苏木,然后进入辽宁省阜新县境内。通辽市境内燕长城段为夯土板筑,残高1米至2米,底宽6米至8米。辽宁省境内
辽河套边墙, 《全辽志·边防志》载,“毕恭守辽东,始践山因河,编木为垣,久之乃易以版墙,而墩台城堡,稍稍添置。”“至毕恭立边后,将辽河套置于境内。”正德初年(1506)李承勋巡抚辽东,“题请修筑边墙,自辽阳三岔河北,直抵开原,延亘五百余里。”经过几次修筑,辽河套边墙西自白土厂关顺辽河西岸南下,经黑山县东边壕、台安县大台子、六台子,至海城县牛庄镇西北越过辽河,再折向东北,顺辽河东岸至开原、昌图县境,止于镇北堡。由于这道长城向南绕了一个大v形,傍辽河东西两岸而置,故称“辽河套长城”内蒙古境内
燕国修筑的长城在内蒙古境内的共有3条:第一条,即燕国著名将军秦开却胡后所筑的燕北界长城。因燕北界长城行经赤峰市,亦称“赤北长城”。第二条,修筑时间晚于赤北长城,因它行经赤峰市南,故名“赤南长城”。赤南长城横亘东西,与赤北长城大体成平行方向。赤南长城西起河北省围场县中部的夹皮川乡边墙村,由此东行,入喀喇沁旗南境,经娄子店乡,又东北行,过山前方,再东北行,沿山岭进入赤峰市美丽河乡,东过老哈河,而后进入辽宁建平县境,从建平县又进入敖汉旗,复进入辽宁省,由北票北部山区逶迤前行,然后进入阜新县,全长600余里。第三条,是老虎山长城。老虎山长城,位于赤南长城之南,敖汉旗南部边缘的四家子乡老虎山一带。长城顺羊山北坡而下,穿过大凌河支流老虎山河,从老虎山往东南行,越过一片缓坡丘陵地带,进入辽宁省建平县境内。现存长度十余里,大部分在敖汉旗,保存较好。燕长城在筑造技术和地形选择上有其自身的特点。石筑长城,均用自然大石。垒砌方法一般是内外两侧用较规整的大块自然石,中间以乱石碎块或沙砾等充塞,因此较坚固,至今城墙仍未完全倒塌。土筑长城,一般多选在土质较厚、地势平坦而又缺石的地区。虽然土筑长城的遗迹现在很难找寻,但在土筑长城的地段上一般都可以见到隐隐约约有一道黑土带,远远望去如同一条巨蟒匍匐于大地之上,到了夏季还可以发现在这些地段上草木长得郁郁葱葱,异常茂密。另外,燕国除了修筑北界长城外,为了防御秦、赵,保卫燕下都——武阳,还在南界修筑了长城,称燕南长城或易水长城。这道长城起于今河北省易县西南,向东南行,经定兴、徐水、任丘等地,止于文安附近,长约500余里。燕长城遗址
燕长城遗址位于昌平县流村乡、老峪沟乡和高崖口乡交界线。北起黄楼院(原称皇龙院)北山梁,连接在明朝重新修建的八达岭长城上(此段原为秦统一后所修),南经泥洼,锅顶山,老峪沟村南鳌鱼岭折向马刨泉的北祁岭,在大村东山出昌平县境。南北长约30公里。燕长城昌平县古代属燕国,此段长城始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当时燕国北方常受东胡人的入侵,俘去大将秦开作为人质。秦开回燕以后,在北部边境线上,西起造阳(今怀来),东到襄平(今辽阳),修筑了防御墙,秦统一六国后,长城防御工程北移,有些沿用原长城的走向和基础,其余废除不用。这段长城荒废之后,自然坍塌严重。城墙大部分残高1.5米,宽2米左右。燕长城简介
燕国是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姬姓,开国君主是召康公姬奭,建都于蓟(今北京城西南隅)。燕昭王时又建新都于武阳(今河北易县东南),是为下郡。燕国位于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西端,幅员广阔,南与齐国、赵国相接,北与东胡等游牧民族毗邻。据历史文献记载,为了防御邻国的进攻,燕国共筑有两道长城,一道是南长城,一道是北。关于燕南长城,见《史记.张仪列传》秦相张仪游说燕昭王时语。张仪说:"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所有也。"张仪所说的长城指的就是燕南长城。从上面引文推断,燕南长城修建时间,应在燕昭王以前。因为张仪说燕,当在燕昭王初年。燕南长城的走径,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等文献记载,起于今河北省易县西北太行山下,经易县南境,入徐水、安新北境至雄县东北,折向南经文安至大城县西境,止于子牙河。燕国北长城修建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史记.匈奴列传》说:"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也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这条长城就是燕国的北长城,筑于秦开归燕之后。以秦开与秦舞阳的祖孙关系,并以荆轲刺秦王的年代上推,燕筑北长城"不在燕王喜时,就在孝王末年。"这是战国时期最后修的一道长城。至于长城的走向,据专家考察,西起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向东北行,进入内蒙古境多伦、独石,经河北省围场之北,东行,过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人辽宁省朝阳,越医无闾山,跨辽河,折而南至朝鲜清川江北岸。关于燕国
都邑的含义
燕,甲骨文、金文作晏,已具有都邑的含义。古代,在北京地区有一个相当大的部族以“晏(燕)”为图腾,为族徽,为族名,并进而为地名、国名。古燕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童家林、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商末时期古燕首都城的遗址。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起源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鼎盛
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国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此节据杨宽"战国史"作了修正。)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齐地只剩除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覆灭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秦王嬴政未遂。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西汉时期
一级地方政区郡、国并行。今北京地区曾五度建为燕国。汉高帝五年(前202),封卢绾逃降匈奴。汉高帝十二年(前195),立子刘建为燕王,都蓟城,高后七年(前181)刘建死,无后国除,改为燕郡。高后八年(前180)封吕通为燕王,同年高后死,吕通被杀。文帝元年(前180)徒琅琊王刘泽为燕王,都蓟城,元朔二年(前127),燕王刘定国(刘泽曾孙)因罪自杀,国除改为燕郡。元狩六年(前117),武帝立子刘旦为燕王,都蓟城。元凤元民(前180),刘旦因谋反自绞死,国除。改为广阳郡。 4、魏封国,魏太和五年(231)、明帝封其叔曹宇为燕王,改燕郡为燕国,都蓟城,咸熙二年(265)魏亡,国除。 5、晋封国。西晋泰始元年(265),晋武帝封其弟司马机为燕王,都蓟城,“八王之乱”时国废为郡。 6、前燕(大燕)。东晋永和六年(350)、燕王鲜卑族慕容侨占领蓟城。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徒都之。前燕元玺元年(352),慕容侨即皇帝位。国号大燕,史称前燕。元寿元年(357),迁都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建熙11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 7、五代燕。五代时期军阀割据之地,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故地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割据的时间为895年—913年,正式称帝割据的时间为911年—913年仅二年;后梁干化元年(911年)八月,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后梁干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晋王李存勖拔幽州,刘守光出逃,后被擒,至此,燕国灭亡。- 库伦旗 1库伦三大寺
- 库伦旗 2灵安州遗址
- 霍林郭勒 3马拉嘎
- 霍林郭勒 4三湖自然保护区
- 霍林郭勒 5观音山旅游区
- 开鲁 6柴达木
- 霍林郭勒 7圣泉山庄
- 霍林郭勒 8通辽怪山
- 扎鲁特旗 9金厥山旅游区
- 霍林郭勒 10通辽静湖度假村
- 霍林郭勒 11辉特淖尔草原旅游区
- 霍林郭勒 12霍林河
- 霍林郭勒 13电厂旅游观赏区
- 扎鲁特旗 14罕山旅游区
- 霍林郭勒 15城市广场
- 霍林郭勒 16铝厂旅游观赏区
- 扎鲁特旗 17誉泉沟旅游度假村
- 霍林郭勒 18霍林河露天矿旅游观赏区
- 库伦旗 19象教寺
- 奈曼旗 20萧氏家族墓地
- 科尔沁左翼后旗 21僧格林沁王府
- 科尔沁左翼后旗 22吐尔基山墓
- 霍林郭勒 23金代界壕
- 科尔沁左翼后旗 24双合尔山白塔
- 奈曼旗 25奈曼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