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徽州古城
首页  > 安徽  > 黄山  > 歙县   »  徽州古城景点介绍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中文名称
徽州古城
外文名称
The ancient city of Huizhou
地理位置
安徽黄山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24.7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
07:00~20:00
景点级别
AAAAA级
门票价格
80.00元
著名景点
许国石坊、南谯楼、徽州府衙、渔梁坝
荣    誉
中国四大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沿革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歙县,属会稽郡。西汉武帝大狩二年(前121年)属丹阳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属新安郡。南朝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属新宁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歙县并入海宁县,隶属婺州,十一年(591年)复置歙县,隶属歙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歙州改名新安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新安郡改名歙州。天宝元年(742年)歙州改名新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新安郡改名歙州。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名徽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徽州为徽州路。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二十七年(1367年)改兴安府为徽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三年(1914年)6月,属芜湖道。十七年(1928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九年(1940年)3月,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三十四年(1945年)9月,皖南行署撤销,歙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8日后属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5月13日属徽州专区。1949年,10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3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属徽州专区。1974年,属徽州地区。1987年,11月27日,徽州地区改设黄山市,歙县隶属黄山市。 徽州古城

建筑布局

徽州古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歙县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歙县从唐宋以来共建了400多座牌坊。徽州古城源于隋末汪华迁郡治于歙县乌聊山下,内有子城,外为罗城,东北倚斗山,东南乌聊迤逦,扬之水顺城东北而西为练溪,环绕东南隅而下歙浦。来龙斗山发源自黄山山脉,干脉东入绩溪县境遥遥岩,由南支起马头岭,又西支起大鄣山,西南入歙为问政山脉,右出为飞笙山、紫芝山、玉屏山、石壁山、白榆山、马鞍山、斗山、万山、乌聊山,连绵百里之遥。飞布山为府城北镇山,相连鹰尖、王林尖、牙山、引岭、榔槌山、白额龙、厚山等处。富资水出箬岭,南流至葛塘入扬之水;布射水出长源,至东山营入扬之水;扬之水又名徽溪,出绩溪大鄣山,纳富资、布射之水与源出黄山之丰乐水于太平桥汇入练江。练江沙明水净,自城南东注渔梁,经龙井山抵浦口,与南来之渐江合流于歙浦,为新安江,东下钱塘。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徽州古城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地理坐标约为北纬29°52′9.58″ 东经118°25′46.45″。气候特征徽州古城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为16.3℃,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为-12.7℃,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7.9℃,极端最高气温为40.8℃。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10℃,80%保证率的初日在3月15日,终日在11月15日,持续236天,积温为5174.7℃。水文特征徽州古城河流,按地形和流向,可分发源于西北部黄山山脉、东北部天目山脉、东南部白际山脉三部分。其中,除富溪乡滔湖山的湖水流入香溪,属青弋江水系外,其余均汇流新安江,统属新安江水系。城内下游是新安江库区,上游丰乐河、扬之河、富资水、布射水四条河流在城区汇合,形成练江后流入新安江,新安江自徽州区入境,纳练江、昌源河等支流,曲折东南流,于街口流入千岛湖。

主要景点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徽州民歌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其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及佛教、道教歌曲等。徽州民歌与徽州民谣有着相通之处,既被广泛传唱,又十分朗朗上口,有的比较原生态,保留了方言古汉语的文字及押韵特征,有的因为当地方言无法找到对应的汉语文字,故通过白话的方式进行表述,大多数民歌讲述的都是当年留守在家的徽州女人日夜思念在外打拼的丈夫,在绣鞋、洗衣等相对轻松的活计中随口哼唱,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徽州民歌对唱”共收录了十首传唱度较高的民歌,有《牧牛花鼓》、《四季探妹》、《买丝线》等。2008年6月,安徽省黄山市申报的“徽州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婚嫁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结緍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郞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代替,婚事简办。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緍和集体婚礼形式的。叠罗汉叠罗汉是流行于歙县一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要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众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表演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水帘洞中演员的筋斗及六柱牌坊中20余演员叠成的六层造型,最为精彩。

地域文化

徽文化东汉、西晋、唐末、北宋时,有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徽州文化则是对中原文化的最杰出的包容整合。它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所出的学者和杰出人物诸如理学、经学,代表人物有朱熹 (朱熹自称“新安朱熹” ) 、江永、戴震、俞正燮,医学有新安医派;建筑学有徽派建筑和四雕 (木、石、砖、竹 )艺术。经济有徽商和理财专家王茂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惟一的中国人 );国画有新安画派、黄山画派,成为大家者有渐江、石涛、黄宾虹等一大批人物,文房四宝,突出者为徽墨、歙砚,纸、笔亦有悠久历史。中国国内外学者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中国国内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徽建筑徽州古城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其文物遗存众多。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徽州古城是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体建筑有徽州府衙、许国石坊、长庆寺塔、东谯楼、南谯楼、曹氏二宅、渔梁古坝、渔梁街、斗山街、徽园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的三百余幢古民居,是展示和体现徽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徽州古城内的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最直观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徽菜徽菜菜系又称"徽帮"、"徽州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由于明清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特色小吃有:石头馃、徽州馃、苞芦馃、苞芦松、秤管精、豆腐老鼠、豆豉、冬瓜饺、冻米糟、“杜”字虾米豆腐干、芙蓉糕、伏岭玫魂酥、葛粉圆子、宏谭豆腐乳、蝴蝶面、黄山河螺、徽式炒面、徽州裹粽、火焙豆腐、火烧冬笋、绩溪菜糕、绿豆兜、麻酥糖、梅干月饼、魔芋豆腐、腊八豆腐、腊八粥、青精饭、纱面、深渡包袱、双冬肉包、甜酒酿、屯溪醉蟹、五城茶干、蟹壳黄、苎叶馃。徽剧徽州的戏剧是徽州的一大特色。在明清时期,徽州艺人吸取了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而形成,在乾隆年间,本是称为拨子的腔声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黄腔,而二黄腔与西北的西皮形成皮黄合奏,奠基了徽剧的基础与发展。徽剧的腔调混合多种,其历史也是深远。徽派篆刻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何震。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徽州宗族徽州多门名望族,素有"新安十五姓"和"徽州八大姓"之说。徽州史志和《新安名族志》记载,"新安十五姓"是指古徽州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徽州八大姓"是指"新安十五姓"中的前八姓,即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前述各姓在古徽州所属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均有分布,点多面广,如汪氏在歙县有20处、休宁38处、婺源14处、祁门17处、黟县11处,有百余处分布点。徽州宗族对徽州历史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轶事典故

古人认为州县衙署的风水地理与民生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当会带来天灾人祸。即微小之事,亦不得马虎从事。而徽州,尤重风水之说。如宋绍熙元年(1190),徽州通判卢瑢到任,将衙署内谯楼、仪门及亭、榭、台、观之类牌匾换成隶字,一切重新。郡人以为其字多燥笔,而于州牌尤为严重,私下担忧。果然,次年四月,郡库起火,延烧官舍民庐,一日两夕乃止,郡城一空。又如清康熙年间,歙县重建县衙大堂,擅自升高地基,即有风水家说县基朝山驳杂,正堂平低,谯楼高耸,是为避诸恶峰;今升高二尺,恐有不利。不久,狱讼之事繁兴,人文风俗大非从前可比。歙县人郑邦源深于地理之说,呈请县令,上于府、道、省,捐资重造,以复旧制。官署建筑,择日亦有讲究。清末,徽州南谯楼飘摇欲坠,知府冯汝骥多方劝捐,资金凑足,请风水师选于宣统三年二月二十日吉期开工。

保护措施

2008年,歙县委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修编了《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徽州府衙历史街区、斗山街历史街区、渔梁历史街区和鲍家庄历史街区作为名城保护的重点,其后又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子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歙县徽州府衙历史地段保护修建性详细规划》予以保护古城。2016年9月,根据安徽省旅游局《关于做好旅游产业监测中心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歙县徽州古城景区积极开展旅游产业监测中心建设工作。2016年10月18日,歙县颁布《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这一地方法规,于11月21日施行,使歙县徽州古城保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主要包括:(一)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二)实施徽州古城保护规划。(三)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收集、整理、研究徽州传统文化。(四)建设、管理和维护徽州古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组织徽州古城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五)组织开展徽州古城保护、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六)负责徽州古城日常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旅游信息

门票开放时间:8:00 - 17:00门票价格:80元优惠政策:1、儿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1.1-1.4米之间购儿童票。2、半票对象为儿童、60以上老人、现役军人。3、学生凭学生证半价。交通信息航空乘航班至屯溪国际机场——出租车至黄山市汽车站——转乘至歙县班线车——歙县汽车站——乘至4路公交直达。铁路高铁:乘京福高铁至歙县北站——乘公交至徽州古城景区。普铁:乘皖赣普通铁路可选择由歙县站出,乘坐4路公交车徽园站下即到。高速上海、江苏、杭州方向:1、徽杭高速——歙县出口——歙县、绩溪、旌德方向——歙县县城徽州古城景区。2、扬绩高速(芜宣黄)高速——歙县东、临溪出口——城许大道——歙县县城徽州古城景区。合肥方向:合铜黄高速——徽州区岩寺出口——歙县县城徽州古城景区。江西景德镇方向:黄祁景高速——转G3京台高速(合铜黄高速)——徽州区岩寺出口——歙县县城徽州古城景区。福建南平方向:黄衢景高速——转G3京台高速(合铜黄高速)——徽州区岩寺出口——歙县县城徽州古城景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