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晋都新田遗址是1961年3月1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也是早已为史学家、考古界确认的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所在地。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369年,经13代国君,直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在此建都217年。侯马晋国遗址面积达45平方公里,约占侯马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
经过五十年的考古发掘,侯马晋国遗址已出土各类文物十几万件。出版的专著有:《侯马盟书》、《侯马铸铜遗址》、《上马墓地》、《晋都新田》、《侯马陶范艺术》、《乔村墓地》等,发表于各种杂志的资料和研究文章有二百余篇。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生前在谈到晋文化研究的重点时说:晋文化研究的重点就是三马。即西周时期天马、春秋时期侯马和上马,两个在侯马,说明侯马晋国遗址在晋国文化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中文名称
- 侯马晋都新田遗址
- 出土地点
- 山西侯马
- 馆藏地点
- 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
- 所属年代
- 东周
考证经过
1952年,原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崔斗辰来到侯马,到西侯马、白店一带搞调查,发现了古遗址,引起考古界对侯马的关注。
1955年7月,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配合中央城市设计院组织各类专业科技人员,对即将兴建的侯马市的自然环境、历史地理进行综合考察,并在西侯马、宋郭、白店、牛村、南 西庄、北西庄等村旁的断崖上,发现大量东周时期文化层。初步查明这里是一处文化遗物丰富、分布范围广阔的古遗址,与文献资料相印证,认为与东周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有着密切的关系。
1956年3—7月,文化部文物局在晋南文物普查,确认侯马遗址绝不是一般的部落遗址,而是一个遗存相当复杂、十分重要的大遗址。同年5月,文化部文物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来侯马考察东周遗址。7月,在凤城村东一带发现凤城古城的城墙。
1956年10月3日,成立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侯马工作站,负责侯马晋国遗址及整个晋南地区的考古学调查、发掘和研究任务。
虽然1952年就发现侯马晋国遗址,确认它是晋都是稍后的事。在最初的多次调查过程中就认为极有可能,但出于研究重大学术问题应该持有严谨态度和作风,迟迟未予明指。1957年3—5月, 侯马工作站相继发现牛村与平望两座古城,并勘察这两座古城内的宫殿台基。杨富斗先生在调查简报《侯马西新发现一座古城遗址》中才提出其可能性。他说,新田古城究竟在何处?历代学者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曲沃西南两公里的古城,有的说是侯马驿(过去的曲沃县侯马镇,今侯马路西老街)一带。哪个说法正确,在没有得到科学资料的证据之前难以肯定。但从侯马新发现的古城位置看,它地处汾、浍之交的平原上,土地平坦肥沃,南面绛山,西南远眺峨嵋岭,东距曲沃约15公里。正如乾隆戊寅年《曲沃县志》与嘉庆二年续修《曲沃县志》中所说:“新田古城在今治西南三十里。”“其地也,绛山为屏,峨嵋列峙,浍绕于前,汾环于 右……。”也与《左传》中韩献子所说的“土厚水深,有汾、浍以流其恶”一致,那么侯马所发现的东周古城很有可能就是晋之新田。这篇简报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0期上。
确定晋都新田,对于当时山西乃至中国的考古学界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情,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958年7月,以侯马为中心,开展总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的调查勘探工作,初步了解侯马晋国遗址的大体分布范围。
1959年4月,在上马村发现10余件东周铜器。
1961年3月4日,侯马晋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0年4月,对上马墓地进行复查,确定该处为一面积较大的周代墓葬,同时在墓地西北120米的上马村北、浍河第二级台地上发现一处周代文化遗址。
1960年10月至1961年6月,第一次发掘铸铜遗址,出土大量陶范等遗物。
1961年3月,调查发现台神与马庄两座古城。
11月,对上马墓地进行第一次发掘,清理东周墓葬14座,出土一批精美铜器,其中13号墓出土铜器“庚儿鼎”。
1962年11月至1963年上半年,对铸铜遗址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发掘。
1962年4月,对白店古城进行调查。
11月至1963年上半年,继续大规模发掘侯马铸铜遗址。
1964年3月,侯马晋国遗址“四有”(有组织机构、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文物档案)保护规划工作经过两年来的调查勘探,保护范围与重点保护区已基本划定。同时,对牛村、平望两座古城进行普探。
1965年1月,发现呈王古城遗址。
有这么多古城,还有墓地和铸铜遗址,侯马晋国遗址与晋都新田还是没有达到铁板钉钉的程度。最终是1965年11月配合侯马发电厂在秦村西北发掘侯马盟誓遗址,发现了侯马盟书后确定的。侯马盟誓遗址共发现埋有牛、羊、马等牺牲祭祀坑400余座,限于当时的情况,只发掘了326个,其中盟书埋在42个坑内,出土盟书标本五千余件,张颔在1966年2期的《文物》月刊上发表《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报道了这一好消息,“这批重要文物的发现,证明这里正是‘晋邦’的宗庙‘上宫’(《侯马盟书》改为“二宫”)所在。‘定宫’一词的出现,也进一步证明侯马东周遗址与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有着密切的关系。”
1976年出版的《侯马盟书》报告中,临摹发表656件,其中可识别参盟人251人,打击对象人名26个。张颔在《侯马盟书从考续》之“‘晋邦之中’试解”中(《古文字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辑)说,
侯马盟书“宗盟类”盟辞中的主要内容是防止赵尼及其子孙和赵尼之党兟氏等“复入晋邦之地”,盟书“委质类”也把这项约文作为一个主要内容。所谓“晋邦之地”殆为泛指晋国境内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在“委质类”的“盦章”篇(一五六:二O) 中出现了“晋邦之中”一例。这一例的含义和其它“晋邦之地”的含义似有所不同,比起一般称谓之“晋邦之地”重点更为突出了。当时写盟书的人是否有意标新立异,姑且不作推析。我只作为一个特殊的例子看待,仅从这一辞义上就事论事试为解释。具体的说“晋邦之中”解释专指当时晋国的都城(绛,即新田)而言,因为当时的国都是称之谓“邦中”的。《周礼.天官太宰》“一邦中之赋;二四郊之赋……”。郑注云“邦中”是指城郭而言;“四郊”是指“去国百里”而言。可见“邦 中”和“四郊”是有一种区域界限的。“邦中”是天子或诸侯的都城……”。
侯马盟书中的“晋邦之中”也解释晋之“邦中”。亦即当时晋国主君的都城所在。那么侯马盟誓遗址这个地方正如前考所说恰相当于公元前五八二年(当为公元前五八五年,田建文注)以后晋国的中晚期都城——新田的地望。这和侯马盟书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左传·定公十三年》“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以及《左传·定公十四年》“智伯从赵孟盟”有关盟誓的记载是如呼若应非常吻合的。、
先秦时期的“邦”就是以后 “国”,而“国”则是都城,汉代为了避刘邦的讳,改“邦”为“国”了。如果“晋邦之地”尚有指晋国全境的可能,至少可知“晋邦之中”确指晋国都城新田。另 外,侯马盟书中的“委质类”的盟辞中都说到“丕显晋公大冢”,“晋公大冢”就是晋公的庙寝,都有了晋公的庙寝了,不是晋都新田又是什么?
晋公陵墓1979年也有了眉目,这就是与侯马接壤处的新绛县西柳泉南坡上的柳泉墓地。墓地北临浍河,南倚峨嵋岭,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发现四组中间大、两侧小的大形墓,发掘了一组发的两座,其中的301号墓,口长15、宽12.6,深16.8米,积石积炭,一棺一椁。早年被盗,残存的铜盘、鉴、编钟和石磬、玉器、瓷器、陶鼎等。
新田在侯马,至此铁证无疑。
遗迹与布局
晋国在新田留下的遗迹很多,但地表上仅有4处6座夯土台基,它们是:
平望古城内、牛村古城内、马庄古城西城的东北角各一座,台神古城外西北角三座。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使埋于地下遗迹重见天日,有古城8座:
平望、牛村、台神、马庄、北坞、呈王、北郭马、凤城(曲沃古城);
手工业作坊8处:铸铜、制陶作坊(2处)、制骨(4处)、石圭,还有许多零星的作坊遗迹;
祭祀地点11处:北西庄、牛村古城南、秦村西北(侯马盟誓遗址)、煤灰制品厂、省建一公司机运站、呈王路、省地质水文二队、西南张村、虒祁村、晋田热电力公司、西高村;
墓地10处:柳泉(新绛西柳泉)、上马、下平望、东高、牛村古城南、乔村、虒祁、秦村、西里、南上官。
这样,整个晋都新田的平面布局是:
平望、牛村、台神古城为品字形宫城。
平望古城叫“公宫”, 是晋侯处理朝政和就寝的地方。城内中线靠北的地方有一座宫殿,三级而上,占地近600平方米。
而牛村古城是城内有城,内城占地500多亩,内城里也建有一座宫殿,边长52.5米见方,也是三级而上,可能就是当年的“固宫”,也叫“襄公之宫”。公元前550年,栾盈由曲沃袭击绛都,晋平公就是从平望古城逃进固宫而免遭一劫。
宫城之东,马庄、呈王、北坞、北郭马古城为四座“卿城”;都由东西或南北两座小城组成。
东面还有早于晋都的白店古城和晚于晋都的凤城古城。
白店古城或许也是宫城一部分,但损坏严重。
凤城古城(曲沃古城)是三家分晋后晋君在新田都城的住处,也是战国、秦汉时期河东郡绛县县治。
宫城左右,分别是宗庙和社稷地,以呈王路庙寝遗址、侯马盟誓遗址为主体的七个祭祀点为“左祖”,之右有【祭祀台骀的台神宫殿台基遗址(一说这是虒祁宫)】和位于其南的三处祭祀地点为“右社”。
宫城南面、东南面,以侯马铸铜遗址为代表的手工业作坊区。
围绕“宫城”,往北上平望、褚村是一片高地,高地右临汾河,《曲沃县志》考证是“皇家园林”,当是后宫嫔妃们观景览物之地,一片楼台水榭,一群群宫娥粉黛。
高地之西,汾水之上建有故梁桥。《水经注?汾水》记载,“横水有故梁,截汾水中,凡三十柱,柱径五尺裁与水平,盖晋平公之故梁也。”就是说晋平公时在汾河上建有一座叫故梁的大桥,大桥在水中立了30根直径5尺的木柱,木柱更好与水面平。可见桥很大而且设计科学。有桥便有码头、市场、馆舍,便有熙熙攘攘的人流、物流。它与新田城市构成一体,反映了当时的繁华。
浍河之南鹅嵋岭北麓、柳泉南坡上的柳泉墓地为晋侯陵墓(公墓)。
汾河之东的平望—西高村、浍河之北的上马、下平望、东高墓地为中小贵族、国人墓葬区(邦墓),秦村侯马“排葬墓”为烈士陵园。
两个问题
1993年4月,田建文为山西省考古学会第三届年会提交了《新田模式—侯马晋国都城遗址研究》的论文,是他对侯马晋国遗址的基本认识。15年过去了,《上马墓地》《侯马铸铜遗址》《晋都新田》《侯马乔村墓地1959—1996》陆续面世,使再度研究成为可能。
问题一
早在1995年编写《晋都新田》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编《晋都新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我参加了第二章“城址”除“白店古城”外的全部写作并整理了《新田晋都古城》,后者是牛村、平望、台神、马庄四座古城勘探、试掘工作的总结。当时就意识到宫城的废弃时间要早于晋国彻底灭亡的公元前376年(《史记·晋世家》:“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这一年为公元前376年)。 具体说:
1.牛村古城 1957年在东城墙南端做过小面积的发掘工作,并发现打破城墙的M1,随葬陶鬲、盖豆各一件,“年代为铸铜遗址或侯马晋国遗址分期的中期,约公元前470年左右。”(《晋都新田》第二章1985年南城墙发掘后,通过与其南石圭作坊遗址陶器分期比较,认为古城年代在公元前500~前420年左右。“据此,我们初步认为牛村古城兴建于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也即晋都新田绛都初期稍晚。废弃时期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也即晋都新田绛都中期之末。”(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晋国遗址牛村古城的试掘》,《考古与文物》1988年1期。)这一断代,其上限下限都需要再做延伸,但作为牛村古城的繁荣期则是恰当的。
2.平望古城 “大型夯土台基(公宫)东南的3号夯土之南不远,1976年发掘了两座南北向土圹竖穴墓……M1随葬陶鬲、盖豆、壶各两件,M2除随葬陶鼎、盘、鉴各一件,盖豆、壶各两件外还有铜车軎、带钩、玉蝉、骨饰等……这二墓年代在春秋晚期偏晚阶段,约铸铜遗址Ⅳ段,墓主生前可能属下大夫一级……公元前500年前后各四、五十年应是平望古城的繁荣期。”(《晋都新田》)
众所周知,晋都新田的“宫城”由牛村、平望、台神三座古城呈“品”字形构成,牛村古城发现的打破城墙的公元前470年左右的墓葬和平望古城城内在春秋晚期偏晚阶段已经有墓葬分布了,说明最迟在“三家灭智氏”的公元前453年之后,新田作为晋国都城已开始进入衰落甚至废弃阶段了,也意味着同一时期的柳泉墓地四组大型墓葬不属于“品”字形宫城。
柳泉墓地位于新绛县峨嵋岭北、浍河南柳泉南坡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新绛柳泉墓地调查、发掘报告》,《晋都新田》),发现四组大形墓,每组有一大两小并列一处,大者居中,两边者较小。其中两组大墓上,保留有大于墓口、高2米的经夯打过的封土。发掘的M301,墓口长15米、宽12.6米,深16.8米,积石积炭,一棺一椁。残存的铜盘、鉴、编钟和石磬、玉器、瓷器、陶鼎等,时代在公元前400年前的战国早期,墓主非幽公莫属,M302为其夫人。其余三组有可能是出、敬、哀、烈、孝、桓公中的三位及夫人。
既然公元前453年之后“品”字形宫城衰落甚至废弃,至少是埋葬在柳泉墓地的四位晋公,生前居住在哪里?这就使我们自然而然考虑到侯马晋国遗址中最晚的凤城古城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1960、1988年凤城古城遗址、墓葬发掘报告》,《晋都新田》)。
问题二
凤城古城位于侯马市凤城与曲沃县城之间浍河北岸台地上,分外城和内城,均近方形,内、外城南部都被浍河水冲毁。外城东城墙被日军侵华时修建的飞机场破坏,东北角被曲沃县城覆压,现在仅残存北城墙和西城墙。经勘探,北城墙残长3100米,西城墙残长2600米。1960年试掘时发现外城的西城墙外有宽25米、深3米左右的城壕。外城东、南城墙若依西、北残存城墙计算,周长就是11400米,也就是说凤城古城外城城圈至少在11公里以上,这还不包括浍河水冲毁的部分。内城位于外城中部略偏东南,北城墙长1100米,东、西城墙分别残长600米和1000米。1960年试掘的陶片没有整理就散失了,1988年在北城墙外中部偏西现曲沃机电厂发掘探沟一条。据此认为:“凤城古城外城建筑年代,应始于战国初期或更早些……凤城古城内城,包涵遗物多为西汉时期的瓦类。据调查所知,内城应略晚于外城,似为西汉时期的宫城。”古城及其附近也发现了一些遗存,以1959年以来陆续发掘的战国早期至东汉时期的乔村墓地最为著名。乔村墓地位于古城西城墙外2公里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乔村墓地1959~1996》,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到1996年发掘墓葬1032座,其中战国早期33座、中期626座、晚期(含秦)260座,汉墓81座、不详32座。除外,1988年曲沃机电厂曾清理10座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墓葬(《晋都新田》)。反映了凤城古城的使用和兴衰情况。
“凤城古城从现有材料分析,无论内城还是外城,营筑年代都偏晚,绝不可能是古曲沃或新田,它是秦、西汉的河东郡绛县县治,到东汉改称绛邑县,北魏孝文帝时期被废。”(《晋都新田》)而“战国初期或更早些”的外城年代引起我们的注意。先看时间和地域上相近的两座古城。
1. 赵康古城 位于襄汾县赵康、北柴、杨威、史威四村之间(山西省文管会侯马工作站《山西襄汾赵康附近古城址调查》,《考古》1963年10期),也分大、小二城。大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8480米,城外有护城河。北城墙保存最好,全长1530米。小城倚大城北部正中间而建,周长2700多米。该城建于春秋时期,延用到汉代,是汉代河东郡临汾县。
2. 禹王城 位于县城西北约7.5公里处,先为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即魏都安邑,亦为秦、汉及晋的河东郡治。由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庙组成(陶正刚、叶学明《古魏城和禹王古城调查简报》,《文物》1962年第4、5期)。大城略呈梯形,除北城墙外,其余三边均不是一条直线。西城墙全长4980米,随地形起伏而曲折,是弯曲最多的一边;南、北城墙长3565米、2100米,东城墙仅存北段残长1530米,现存周长12175米,复原周长15500米;中城位于大城内的西南部,形状略城方形,周长6500米。小城在大城的中央,周长3270米。大城城内中部有战国时代的遗迹,遗存较丰富。中城和小城的城内及附近,也有战国遗存。
建于“战国初期或更早些”的凤城古城外城,其规模超过了赵康古城,也超过了禹王城,至少与它不相上下。更远远超过了稍早的晋都新田“品”字形宫城中的任何一城;由于规模相差悬殊和时代稍晚,也可排除类似马庄、呈王、北坞古城作为某一晋国卿大夫的“卿城”的可能。规模上考虑只能是晋公才能有此级别,同时期还正好发现有柳泉晋公墓地。
进而再看侯马晋国遗址,就可以发现这个遗址由东、西两组构成。西组是晋都新田的主要内容,“品”字形宫城、“卿城”、包括“左祖右社”和部分墓地等;东组是凤城古城和乔村墓地等。最迟在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376年,“品”字形宫城被废弃说明晋公离开了宫城搬进凤城古城。由于两地为邻无所谓迁不迁都,柳泉墓地随之出现晋公墓葬。
凤城古城有没有名字?这要从晋幽公说起。《史记·晋世家》:“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 魏之君。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绛”是晋都新田,“曲沃”是古曲沃,在今闻喜上郭一带,当年“谋去”的“故绛”和“翼”已经不属于晋国公室所有了。“十八年,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条下索隐:“《纪年》 云夫人秦嬴贼公于高寝之上。”这条记载的“邑”值得关注。
“邑”,《礼记·祭法》:“天下有土,分封建国,置立都邑。”郑玄注:“建国,封诸侯也。置都立邑,为卿大夫采地及赐士之有功者之地。”所以《国语·晋语四》便云:“公食贡,大夫食邑。”至少到了春秋时期“邑”与“都”有了区别,“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再看晋国,自“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后(《史记·晋世家》),就不见“邑”作为都城的代名词了,代之以县,从公元前627年“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开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后就更多了,如公元前514年“晋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很少有再称作“邑”的了。
再看晋幽公,夜晚应当住在“宫城”中,可记载他夜里偷偷地出了“邑”,最后被反叛者杀了,说明这个“邑”不是“宫城”或“宫城”的某个地方。在他的“独有绛﹑曲沃”中,只有“凤城古城”时间及其规模都与之相应。是故,凤城古城就是战国时的“绛邑”。其实乔村墓地战国晚期出土器物上屡见“降(绛)亭”戳记,依照汉代惯例为“降(绛)邑市亭”之省,参考东汉时期将“绛县”加一邑字为“绛邑县”,可以证明“绛邑”由来已久,断非无由之物。
晋国哪个公搬进凤城古城?也就是“绛邑”。《史记·晋世家》,“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戴子生忌。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骄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最有可能是晋哀公元年的公元前457年到三家灭知氏的公元前453年,搬进的原因当是“知伯欲尽并晋”和“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惜乎没有建设“绛邑”的任何记载。
主要遗址
侯马盟誓遗址是1965年为配合侯马发电厂工程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的,该遗址出土了五千余片盟书,引起众多考古、历史学家的极大兴趣,郭沫若、陈梦家、唐兰、张颔等先生纷纷为盟书进行研究,对其时代、事件、主盟人提出自己的观点。1995年,侯马盟书被评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之间征战频繁,诸侯卿大夫之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为约束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信仰下,政治家们寄希望于盟誓,以此相互制约维护秩序,盟誓就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左氏春秋传》中记载的盟誓有将近200次之多,其中与晋国有关的就超过50次.侯马盟书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也可以获得史籍所无法包容的新材料,对进一步理解晋国历史有着重大价值和意义。
侯马铸铜遗址是晋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年以来发掘面积近二十万平方米,是国内发现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青铜时代铸铜遗址。发掘出土的铸铜陶范五万余件,其中一千多块上有精美花纹,从大到一人多高的编钟,小到空首布、车马器,门类极多,各具风骚,以铜鼎、铜编钟最为著名。从生产规模、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都反映出当时晋国青铜工业和物质文化的卓越成就,并显示出晋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国著名考古学家罗伯特·贝格力教授在考察了该遗址的规模、范围及现存于世的庞大晋式铜器群后说:“侯马晋国铸铜遗址作坊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最大的铸造工厂。”晋国青铜艺术是三晋大地千百年来人们精神和艺术活动的结晶,它不仅产生了粗犷雄浑不失雅致的晋式青铜器,也为后世中国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
为了展现晋国的铸铜工艺流程,2003年在平阳机械厂生活区修建了铸铜遗址公园,公园除一般的绿化外,根据考古研究的资料,结合冶金学和工艺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复原了铸铜作坊遗址和铸铜工艺流程,通过八组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地展现了我们的祖先从选土、和泥、刻范、浇铸、打磨到器物成型等制作陶范和铸造铜器的全过程。同时用长廊的形式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陶范和晋式铜器,并对铸铜工艺流程进行了形象的说明。铸铜遗址公园的建成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人。
庙寝遗址即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时期宗庙建筑群遗址,位于侯马市呈王路中段,它是侯马晋国遗址保护的核心之一。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宗庙建筑群遗址面积40余公顷,以现在工人文化宫为核心,反映了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背景,说明晋国严格遵循《周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的礼制。
根据《晋国遗址保护规划》的要求,2001年冬,侯马在实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程时,将庙寝遗址建成为一处遗址公园。公园占地42亩,在建设过程中对遗址夯土采取外扩、垫高各50公分的方式进行保护,对其余部分进行了绿化。在公园中北部一块大型夯土台基一周,修建了石刻围栏,刻绘了从“叔虞封唐”到“三家分晋”这一时期发生在晋国大地上的历史故事。这一融文物保护、展示、利用与城市园林绿化为一体的遗址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具有浓厚晋文化气息的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成为外地游客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侯马秦村排葬墓位于山西侯马市新田乡秦村北,是晋国晚期阵亡战士集体埋葬的墓茔。该墓葬地处平望城址东偏南约5.23公里,面积约1万平方米,属于侯马盟誓遗址三大部分之一(其他两个是“埋书区”和“埋牲区”)。
通过钻探该墓葬,共发现战国墓葬467座。1972年与1989年两次共发掘85座,均为长方形土坑墓,形制规整,墓口长1.7~2.5米,宽0.45~0.8米,深0.5~1.1米。左右成排,前后成行,排列有序。墓主葬式有仰身、俯身、侧身3种,大多头北向,少数者南向,均无葬具及随葬品,有些墓葬中发现无头骨或骨架搭附于墓壁之上的现象,一些骨架上发现有铜矛或铜镞等创伤痕迹,70余具经鉴定的骨架中,男性67例,其中壮年45例;中年18例。
侯马乔村墓地位于山西侯马市新田乡乔村北部偏西,东1000米,西1000米,北300米,南1000米,属于侯马晋都新田遗址中的乔村遗址。1959年~199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该墓地进行18次发掘,共发掘1038座墓葬,其中有45座围墓沟墓,时代以战国至西汉为主。在最大的二号墓葬的壕沟内埋有18个人,在他们的脖子上有枷锁之类的刑具。发现之初,结合“批林批孔”的需要,被认为是奴隶殉葬墓而声名大噪。现在看,应该是分配给墓室主人的刑徒。该墓地共钻探发现围墓沟墓葬近百座,已经发掘了其中的70余座,是该时期山西境内发掘数量较多、出土遗物比较丰富的墓葬群。发掘报告结集为《侯马乔村墓地(1959-1996)(上中下)》于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侯马乔村墓地出土文物5000余件。墓葬分布较密集,流行一男一女的异穴合葬。墓葬形制分为竖穴和洞室二类,头向以向北为主,向东次之。葬式以仰身为主,直肢和屈肢都有大量发现,这种以屈肢葬为标志的秦或仿秦墓葬有900余座。墓地出土陶器组合中,战国早期以鼎、豆、壶为主,战国晚期出现釜、盆、罐,汉代为鼎、盒、茧形壶等。此外,特别一提的发现该墓里有战国中晚期带有围沟的墓葬。这批以土圹竖穴、仰身直肢葬、随葬鼎、盖豆、壶等为特征的晋文化墓葬与以土圹洞室、屈肢葬、随葬罐、壶等为特征的秦文化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晋、秦文化的发展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料。
虒祁遗址位于山西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约1.5公里,北距台神古城约两公里,地处浍河北岸。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从东至西由夯土建筑、墓地、祭祀遗址3部分组成。1996年8月至2012年8月,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理古墓葬2000余座,祭祀坑3000余座,陶窑数座及夯土墙基和铸铜遗址。出土铜、铁、陶、玉石、骨器万余件,时代从春秋晚期至汉代,为研究晋都新田废弃前后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2014年9月到2015年7月间,为配合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侯马冶炼厂新月小区建设,考古人员对建设区域内的祭祀坑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对其中部分重要遗存进行了搬迁保护。这也是虒祁遗址第九次发掘。这次发掘面积达13000余平方米,共清理祭祀坑822座、墓葬37座,其中西汉墓6座、东汉墓两座、北魏墓4座、宋金墓25座。
目前还不能确定这里是否为先秦晋国的虒祁宫遗址。
遗址价值
晋都新田的特色是突出防御、突出手工业作坊、突出祭祀,在城市布局上晋都新田已突破了过去方块城市的束缚,把宫城独立出来,品字形宫城结构,小城由二城构成,手工业作坊区、祭祀、墓地都有统一安排,这些特点称为‘新田模式’,这一模式对它之后的战国时期列国都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河南新郑郑韩古城、河北邯郸赵王城、山西夏县禹王城等,其中尤以‘赵王城’与新田相近,从这点考虑,可视晋都新田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它开创了战国一代城市形制的先河。
为充分发掘晋都新田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展示晋都新田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社会发展状况,提升侯马的城市品位,2003年在省委宣传部、临汾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该馆位于侯马市黄金地段——市府西路,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三千二百平方米,分四个展厅,其中一、二、三展厅分别陈列晋国历史概况及晋都新田发掘出土的精品文物六百余件。第四展厅为临时性展出,展出与晋文化有关的民间工艺品及字画。晋国古都博物馆的陈列充分体现了历史性、直观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给人以重回历史、欣赏艺术的美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