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雁荡山
首页  > 浙江  > 温州  > 乐清   »  雁荡山景点介绍

雁荡山

雁荡山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 ,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以景观区位分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陈志岁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中文名称
雁荡山
英文名称
Yendang Mountain
所属山系
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
地理位置
浙江省温州市和台州市南部
主    峰
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
总面积
450平方公里
特    点
芦苇茂密,结草为荡
形成时间
一亿二千万年前
山脉类型
流纹质破火地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适宜游玩季节
5月-11月
开放时间
5:30~18:00

历史沿革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南朝时期,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代时期,西域高僧诺讵那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其人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宋代时期,雁荡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为雁荡山发展鼎盛时期。公元2004年,雁荡山获准授牌为“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包括灵峰、三折瀑、灵岩、大龙湫、雁湖西石梁洞、显胜门、仙桥—龙湖、羊角洞、方山、长屿硐天、楠溪江等景区,2005年又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地貌

位置境域

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境内,地处北纬27°50′~28°30′,东经120°27′~120°41′,总面积450平方公里。雁荡山(龙西乡)南距温州市龙湾区的永强机场仅80公里(一级公路,车程不到2小时,北距台州市路桥区的黄岩机场仅60公里(高速公路),车程不到1小时。

地质概况

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也是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雁荡山古火山来源于板块运动: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喷发了。在经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后,岩浆覆盖在原始地貌上,岩浆中的流纹岩成为了雁荡山的主要地质。

地貌特点

雁荡山属于浙东南中低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与乐清湾相接,为海积平原。山脉多呈北东一南西向展布,海拔一般500到600米,最高峰百岗尖海拔1056.5米。雁荡山地貌分三类:第一类是中山,海拔大于800米,主要分布在地质公园中央部位,西自雁湖,东至百岗尖一乌岩尖,构成分水岭。岩性为破火山中央侵入体一石英正长岩。第二类是低山,以岩性分三种。第一种,岩性为雁荡山火山第三、第四期喷发的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受到NEE向断裂或劈理的作用,常呈锐峰、象形山(石)或由柱状节理组成的石柱山和V型峡谷。海拔在600~800米。第二种,岩性为雁荡山火山第二期喷溢的流纹岩。由3~5个岩流单元叠置的巨厚流纹岩层,是构成雁荡山风景地貌的主体。主要有叠蟑、方岩、石门、柱峰、岩洞、天生桥与蟑谷。海拔在600米以下。第三种,岩性为英安质(低硅)熔结凝灰岩,构成的山体坡度较缓,缺乏陡的岩壁,发育v型谷与涧溪,局部有象形石。处地质公园外圈,呈半环状分布。第三类是平原,分河谷冲积平原,分布于河流沿岸;洪积平原,分布于山间小盆地;海积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常构成滩涂湿地。

水文特点

雁荡山山体基本是致密的火山岩裸露,土壤层很薄,积水面积较小,基本没有含水层,大量降水都通过地表水流走了。大龙湫的水源补给来自龙湫背,上游流域面积仅0.98平方公里。没下雨时,大龙湫只能依靠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进行补给,一旦降雨少了,没有地下水补给,溪流就会变干,瀑布也会变小。雁荡山900米高度上有一层很厚的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岩石与土壤,地学上称作风化壳,大龙湫源头流域和雁湖底层都有这层厚厚的风化壳。风化壳的作用就像海绵,起到蓄水的作用。 雁荡山水系多呈放射状、树枝状展布,自西而东注入乐清湾,较大的有大荆溪和清江。

气候特征

雁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5℃,最冷一月平均气温5~7℃,极端最低气温一7℃,最热7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3℃,平均无霜期269天。雁荡山年平均降雨量1935.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1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7%。季节性降雨明显,夏初5~6月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雨量占全年的26~28%,7~9月受台风影响多雷阵雨或大暴雨,雨量占全年3340%,平原谷地易受水灾。主峰海拔1056.5米,有阻挡北来寒流作用。雁荡山云海平均日数随季节发生变化。春季(3~5月)云海出现日数最多,秋季(9~11月)最少。春季平均云海日数50.89天,最多为70 天(1960、1973、1980年);秋季平均云海日数32.02天。

主要山脉

雁荡山除雁荡山主体山脉外还包括苍山支脉,整体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

东雁荡山

东雁荡山面积0.95平方公里,东部沿岸断崖峭壁,犹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片,直立千仞。连绵数千米的绝壁依次展开惟妙惟肖的迎风屏、赤象屏、孔雀屏、鼓浪屏等巨幅岩雕画屏,是中国最长最大的海上天然岩雕,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海上天然岩雕长廊”。

西雁荡山

西雁荡山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境内,相距市区35公里,总面积128.6平方公里。其内景观以群瀑、碧潭、幽峡、奇岩为特色,融朴野的山村风情为一体,有金坑峡、七瀑涧、高山角、珠岩、西山、龙溪、崎云、五凤八大景区,230多处名胜景点。西雁荡山境内山清水秀,峰险洞幽,素有“浙南大峡谷”的美誉,设有金坑峡景区。

南雁荡山

南雁荡山,简称南雁,位于平阳县西部,距温州市区87公里。主峰明王峰,海拔1.08千米,山顶有泥塘沼泽,秋科时节有大雁在此栖息,且与北雁荡山遥望相对,故名南雁荡。南雁荡山总面积97.68平方公里,群峦叠翠,飞瀑溪潭,共有67峰、28岩、24洞、13潭、8潭、9石。南雁荡的开发较早于北雁荡,五代时高僧愿齐就率门徒三百在此开发。

北雁荡山

北雁荡山位于乐清市境内东北部,万山重叠,群峰争雄,悬嶂蔽日,飞瀑凌空,古木参天,自古就有“寰中绝胜”之誉,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北雁荡山有102峰、64岩、26石、46洞、14嶂、18瀑、28潭、13坑、13岭、10泉、2水、8门、4阙、7溪1涧、8桥2湖、5尖2峡等,由此将其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显圣门、雁湖5个景区。

中雁荡山

中雁荡山原名白石山,位于乐清市西南10公里,距温州市区20公里。总面积93.44平方公里,境内以峰雄嶂险、洞幽寺古、潭碧林翠著称,设有玉甑、西漈、三湖、东漈、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共计景点300余处。历代文人雅士慕名而来, 留下大量珍贵的墨迹。南朝谢灵运诗云:“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宋朝王十朋也写道:“十里湖山翠黛横 两溪寒玉斗琮琤”。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雁荡山有种子植物160科1248种(包括引种栽培植物)。其中裸子植物9科29种、被子植物151科1219种。这160科1248种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730种,隶属于105科303属,以及大量的草本植物。 其中数量较多的有蔷薇科、豆科、樟科等分别占总种数的9.9%、5.5%、4.5%。属中国一、二级保护的树种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水杉等20种,雁荡润楠、雁荡三角槭等均为特产树种。雁荡山珍惜动物丰富,截至2014年,雁荡山共有白琵鹭、猕猴、斑羚、野山羊、玉带海雕、白鹤、大灵猫、云豹、穿山甲、画眉猫头鹰以及蛇类等野生动物分布。

矿产资源

雁荡山矿产资源较丰富,经五十年的地质勘查,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矿产地350处,其中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11处,小型矿床29处,矿点122处,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8种。总的特点是以非金属矿产占主导地位,主要有明矾石、叶蜡石、花岗石、建筑石料、建筑用砂、伊利石、高岭土、长石、绢云母、黄铁矿、地热、矿泉水等矿产;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钛(金红石)、锰、铜、铅、锌、金、银、锡、钼和镓、锗等,多数规模较小,利用价值较小,仅钼、铜等有少量开采。

景观资源

雁荡山地质景点共统计260处,其中火山岩底层类33处、地质地貌类167处、(古)地质灾害类2处、生态景观资源33处、地质文化史记类25处。雁荡山的开发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长达12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有寺院、亭阁塔、牌坊、墓葬、景观建筑等28处,摩崖石刻400余处和名人山水文化史迹。

开发保护

游览区开发

截至2006年,雁荡山开辟了4片10区2带地质游览区和生态游览区。南片———地质游览、观光览胜精品片,内含4个景区,即灵峰景区10.2平方公里、三折瀑景区2.3平方公里、灵岩景区6.2平方公里和大龙湫景区4.5平方公里;北片———地质游览及农业观光休闲区,即仙溪景区2.1平方公里、显胜门景区14.3平方公里、仙桥龙湖景区17.2平方公里;西片———地质游览及观光览胜,即雁湖区石梁景区5.8平方公里 和筋竹涧景区4.2平方公里;东片———滨海观光休闲,即合作塘滩涂观光休闲区2.3平方公里。

科学考察区开发

雁荡山为吸引国内外地质专家、地质工作者和地学专业学生教学、实习考察,到2006年为止共设置了3条地质科考路线,包括上灵岩—方洞—乌岩尖科考区1.2平方公里、王家岙—七星洞—五峰山科考区0.9平方公里、智仁科考区1.1平方公里。

地质遗迹保护

雁荡山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状况、景观类别、地位、科学价值和环境综合价值等因素对自然与人文景观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地质遗迹实行三级保护,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8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49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120平方公里,每级保护区都有详尽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办法。

生态保护

雁荡山管委会严格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要求对景区进行保护。具体保护措施有:建立生态保护区;推广使用微型生物处理污水;规范垃圾收集、处理的管理办法;完善区内交通方式,限定燃油车进入、限制车速和禁止鸣笛等;选择优质燃料,完善净化装置;加大恢复植被的地带性和多样性投入的保育措施;洪水、台风、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的防治。

史迹保护

雁荡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十八古刹遗迹、观音洞、龙鼻洞石刻、仙姑洞石刻、南阁古牌坊群、芭蕉庵、觉性庵及大龙湫石刻等人文遗迹点进行保护。具体保护措施有:史迹原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史迹的保护设施与标志;不协调建筑物的分期迁出或拆除;建立史迹的科学保护管理档案;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