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墓

李克用墓在应县城东安边镇南,天佑五年葬于此地。元朝诗人李俊民游览李克用墓,赋诗名曰“题李晋王墓”:雄名凛凛振沙陀,为国功深奈老何。多少三垂冈上恨,伶人哪进百年歌。
- 中文名称
- 李克用墓
- 地理位置
- 应县城东安边镇南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免费
人物简介
李克用,本姓朱耶氏,祖先是唐朝时我国西北沙陀人。他生于唐大中七年(856年),卒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出生地为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北地区境内)。他们一家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为唐廷拓边守土。他的祖父朱耶执宜,任蔚州(今山西灵丘)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父亲本名赤心,任朔州(今山西朔州)刺史,因讨伐庞勋有功,赐姓名李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乱世英雄。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争夺霸业中死去。他的个人荣辱都集中在他近乎40年的攻城略地的军事生涯和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之中。史载李克用开始学说话;就“尤喜军中语”,从小爱骑马射箭,李克用15岁那年(868年),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声势浩大,纵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唐廷十分震惊,急召沙陀骑兵驰援。李克用随父出征,军中称为“飞虎子”,因镇压起义有功,被授为云中牙将,几年后升为云中守捉使。唐乾符三年(876年),代北水陆发运、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削扣军食,军中不满。李克用当时是云中边防督将,部下纷纷向他诉怨,进校李存审、盖寓、李存璋等人乘机拥他入云州,浩浩荡荡,达万人之众。此时城中也发生兵变,内应外合,杀死段文楚。诸将上书唐僖宗,请求任命李克用为云州防御使,唐廷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征发各道兵马讨伐云州。恰在此时,黄巢农民起义军渡过长江,向北进攻。唐廷为避免两线作战,只好承认李克用为大同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李克用墓曾被毁
之所以追忆唐朝晋王李克用墓,那是因为这块神秘的墓地,是我儿时的乐园。记得当时,我们几个好朋友经常相约,跑过京原铁路,一阵风似地攀登上七八米高的晋王墓顶上,两手紧紧地抓牢为飞机导航的木架,往北遥看云中的雁门关,往南眺望奔流不息的滹沱河水。我们一起朗读着语文老师刚教给我们的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每次都是在我们刚刚高兴了一会儿时,就被那个守墓的老奶奶轰走了。当时,我只知道晋王是古山西时的一个大官,别的就不知道了。上初中时,我又了解到这个古山西的大官,原来生于陇西沙陀,死于晋阳,葬于距杨忠武祠鹿蹄涧西22.5公里的代县七里铺。直到1993年,读了石俊文和罗文潮两位老师撰写的 《代县出土墓志铭证实晋王葬雁门》一文后,我才真正了解了有关晋王和晋王墓的真实历史。晋王李克用,本姓朱邪,其先祖为突厥人,后移居沙陀,其祖父降唐。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其父朱邪赤心因平乱有功,被赐姓为李国昌,封镇武军节度使。与此同时,本人也被赐名李克用,授官云中太守。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李克用杀云州防御史,自称留守。父子率兵北据蔚州,南侵忻、代、岚、石等州,直至太谷。据晋王墓志铭记载,后来由于唐朝腐败,义军突起,此时的僖宗只好封李克用为代州刺史,率兵镇压起义军,因功勋卓著,被封爵晋王。卒时53岁。听父亲讲,1958年村里搞农田水利建设时,村民在墓南处挖开墓道时,发现有不少白骨。1975年墓顶被拆毁时,我亲眼所见,当时一具马骨被挖出,墓内四周均为仿木结构石雕斗拱门窗,檐上立有兽面人身石雕。直到1989年有关专家才得出考证结论,此墓为晋王李克用墓。- 通海 1通海杞麓湖
- 江川 2星云湖
- 红塔区 3玉溪玉泉寺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4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 澄江 5禄充风景区
- 红塔区 6映月潭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7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 澄江 8帽天山
- 通海 9秀山古建筑群
- 澄江 10抚仙湖景区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1南溪原始森林和高山水库群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12新平县龙泉公园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3妙莲寺
- 易门 14静乐庵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5红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园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6元江哀牢梯田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7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
- 澄江 18禄充村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9彩色膏林
- 通海 20秀山公园
- 易门 21龙泉河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22那诺哈尼云海梯田
- 红塔区 23玉溪汇龙生态园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24扬武李氏民居
- 澄江 25西浦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