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古城位于现朔州市朔城区,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600米,周长6800米,总占地 288万平方米。现存城墙残高8米,底宽约15米,顶宽约10米,城墙上部建筑构造现已不明。
- 中文名
- 朔州古城
- 地理位置
- 朔州市朔城区
- 总占地
- 288万平方米
- 创建时间
- 北齐天保八年(557)
古城简介
历史上,匈奴、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南犯取晋,多先围守朔州,而后入雁门,直取晋阳。西汉韩信于马邑叛汉降匈奴,大将周勃血洗马邑城;汉朝诱灭匈奴的“马邑之谋”;隋末刘武周于马邑起事斩太守;唐武德年间唐军与突厥的马邑争夺战;宋杨业在寰朔二州与契丹的激战取胜,在陈家谷的失利被俘;明代俺答族的不时袭掠朔州;清代的农民熊六起义等,均发生在朔州之地。
古城历史
古城城垣的确切建筑年代,据《朔州志》记载,创建于北齐天保八年( 557)。 其周长九里十三米,为土城夯筑城垣。隋、唐、辽、金各代沿用,距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它是在秦汉马邑城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元末明初,省去西北城垣之半,并利用东南隅北齐城墙重建朔州城,明洪武三年(1370)包砖。
建筑形状
北齐古城平面呈长方形,现存城墙残高约 8米,底宽约15米,顶宽约10米,城墙上部建筑构造现已不明。
其它相关
元末明初所建立朔州城,包于北齐城内西南角,当时城墙高12米,堞高 2米,总高14米,周长4000米,有瓮城四座,角楼四座,敌楼12座,门楼4座,烟墩4座。四门东曰文德门、西曰武定门、南曰承恩门、北曰镇塞门。现存除南城墙、城门、西城墙、城门、瓮城保留外,其他建筑皆已毁去。城内街巷及布局基本保持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