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云龙山
首页  > 江苏  > 徐州  > 泉山区   »  云龙山景点介绍

云龙山

云龙山
云龙山位于徐州市城南,又名石佛山。 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云龙山以“溢洪道”为界,溢洪道以北属云龙区,以南属泉山区。通常所称的云龙山多是指北部的部分山峰。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云龙山有佛教文化,从北魏到清代,逐步建起兴化寺、大士岩、唐宋摩崖石刻等著名历史古迹。每年农历2月19日都会举办云龙山庙会。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曾多次携友游览云龙山,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先后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有刘邦、刘裕、苏轼、乾隆、邵大业、毛泽东、蒋介石、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可染等。
中文名称
云龙山
地理位置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泉山区
占地面积
520422平方米
开放时间
全天24小时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大石佛
著名景点
放鹤亭
张山人旧居
观景台
杏花村
海    拔
142米
云龙山长
3公里
荣    誉
中国五十座名山之一

名称由来

云龙山名字的来历,说法不一,有史载,亦有民间传说。一说,《志》云:“山出云气,蜿蜒如龙,因名。” 其山九节山峰,高低起伏,其状恰如一条卧龙,而春夏云雾缭绕时,又如龙起舞,故名云龙山。二说,因刘邦曾藏于此山。董其昌《彭城云龙山重修放鹤亭记》说:“按史记称秦始皇东于厌王气,汉祖心自疑,避匿山中,吕后尝得之,曰季所居有云成五彩云,而赤帝子斩白帝子,盖龙德也,彭城之有云龙山,其得名当以此。”公元前206年,刘邦在丰西泽斩白蛇,举义旗,宣布抗秦起义,隐匿于芒砀山、云龙山之间,总有一片祥云,形状如龙,围绕在刘邦头顶。因刘邦后来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皇帝是“龙”,他藏过身的山,也就称为云龙山了。三说,南(朝)宋皇帝刘裕曾来过此山,故名。古彭城有个刘裕,是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东晋时期为大将。为消灭割据势力,曾在彭城设幕府,指挥战事。期间,曾多次登云龙山,传说见有云中之龙环绕。四年后,刘裕当了南宋朝的皇帝,为人间之龙,为纪念刘裕故山名云龙。四说,云龙山为一条恶龙所变。恶龙长期把持黄河,危害徐州百姓,常汲黄河之水,吐水为灾。后被徐州一见义勇为青年用剑刺死,化为此山,故名云龙山。五说,云龙山为一好龙所变。徐州干旱,一龙未经允许,行水救民,被玉皇大帝惩罚,奄奄一息。当地一个姑娘,救活此龙。此龙化为一山,永远留在徐州,后人便将此山命名云龙山。六说,源于一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名叫云龙的小伙子与鲤鱼精变化的大凤姑娘恋爱,大凤为救徐州于大水,假意答应嫁给九小龙王,后撞死于山石之上。云龙死后,两人合葬山上,故名云龙山。

地理环境

位置

云龙山位于徐州市泉山区南郊和平路云东一街道27号。云龙山

地形地貌

云龙山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

气候条件

云龙山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 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2012年的56%。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 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主要景点

放鹤亭放鹤亭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为文人隐士张天骥所建。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 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色外,还称赞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超凡出群的隐士形象。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 毛泽东曾来此参观,并背诵《放鹤亭记》佳句:“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此亭为清末重建,匾额上“放鹤亭”三字乃苏轼手迹。碑廊碑廊位于放鹤亭东侧,与兴化寺毗连。始建于清朝末年。南北长约30米,加上碑廊背面,总长度接近40米,廊内墙壁上镶嵌着历代碑碣54块,书体包括真、行、草、隶四体,大字如斗,小字如蝇头。另有石刻线描人物和山水画各两幅。饮鹤泉饮鹤泉在放鹤亭南侧,何时所凿已无法查考。但此放鹤亭早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北宋以前云龙山叫石佛山,饮鹤泉当时叫石佛井,后人因近放鹤亭,改名为饮鹤泉。招鹤亭招鹤亭是砖木结构,小巧玲珑,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歌,所以叫招鹤亭,此亭位于一节山最高处。可廊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户部分司丁裕建望湖亭,顺治十七年户部分司徐渭弟又筹资因亭建廊,与亭相通。原廊左右开窗,风雨时可以关闭,此廊可有而不可无,故名可廊。观景台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登台临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入夜,霓虹灯光芒四射。卧牛泉卧牛泉修复工程于1999年7月1日完工,并向游人开放。始建于清末,是由雨水山泉自然汇集而成。因泉池东壁巨石形似卧牛而得名。池长约30米,宽6米,深5米。三义桥三义桥位于卧牛泉泉池中部,呈拱型,桥栏由青石雕刻而成,上有二龙戏珠、麒麟等传统图案,县在桥东面立有三义碑。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云龙山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兴化禅寺内,依山而凿。1993年兴建大雄宝殿时发掘。现存7组、71龛、38题记、游记、195尊造像。上下两部分有唐宋时期石阶相通。造像5厘米至11.52米不等,均为高浮雕。利济亭利济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据《利济碑》记载:清光绪年间,彭城义士杨文一等五义士,为方便行人休憩而捐资兴建。谊亭谊亭已有百年历史,旨在纪念苏东坡与云龙山人张天骥之间的友谊,“谊亭”二字为苏轼书体。姜公亭姜公亭位于云龙山首节大士岩北侧,姜焯曾任徐州知府,在徐理政期间主持兴建大士岩、创建尊经阁、重修学宫,对徐儒学佛学颇有贡献,后人建亭以存纪念。御碑亭御碑亭位于云龙山一节山平台,清乾隆帝历史上多次来徐,在云龙山多次留有诗、联、文等刻石。后人为纪念圣迹,建御碑亭以资铭记。抗战亭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坐落于云龙山北麓,建于1947年5月,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徐州市铁路分局募捐集资重修。1987年被列为徐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亭主要记载1937年末,日寇侵华逼近徐州,徐州机务段的铁路员工共有186人为国捐躯,特建碑亭以致垂念。同心台同心台位于云龙山观景台南20米,由“同心锁”、“同心柱”、“同心链”三部分组成。同心锁重680斤,刻有“心愿锁,锁定心愿到永远”。四根同心柱刻有“平安锁、连心锁、定情锁、财源锁、成材锁、长寿锁、同心锁、友情锁”等吉祥祝福语。杏花村馆位于云龙山第九节西麓,周围杏林密布,是踏青赏花之佳处。杏花村馆为基本对称格局,四合院式建筑。主楼两层,楼层设腰檐平座,四周落地格扇。主楼两侧设附属用房,其间均由廊、墙联系或分隔。杏花村馆总占地约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0余平方米。云龙书院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改建为云龙书院。著名词人、探花冯煦当过院长,进士王钦霖、刘庠当过教师,其学生韩志正曾当选为孙中山大总统时的中华民国国会议员。书院最初为清初宫式建筑,内有讲堂、四贤祠、文昌阁、宜福堂、紫翠轩、白鹿洞、望湖亭等建筑。辛亥革命后,书院为战争所破坏,夷为废墟,前后共存182年。 1996年园林部门依史料记载,恢复了白鹿洞、望湖亭、可廊等古建筑,部分再现了云龙书院昔日的风采。兴化寺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初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数朝代,古迹众多:大雄宝殿、济公殿、钟楼、藏经楼等,其中较出名的是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石佛为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这就是与云岗和龙门石窟同时代富有盛名。大士岩大士岩是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徐州知州姜焯创建的,原为放鹤亭僧舍。兴建僧舍挖地基时,发现一巨石长约八丈。姜焯授意工人雕为观音大士像,原石当中有白纹一道,横亘腰间,随示名玉带观音,统名为大士殿。大士岩院内有清代种植的古柏两株,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云龙山索道云龙山索道位于风景优美、风光旖旎的云龙湖畔,穿越于逶迤九节的云龙山脉,整个索道全长1200米,垂直高度88米,设立十八个支架,三个站房,西站站房与果树盆芝园为邻,西站站房与观景台相系,东站站房与南郊彭园相对,运行速度1m/秒,最大单向运输量450人/小时,吊蓝式吊蓝数量129个,为单线自动循环式,云龙山索道的特点是将整个南郊风景区联成一体。云龙山滑道是由世界著名的德国威港滑道公司设计,并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不锈钢设备,滑道起点设在索道中站附近,全长1000米,高差84.5米,宽3米。云龙山索(滑)道的建成,使景区三点连成一线,西边有湖,东边有洞,中间有台,与诸多景点相连,交相辉映,人行其上,使云龙山周围各处美景尽收眼底。刘备泉刘备泉位于湖东路北入口东侧云龙山脚,泉上方有三让亭,以喻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接任徐州牧,泉因此而得名。泉出石罅,流碧含烟,冷沁肌骨。刘备泉茶苑
  刘备泉茶苑位于刘备泉南侧,紧靠汉画像石馆,为一组背山面湖的清式风格单层建筑,院落布局随山势变化,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张山人旧居张山人名天骥,字圣涂,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因与其志趣相投,遂成为好友。苏轼常率宾客僚属赴张山人旧居饮酒、作诗吟赋。旧居有堂屋三间,西屋三间及厨房两间,院内清幽雅致。公元1077年因黄河决口,水灌徐州城,张山人旧居被大水毁坏。张山人又在旧居东山顶另建新居。现存的张山人旧居为后人依史料记载而重新恢复的,具有典型宋代农家小院的风格。怀古亭怀古亭原名“醉亭”,为方便古代文人隐士饮酒休息而建。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席登上云龙山,与其随从在此亭合影留念,并作出“绿化荒山,变穷山为富山”的重要指示。从此,徐州人民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热潮。为纪念毛主席登临,此亭更名为“怀古亭”。

文化活动

庙会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之日),为云龙山庙会正会之时。云龙山庙会始于清康熙年间的云龙山大士岩观音会。当时徐州知州姜焯派人雕凿了观音像,信佛教者多来祭拜,久而久之形成观音会。十九日这一天,进供者、烧香者、乞子者、还愿者以及凑热闹赶会者、放风筝者众多。云龙山有歌舞曲艺、民俗表演、风味小吃、传统手工艺品等。

重阳节

中国素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徐州人对重阳登高更是十分重视。自农历九月初八下午起,便全家老小相偕或亲朋好友相邀携酒肴徒步登临云龙山。有关资料曾这样记载旧时徐州登山之俗:“山间聚饮者,比比皆是,呼拳行令,山鸣谷应。如遇相识,则移席以就,合二为一,热闹非常。欢娱时白日苦短,夕阳下人影渐长,待山下炊烟四起时,山间喧嚷渐弱,游人眼惺颜酡,儿童搀妇人,少壮扶老人,迤俪下山,踏万家灯火而归。”现代的重阳登山活动内容更加丰富,除聚饮欢娱外,也有登高祈寿。每年由云龙山管理处主办的重阳登山活动,为徐州市重要的民俗活动。

喊山大赛

喊山为徐州地区特有的健身益体的传统民俗,登云龙山进行喊山健身活动,已成为徐州人民生活的一种时尚,历史上彭祖高寿,是因为他有一套养生长寿的方法,其中就是吹吁呼吸、吐故纳新的保健养生办法。为弘扬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宣传登山健身时尚,每年在云龙山都将举行喊山大赛活动。

相关诗词

登云龙山苏轼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苏轼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苏轼(一)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二)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题云龙草堂石磬苏轼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游云龙山和韵李蟠岸草萋萋合远天,如环合抱古城边。千盘怪石悬风磴,一罅灵根写玉泉。樵斧担云归晚磬,渔蓑带雨出朝烟。山中六月无长夏,尽日风凉便是仙。次韵童二树登云龙山邵大业千尺玲珑暮霭横,彭门风月许谁争。高亭尚有苏张迹,胜地空传楚汉名。双履蹑云看鹤影,一筇依日送河声。莫因往事成惆怅,且听山人作凤鸣。登云龙山高斌云龙峰独秀,灵境接彭城。亭与人皆古,山因寺得名。重来惊旧雨,一上喜新晴。贤守饶风韵,苏堤自可成。游云龙山作爱新觉罗·弘历彭城驻辇厪河防,咫尺云龙戏马旁。本意原非是山水,偷闲聊复访苏张。翠峰夏首关林叶,绿野风清泛麦芒。底事今来艰迥句,为民筹济为民伤。春日登云龙山憩放鹤亭阎焜贞百仞冈头碧可攀,凭栏放眼到尘寰。二分红杏三分柳,万里黄河九里山。乱石盘盘羊可叱,晴云冉冉鹤知还。风流仿佛今仍在,春水时鸣涧谷间。秋夜登云龙山放鹤亭解元当年放鹤人何处?月满空庭此日名。乱石崎岖南北路,黄河襟带古今情。千家灯火连徐市,九里烟云接汉营。回首林泉霜色动,山山草树尽秋声。登云龙山晚眺偶成陶澍青山两岸抱徐州,也比金陵枕石头。气久随偃王尽,城名犹为老彭留。关津有险当淮泗,乡里无情斗项刘。斜日云龙闲眺望,古今何限水东流。送晖亭韩维张龙山寻胜迹,小步送晖亭。暮色收林表,苔痕印屐青。登云龙山赋呈李宗仁郁达夫道阻彭城十日间,郊垧时复一跻攀。地连齐鲁频传警,天为云龙别起山。壮海风怀如大范,长淮形胜比雄关。指挥早定萧曹计,忍使苍生血泪殷。

旅游信息

交通线路

到达北门:公交乘坐2路,11路,11路附线,64路,608路至师大北门下往回走300米左右即可到达北门。到达西门:公交乘坐38路,47路,63路,游3路到云龙山站下。其他线路:22,游2,55,都可到达。

游览线路

从北门出发北大门-曲港跳鱼-三义桥-苏步桥-戴季陶石刻-怀古亭-云龙书院-东坡石床-黄茅冈摩崖石刻-张山人故居-望湖亭-戏楼-五十三参-大士岩-古柏-船厅天上座-碑廊-放鹤亭-饮鹤泉-御碑亭-招鹤亭-寺-景台-心台-西会馆-战亭-大门。从西门出发西大门-石壁流淙-鹤归亭-幽邃轩-五十三参-大士岩-御碑亭-饮鹤泉-招鹤亭-船亭天上座-碑廊-兴化寺-观景台-同心台-山西会馆-抗战亭-苏步桥-戴季陶石刻-怀古亭-云龙书院-东坡石床-黄茅冈摩崖石刻-张山人故居-可廊-白鹿洞-望湖亭-戏楼-西大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