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仙山次生林
首页  > 天津  > 蓟州  > 冀州   »  八仙山次生林景点介绍

八仙山次生林

八仙山次生林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境内,面积1049公顷,1984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11月22日经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次生森林生态系统。
中文名称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天津市蓟县境内
气候类型
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
占地面积
1049公顷
设立时间
1995年
保护对象
次生森林生态系统

历史沿革

八仙山的地层是距今14亿至18亿年间由古海沉积的长城系石英岩。到距今一亿年的时候,燕山地区又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地质现象:燕山运动断裂,出现了褶皱和隆起,呈现了山地的面貌,八仙山的地貌也基本形成。明朝崇祯皇帝因天寿山无佳穴可选,就派风水先生远足跋涉到了昌瑞山附近,看中了这一带的好风水,准备在这一地区建造皇家陵园。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看中了东陵的这方宝地,却没有在他在位时修建皇陵。康熙时期开始修建皇陵。清王朝还在八仙山附近的黄花山麓、石头营村后建了6座王爷陵。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无力支付东陵护卫军的军饷,便宣布“清东陵风水禁区”开禁,“以林代饷”。各地的木商蜂拥而至,对八仙山以及周边的森林进行了掠夺性砍伐。在这次历史性的灾难中,八仙山的原始森林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八仙山地区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是冀东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抗日斗争中,八仙山用它的天然屏障保护了八路军和老百姓,是抗日前线的烽火台。而日本侵略军也将这里作为轰炸的重点,使原本就已经千疮百孔的八仙山森林又惨遭炮火的洗劫。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在八仙山一带建立了蓟县国营林场,对八仙山及周边的林区进行了40多年的育林养护,使八仙山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环境逐渐恢复起来,形成了华北地区少见的保留着原始森林特性的天然次生林区。1984年12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蓟县八仙桌子天然次生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从1984年到1988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组织了有关科学家对八仙山进行了长达4年的资源摸底以及综合性调查。1990年4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八仙桌子保护区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7月,保护区更名为“天津市蓟县八仙山自然保护区”。1995年11月,国务院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论证后做出决定,命名八仙山保护区为“八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5360公顷,并确定了八仙山在自然保护、科普研究和旅游资源上的定位。1996年6月1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对游人开放。1999年11月22日经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

地理环境

位置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国家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蓟县城东北约30公里 ,地处北京 、天津、唐山 、承德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

气候

保护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10℃,7月份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4.5℃,1月份平均气温-7.2℃,极端最低气温-21℃,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以上的天数为180天。八仙山山峰起伏,云笼雾罩,常出现千变万化的云海景象。因矗立于华北平原北缘,距海较近,有面迎从太平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多地形雨,俗有“一年七十二场浇陵雨”之说;保护区内年平均降水量超过800mm;据1993~1996年实测,年降水量均超过900mm,是华北地区降水最多、湿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发量1250~1300mm,最多1897.6mm。全年积温4200℃,全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20千卡/cm.年。春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一般风力为3~5级。夏季相对湿度60~80%,无霜期195天。

地形

该区地处燕山山脉西侧尾支,最高峰羊楼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

保护对象

植物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
  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有多种蕨类植物和苔藓、地衣等,森林中还繁生着多种食用菌。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主要有:黄檗、胡桃、核桃楸、野大豆、地锦草、猫眼草、京大戟等。

动物

野生动物和珍禽异鸟在保护区茂密的森林中,栖息、繁衍着众多的野生动物,现已发现的有429种分属于34目,136科,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鱼类及大量的昆虫类。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保留着原始森林特征,在华北其他地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物,在这里仍能正常生存着,热带、亚热带的动物,如甲蝇、庐山珀蝽、谷蝽、蓝尾石龙子、王锦蛇、山眉、山噪眉等。寒带水族动物花江罗,北鳅等都在这里“安家落户”。经初步考证,生存着金钱豹、豹猫、雀鹰、红角鸮、长耳鸮、红角隼、獾、狐狸、狍子、野兔、勺鸡、榛鸡,以及《中日保护候鸟协定》保护鸟类计50多种。

旅游

主要景点

第一山八仙山是天津市唯一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还是国家地质公园--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最为典型的代表。松林浴场八仙山松林浴场面积1696亩。油松12万株,每到春夏之交,松树开花,微小的花粉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人体吸入体内。据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明,松花粉对增加人体免疫力、防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效。聚仙峰聚仙峰名称来源于神话传说,相传铁拐李等八仙曾经此上空而过,被这里美景所吸引,便降祥云聚于此山峰,故名“聚仙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神水峡游览区从售票亭出处,向东北方向即进入神水峡景区,全长3公里南北走向的峡谷,有玉龙探海、龙王庙,以及珍珠滩、金猴望日、翡翠崖、吕洞台、仙人梁、鹰嘴崖、挡马墙、八棵松、卧龙岗、钟离沟、万刃绝壁、杜鹃岭、日观台、枥海清波、仙山平湖、神水峡山庄、黑松林浴场、果老顶、松花泉等景观。八仙游览区沿黑松林往前至“明安梁”西行可攀八仙山主峰“聚仙峰”。它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登临聚仙峰一览众山小,如雾雨之日登临主峰,俯瞰云海缥缈,无尽的山林群峰时隐时现,似登临仙境一般。八仙山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聚仙峰、桦坪山庄、飞来石等,八仙石即“八仙桌子”,这块著名的天然异石,位于聚仙峰北下侧约1公里的山坳里。旁边的“八仙亭”以金色琉璃瓦盖顶呈八角攒顶式。亭东南即是八仙泉。石洞沟游览区从八仙石继续向北行2公里,拐进西侧峭壁夹着的深谷,即进入了石洞沟景区,即探险区。这里景观有:一道瀑、二道瀑、鸡血瀑、小石林、野獾岭、庙台峰、庙台飞瀑、金牛潭、庙台遗址等自然景观。石洞沟并无洞,因沟两边山林茂密,藤萝枝蔓与古树相互攀援,置身其中,如在洞穴,树干上盘绕着野生猕猴桃,脚下巨石累卵间,泉水与溪流处跳跃跌宕,常年不涸。沟谷的地质结构一边为太古界达36亿年,一边为中上元古界达18亿年,两个年代断裂处即形成了石洞沟。沟向西延伸长约2公里。太平沟游览区从八仙山停车场北侧三岔路口,往北直行,即进入太平沟景区,徜徉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可抒怀古之幽情,听栩栩如生的磐石,倾诉久远往事,在欣赏秀美山川的同时,可触摸到历史跳动的脉搏,在左侧山崖上,保留着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修筑的北齐长城遗址,转过山口的北侧山崖上,一块巨石傲然挺立,石上一株松树,酷似古代将军头盔上的红缨,人们称它为“将军石”。这条山路也可通往主峰,距主峰3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平沟惨案遗址,八路军用过的石桌、石凳、石碾等。

红色旅游

抗日战争时期,八仙山地区是盘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包括黄乜子、太平沟、八仙桌子(现名八仙山)、八仙山、黑水河、赤霞峪、古强峪等村庄,因这里山高林密,坡岭纵横,物产丰富,便于隐蔽、休整,是蓟县乃至冀东地区党政军抗日活动的大后方。

交通概况

八仙山毗邻龙华古镇,到达龙华古镇后可步行或乘坐当地交通工具前往。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