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垡村
西黄垡村位于榆垡镇的北部,紧邻京开高速公路,距大兴区政府20公里。全村现有农户283户,共有996口人,有耕地2500亩。全村主要以从事种植、养殖及服务业为主,劳动人口412人,其中从事一产的劳动力218人,占总劳动力的53%;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194人,占总劳动力的47%。几年来,西黄垡村充分利用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实施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2007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会员村。
设施农业是西黄垡村的主导产业。该村利用人才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先后建立了1000多个温室大棚,种植高产、优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包括西瓜、甜瓜以及各种新鲜蔬菜。该村一方面通过田间学校,有针对性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并通过推广有机肥和物理防治技术打造绿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借助于计算机下乡建立起来的数字家园这一平台,进行网络宣传和销售,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力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民俗旅游业也是该村特色之一。目前,该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有35个,集观光旅游、采摘、农家饭、农家乐于一体,形成民俗旅游一条龙服务。每个旅游户的基本设施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查验收,具有干净整洁的客房、太阳能浴室、水冲厕所等健全住宿设施。此外,村里请上级专业人员对接待户进行餐饮知识和服务礼仪的培训,达到设备一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服务一流、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流,在旅游接待旺季,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生活美西黄垡村的基础设施健全。至今为止,该村的主干道已经完成了加宽及路面硬化工程;胡同路以及村民房前屋后的路面也经过了硬化,村民出行非常便捷。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该村也做得非常到味。自该村文化大院竣工后,不断完善各种设施设备。现在,西黄垡村拥有先进的党员电教设备、数字家园(约20台电脑)、数字影院的播放设备、图书馆、多种健身器材和篮球场、卡拉OK设备等,供村民学习、锻炼身体和娱乐。此外,全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饮用水供应率达到100%,水质也完全达标,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为方便村民,西黄垡村为各户建造了太阳能浴室,为所有农户改厕,安装吊炕,并修建了方便村民的公共厕所,污水管线全面铺设维护。此外,该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完全竣工,入户率达到了100%。
社会保障方面,西黄垡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8%,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5%,村内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座,还有接送孩子上学的专车,并派专人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此外,西黄垡村委会还专门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派人积极搜集就业信息、培训无业村民,帮助无业村民就业。可以说,西黄垡村民无论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方面都过上了有保障的生活。环境美西黄垡村远离喧哗的闹市,环境宁静优美、空气新鲜。整个村子被1600多亩的环村林包围着。
该村村内天堂河穿过,两岸的柳树与环村林相互连接,四季风光别有一番景致。春天,柳枝泛绿,河水潺潺,彰显生机和活力;夏日,杨柳依依,蝉鸣声声,绽放生命激情;秋日,落叶纷飞,硕果累累,展示了丰收的喜悦;冬日,银装素裹,冰封河水,实乃拍摄佳景。此外,村内道路宽敞整洁,两旁绿树环绕,指引着游客通向观光园、仿古别墅区。该村的观光园内建立了多个大棚,大棚内一年四季有花卉供游人欣赏,有新鲜的水果、蔬菜供游人观赏、采摘。此外,该村还建立起一片仿古别墅群,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建筑,四合院前的道路两旁还雕刻着12生肖像,活灵活现,别有一番韵味。
在村民的庭院内,绿化美化也恰到好处。村民都自觉地打扫自己的房前屋后,使自己的庭院整洁利落。此外,不少村民还在院子里种植花草树木,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绿色常在。
在发展建设中,西黄垡村两委班子一直都重视环保工作的开展。多年来,西黄垡村有专职的环保人员,生活、生产垃圾密闭处理。通过不断加大村政设施建设与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西黄垡村已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景观,成为了风景秀丽、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人文美文化大院竣工后,该村先后投资120万元建起了党员电教室、图书阅览室、农民俱乐部(内有数字影院的播放设备、门口有多种健身器材和篮球场,供村民锻炼身体和娱乐)等。其中,数字家园和农民田间学校两间教室的电脑有20余台,大学生村官定期对村民进行电脑方面的培训,村里还定期请农学专家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丰富种植知识,增产创收。图书馆拥有包括农学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知识的藏书上万册,村民可随时到图书馆学习和查阅资料,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文化修养。
此外,农民俱乐部的音响、健身设施为村民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多种选择场所。村民们常聚集到文化大院吹拉弹唱,喜气盈天,热闹非凡。现在村里有威风锣鼓队、秧歌队、吵子会、小车会等,村中的20多名文艺骨干自编自演节目,有小品、三句半、山东快书、京东大鼓、现代京剧、现代评剧等,他们除去在村中演出外,还经常参加区、镇的文艺叼烟,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凝聚力和村民的自豪感,使村民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团结。
- 中文名称
- 西黄垡村
- 行政区类别
- 行政村
- 所属地区
- 北京
- 下辖地区
- 北京
- 地理位置
- 榆垡镇的北部
- 耕地面积
- 2500亩
该村介绍
大兴区榆垡镇西黄垡村位于风景秀丽的京南第一镇榆垡镇的最北端,106国道西侧,东临京开高速路,中部天堂河穿村而过。这里远离喧哗的闹市,环境优美,空气清鲜,民风淳朴,整个村子被1600多亩的林木环抱。全村现有农户302户,共1050口人,总面积2700亩,其中耕地2500亩。以蔬菜、西甜瓜、苗木、花卉为主业。现有民俗旅游接待户35个,建起了1000多个大棚,使四季都有新鲜的瓜果蔬菜,供游客观光采摘。近年来,村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2009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为16800元。四美建设
生产美西黄垡村主要发展设施农业、民俗旅游业。设施农业是西黄垡村的主导产业。该村利用人才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先后建立了1000多个温室大棚,种植高产、优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包括西瓜、甜瓜以及各种新鲜蔬菜。该村一方面通过田间学校,有针对性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并通过推广有机肥和物理防治技术打造绿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借助于计算机下乡建立起来的数字家园这一平台,进行网络宣传和销售,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力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民俗旅游业也是该村特色之一。目前,该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有35个,集观光旅游、采摘、农家饭、农家乐于一体,形成民俗旅游一条龙服务。每个旅游户的基本设施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查验收,具有干净整洁的客房、太阳能浴室、水冲厕所等健全住宿设施。此外,村里请上级专业人员对接待户进行餐饮知识和服务礼仪的培训,达到设备一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服务一流、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流,在旅游接待旺季,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生活美西黄垡村的基础设施健全。至今为止,该村的主干道已经完成了加宽及路面硬化工程;胡同路以及村民房前屋后的路面也经过了硬化,村民出行非常便捷。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该村也做得非常到味。自该村文化大院竣工后,不断完善各种设施设备。现在,西黄垡村拥有先进的党员电教设备、数字家园(约20台电脑)、数字影院的播放设备、图书馆、多种健身器材和篮球场、卡拉OK设备等,供村民学习、锻炼身体和娱乐。此外,全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饮用水供应率达到100%,水质也完全达标,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为方便村民,西黄垡村为各户建造了太阳能浴室,为所有农户改厕,安装吊炕,并修建了方便村民的公共厕所,污水管线全面铺设维护。此外,该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完全竣工,入户率达到了100%。
社会保障方面,西黄垡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8%,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5%,村内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座,还有接送孩子上学的专车,并派专人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此外,西黄垡村委会还专门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派人积极搜集就业信息、培训无业村民,帮助无业村民就业。可以说,西黄垡村民无论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方面都过上了有保障的生活。环境美西黄垡村远离喧哗的闹市,环境宁静优美、空气新鲜。整个村子被1600多亩的环村林包围着。
该村村内天堂河穿过,两岸的柳树与环村林相互连接,四季风光别有一番景致。春天,柳枝泛绿,河水潺潺,彰显生机和活力;夏日,杨柳依依,蝉鸣声声,绽放生命激情;秋日,落叶纷飞,硕果累累,展示了丰收的喜悦;冬日,银装素裹,冰封河水,实乃拍摄佳景。此外,村内道路宽敞整洁,两旁绿树环绕,指引着游客通向观光园、仿古别墅区。该村的观光园内建立了多个大棚,大棚内一年四季有花卉供游人欣赏,有新鲜的水果、蔬菜供游人观赏、采摘。此外,该村还建立起一片仿古别墅群,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建筑,四合院前的道路两旁还雕刻着12生肖像,活灵活现,别有一番韵味。
在村民的庭院内,绿化美化也恰到好处。村民都自觉地打扫自己的房前屋后,使自己的庭院整洁利落。此外,不少村民还在院子里种植花草树木,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绿色常在。
在发展建设中,西黄垡村两委班子一直都重视环保工作的开展。多年来,西黄垡村有专职的环保人员,生活、生产垃圾密闭处理。通过不断加大村政设施建设与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西黄垡村已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景观,成为了风景秀丽、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人文美文化大院竣工后,该村先后投资120万元建起了党员电教室、图书阅览室、农民俱乐部(内有数字影院的播放设备、门口有多种健身器材和篮球场,供村民锻炼身体和娱乐)等。其中,数字家园和农民田间学校两间教室的电脑有20余台,大学生村官定期对村民进行电脑方面的培训,村里还定期请农学专家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丰富种植知识,增产创收。图书馆拥有包括农学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知识的藏书上万册,村民可随时到图书馆学习和查阅资料,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文化修养。
此外,农民俱乐部的音响、健身设施为村民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多种选择场所。村民们常聚集到文化大院吹拉弹唱,喜气盈天,热闹非凡。现在村里有威风锣鼓队、秧歌队、吵子会、小车会等,村中的20多名文艺骨干自编自演节目,有小品、三句半、山东快书、京东大鼓、现代京剧、现代评剧等,他们除去在村中演出外,还经常参加区、镇的文艺叼烟,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凝聚力和村民的自豪感,使村民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