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水帘洞石窟群
首页  > 甘肃  > 天水  > 武山   »  水帘洞石窟群景点介绍

水帘洞石窟群

水帘洞石窟群
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天水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钟楼山峡谷中,现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为丝绸之路东线上一处重要的石窟寺院。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历代屡有修建。其中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稍寺大佛,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资料。现共保留有历代造像百余尊,壁画2000多平方米,建筑物10余座,舍利塔8座,题记碑刻10通,无头干尸1具,拉稍寺摩崖题记为研究分期断代,以及美术史的渊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中文名称
水帘洞石窟群
外文名称
Water Curtain Cave Grottoes
地理位置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开放时间
08:00-18: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
25元
著名景点
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
始建年代
十六国时期后秦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名称

基本信息

水帘洞石窟群坐落在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山峡谷中,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处石窟寺院。这里群峰叠嶂,奇伟挺拔,曲径幽林,鸟语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间溪流潺潺,实属仙境圣地。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原有菩萨殿、老君阁、四圣宫等殿阁。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历代屡有修建。虽经重修却已失其原貌。殿外石壁现存北魏壁画约30平方米,绘千佛。北1公里,有千佛洞,原有7窟,现残存壁画绘千佛、说法图、飞天、供养人及牛车,具北周风格,画面着色瑰丽,残存造像,圆润丰满,神态各异。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水帘洞石窟群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山峡谷中。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屡有修建,主要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和三清洞五处石窟。这里群峰叠嶂,奇伟挺拔,曲径幽林,鸟语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间溪流潺潺,实属仙境圣地。水帘洞在试斧山东侧的峭石壁上,是一个约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因雨季山顶飞流直下如水帘,因有此名。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泉等殿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

主要构成

千古杰作拉稍寺拉稍寺是水帘洞石窟群中的重要窟寺,位於峡谷两侧红砂岩峭壁上,崖面长、高各六十馀米,为正方形体。正中有一巨型浮雕佛像,显赫醒目,故人称大佛崖。大佛为北周秦州刺史、陇右大都督尉迟回於明帝三年(西元五五九)所建。其时社会动乱,生死无常。因而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纷纷塑造佛像,以乞求佛祖庇佑赐福。尉迟回身为朝廷命官,为求佛「永保天下和平,四海安乐」,塑造大佛。相传当年动工时,工匠四至,各呈其艺。大佛像为释迦牟尼,身高约三十六米,占整个崖面的二分之一以上,比麦积山东崖大佛还要高出一倍有馀,气势夺人,雄伟壮观。大佛两侧侍立两眉清目秀菩萨,为石胎泥塑,头戴花髻冠,身披羊肠裙,璎珞垂珠,香环结宝,手持莲花,赤足恭立於莲花台上。大佛莲座的雕琢也很精致奇巧。莲瓣间镌刻有三排小兽像,上层六狮、中层八鹿、下层九象。在佛教故事中,它们都是与佛有密切关系的灵性动物,或为佛的化身,或为佛的象徵。将它们与佛刻在一起,表示佛的威仪、智慧、仁慈和法力无边,而将它们置於佛的足下,又衬托出佛的伟大。这些兽像或立或卧,或侧或正,或翘首远望,或低头凝视,活灵活现,十分生动逼真,富有异国情趣。这幅由大佛、胁侍菩萨、莲座浑然为一体的完美艺术图景,是中国石窟雕塑艺术中的珍品。高原魂宝水帘洞拉梢寺对面峰峦深处半公里为水帘洞窟寺,与拉梢寺遥遥相望,南北呼应。窟寺处地形为一高约三十馀米,凹深约二十馀米,长约五十余馀的天然洞穴。窟寺为佛道合一圣地。石窟佛像在洞内摩崖浅龛和崖体表面,以悬塑、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佛教故事作品为主。原洞壁内满绘壁画,现仅存西壁长十七米,高约八米的壁画一方,按内容以二十四组画面映衬布局。高大的释迦牟尼佛端坐在正中,位置显赫,引人注目。大佛两手平行托举於胸前,手心向外,作讲经说法相。两个胁侍菩萨站立两旁,神态安定自然。周围以「飞天」篷车簇拥,它们大都袒胸露臂,或空飞舞,或奏乐高歌,或布散花雨,其身姿之轻盈,动作之优美,神态之高雅,与敦煌莫高窟「飞天」有同工异曲之妙,堪称艺术佳作。「牛拉车」是西壁画中又一精彩生动的画面。它表现一牛车长途跋涉稳健前行的形象。图中牛体健美强壮,昂首挺胸,双目前视,四肢用力,显出负重的样子。车轮大而圆,十三根宽形辐条呈放射状将轮轴与宽厚的轮边相连,给人以强烈的木质感。壁画前方即水帘洞寺院,建释道两教数十座亭台楼阁殿宇庙堂及精美神像。水帘洞在隋代中叶就有诸多建筑,以後各代均有扩建修补。现存建筑群,系近代实物,依地势布局,或架悬崖,或嵌入岩际,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古色古香,妙趣横生。深山明珠千佛洞从水帘洞西北进沟半公里,深山丛中拔起一峰,上悬下削。中间有一巨大天然洞穴,长二十五米,高二十五米,深八米,因存上千尊造像和於佛壁画,故称千佛洞。又因洞内有七尊崖悬塑佛,俗称「七佛沟」。洞内现存窟龛三十多个,大小佛像近千尊,壁画数百平方米,皆分布於岩洞一侧崖面上,以木桩栈道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佛龛较少,造像紧贴崖面,表现形式多高塑和影塑。佛皆著通肩大衣,背负圆光,两侧各有二胁侍菩萨,造型庄严肃穆,古朴自然,现存几百身,因尊位和身份不同而造型不同,如释迦佛庄严慈祥,菩萨温柔恬静,阿难朴实天真,天王威武强悍,供养人和善虔诚,地神拘谨怯懦,真可谓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下部崖面保存有北周百馀造像,分浮雕和龛内泥塑两种类型。龛多为圆拱形,现存二十多个。雕塑风格和技法已与上部迥然不同。结树布局上井然有序,突出主体。造像一般身材修长,衣纹舒畅,丰盈清秀,形神兼备。下部崖面保存的数百平方壁画,尤以南壁一处中唐作品为最佳。这是一幅以大佛、菩萨、飞天、供养人等群像组成的精美图案。大佛主体部分已脱落,其馀部分画面明晰,完好无损。

图书名称

基本信息

书 名: 水帘洞石窟群作 者: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帘洞石窟保护研究所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ISBN: 9787030236470开本: 16开定价: 180.00 元

内容简介

《水帘洞石窟群》介绍了水帘洞石窟群的发现、考察研究及其历史背景、现存内容、现状分期、制作技艺与周边石窟的比较、学术价值等方面情况,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水帘洞石窟群的概况与研究成果。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重镇天水市武山县境内,是渭河上游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重要石窟,为研究我国古代陇右一带佛教和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图书目录

绪论第一节 水帘洞石窟群的重新发现、勘察与研究概况第二节 水帘洞石窟群调查报告的编写缘起与启动第一章 水帘洞石窟群的位置、分布与沿革第一节 武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沿革第二节 水帘洞石窟群的位置与分布第三节 水帘洞石窟群的历史沿革第二章 水帘洞石窟群各单元内容第一节 水帘洞石窟第二节 拉梢寺石窟第三节 千佛洞石窟第四节 显圣池石窟第五节 水帘洞石窟群零散文物第三章 水帘洞石窟群的创建与分期第一节 水帘洞石窟群的创建第二节 水帘洞石窟群的分期与年代第四章 水帘洞石窟群造像与壁画的制作技艺第一节 造像类型与制作技艺第二节 壁画题材与绘制技艺第五章 水帘洞石窟群与麦积山等石窟的关系及其在学术研究上的地位与价值第一节 水帘洞石窟群与麦积山石窟及周边的关系第二节 水帘洞石窟群在学术研究上的地位与价值附录水帘洞石窟群大事记水帘洞石窟群造像、壁画内容现状示意图鲁班山石窟简报Abstract编后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