猇亭古战场
即猇亭古战场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与伍家岗区交界处,318国道与长江夹境而过,与宜都市荆门山隔江相望,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战场距三峡机场、宜昌火车东站、宜昌中心市区、猇亭区中心约为15分钟车程。猇亭古战场是世界上少有的古战场,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著名战役有:白起烧夷陵、公孙述架浮桥、三国猇亭之战、西晋炬东吴、樊猛斩萧纪、围郑救安蜀、杨素破陈、唐军夜袭萧铣、吴三桂兵败夷陵等战役。如今的猇亭古战场悬崖峭壁上留有一条约1000米的古栈道遗址。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大诗人白居易等在游览猇亭古战场时都留有传世诗篇。
南北朝时(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五月萧纪率军东下,攻西陵一带,陆法和在西陵峡口修筑两个城池,取名七胜城,锁江断峡,蜀军被西魏和南梁两面夹击兵败西陵,而后被樊猛斩杀于峡口。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时任硖州刺史(治今湖北宜昌)的赵煚为防御蛮族进犯建筑“安蜀城”,又于江面上横拉绳索至硖州以便于运输粮草,而后,赵煚使用“围郑救安”之计使得安蜀城得以脱险。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上旬,隋文帝杨业为统一全国,爆发杨素伐陈“江关之战”。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公元618年)改夷陵郡为陕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武德三年(公元619年)萧铣派大将陈普、萧阁强取巴蜀,后被李孝恭、李靖率巴蜀军乘战船2000余只,从夔州顺江东下击败萧铣,萧铣于江陵被活捉,送至京师,斩于长安。天宝初(公元741年)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陕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五代时(公元907-960年),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公元960年)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改“陕”为“峡”。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公元1368年)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明代 称为兴善里 。
清代(公元1644年-1840年)先后称为兴善铺、鼓楼背、虎脑背、古老背等,受辖宜都。清康熙年间(1674年)平西王吴三桂叛乱,部下兵犯夷陵,后被清兵大败于长江,次年吴三桂亲兵来犯,夷陵城百姓、官兵共拒潘军,清廷出兵声东击西,夷陵解围。
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 猇亭为宜都第四区,区治古老背镇。1953年 全区辖古老背镇、团结、云池等十乡一镇。1962年 设古老背镇、团结、云池公社,划属红花套镇管辖。1975年 撤区并社,"两社一镇"合并,更名为古老背镇人民公社,仍属宜都。1982年 古老背镇人民公社划并枝江县,同时将宜昌县土门区虎牙管理区并归猇亭一起划入,更名猇亭镇人民公社。1984年底 改称为猇亭,设置猇亭镇。 1992年 成立宜昌地区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地市合并,更名宜昌市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直属宜昌市管辖。1994年8月 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3月 设立宜昌市猇亭区,正式成为宜昌市直辖行政区。 1996年 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年 区内北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航空小区22.4平方公里被划为宜昌开发区猇亭园区,与宜昌东山开发区共同组成宜昌开发区,二区联合开发。
白起缘何火烧夷陵?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现经查阅大量史料、文献,辅之以咸阳白起墓、白起祠之文字记载,我们可粗窥个中缘由:
白起先祖乃楚国贵族白公胜,白起又号“公胜起”。白公胜为楚平王太子建之子,楚平王听信馋言欲杀太子建,太子建携妻小逃亡郑国,至郑国因太子建为郑人所杀,白公胜追随伍子胥逃往吴国。
公元前487年,楚惠王召回白公胜,并封邑白地,白公胜欲攻郑为父季狠,然奸臣作梗,一直未能以偿,逐暗中招兵买马,欲夺王权。前479年,白公胜趁吴国攻打楚慎邑,率军击退吴军,以献俘为由,带兵入郢,杀大臣并劫走了惠王,史称“白公之乱”。楚国贵族前来追剿,公胜败之,逃入山中,自缢而亡。其子逃奔秦国,为秦将,白起伐楚、火烧夷陵,毁楚宗庙,为祖先白公胜报了仇、雪了恨,史称“白起火烧夷陵”,从此夷陵名操天下。2、东汉公孙述架浮桥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汉裔南阳人刘秀于河北称帝,为表刘氏中兴,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开始了长达了十二年的全国统一战争。
这当中,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座“长江大桥”,此桥为何人所建,建在哪里?因何而建?确是一桩值得考究的事情。
在汉建武九年(即公元33年),割据称帝的公孙述为阻刘秀,派大将下江关,于荆门与虎牙之间,横跨长江架起了浮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建武十一年,汉将岑彭在此大败公孙述,斩其将领任满等人,公孙述落得一个“西塞浮桥断,公孙霸业沉”,民间称为“汉帝毁公孙”事件。
汉主帅岑彭,字君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六。岑彭奉命讨伐土皇帝“公孙述”。公元33年(建武九年),公孙述派大将率领军下江关(今四川奉节县东),击败冯骏、田鸿、李玄,攻克夷道(今湖北宜都)、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占据荆门、虎牙(今湖北宜昌东南隔江相望之二山)二山,严重威胁新生东汉政权,岑彭与吴汉、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将六万多人,战马五千匹,会集荆门。岑彭便在军中招募抢攻敌人浮桥的勇士,谁先登上浮桥,谁得最高的赏赐。于是偏将军鲁奇应募。时天风狂急,鲁奇率勇士驾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但江中攒柱,阻住战船,难以前行。鲁奇一面督率军士殊死作战,一面用火把焚烧攒柱。风怒火盛,桥楼崩烧。岑彭尽起全军,顺风并进,所向无前。蜀兵大乱,溺死者数千人。汉军斩杀任满,生擒程泛,而田戌脱身,逃往江州。“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秋毫无犯。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后汉书·岑彭列传》)。使者到达,岑彭已死。光武帝把任贵贡献给朝廷的礼物都赐给了岑彭的家属,谥壮侯,其子岑遵嗣。蜀人怜之,给他在武阳立庙,岁时祭祀。3、猇亭之战东汉自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末年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各路英雄并起,逐鹿天下,当属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最为出名并流传至今。猇亭之战乃三国鼎立决定之战。
刘备乃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家境贫寒,织草席度日,与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更得军师诸葛亮之谋,夺荆州,占益州,联吴拒魏、重整汉家江山。但结义之弟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为吕蒙所害。刘备得知关羽被害后,不顾阻拦,尽起大军为之复仇,因此爆发了终定三国鼎立的“猇亭之战”。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七十万人伐吴。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3万人(后期有沙摩柯加入,兵力要超过三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军作战,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六月,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并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次年四月恼羞于猇亭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猇亭之战就这样结束了。刘备惨败猇亭之后,蜀国积攒多年的兵力国库被耗尽了,吴国也因猇亭之战损失惨重,两家再联营修好,以防魏国吞并两国,可以说经猇亭之战,三国版图成型。同年(公元222年),夷陵被改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4、西晋伐吴破西塞三国末年,魏国权臣司马炎代魏立晋,史称西晋,不久灭蜀,西晋泰始五年(吴天纪三年,即公元279年)十一月司马炎决定伐吴,史称“西晋伐吴破西塞”。
西晋泰始五年(吴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采取太傅羊祜用兵方略分6路伐吴,其中王濬领军攻克吴丹阳(秭归),向西陵进军。时吴军于江中险要之处暗设木桩,用铁锁横断江路 ,又于江中暗置丈余长的铁锥,以阻挡晋军水师。由于羊祜在世时曾擒获吴间谍,晋军早知此情。王濬命人造大筏数十个,上缚草人,命善泅者驾筏先行,将铁锥拔起带走。王濬又命人作10余丈的大火炬,灌以麻油,置于船前,遇铁锁,点燃火炬,顷刻间便将铁锁融裂。于是晋水师畅通无阻,一路连克西陵、荆门(在西陵与夷道之间)、夷道(今湖北宜都)、乐乡等城,斩俘吴军各地守将,兵锋锐不可挡,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
东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也始见于史。5、樊猛西陵斩萧纪南北朝时(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此时,益州刺史萧纪,在四川称王十七年,南开宁州,西通资陵、吐谷浑,内劝农桑,外通商贾,财用丰饶,器甲殷积。候景之乱时,也不派一兵一卒前去赴援。及梁武帝死后,长史刘孝胜对其道:“今梁武帝已死,国不可一日无主。益州千里沃野,昔日汉高祖刘邦以此为基地,逐开创汉家四百年天下,目天下大乱四海无主,太尉何不称帝创万世之基业儿于孙”萧纪闻悦,不顾司马、参军直谏,当下称帝西蜀,改元天正,而后直伐西陵。
西元552年萧纪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天正。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五月,萧纪率军东下,直至西陵一带,人肥马壮,军容十分强大,梁元帝萧绎忙派兵路陆法和拒守。陆法和在西陵峡口修筑两个城池,取名七胜城,锁江断峡,萧纪大军一时难以飞越。虽如此,但陆法和眼见萧纪日日攻城,恐力不能支,遂接二连三向萧绎告急,盼望速发援师。
萧绎一面致书敌国西魏“益州刺史萧纪叛乱,有子纠亲也,请君讨之”,一面释出候景降将任约,令其为晋安王司马,令禁兵一万,助陆法和守西陵,继而又起用谢答仁为步兵校尉,令其助守与陆法和、任约等固守西陵。同时给萧纪写劝降信,恋一母同胞,劝其挥师还蜀。萧纪鬼迷了心窍,偏不肯从,却只是督师猛攻,满望旗开得胜,直指江陵、建康,平定江南,拥有天下。然而同室操戈,兵无士气,屡战无攻,师老财匮。又得报说“西魏大军日夜猛攻成都,成都危机!若不星夜驰援,城破危机”萧纪闻说,惶惶不可总日,于是听从部将所言,令尚书乐奉向江陵求和。然乐奉叛变密告萧绎“蜀军军粮将尽,士卒多半战死,不许不和,合力攻打”,萧绎采取此意,令大军猛攻。萧纪下将士见大势已去,密谋斩杀峡口城主投降萧绎,并四路合围,梁游击将樊猛,也临阵倒戈,率兵困于萧纪于西陵江面,萧绎闻后密令斩杀萧纪。樊猛得令,督兵猛攻纪船,士卒擒获萧纪与其子,并与硖口杀死,将其首级传给萧绎。6、梁陈安蜀横索桥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北周帝王更换频繁,时常有南陈、蛮族部落入侵,孝闵帝时赵煚出任陕州刺史(应当为硖州刺史,硖州治今湖北宜昌市;陕州则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若以此为据点收复信陵、秭归二郡,显然不合情理)。为防御南陈进犯,周军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险要处修建筑垒,名曰“安蜀城”,用于屯守军队,威胁南陈。
安蜀城与硖州隔江南北相对,江面上横拉绳索,铺以苇竹为桥,可从硖州运送军粮至安蜀城。时任硖州刺史(治今湖北宜昌)的赵煚负责筑城事宜, 不料,筑城时连下大雨,持续数旬,刚筑好的城墙塌毁了百余步,附近蛮族首领郑南乡乘机反叛,联络南陈将领吴明澈,准备袭击安蜀城,人们都劝赵煚尽快修复城墙,以此御敌。赵煚不以为然,说不用着急,我自有退敌保城的办法。他暗中派人联络另一支蛮族部落首领向武阳,劝其乘虚进攻郑南乡。向武阳听从赵煚建议,施以奇袭,俘虏了郑南乡的父母和妻子,郑南乡闻讯十分惊慌,急忙撤军,军队溃散,陈军也只得停止进攻,安蜀城之围遂解。随后,赵煚又率军同吴明澈交战十六次,累获胜利,俘陈将覃冏、王足子、吴朗三人,杀敌一百六十人,因功授开府仪同三司,擢荆州总管长史(长史为总管佐官)。7、隋朝杨素破陈军北周外戚杨业建立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杨业为统一全国,派杨素、杨广、杨俊讨伐陈国,此时爆发了杨素伐陈的“江关之战”,猇亭又一次成为其中的战场。
隋十二月上旬,杨素按隋灭陈作战部署,首先率舟师自巴东郡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作战。军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昕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中),以遏隋军。杨素决定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针,乘夜突袭,将其击败,率黄龙战船数千艘,利用夜暗,令将士衔枚开进,实施正面突破;令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戚昕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自江陵(今属湖北)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陈军白沙(今宜昌东)要点。隋军水陆配合,于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听所部。杨素率水军继续顺江东下,一时“舟舻被江,旌甲曜日”(《隋书·杨素列传》)。杨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隋书·杨素列传》)。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在两岸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为固守峡口,吕忠肃将自己私产全部捐出充军,所以陈军斗志颇高,防御也很严密。陈军尽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赏,激起隋军愤怒,拚死力战,多次获胜,隋军猛烈攻击下,吕忠肃被迫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士卒毁掉栏江铁索,继续沿江而下。隋军在长江上游作战获胜后,杨素一面率主力沿江东下,与秦王杨俊会师于汉口(时下游隋军已攻占建康),一面派兵南下略地,扩大战果。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8、唐军夜袭战肖铣隋末,江陵萧铣叛隋,自称梁王,定都江陵佣兵40万,唐高祖李渊灭隋后,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欲伐梁统一江南。
萧铣先发制人,派大将陈普环率水军西上,欲与割据四川开州(今开县)的萧阁提串连,强取巴蜀。高祖下令峡州(今宜昌)刺史许绍。许绍在西陵峡埋下伏兵,派其子许智仁率兵绕到敌后。萧军至峡口,腹背受敌,一战而败,陈普环为许智仁所擒,战船亦悉数被缴。萧铣逐回师虎牙、荆门屯守。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高祖再令许绍攻梁。许绍令许智仁率兵进击,他派兵埋伏于临江坪。至夜,唐军一面以小部队偷袭虎牙,一面点火为号联络伏兵。双方激战至拂晓,萧军败北,唐军占领虎牙。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又令李孝恭、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巴蜀军乘战船2000余只,从夔州顺江东下直扑萧铣。李孝恭取荆门,进兵至陆城,梁将周法明、雷长颖投降。萧铣又派大将文士弘抵抗,亦大败。李孝恭、李靖率军追至江陵,活捉萧铣,送至京师,斩于长安。至唐军夜战萧铣后,猇亭已成为文化鼎盛的唐、宋、元、明、清几代伟大诗人旅游圣地。唐朝诗仙李白咏夷陵而赋诗,“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诗圣杜甫的“虎牙行”:“秋风歘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洞庭扬波江汉回,虎牙铜柱皆倾侧;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溪谷黑;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阴雪霜逼;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围丹极;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大诗人白居易《三游洞序》、欧阳修《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司马光《送峡州陈廉秘丞》,苏轼《咏荆门》等均在猇亭留下历史一笔。9、清军平叛吴三桂清代(公元1644年-1840年)先后称为兴善铺、鼓楼背、虎脑背、古老背等,受辖宜都。此时,战火再一次燃烧,在“康熙平定吴三桂之战”中,猇亭再次成为决定性战场之一。清康熙年间(1674年)平西王吴三桂叛乱,率滇藩军自云南进入湖南,直逼沅州(辖今怀化,芷江等地,后废),远近震动。 同年四月初八,吴三桂遣部将陶继智等率三百艘舟师自宜都进犯夷陵。都统鄂内闻讯旋率夷陵前后两舟师东下迎击,双方在长江上厮杀,滇藩军不敌,清兵缴获敌方六十余艘战船,这是滇藩军首次向夷陵用兵.同年(1675)闰五月,吴三桂复亲至松滋,密调岳州之兵直犯夷陵、荆州。滇藩军水陆并进向夷陵进犯。舟师由水路前进,络绎上行,并占领境之河西孝子岩,每瞰吹烟起则飞炮入城中。陆师自距南津关2里的桃坪冲连营逼近古城西北屏障镇境山,据壕安堑。而此时,鄂北房县杨来嘉、刘之俊亦叛应之.率兵由归州进犯夷陵。他们联合滇藩军与清兵在桃坪冲一带摆战场。经过数次激战,未分胜负。两军只得各自在其山包扎下营寨。时值炎暑,部队人马需要饮水。杨军只好派兵沿山下溪背水,而清兵占据的山头有一大水池.蓄有天然雨水。宜昌镇总兵徐治都便抓住杨军缺水,部队缺乏战斗力的有利战机,向杨军发动进攻。杨军连战不利,遂沿着冲底向北撤退。同时,滇藩军一部还进占了西塞坝(今西坝),利用古城建筑,对抗清兵。
夷陵事急,总兵徐治都一面向蔡总督写书求援,一面坚持抵抗。蔡总督得书后,即遣将弁明国鼎、王大成等先后率兵驰援。夷陵镇中营游击纽维政旋与李懋功师连营数十座,自盘石铺、丰宝山、龙泉铺、天峰铺一带,沿途安站,直接当阳各汛,犄角声援。并在观音寨、罗汉峪亦分兵防守。此时,滇藩军无奈一度自官庄进攻丰宝山,直犯夷陵城,但由于清兵在丰宝山等要隘加强防守,其计谋未能得逞,孤城夷陵安然无恙。危城夷陵在被滇藩军围困的日子里.城内清兵官弁和地方官员与百姓生死与共。镇标中营游击马之迅带领老弱官兵数百人,每在叛军的飞炮轰击下,“军士皆蓐食而后登陴(女墙)”(《宣统志》,下同)拒守。夷陵州事田恩远则竭力保障清兵供给.不苦于民。特别是徐总兵夫人徐氏,大敌当前,勇敢登上城墙,“抚慰士卒,晓以大义,并脱簪珥服饰以资犒劳”。在一次“贼悉力攻城”时,不幸被敌飞炮击中而亡。她这种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鼓舞了许多守城军民。
由于清兵在夷陵城内外日夜警备。令滇藩军无懈可击,最后滇军一部退踞南漳,一部窃据镇境山土城,凭险固守,“土城有土城数百丈,即滇兵盘踞攻击处”(民国《宜昌县志稿》)。
吴三桂在松滋得报滇藩军攻战夷陵受挫.又亲自率兵至河西赵家坪督战,欲渡江入犯夷陵。夷陵镇标把总雄得胜、邱才奉命率健兵沿东路前进,侦察虚实。不料队伍行至塔泥,即与渡江登岸的部分滇藩军遭遇。经过激战,清兵杀伤滇军二十余人.生擒李开等人。滇藩军企图渡江攻取夷陵失败。清廷不容吴三桂叛军在湖南、湖北攻城略地.东奔西突,在夷陵战事稍为缓解之际,康熙十四年(1675)秋,派安亲王进兵长沙,围剿叛军。吴三桂得讯后,急由松滋回军自将援长沙,并尽调进犯夷陵、南漳之兵合力拒守,以保卫住长沙。但镇境山仍为滇藩军窃据。十一月,清廷又命征南将军穆占简选夷陵、荆州、岳州士马,由岳州趋长沙接应安亲王。并告谕若长沙无虞,或出夷陵,或由荆江渡江.分途并进,剿灭各地滇藩军。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次年(1679)二月,在镇境山与清军相持六载的滇藩军终于撤走.孤城夷陵得到解围。吴三桂滇藩军攻战夷陵.是逆历史潮流的一次军事反叛行动,它给夷陵百姓带来不小灾难。后来由于清兵不断增援。使孤城宜昌得以转危为安,西陵山,镇境山也恢复了昔日的平静。然而,吴三桂滇藩军当年攻战夷陵的阴影,即使若干年后在人们的心中仍是挥之不去的。清人严思浚在游西陵山《三游洞》诗写道:“平西往事几风烟.剩有荒城压楚巅。回首关山空窃据,伤心壁垒尚勾连。云开久喜狼烟净,波撼犹惊战鼓传。更上桓侯台上望,英雄竖子总纷然。”邑人张天然(康熙四十一年武举人)在《重游镇境山》诗里也有这样诗句:“平西废垒今安在,剩有空江水自流。”诗中的“平西”.就是指平西王吴三桂。这是两位诗作者游三游洞.镇境山时对往事发出的感叹。
古猇亭虽历经千百年来的战争洗礼,由于历代地方政府管辖、保护良好,至今虎牙山的绝壁上仍清晰的保存有一条长1000余米的古栈道,更有历代大诗人李白、杜浦、白居易、杨炯等在寻求猇亭古代历史战场遗址中留诗百余篇,其中《荆门山》、《擂鼓台》、《猇亭之战》、《西塞山怀古》等诗作均为历代诗人在猇亭古战场遗址遨游怀古时时留下的名篇。
弹指间,千古灰飞烟灭。如今的猇亭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猇亭古战场风景区已于2012年7月重新列入规划,2013年7月,宜昌虎牙滩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本着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理念,拟投重金打造古战场,深度挖掘古战场的历史内涵,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古战场历史画卷。
三国军事综合体验地———长江第一军事要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猇亭据长江天险之势,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俗云:“得虎牙,安天下”,因此,古猇亭弹丸之地,却发生过无数起战役:秦将白起烧夷陵、东汉公孙述架浮桥、三国火烧连营七百里、西晋伐吴破西塞、梁陈安蜀横索桥、樊猛西陵斩萧纪、唐军夜袭战萧铣、隋朝杨素破陈军、清兵平叛吴三桂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三国“猇亭之战”,一战定江山,三国版图也因此战而定。猇亭古战场风景区所有的建筑小品、旅游景点、演艺节目、购物纪念、餐饮娱乐等均将致力于还原汉代历史风貌。
文化定位:三国军事文化
猇亭古战场经历了九大战役和无数小战争,但因三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尤其在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更因三国故事而成立协会、研究会,并翻拍电影、电视、制作动画,甚至把三国作为教科课程。因此,景区以三国军事文化为主线。猇亭古战场服务中心为汉代建筑,内部装饰镶有三国为主线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关公水淹七军、张飞点猇亭、关公败走麦城、刘备伐吴、陆逊火烧连营等;除此另有其他九大战役时间回顾图,以上作品均出自当代名画、书法家之手。 诗廊内壁刻有唐、宋、元、明、清历代伟大诗人在寻求古猇亭战役遗迹而赋诗。猇亭古战场影视厅:为4D影院、评书、戏台场所,内设有包厢、大厅,并售有茶、水果、点心以备于顾客使用。市场定位:以四季专项(复古)旅游和青少年军事科普教育市场为主,重点开拓军事和冷兵器爱好族、考古探奇族、学生科普族、企业常规团训拓展族、家庭休闲族、市民亲水族等六大市场。猇亭古战场风景区还原历史场景和战争场面,可以让旅游爱好者和青少年学习最基本的历史文化知识、做人精神的追求、文化内涵的修养、团结向上的奋斗。其中市场配套历史文化区、军事舞蹈演绎区、体验古代拓展区、纪念特色产品区等多个种类。
历史文化区覆盖整个景区四周:旅游接待中心、古战场影视厅、诗碑廊、曲赋亭、古栈道、屯兵洞、三友园、猇亭等30余处景点;军事舞蹈演艺区包含评书、舞蹈、古筝、相声,4D影院,此类节目分布在猇亭之古战场影视厅、兵寨广场、猇亭之战将位所等;体验古代拓展区分布于兵营、军事拓展基地等;纪念特色产品区分布于旅游接待中心、古战场兵寨广场、猇亭、茶楼等。
空间拓展配套
猇亭古战场风景区由于受到地局位置和空间的限制,和外部交通的制约,景区主出入口外空间和景区停车场等相关服务配套用地不足,作为长远规划,将318国道对面用地纳入景区做统筹安排,结合《旅游规划通则》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现有内容和深度上增加场地竖向规划和植物栽培规划作为景区的补充。增加配套内容涵盖酒店、餐饮、奇石文化馆、水果、花卉、园林等等作为相应的配套设施。
全天日一游线路图
游客服务中心—北入口大门—龙图腾-诗碑廊-曲赋亭-猇亭古战场演艺厅—千年古井-兵寨广场—古栈道—观景台—烽火台—临江楼—屯兵洞—张飞擂鼓台—猇亭-三友园-古藤路-赵王殿-兵营-虎牙英雄塔-辕门-同治碑-景区出口—猇亭古战场奇石珠宝展销厅。
望夫崖蜀军当年驻防猇亭时,临近有一后生因敬仰蜀军军纪严明,就报名参军,但在一次江战中,再也没有回营,其妻便寻到此地望夫归来,但栈道上行军人马拥挤,而女子日复一日望江盼夫归来感动了军土,于是士兵们搬来了砖块砌起了一方挡墙。后人在修复古栈道时,依然将它恢复,以此纪念这位女子坚贞的爱情和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真切愿望。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出自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之手,前《前出师表》,是诸葛亮于公元227年领军北伐前给后主刘禅的一份奏章。他道出了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且托孤委以重任,并表示为‘兴复汉室而竭尽全力’。而《后出师表》,是在诸葛亮北伐街亭失利后,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出于此表之中。南宋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8月的一个雨天,岳飞攻打金兵路过南阳武侯祠遇雨借宿时,深夜持烛细观壁上石刻的此出师表。观看之中不觉泪如雨下,便挥毫走笔草书了这永世流传的前后出师表。但遗憾的是,虽说岳飞草书之此表是世间珍品,但据欧阳辅的‘集古求真一'考定,其真迹己然无存,此作为弘治年间白麟所伪托。十二生肖碑为了纪念历代杰出诗人在古战场的诗作,特在此处树立十二属相碑,记载着诗人的姓名及与猇亭古战场有关的诗句于石碑之上,以铭记眷恋之情。游客可于此处瞻仰与自己同属相诗人的佳作。
虎牙有诗曰:虎牙一口鬼见愁,纤道三修我自喜。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虎牙山和虎牙滩还没有取名,人们都叫它险山、险滩什么的,后来圣母娘娘发现这个地方环境特别,于是,便带上坐骑金龟、门神银蛇以及童子玉虎来到先民们已为她盖好的天后宫安家落户。一日,玉虎独自下江饮水,望见江水湍急、船只艰难上行,于是告知圣母娘娘后,来到江边用牙咬住纤绳将一只只船拉向上游。后来竟有两颗虎牙被带脱飞到山崖中,为过往船只绑缚纤带,渐渐的人们就把这山叫虎牙山,脱落在江边的乱石滩叫虎牙滩了。时间久了,这玉虎的牙眼看就被纤绳拉掉光了,先民们正为此犯愁,再也不想让玉虎用牙去拉纤绳。正在此时,一条大木船由下而上行至滩前后,纤夫们用尽全力也无法让船只上航,玉虎见状不顾一切,便用最后的三颗牙咬住纤绳往上岸而奔,木船终于上去了,但由于用力过猛,把口中一颗中牙给拉掉了,可不管怎样玉虎却想到,这人世间真不知还有多少事需要帮助,于是再次请命圣母,寻游四海普行善事,娘娘答应了,并给它点上一付翅膀,留下虎形和这巨大的虎头,任由而去。半门坊唐朝时,胡皓从巴东乘船顺流而下来到虎牙滩时,只见虎牙山上楚塞楼和对面的荆门山被浓雾罩着,好一派迷人景色,不由诗性大发,脱口念到: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可巧这诗一出口竟被船老大听到。一天,船老大来到虎牙山,见有人在此门上写字,便走近观望,见两面已写下各种字号,唯有两面各留一条中联未写,他便说出是否能填上胡皓之诗。那人一听是胡皓之诗,连声叫绝。但船老大怎么也想不起前面的两句,于是使把后边的两句一面写一句,就这样上书而留传至今了。
猇亭该建筑为5层半仿汉阁楼。景点位于景区第二高峰上,登楼望远极目千里,宠辱皆忘豪气满怀,是景区的景点标志之一。“猇亭”这一地名的由来,与三国故事相关。公元208年,三国蜀汉虎将张飞任宜都郡太守,相传有一天来到虎牙滩下,看见这里地势险要,悬崖峭壁,江水湍急,暗礁丛生,便令工匠在此修亭以示纪念。亭即将竣工,张飞前来视察,只见亭的楹栏上刻有动物的图案,虎生双翼,张飞看后,勃然大怒,责问工匠此为何物,工匠急中生智:此乃虎猎食时的姿态,名为猇,是显示将军的神威。张飞随即转怒为笑,命人在亭中刻上“猇亭”二字。猇亭因此而得名,留传至今。卧虎卧虎指的是蜀中五虎将之一张飞,当时张飞己威名天下,在此擂鼓训水师更使敌军闻风丧胆,不愧其虎将之威。屯兵洞虎牙山有庞大的岩洞群,这些岩石有的在江岸边,现在向游客开放的岩洞群又叫“屯兵洞”。公园33年,东汉平定公孙述的江关之战,三国时的猇亭之战都曾在洞里屯过兵。抗日战争中,中国士兵曾在洞里抗击日本侵略者。屯兵洞位于虎牙山古栈道,深不可测,洞口如门型,高约3米,可容百余人,洞及里向下弯曲延伸。欲深欲之窄,听有水声,并与长江相通。传说溶洞为历代战争屯兵所用。景区内溶洞群在峭壁中,钟乳重生,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是隐兵屯粮的天然处所。其是猇亭地区山岩自然溶洞群的出口之一。溶洞群内部构成错综复杂,目前大部分区域都未探明,也未得到有效的研究和开发。该资源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是本景区核心资源之一。三友园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情投意合,尽忠汉室,三人在桃园祭告天地,焚香发誓:“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死。如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桃园三结义。
三友园再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手足之情,报国之志。
火神桥在猇亭发生的东汉火烧公孙述浮桥,三国火烧连营七百里,西晋王濬火烧孙皓拦江索桥。连续三个朝代、三次火攻,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为祈求火神祝融,保一方平安,在猇亭古战场遗址造“火神桥”为民消灾造福。“三思”鼎鼎,乃古代一种青铜器,它是古代立国之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鼎,三足,喻三方并列。猇亭与“三”有缘:三国古战场、三次火攻、三架浮桥、三修纤道、三国归晋,都不离“三”。在猇亭的古代战争中又有“常守必败”之说,这为后人研究古代战争值得三四,故立“三思鼎”。擂鼓台古代作战,以击鼓为号,号令三军,振作士兵的勇气。古战场擂鼓台遗址为虎牙山之高处,居高临下,历代古战争均在此擂鼓进军,鼓舞斗志。哨卡遗址《新唐书》记载:唐初江南割据势力首领萧铣屯兵虎牙山,企图如川强取巴蜀。唐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令峡州(宜昌)许绍率唐军萧铣顽敌,许绍决定夜袭虎牙山。深夜,唐军攀藤登岩,发现江边石崖洞口有一哨卡,唐军匍匐前进,迂回绕后,擒拿哨卡里两哨兵,后续部队乘虚而入,攻上虎牙山,一举剿灭了顽敌。 此地为萧铣军队哨卡遗址。龟蛇传福山顶天后宫中圣母娘娘有一个很神通的坐骑金龟,有一天,金龟突发奇想,认为自己已有千年修行,于是就向娘娘请命到人间传送福运,圣母看出了其用意,但也同意了金龟下凡,并派身边门神银蛇与其同行,再三交待金龟下到凡间,应处处从善为良,不可以仙自居,不可为非作歹,若稍有不良之行,非怪为师惩处。笫二天天色未亮,金龟托着银蛇便大摇大摆的离宫而去,圣毋娘娘一看,即手持玉如意点激其背,立即见一块上书为福兮祸兮的大石碑落在金龟背上,而金龟却毫无警戒之感,照样以好狗不挡路,乌龟走大路的摇摇摆摆的走到桥边,并与行人争道,于是圣母娘娘再指了一下石碑的另一面,立即出现了火神桥三字,口中轻声念到:过此桥而休也;可龟蛇却无所顾忌"的走过火神桥,这时刚刚登上台阶,突然感觉前后左腿无力,身体猛向台阶左边倒去。方知娘娘已查觉到自已下凡之隐情,于是,扭头叫喊:娘娘开恩,徒儿知错。娘娘不再理会,直驾云彩而去。留下金龟连带着银蛇就一直呆在这儿修为行善了!龟蛇的传说让人领悟一个道理,为人处事,必当真诚坦荡,切勿为非作歹,否则.后患无穷。天后宫圣母娘娘因觉这里山势险峻,江面急流险滩,过路行船风险万分,于是托梦给当地先民才在此处盖了这间天后宫,后来圣母娘娘带着她的坐骑金龟、门神银蛇、神童玉虎来到这里一直为人间排忧解难。长寿藤地处江北的虎牙山,满山都是藤萝。夏天的虎牙山葛藤覆盖,遮天蔽日。一千多年前的吴蜀猇亭之战,蜀军从四川顺江东下,缘山截岭,在虎牙山连营扎寨就是靠那满山的葛藤作隐蔽,长达八月之久。
南北朝时,北周将领陆腾在荆门山筑安蜀城,要在荆门山虎牙江关搭建一座索桥运送军粮,这索桥不是铁索,而是用虎牙山上的长藤和竹子编成的粗缆,上面铺上芦苇,悬于江面。陈朝主帅章昭达命将士在船楼顶上用长戟将其割断,突破防线。烽火台古代边防,在地势高险处筑台为哨卡,发现敌军来访,便在高台上用燃烧烟火做报警的信号,这就是烽火台。虎牙山上的烽火台记下了在猇亭发生的八次古代战争:《史记*楚世家》记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烧夷陵的战争,据专家考证,当时的夷陵城可能就是现在的猇亭。
《后汉书》记载,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蜀地割据势力公孙述派兵数万下川,在荆门虎牙横江起浮桥,竖斗楼,立攒柱,绝水道,经营山上,以拒汉兵。光武帝刘秀派汉将岑彭造直进楼船数十艘,率兵六万余人进逼荆门虎牙,借助风力逆流而上,用火焚烧浮桥,楼桥崩烧蜀军大败,汉军追至四川,斩杀了公孙述,平定了巴蜀割据势力,同意了中国。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主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劝阻,率数十万大军顺江东下,夺峡口,攻秭归,屯兵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刘备率诸将从巫峡起,连营扎寨直抵猇亭。东吴孙权任命宜都太守,年仅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抵抗刘备。陆逊兵少势弱,避敌锋芒,静观其变,寻找战机。吴蜀在猇亭相持七八月之久,蜀军兵疲意沮,将营寨移至山林之中,又将水军撤至岸上“舍船就部,处处结营”。陆逊抓住战机,命将士各持一把茅草点燃营寨,大火烧成一片,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反守为攻,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万。刘备和残兵败将退至白帝城。这就是发生在猇亭的吴蜀猇亭之战。此战影响深远,蜀国从此无力问鼎中原。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王濬东征伐吴,吴军负隅顽抗,在荆门虎牙江关设铁链横江,并在江中暗置铁椎以阻挡晋军东下。聪明的王濬令工匠造大楼船,扎竹痳灌油,制成火炬后,用木筏破铁椎,接着以楼船顺流而下,在船前,点燃火炬,烧掉铁链,晋朝大军顺江东下,直抵南京,迫使孙皓投降,至此三国归晋。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云“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歌颂了王濬伐吴的卓著功勋(据《晋书》)。
《陈书》记载,公元571年,南北朝时粱陈安蜀城之战也发生在楚西塞的荆门虎牙。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派大将军杨素在虎牙江关破陈朝顽敌,结束了东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据《隋书》)。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军夜袭虎牙山战败割据者萧铣(据《新唐书》)。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军在猇亭虎牙平叛吴三桂(据《宜昌府志》)。虎牙英雄塔猇亭是古代军事重镇,从秦初至清初近两千年,在这里发生过九次战争:即秦将白起烧夷陵、东汉公孙述架浮桥、火烧连营七百里、西晋伐吴破西塞、樊猛西陵斩萧纪、梁陈安蜀横索桥、隋朝杨素破陈军、唐军夜袭战萧铣、清军平叛吴三桂。为了追怀在历代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在古战场遗址建一英雄白塔以示纪念。兵营当年蜀军屯兵猇亭时,在虎牙山顶搭建了许多兵营。为纪念当年兵营搭建情景,现重建数座兵营供游客休闲观光。千年古井(蛙泉、玄德古井)相传蜀汉章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刘备因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心切,却招来了火烧连营。当时,满山营寨一片火海,蜀主刘备正率军边抗击吴军边寻退路。这时将土们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原来一水柱涌喷而出,把周边的火势浇灭,而且顺着这水柱看去,居然是从一只巨大的金绿色青蛙口中喷出,于是刘备便率军成功的冲出火海。后来此事传开,人们为了纪念这一神蛙的功劳,在此修建坊井以为纪念。1800年来,此井水源甘甜,从不枯绝,后来历代屯兵都用此泉。将帅茶楼1800年来,蛙泉井水源甘甜,从不枯绝,开发成茶馆,这就是源远流传至今的将帅茶馆,喝一杯蛙泉水、品一口蛙泉茶、吃一盏蛙泉酒,将带来健康快乐,带来延年益寿!同治碑 纪柱虎牙滩是长江著名的险滩。民谣曰:“虎牙滩,狼尾滩,上滩前要把命算,一篙不稳船底穿,人见龙王船沉翻。”清代诗人罗赢诗曰:“狂风吞渴日,急流卷孤舟”,形象的描绘了虎牙滩的险恶难行。 屹立在虎牙滩螺蛳山下的一块石碑,为清朝同治年间遗存的文物,上有《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虎牙滩碑记》 。《碑记》详细刻录了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李瀚章与荆南兵备道孙家谷等人巡视宜昌,在回荆州途中查看虎牙滩纤路的朽坏和艰险之状,并决定重修纤道的经过。《碑记》还刻记了重修纤路经费来源,开支账目,纤路的使用和管理之规定。在碑的右侧还立有“纪柱”,上刻“同治十二年季春月吉日立”。《碑记》和《纪柱》均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藏龙洞西汉末年,王莽新政时节,天下大乱,刘秀起兵统一天下,当时公孙述也想成就一番霸业,在江面架起浮桥以抵抗东汉大将岑彭,岑彭屡次攻打不下后,采取火攻浮桥,但久烧不断,这时、洞中飞出一鹰,口叼巨石砸向浮桥,并喊出“公孙败、公孙败”,顷刻间浮桥即毁,公孙述大军溃败不堪,这便是神鹰及神鹰洞的传说。同时此洞还有藏龙洞一名:相传刘备与东吴陆逊鏖兵于猇亭时,关羽曾在此地托梦给刘备;社稷为大,个人事小,但刘备报仇心切...悔恨洞相传很久以前,这山上住着一对孤儿寡母,生活过得十分贫苦,其母亲虽巳双眼失明却把儿子拉扯成人。但是,儿子却对母亲百般不孝,常常强逼母亲下跪于这里的土地庙前,祈求土地神让他家土地肥沃,尽生庄稼。有一天,他又将母亲带到庙前,叫她向土地神下跪祈求,不一会,天昏地暗,一道白光划过,从这山洞中飘出一位手扶拐杖的白发老翁,指着小子道:不孝之辈,你得与我细细听来,自古相传24孝,其中一孝为卧冰求鲤,说得便是王羲之的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百般虐待于他,而王祥对其继母仍孝顺万般,在一年大雪纷飞的冬天,继母重病卧床不起,茶水不思,这天,继母突思鲤鱼之汤何等鲜美,王祥得知便即奔河边,退却上衣卧于冰面,以体温化去冰块露出水洞,取出一尾鲤鱼返家煨汤守床喂之,不日,继母病状转好,此事传为佳话,你却如何待母?说毕,悄然而去。小子听罢如恶梦惊醒,连忙扶起母亲,从此,这方溶洞便被后人称之为悔恨洞了。
古猇亭冰花:源于战国时期,是宜昌的名吃,又称开口爽,是一种豆花冷饮。
古老背萝卜饺:源于西汉,是萝卜饺子,经过高温油炸,香酥可口。
峡口肥鱼:据传北宋时期,苏轼游览猇亭古战场,乘舟于虎牙江面时,因酒食其中一道佳肴,即刚从虎牙江面捞出,是一只皮肤雪白又肥又大的江鱼,苏轼品味后,赞不绝口,问船家此鱼为何名?船家解释,当地人称峡口肥鱼,此鱼和鲟鱼一般是洄游到虎牙峡口,苏轼提酒吟诗《戏作鮰鱼一绝》“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其中所指得就是肥鱼。肥鱼除骨架以外,其身无刺,其肉细腻、胶汁爽口、肥而不腻,营养价值又高,当地人称之为“肉灵芝”。
虎牙鲟:源于远古,是以第三代中华鲟为主料的明肴, 《本草纲目》记载:“其肝主治疮疥,其肉补虚益气,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鲟鱼和骨髓有抗癌因子,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
另有峡口风味三宝“峡口明珠汤”、“三游神仙鸡”、“白刹肥鱼”三道名菜亦闻名遐迩。购物指南猇亭古战场风景区不仅风景秀美,而且齐聚了各种特有旅游纪念品。如猇亭古战场邮票、指书、竹简、羊皮古图、猇亭古陶瓷、虎牙雕件、西沙贝壳等,同时景区奇石文化馆众多精美奇石、珠宝、饰品可供您选购。
邮票一套:猇亭古战场九大战役全套邮票;猇亭古战场风景区景点全套邮票;猇亭古战场名人、诗人邮票等;
好兄弟三个:桃园三结义仿汉陶瓷摆件;茶叶一两:五峰名茶、三峡名茶;古币三钱:自秦到清使用的货币;指书一件:当代书法家用手指蘸墨作书;贝壳一串:西沙贝壳旅游纪念品;珠宝一盒:玉佩、手镯等各种珍奇异宝;名画一幅:三峡大坝巨画作品;古陶瓷一个:仿汉各种精美陶瓷摆件;石圣一尊:即指米芾拜石陶瓷摆件;羊皮图一张:画有九大战役羊皮图,当日行军作战图、当日地势图;竹简一筒:刻有猇亭古战场九大战役原文、诗词、人物志、金刚经、孙子兵法等;古扇一把:猇亭古战场九大战役仿古名扇,记有人物、诗词、战争等;印章一枚:珍品寿山石印章;古酒一坛:仿古酒坛装售;旅行安全猇亭古战场风景区治安很好,并配备了景区多处监控摄像头和专业保安,不过出门旅游,人多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背包和物品,小心防范小偷。另外进景区前小心一些周边陷阱,例如坐车陷阱、拉客陷阱、色情陷阱等,总之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和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交通指南去往猇亭古战场风景区的交通非常便利,可通过飞机、火车、汽车、轮渡到达景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提高,旅游业也开始步入规范化,很多旅客旅游更喜欢自驾游。飞机场 宜昌三峡飞机场位于猇亭区,有B737、B757、A320等主要机型,每周航班120个,到达宜昌三峡机场可乘坐机场出租车、机场巴士等交通工具,整个路程约16.2公里,大约20分钟即可到猇亭古战场景点。火车站 宜昌东站是随着汉宜高铁、宜万铁路和鸦宜铁路电气化的建成,位于宜昌伍家岗区城东大道、沿江铁路、东站路围合的区域,南临宜昌市交通性干道城东大道和桔城路的交叉口。到达宜昌火车站后可乘坐巴士、出租车、公交等交通工具,整个路程约18.5公里,大约25分钟可到达猇亭古战场景点。火车站有停车场,游客到达后可以乘坐37路公交车,花1块钱公交即可到达猇亭古战场公交停靠站。小溪塔宜昌市可乘101路,102路,103路,106路(小溪塔---猇亭)直达。
- 中文名称
- 猇亭古战场
- 外文名称
- Xiaoting ancient battlefield
- 地理位置
- 宜昌市猇亭区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200
- 开放时间
- 2015年5月1日试营业
- 景点级别
- AAAA
- 门票价格
- 未公示
- 著名景点
- 猇亭、古栈道、屯兵洞、三友园、曲赋亭、诗廊、兵寨广场
- 吉祥物
- 卡通猇
猇亭由来
猇亭,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的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猇亭始名于汉代,据《前世地理志》考证:猇亭为古代地名,《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等辞书解释“猇”为“虎吼之声”,“亭”为古代之行政区域,十里为一亭。猇亭得名亦蕴藏地势险峻之意,如同“猛虎吼啸”之地。猇亭亦有“虎脑背”、“古老背”之称。同时,历史演绎又为猇亭之“猇”蒙上了神秘色彩,谓“猇”乃虎生翅膀之物,有“如虎添翼”之说。相传三国时期,蜀汉虎将张飞任宜都郡太守,见此地悬崖峭壁,江水湍急,暗礁丛生,便令工匠修亭纪念,亭上楹栏处刻有动物图案,虎生双翅,张飞视之勃然大怒,质问工匠此乃何物,工匠急中生智:此乃猛虎猎食之态,名为“猇”也,以显将军之威,张飞遂转怒为笑,命人在亭上刻“猇亭”二字……猇亭历史年表
一、二十万年前,古夷陵出现远古长阳人。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古称“夷陵”)。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25年)汉武帝设置夷陵县,猇亭受制。汉建武九年(即公元33年)东汉公孙述为阻刘秀,于荆门虎牙之间架起浮桥,史称万里长江第一桥,后被汉将岑彭用火攻在此大败。东汉 设置宜都郡,猇亭受辖。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东汉末年张飞在此建亭于此,亭柱雕刻似咆哮之虎,其状如飞,是为猇,猇亭得名。三国时期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猇亭之战(夷陵之战)爆发,次年222年即章武二年大战结束,三国版图定局。同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西晋泰始五年(吴天纪三年即公元269年)十一月,西晋伐吴大战爆发,晋武帝发兵20万,分六路攻克丹阳、猇亭、秭归等重地。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南北朝时(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五月萧纪率军东下,攻西陵一带,陆法和在西陵峡口修筑两个城池,取名七胜城,锁江断峡,蜀军被西魏和南梁两面夹击兵败西陵,而后被樊猛斩杀于峡口。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时任硖州刺史(治今湖北宜昌)的赵煚为防御蛮族进犯建筑“安蜀城”,又于江面上横拉绳索至硖州以便于运输粮草,而后,赵煚使用“围郑救安”之计使得安蜀城得以脱险。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上旬,隋文帝杨业为统一全国,爆发杨素伐陈“江关之战”。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公元618年)改夷陵郡为陕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武德三年(公元619年)萧铣派大将陈普、萧阁强取巴蜀,后被李孝恭、李靖率巴蜀军乘战船2000余只,从夔州顺江东下击败萧铣,萧铣于江陵被活捉,送至京师,斩于长安。天宝初(公元741年)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陕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五代时(公元907-960年),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公元960年)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改“陕”为“峡”。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公元1368年)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明代 称为兴善里 。
清代(公元1644年-1840年)先后称为兴善铺、鼓楼背、虎脑背、古老背等,受辖宜都。清康熙年间(1674年)平西王吴三桂叛乱,部下兵犯夷陵,后被清兵大败于长江,次年吴三桂亲兵来犯,夷陵城百姓、官兵共拒潘军,清廷出兵声东击西,夷陵解围。
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 猇亭为宜都第四区,区治古老背镇。1953年 全区辖古老背镇、团结、云池等十乡一镇。1962年 设古老背镇、团结、云池公社,划属红花套镇管辖。1975年 撤区并社,"两社一镇"合并,更名为古老背镇人民公社,仍属宜都。1982年 古老背镇人民公社划并枝江县,同时将宜昌县土门区虎牙管理区并归猇亭一起划入,更名猇亭镇人民公社。1984年底 改称为猇亭,设置猇亭镇。 1992年 成立宜昌地区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地市合并,更名宜昌市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直属宜昌市管辖。1994年8月 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3月 设立宜昌市猇亭区,正式成为宜昌市直辖行政区。 1996年 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年 区内北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航空小区22.4平方公里被划为宜昌开发区猇亭园区,与宜昌东山开发区共同组成宜昌开发区,二区联合开发。
猇亭九大战役
“猇亭”,濒临长江,扼巴楚咽喉,控川鄂门户,是著名的“古江关”,她雄踞峡口北岸,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锁荆襄一方之局,自先秦至明清,史不绝书,代不乏战。猇亭是我国少有的古战场。自秦将白起烧夷陵、东汉公孙架浮桥、三国火烧连营七百里,西晋伐吴破西塞、樊猛西陵斩萧纪、梁陈安蜀横索桥、隋朝杨素破陈军、唐军夜袭战萧铣,至清军平叛吴三桂等著名战役均发生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画卷……1、秦将白起烧夷陵春秋战国时,猇亭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278年)猇亭区域经历了一场大战:“秦将白起烧夷陵 ”。白起缘何火烧夷陵?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现经查阅大量史料、文献,辅之以咸阳白起墓、白起祠之文字记载,我们可粗窥个中缘由:
白起先祖乃楚国贵族白公胜,白起又号“公胜起”。白公胜为楚平王太子建之子,楚平王听信馋言欲杀太子建,太子建携妻小逃亡郑国,至郑国因太子建为郑人所杀,白公胜追随伍子胥逃往吴国。
公元前487年,楚惠王召回白公胜,并封邑白地,白公胜欲攻郑为父季狠,然奸臣作梗,一直未能以偿,逐暗中招兵买马,欲夺王权。前479年,白公胜趁吴国攻打楚慎邑,率军击退吴军,以献俘为由,带兵入郢,杀大臣并劫走了惠王,史称“白公之乱”。楚国贵族前来追剿,公胜败之,逃入山中,自缢而亡。其子逃奔秦国,为秦将,白起伐楚、火烧夷陵,毁楚宗庙,为祖先白公胜报了仇、雪了恨,史称“白起火烧夷陵”,从此夷陵名操天下。2、东汉公孙述架浮桥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汉裔南阳人刘秀于河北称帝,为表刘氏中兴,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开始了长达了十二年的全国统一战争。
这当中,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座“长江大桥”,此桥为何人所建,建在哪里?因何而建?确是一桩值得考究的事情。
在汉建武九年(即公元33年),割据称帝的公孙述为阻刘秀,派大将下江关,于荆门与虎牙之间,横跨长江架起了浮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建武十一年,汉将岑彭在此大败公孙述,斩其将领任满等人,公孙述落得一个“西塞浮桥断,公孙霸业沉”,民间称为“汉帝毁公孙”事件。
汉主帅岑彭,字君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六。岑彭奉命讨伐土皇帝“公孙述”。公元33年(建武九年),公孙述派大将率领军下江关(今四川奉节县东),击败冯骏、田鸿、李玄,攻克夷道(今湖北宜都)、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占据荆门、虎牙(今湖北宜昌东南隔江相望之二山)二山,严重威胁新生东汉政权,岑彭与吴汉、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将六万多人,战马五千匹,会集荆门。岑彭便在军中招募抢攻敌人浮桥的勇士,谁先登上浮桥,谁得最高的赏赐。于是偏将军鲁奇应募。时天风狂急,鲁奇率勇士驾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但江中攒柱,阻住战船,难以前行。鲁奇一面督率军士殊死作战,一面用火把焚烧攒柱。风怒火盛,桥楼崩烧。岑彭尽起全军,顺风并进,所向无前。蜀兵大乱,溺死者数千人。汉军斩杀任满,生擒程泛,而田戌脱身,逃往江州。“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秋毫无犯。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后汉书·岑彭列传》)。使者到达,岑彭已死。光武帝把任贵贡献给朝廷的礼物都赐给了岑彭的家属,谥壮侯,其子岑遵嗣。蜀人怜之,给他在武阳立庙,岁时祭祀。3、猇亭之战东汉自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末年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各路英雄并起,逐鹿天下,当属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最为出名并流传至今。猇亭之战乃三国鼎立决定之战。
刘备乃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家境贫寒,织草席度日,与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更得军师诸葛亮之谋,夺荆州,占益州,联吴拒魏、重整汉家江山。但结义之弟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为吕蒙所害。刘备得知关羽被害后,不顾阻拦,尽起大军为之复仇,因此爆发了终定三国鼎立的“猇亭之战”。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七十万人伐吴。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3万人(后期有沙摩柯加入,兵力要超过三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军作战,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六月,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并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次年四月恼羞于猇亭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猇亭之战就这样结束了。刘备惨败猇亭之后,蜀国积攒多年的兵力国库被耗尽了,吴国也因猇亭之战损失惨重,两家再联营修好,以防魏国吞并两国,可以说经猇亭之战,三国版图成型。同年(公元222年),夷陵被改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4、西晋伐吴破西塞三国末年,魏国权臣司马炎代魏立晋,史称西晋,不久灭蜀,西晋泰始五年(吴天纪三年,即公元279年)十一月司马炎决定伐吴,史称“西晋伐吴破西塞”。
西晋泰始五年(吴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采取太傅羊祜用兵方略分6路伐吴,其中王濬领军攻克吴丹阳(秭归),向西陵进军。时吴军于江中险要之处暗设木桩,用铁锁横断江路 ,又于江中暗置丈余长的铁锥,以阻挡晋军水师。由于羊祜在世时曾擒获吴间谍,晋军早知此情。王濬命人造大筏数十个,上缚草人,命善泅者驾筏先行,将铁锥拔起带走。王濬又命人作10余丈的大火炬,灌以麻油,置于船前,遇铁锁,点燃火炬,顷刻间便将铁锁融裂。于是晋水师畅通无阻,一路连克西陵、荆门(在西陵与夷道之间)、夷道(今湖北宜都)、乐乡等城,斩俘吴军各地守将,兵锋锐不可挡,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
东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也始见于史。5、樊猛西陵斩萧纪南北朝时(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此时,益州刺史萧纪,在四川称王十七年,南开宁州,西通资陵、吐谷浑,内劝农桑,外通商贾,财用丰饶,器甲殷积。候景之乱时,也不派一兵一卒前去赴援。及梁武帝死后,长史刘孝胜对其道:“今梁武帝已死,国不可一日无主。益州千里沃野,昔日汉高祖刘邦以此为基地,逐开创汉家四百年天下,目天下大乱四海无主,太尉何不称帝创万世之基业儿于孙”萧纪闻悦,不顾司马、参军直谏,当下称帝西蜀,改元天正,而后直伐西陵。
西元552年萧纪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天正。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五月,萧纪率军东下,直至西陵一带,人肥马壮,军容十分强大,梁元帝萧绎忙派兵路陆法和拒守。陆法和在西陵峡口修筑两个城池,取名七胜城,锁江断峡,萧纪大军一时难以飞越。虽如此,但陆法和眼见萧纪日日攻城,恐力不能支,遂接二连三向萧绎告急,盼望速发援师。
萧绎一面致书敌国西魏“益州刺史萧纪叛乱,有子纠亲也,请君讨之”,一面释出候景降将任约,令其为晋安王司马,令禁兵一万,助陆法和守西陵,继而又起用谢答仁为步兵校尉,令其助守与陆法和、任约等固守西陵。同时给萧纪写劝降信,恋一母同胞,劝其挥师还蜀。萧纪鬼迷了心窍,偏不肯从,却只是督师猛攻,满望旗开得胜,直指江陵、建康,平定江南,拥有天下。然而同室操戈,兵无士气,屡战无攻,师老财匮。又得报说“西魏大军日夜猛攻成都,成都危机!若不星夜驰援,城破危机”萧纪闻说,惶惶不可总日,于是听从部将所言,令尚书乐奉向江陵求和。然乐奉叛变密告萧绎“蜀军军粮将尽,士卒多半战死,不许不和,合力攻打”,萧绎采取此意,令大军猛攻。萧纪下将士见大势已去,密谋斩杀峡口城主投降萧绎,并四路合围,梁游击将樊猛,也临阵倒戈,率兵困于萧纪于西陵江面,萧绎闻后密令斩杀萧纪。樊猛得令,督兵猛攻纪船,士卒擒获萧纪与其子,并与硖口杀死,将其首级传给萧绎。6、梁陈安蜀横索桥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北周帝王更换频繁,时常有南陈、蛮族部落入侵,孝闵帝时赵煚出任陕州刺史(应当为硖州刺史,硖州治今湖北宜昌市;陕州则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若以此为据点收复信陵、秭归二郡,显然不合情理)。为防御南陈进犯,周军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险要处修建筑垒,名曰“安蜀城”,用于屯守军队,威胁南陈。
安蜀城与硖州隔江南北相对,江面上横拉绳索,铺以苇竹为桥,可从硖州运送军粮至安蜀城。时任硖州刺史(治今湖北宜昌)的赵煚负责筑城事宜, 不料,筑城时连下大雨,持续数旬,刚筑好的城墙塌毁了百余步,附近蛮族首领郑南乡乘机反叛,联络南陈将领吴明澈,准备袭击安蜀城,人们都劝赵煚尽快修复城墙,以此御敌。赵煚不以为然,说不用着急,我自有退敌保城的办法。他暗中派人联络另一支蛮族部落首领向武阳,劝其乘虚进攻郑南乡。向武阳听从赵煚建议,施以奇袭,俘虏了郑南乡的父母和妻子,郑南乡闻讯十分惊慌,急忙撤军,军队溃散,陈军也只得停止进攻,安蜀城之围遂解。随后,赵煚又率军同吴明澈交战十六次,累获胜利,俘陈将覃冏、王足子、吴朗三人,杀敌一百六十人,因功授开府仪同三司,擢荆州总管长史(长史为总管佐官)。7、隋朝杨素破陈军北周外戚杨业建立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杨业为统一全国,派杨素、杨广、杨俊讨伐陈国,此时爆发了杨素伐陈的“江关之战”,猇亭又一次成为其中的战场。
隋十二月上旬,杨素按隋灭陈作战部署,首先率舟师自巴东郡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作战。军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昕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中),以遏隋军。杨素决定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针,乘夜突袭,将其击败,率黄龙战船数千艘,利用夜暗,令将士衔枚开进,实施正面突破;令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戚昕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自江陵(今属湖北)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陈军白沙(今宜昌东)要点。隋军水陆配合,于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听所部。杨素率水军继续顺江东下,一时“舟舻被江,旌甲曜日”(《隋书·杨素列传》)。杨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隋书·杨素列传》)。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在两岸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为固守峡口,吕忠肃将自己私产全部捐出充军,所以陈军斗志颇高,防御也很严密。陈军尽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赏,激起隋军愤怒,拚死力战,多次获胜,隋军猛烈攻击下,吕忠肃被迫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士卒毁掉栏江铁索,继续沿江而下。隋军在长江上游作战获胜后,杨素一面率主力沿江东下,与秦王杨俊会师于汉口(时下游隋军已攻占建康),一面派兵南下略地,扩大战果。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8、唐军夜袭战肖铣隋末,江陵萧铣叛隋,自称梁王,定都江陵佣兵40万,唐高祖李渊灭隋后,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欲伐梁统一江南。
萧铣先发制人,派大将陈普环率水军西上,欲与割据四川开州(今开县)的萧阁提串连,强取巴蜀。高祖下令峡州(今宜昌)刺史许绍。许绍在西陵峡埋下伏兵,派其子许智仁率兵绕到敌后。萧军至峡口,腹背受敌,一战而败,陈普环为许智仁所擒,战船亦悉数被缴。萧铣逐回师虎牙、荆门屯守。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高祖再令许绍攻梁。许绍令许智仁率兵进击,他派兵埋伏于临江坪。至夜,唐军一面以小部队偷袭虎牙,一面点火为号联络伏兵。双方激战至拂晓,萧军败北,唐军占领虎牙。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又令李孝恭、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巴蜀军乘战船2000余只,从夔州顺江东下直扑萧铣。李孝恭取荆门,进兵至陆城,梁将周法明、雷长颖投降。萧铣又派大将文士弘抵抗,亦大败。李孝恭、李靖率军追至江陵,活捉萧铣,送至京师,斩于长安。至唐军夜战萧铣后,猇亭已成为文化鼎盛的唐、宋、元、明、清几代伟大诗人旅游圣地。唐朝诗仙李白咏夷陵而赋诗,“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诗圣杜甫的“虎牙行”:“秋风歘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洞庭扬波江汉回,虎牙铜柱皆倾侧;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溪谷黑;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阴雪霜逼;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围丹极;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大诗人白居易《三游洞序》、欧阳修《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司马光《送峡州陈廉秘丞》,苏轼《咏荆门》等均在猇亭留下历史一笔。9、清军平叛吴三桂清代(公元1644年-1840年)先后称为兴善铺、鼓楼背、虎脑背、古老背等,受辖宜都。此时,战火再一次燃烧,在“康熙平定吴三桂之战”中,猇亭再次成为决定性战场之一。清康熙年间(1674年)平西王吴三桂叛乱,率滇藩军自云南进入湖南,直逼沅州(辖今怀化,芷江等地,后废),远近震动。 同年四月初八,吴三桂遣部将陶继智等率三百艘舟师自宜都进犯夷陵。都统鄂内闻讯旋率夷陵前后两舟师东下迎击,双方在长江上厮杀,滇藩军不敌,清兵缴获敌方六十余艘战船,这是滇藩军首次向夷陵用兵.同年(1675)闰五月,吴三桂复亲至松滋,密调岳州之兵直犯夷陵、荆州。滇藩军水陆并进向夷陵进犯。舟师由水路前进,络绎上行,并占领境之河西孝子岩,每瞰吹烟起则飞炮入城中。陆师自距南津关2里的桃坪冲连营逼近古城西北屏障镇境山,据壕安堑。而此时,鄂北房县杨来嘉、刘之俊亦叛应之.率兵由归州进犯夷陵。他们联合滇藩军与清兵在桃坪冲一带摆战场。经过数次激战,未分胜负。两军只得各自在其山包扎下营寨。时值炎暑,部队人马需要饮水。杨军只好派兵沿山下溪背水,而清兵占据的山头有一大水池.蓄有天然雨水。宜昌镇总兵徐治都便抓住杨军缺水,部队缺乏战斗力的有利战机,向杨军发动进攻。杨军连战不利,遂沿着冲底向北撤退。同时,滇藩军一部还进占了西塞坝(今西坝),利用古城建筑,对抗清兵。
夷陵事急,总兵徐治都一面向蔡总督写书求援,一面坚持抵抗。蔡总督得书后,即遣将弁明国鼎、王大成等先后率兵驰援。夷陵镇中营游击纽维政旋与李懋功师连营数十座,自盘石铺、丰宝山、龙泉铺、天峰铺一带,沿途安站,直接当阳各汛,犄角声援。并在观音寨、罗汉峪亦分兵防守。此时,滇藩军无奈一度自官庄进攻丰宝山,直犯夷陵城,但由于清兵在丰宝山等要隘加强防守,其计谋未能得逞,孤城夷陵安然无恙。危城夷陵在被滇藩军围困的日子里.城内清兵官弁和地方官员与百姓生死与共。镇标中营游击马之迅带领老弱官兵数百人,每在叛军的飞炮轰击下,“军士皆蓐食而后登陴(女墙)”(《宣统志》,下同)拒守。夷陵州事田恩远则竭力保障清兵供给.不苦于民。特别是徐总兵夫人徐氏,大敌当前,勇敢登上城墙,“抚慰士卒,晓以大义,并脱簪珥服饰以资犒劳”。在一次“贼悉力攻城”时,不幸被敌飞炮击中而亡。她这种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鼓舞了许多守城军民。
由于清兵在夷陵城内外日夜警备。令滇藩军无懈可击,最后滇军一部退踞南漳,一部窃据镇境山土城,凭险固守,“土城有土城数百丈,即滇兵盘踞攻击处”(民国《宜昌县志稿》)。
吴三桂在松滋得报滇藩军攻战夷陵受挫.又亲自率兵至河西赵家坪督战,欲渡江入犯夷陵。夷陵镇标把总雄得胜、邱才奉命率健兵沿东路前进,侦察虚实。不料队伍行至塔泥,即与渡江登岸的部分滇藩军遭遇。经过激战,清兵杀伤滇军二十余人.生擒李开等人。滇藩军企图渡江攻取夷陵失败。清廷不容吴三桂叛军在湖南、湖北攻城略地.东奔西突,在夷陵战事稍为缓解之际,康熙十四年(1675)秋,派安亲王进兵长沙,围剿叛军。吴三桂得讯后,急由松滋回军自将援长沙,并尽调进犯夷陵、南漳之兵合力拒守,以保卫住长沙。但镇境山仍为滇藩军窃据。十一月,清廷又命征南将军穆占简选夷陵、荆州、岳州士马,由岳州趋长沙接应安亲王。并告谕若长沙无虞,或出夷陵,或由荆江渡江.分途并进,剿灭各地滇藩军。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次年(1679)二月,在镇境山与清军相持六载的滇藩军终于撤走.孤城夷陵得到解围。吴三桂滇藩军攻战夷陵.是逆历史潮流的一次军事反叛行动,它给夷陵百姓带来不小灾难。后来由于清兵不断增援。使孤城宜昌得以转危为安,西陵山,镇境山也恢复了昔日的平静。然而,吴三桂滇藩军当年攻战夷陵的阴影,即使若干年后在人们的心中仍是挥之不去的。清人严思浚在游西陵山《三游洞》诗写道:“平西往事几风烟.剩有荒城压楚巅。回首关山空窃据,伤心壁垒尚勾连。云开久喜狼烟净,波撼犹惊战鼓传。更上桓侯台上望,英雄竖子总纷然。”邑人张天然(康熙四十一年武举人)在《重游镇境山》诗里也有这样诗句:“平西废垒今安在,剩有空江水自流。”诗中的“平西”.就是指平西王吴三桂。这是两位诗作者游三游洞.镇境山时对往事发出的感叹。
古猇亭虽历经千百年来的战争洗礼,由于历代地方政府管辖、保护良好,至今虎牙山的绝壁上仍清晰的保存有一条长1000余米的古栈道,更有历代大诗人李白、杜浦、白居易、杨炯等在寻求猇亭古代历史战场遗址中留诗百余篇,其中《荆门山》、《擂鼓台》、《猇亭之战》、《西塞山怀古》等诗作均为历代诗人在猇亭古战场遗址遨游怀古时时留下的名篇。
弹指间,千古灰飞烟灭。如今的猇亭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猇亭古战场风景区已于2012年7月重新列入规划,2013年7月,宜昌虎牙滩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本着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理念,拟投重金打造古战场,深度挖掘古战场的历史内涵,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古战场历史画卷。
猇亭古战场风景区主题定位:
战争与和平三国军事综合体验地———长江第一军事要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猇亭据长江天险之势,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俗云:“得虎牙,安天下”,因此,古猇亭弹丸之地,却发生过无数起战役:秦将白起烧夷陵、东汉公孙述架浮桥、三国火烧连营七百里、西晋伐吴破西塞、梁陈安蜀横索桥、樊猛西陵斩萧纪、唐军夜袭战萧铣、隋朝杨素破陈军、清兵平叛吴三桂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三国“猇亭之战”,一战定江山,三国版图也因此战而定。猇亭古战场风景区所有的建筑小品、旅游景点、演艺节目、购物纪念、餐饮娱乐等均将致力于还原汉代历史风貌。
文化定位:三国军事文化
猇亭古战场经历了九大战役和无数小战争,但因三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尤其在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更因三国故事而成立协会、研究会,并翻拍电影、电视、制作动画,甚至把三国作为教科课程。因此,景区以三国军事文化为主线。猇亭古战场服务中心为汉代建筑,内部装饰镶有三国为主线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关公水淹七军、张飞点猇亭、关公败走麦城、刘备伐吴、陆逊火烧连营等;除此另有其他九大战役时间回顾图,以上作品均出自当代名画、书法家之手。 诗廊内壁刻有唐、宋、元、明、清历代伟大诗人在寻求古猇亭战役遗迹而赋诗。猇亭古战场影视厅:为4D影院、评书、戏台场所,内设有包厢、大厅,并售有茶、水果、点心以备于顾客使用。市场定位:以四季专项(复古)旅游和青少年军事科普教育市场为主,重点开拓军事和冷兵器爱好族、考古探奇族、学生科普族、企业常规团训拓展族、家庭休闲族、市民亲水族等六大市场。猇亭古战场风景区还原历史场景和战争场面,可以让旅游爱好者和青少年学习最基本的历史文化知识、做人精神的追求、文化内涵的修养、团结向上的奋斗。其中市场配套历史文化区、军事舞蹈演绎区、体验古代拓展区、纪念特色产品区等多个种类。
历史文化区覆盖整个景区四周:旅游接待中心、古战场影视厅、诗碑廊、曲赋亭、古栈道、屯兵洞、三友园、猇亭等30余处景点;军事舞蹈演艺区包含评书、舞蹈、古筝、相声,4D影院,此类节目分布在猇亭之古战场影视厅、兵寨广场、猇亭之战将位所等;体验古代拓展区分布于兵营、军事拓展基地等;纪念特色产品区分布于旅游接待中心、古战场兵寨广场、猇亭、茶楼等。
空间拓展配套
猇亭古战场风景区由于受到地局位置和空间的限制,和外部交通的制约,景区主出入口外空间和景区停车场等相关服务配套用地不足,作为长远规划,将318国道对面用地纳入景区做统筹安排,结合《旅游规划通则》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现有内容和深度上增加场地竖向规划和植物栽培规划作为景区的补充。增加配套内容涵盖酒店、餐饮、奇石文化馆、水果、花卉、园林等等作为相应的配套设施。
猇亭古战场景点线路图
本次规划对景区内部的游线做了详尽的划分,按照游客和市场不同需求以及景区特点,划分为白天游线和夜间游线。同时结合景区临长江的特点,专门规划有景区专用旅游码头。景区与外部经典的联营在本次规划中专门提出三条发展方向:第一,湖北省三国文化旅游线;第二,沿长江水上旅游线;第三为景区景点所形成的旅游线路。全天日一游线路图
游客服务中心—北入口大门—龙图腾-诗碑廊-曲赋亭-猇亭古战场演艺厅—千年古井-兵寨广场—古栈道—观景台—烽火台—临江楼—屯兵洞—张飞擂鼓台—猇亭-三友园-古藤路-赵王殿-兵营-虎牙英雄塔-辕门-同治碑-景区出口—猇亭古战场奇石珠宝展销厅。
猇亭古战场主要景点介绍
傅彤救主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将傅彤为救蜀主刘备,断后被围,挺枪纵马,率蜀军奋力死战,不下百余合,往来冲突,不能得脱,口中吐血,死于乱军之中。后人赞傅彤诗曰:“夷陵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至死犹然骂‘吴狗’,傅彤不愧汉将军。“吴三桂遗恨猇亭(遗恨剑柄)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兵败猇亭,遗恨掷剑,至今还留下剑柄为证。九战地猇亭古战场是中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军事重镇和少有的古战场,这就是著名的猇亭九战地,几千年来在这里真实的演绎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其中最著名的有九大战役,按时间顺序为:秦将白起烧夷陵、东汉公孙述架浮桥、三国火烧连营七百里[即猇亭(夷陵)之战]、西晋伐吴破西塞、樊猛西陵斩萧纪、梁陈安蜀横索桥、隋朝杨素破陈军、唐军夜袭虎牙山、清军大胜吴三桂等。这九大战役中最有影响的是三国时期的猇亭之战,也就是著名夷陵之战。这座诗廊的十八根柱子上刻制的就是几位宜昌知名的诗人为发生在这里的九大战役而撰写的九幅对联,以警示后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以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黩不贪、廉政为民。正所谓群山隐迹,众水夺门;关雄名奇,亭古楼新。扼鄂渝咽喉,据南北要津。金戈铁马,当年鏖战之地;明山秀水,今日观光之村。曲赋亭猇亭古战场著名的曲赋亭,多次毁于兵灾,这次仿古重修,再现亭貌也着实不易。从春秋战国至今,有许多名人名家在这里留下了诗篇。景色丽,骚客吟:来从楚国游,挥翰宿春天,李白、杜甫之句;荆门烟雾开,翠壁虎牙石,陈子昂、司马光之音;北客随南贾,苏东坡目睹商旅广;梦中船下虎牙滩,欧阳修身临溪水滨等等。有赞美山水奇观的,有歌咏雄关漫道的,有曲赋惨烈战争场面的,有诗吟艰辛生活的,其中著名的有郭璞、李白、杜甫、陆游、刘禹锡、王十朋、欧阳修、苏东坡、范成大、陈子昂等等,诗圣杜甫当年游览虎牙山,在此创作了《虎牙行》一诗:秋风欻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洞庭扬波江汉回,虎牙铜柱皆倾侧。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溪谷黑。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忧雪霜逼。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璧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围丹极。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戎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兵寨广场兵寨广场周边还有三叠瀑布飞流直下,有亭台楼阁遥相呼应,有同心一刻启迪团结一心试看天下谁能敌,有关楼让游客驻足一饱大江东去之气概。古栈道虎牙山腰绝壁上,有一条长约1000米的古栈道,犹如一条巨龙,遨游在悬崖峭壁之间,崎岖逶迤。这是一条承载着中华古代人民智慧勇气结晶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依稀可以看见成群结队背着背篓输蜀盐入楚的先民;有古代长江艄公那浑厚的背躯和那荡气回肠的吆喝;有两军的攻防交错以及生生不息的战魂之气。该栈道历史价值极高,走在栈道上即触景生情追思忆古,亦可亲切感受万里长江的恢弘波澜。其本身也是景区最具有价值的游览线路,同时也是极具体验价值的场地。观景平台观景平台上观江论史别有一番思绪。有诗曰:感怀古人过虎牙、行尽滩头又有滩、虎牙滩上吼狂澜、休言一叶扁舟稳,还有:虎牙滩,鬼门关,上滩之前把命算,一篙不稳船底穿,人见龙王船沉翻,这是古人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真实写照。“历时其景不复返、虎牙山下不见滩、再游蜀道乘快船、道道彩虹飞过来”,却是眼前的风景!望夫崖蜀军当年驻防猇亭时,临近有一后生因敬仰蜀军军纪严明,就报名参军,但在一次江战中,再也没有回营,其妻便寻到此地望夫归来,但栈道上行军人马拥挤,而女子日复一日望江盼夫归来感动了军土,于是士兵们搬来了砖块砌起了一方挡墙。后人在修复古栈道时,依然将它恢复,以此纪念这位女子坚贞的爱情和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真切愿望。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出自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之手,前《前出师表》,是诸葛亮于公元227年领军北伐前给后主刘禅的一份奏章。他道出了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且托孤委以重任,并表示为‘兴复汉室而竭尽全力’。而《后出师表》,是在诸葛亮北伐街亭失利后,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出于此表之中。南宋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8月的一个雨天,岳飞攻打金兵路过南阳武侯祠遇雨借宿时,深夜持烛细观壁上石刻的此出师表。观看之中不觉泪如雨下,便挥毫走笔草书了这永世流传的前后出师表。但遗憾的是,虽说岳飞草书之此表是世间珍品,但据欧阳辅的‘集古求真一'考定,其真迹己然无存,此作为弘治年间白麟所伪托。十二生肖碑为了纪念历代杰出诗人在古战场的诗作,特在此处树立十二属相碑,记载着诗人的姓名及与猇亭古战场有关的诗句于石碑之上,以铭记眷恋之情。游客可于此处瞻仰与自己同属相诗人的佳作。
虎牙有诗曰:虎牙一口鬼见愁,纤道三修我自喜。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虎牙山和虎牙滩还没有取名,人们都叫它险山、险滩什么的,后来圣母娘娘发现这个地方环境特别,于是,便带上坐骑金龟、门神银蛇以及童子玉虎来到先民们已为她盖好的天后宫安家落户。一日,玉虎独自下江饮水,望见江水湍急、船只艰难上行,于是告知圣母娘娘后,来到江边用牙咬住纤绳将一只只船拉向上游。后来竟有两颗虎牙被带脱飞到山崖中,为过往船只绑缚纤带,渐渐的人们就把这山叫虎牙山,脱落在江边的乱石滩叫虎牙滩了。时间久了,这玉虎的牙眼看就被纤绳拉掉光了,先民们正为此犯愁,再也不想让玉虎用牙去拉纤绳。正在此时,一条大木船由下而上行至滩前后,纤夫们用尽全力也无法让船只上航,玉虎见状不顾一切,便用最后的三颗牙咬住纤绳往上岸而奔,木船终于上去了,但由于用力过猛,把口中一颗中牙给拉掉了,可不管怎样玉虎却想到,这人世间真不知还有多少事需要帮助,于是再次请命圣母,寻游四海普行善事,娘娘答应了,并给它点上一付翅膀,留下虎形和这巨大的虎头,任由而去。半门坊唐朝时,胡皓从巴东乘船顺流而下来到虎牙滩时,只见虎牙山上楚塞楼和对面的荆门山被浓雾罩着,好一派迷人景色,不由诗性大发,脱口念到: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可巧这诗一出口竟被船老大听到。一天,船老大来到虎牙山,见有人在此门上写字,便走近观望,见两面已写下各种字号,唯有两面各留一条中联未写,他便说出是否能填上胡皓之诗。那人一听是胡皓之诗,连声叫绝。但船老大怎么也想不起前面的两句,于是使把后边的两句一面写一句,就这样上书而留传至今了。
猇亭该建筑为5层半仿汉阁楼。景点位于景区第二高峰上,登楼望远极目千里,宠辱皆忘豪气满怀,是景区的景点标志之一。“猇亭”这一地名的由来,与三国故事相关。公元208年,三国蜀汉虎将张飞任宜都郡太守,相传有一天来到虎牙滩下,看见这里地势险要,悬崖峭壁,江水湍急,暗礁丛生,便令工匠在此修亭以示纪念。亭即将竣工,张飞前来视察,只见亭的楹栏上刻有动物的图案,虎生双翼,张飞看后,勃然大怒,责问工匠此为何物,工匠急中生智:此乃虎猎食时的姿态,名为猇,是显示将军的神威。张飞随即转怒为笑,命人在亭中刻上“猇亭”二字。猇亭因此而得名,留传至今。卧虎卧虎指的是蜀中五虎将之一张飞,当时张飞己威名天下,在此擂鼓训水师更使敌军闻风丧胆,不愧其虎将之威。屯兵洞虎牙山有庞大的岩洞群,这些岩石有的在江岸边,现在向游客开放的岩洞群又叫“屯兵洞”。公园33年,东汉平定公孙述的江关之战,三国时的猇亭之战都曾在洞里屯过兵。抗日战争中,中国士兵曾在洞里抗击日本侵略者。屯兵洞位于虎牙山古栈道,深不可测,洞口如门型,高约3米,可容百余人,洞及里向下弯曲延伸。欲深欲之窄,听有水声,并与长江相通。传说溶洞为历代战争屯兵所用。景区内溶洞群在峭壁中,钟乳重生,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是隐兵屯粮的天然处所。其是猇亭地区山岩自然溶洞群的出口之一。溶洞群内部构成错综复杂,目前大部分区域都未探明,也未得到有效的研究和开发。该资源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是本景区核心资源之一。三友园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情投意合,尽忠汉室,三人在桃园祭告天地,焚香发誓:“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死。如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桃园三结义。
三友园再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手足之情,报国之志。
火神桥在猇亭发生的东汉火烧公孙述浮桥,三国火烧连营七百里,西晋王濬火烧孙皓拦江索桥。连续三个朝代、三次火攻,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为祈求火神祝融,保一方平安,在猇亭古战场遗址造“火神桥”为民消灾造福。“三思”鼎鼎,乃古代一种青铜器,它是古代立国之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鼎,三足,喻三方并列。猇亭与“三”有缘:三国古战场、三次火攻、三架浮桥、三修纤道、三国归晋,都不离“三”。在猇亭的古代战争中又有“常守必败”之说,这为后人研究古代战争值得三四,故立“三思鼎”。擂鼓台古代作战,以击鼓为号,号令三军,振作士兵的勇气。古战场擂鼓台遗址为虎牙山之高处,居高临下,历代古战争均在此擂鼓进军,鼓舞斗志。哨卡遗址《新唐书》记载:唐初江南割据势力首领萧铣屯兵虎牙山,企图如川强取巴蜀。唐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令峡州(宜昌)许绍率唐军萧铣顽敌,许绍决定夜袭虎牙山。深夜,唐军攀藤登岩,发现江边石崖洞口有一哨卡,唐军匍匐前进,迂回绕后,擒拿哨卡里两哨兵,后续部队乘虚而入,攻上虎牙山,一举剿灭了顽敌。 此地为萧铣军队哨卡遗址。龟蛇传福山顶天后宫中圣母娘娘有一个很神通的坐骑金龟,有一天,金龟突发奇想,认为自己已有千年修行,于是就向娘娘请命到人间传送福运,圣母看出了其用意,但也同意了金龟下凡,并派身边门神银蛇与其同行,再三交待金龟下到凡间,应处处从善为良,不可以仙自居,不可为非作歹,若稍有不良之行,非怪为师惩处。笫二天天色未亮,金龟托着银蛇便大摇大摆的离宫而去,圣毋娘娘一看,即手持玉如意点激其背,立即见一块上书为福兮祸兮的大石碑落在金龟背上,而金龟却毫无警戒之感,照样以好狗不挡路,乌龟走大路的摇摇摆摆的走到桥边,并与行人争道,于是圣母娘娘再指了一下石碑的另一面,立即出现了火神桥三字,口中轻声念到:过此桥而休也;可龟蛇却无所顾忌"的走过火神桥,这时刚刚登上台阶,突然感觉前后左腿无力,身体猛向台阶左边倒去。方知娘娘已查觉到自已下凡之隐情,于是,扭头叫喊:娘娘开恩,徒儿知错。娘娘不再理会,直驾云彩而去。留下金龟连带着银蛇就一直呆在这儿修为行善了!龟蛇的传说让人领悟一个道理,为人处事,必当真诚坦荡,切勿为非作歹,否则.后患无穷。天后宫圣母娘娘因觉这里山势险峻,江面急流险滩,过路行船风险万分,于是托梦给当地先民才在此处盖了这间天后宫,后来圣母娘娘带着她的坐骑金龟、门神银蛇、神童玉虎来到这里一直为人间排忧解难。长寿藤地处江北的虎牙山,满山都是藤萝。夏天的虎牙山葛藤覆盖,遮天蔽日。一千多年前的吴蜀猇亭之战,蜀军从四川顺江东下,缘山截岭,在虎牙山连营扎寨就是靠那满山的葛藤作隐蔽,长达八月之久。
南北朝时,北周将领陆腾在荆门山筑安蜀城,要在荆门山虎牙江关搭建一座索桥运送军粮,这索桥不是铁索,而是用虎牙山上的长藤和竹子编成的粗缆,上面铺上芦苇,悬于江面。陈朝主帅章昭达命将士在船楼顶上用长戟将其割断,突破防线。烽火台古代边防,在地势高险处筑台为哨卡,发现敌军来访,便在高台上用燃烧烟火做报警的信号,这就是烽火台。虎牙山上的烽火台记下了在猇亭发生的八次古代战争:《史记*楚世家》记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烧夷陵的战争,据专家考证,当时的夷陵城可能就是现在的猇亭。
《后汉书》记载,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蜀地割据势力公孙述派兵数万下川,在荆门虎牙横江起浮桥,竖斗楼,立攒柱,绝水道,经营山上,以拒汉兵。光武帝刘秀派汉将岑彭造直进楼船数十艘,率兵六万余人进逼荆门虎牙,借助风力逆流而上,用火焚烧浮桥,楼桥崩烧蜀军大败,汉军追至四川,斩杀了公孙述,平定了巴蜀割据势力,同意了中国。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主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劝阻,率数十万大军顺江东下,夺峡口,攻秭归,屯兵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刘备率诸将从巫峡起,连营扎寨直抵猇亭。东吴孙权任命宜都太守,年仅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抵抗刘备。陆逊兵少势弱,避敌锋芒,静观其变,寻找战机。吴蜀在猇亭相持七八月之久,蜀军兵疲意沮,将营寨移至山林之中,又将水军撤至岸上“舍船就部,处处结营”。陆逊抓住战机,命将士各持一把茅草点燃营寨,大火烧成一片,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反守为攻,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万。刘备和残兵败将退至白帝城。这就是发生在猇亭的吴蜀猇亭之战。此战影响深远,蜀国从此无力问鼎中原。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王濬东征伐吴,吴军负隅顽抗,在荆门虎牙江关设铁链横江,并在江中暗置铁椎以阻挡晋军东下。聪明的王濬令工匠造大楼船,扎竹痳灌油,制成火炬后,用木筏破铁椎,接着以楼船顺流而下,在船前,点燃火炬,烧掉铁链,晋朝大军顺江东下,直抵南京,迫使孙皓投降,至此三国归晋。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云“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歌颂了王濬伐吴的卓著功勋(据《晋书》)。
《陈书》记载,公元571年,南北朝时粱陈安蜀城之战也发生在楚西塞的荆门虎牙。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派大将军杨素在虎牙江关破陈朝顽敌,结束了东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据《隋书》)。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军夜袭虎牙山战败割据者萧铣(据《新唐书》)。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军在猇亭虎牙平叛吴三桂(据《宜昌府志》)。虎牙英雄塔猇亭是古代军事重镇,从秦初至清初近两千年,在这里发生过九次战争:即秦将白起烧夷陵、东汉公孙述架浮桥、火烧连营七百里、西晋伐吴破西塞、樊猛西陵斩萧纪、梁陈安蜀横索桥、隋朝杨素破陈军、唐军夜袭战萧铣、清军平叛吴三桂。为了追怀在历代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在古战场遗址建一英雄白塔以示纪念。兵营当年蜀军屯兵猇亭时,在虎牙山顶搭建了许多兵营。为纪念当年兵营搭建情景,现重建数座兵营供游客休闲观光。千年古井(蛙泉、玄德古井)相传蜀汉章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刘备因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心切,却招来了火烧连营。当时,满山营寨一片火海,蜀主刘备正率军边抗击吴军边寻退路。这时将土们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原来一水柱涌喷而出,把周边的火势浇灭,而且顺着这水柱看去,居然是从一只巨大的金绿色青蛙口中喷出,于是刘备便率军成功的冲出火海。后来此事传开,人们为了纪念这一神蛙的功劳,在此修建坊井以为纪念。1800年来,此井水源甘甜,从不枯绝,后来历代屯兵都用此泉。将帅茶楼1800年来,蛙泉井水源甘甜,从不枯绝,开发成茶馆,这就是源远流传至今的将帅茶馆,喝一杯蛙泉水、品一口蛙泉茶、吃一盏蛙泉酒,将带来健康快乐,带来延年益寿!同治碑 纪柱虎牙滩是长江著名的险滩。民谣曰:“虎牙滩,狼尾滩,上滩前要把命算,一篙不稳船底穿,人见龙王船沉翻。”清代诗人罗赢诗曰:“狂风吞渴日,急流卷孤舟”,形象的描绘了虎牙滩的险恶难行。 屹立在虎牙滩螺蛳山下的一块石碑,为清朝同治年间遗存的文物,上有《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虎牙滩碑记》 。《碑记》详细刻录了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李瀚章与荆南兵备道孙家谷等人巡视宜昌,在回荆州途中查看虎牙滩纤路的朽坏和艰险之状,并决定重修纤道的经过。《碑记》还刻记了重修纤路经费来源,开支账目,纤路的使用和管理之规定。在碑的右侧还立有“纪柱”,上刻“同治十二年季春月吉日立”。《碑记》和《纪柱》均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藏龙洞西汉末年,王莽新政时节,天下大乱,刘秀起兵统一天下,当时公孙述也想成就一番霸业,在江面架起浮桥以抵抗东汉大将岑彭,岑彭屡次攻打不下后,采取火攻浮桥,但久烧不断,这时、洞中飞出一鹰,口叼巨石砸向浮桥,并喊出“公孙败、公孙败”,顷刻间浮桥即毁,公孙述大军溃败不堪,这便是神鹰及神鹰洞的传说。同时此洞还有藏龙洞一名:相传刘备与东吴陆逊鏖兵于猇亭时,关羽曾在此地托梦给刘备;社稷为大,个人事小,但刘备报仇心切...悔恨洞相传很久以前,这山上住着一对孤儿寡母,生活过得十分贫苦,其母亲虽巳双眼失明却把儿子拉扯成人。但是,儿子却对母亲百般不孝,常常强逼母亲下跪于这里的土地庙前,祈求土地神让他家土地肥沃,尽生庄稼。有一天,他又将母亲带到庙前,叫她向土地神下跪祈求,不一会,天昏地暗,一道白光划过,从这山洞中飘出一位手扶拐杖的白发老翁,指着小子道:不孝之辈,你得与我细细听来,自古相传24孝,其中一孝为卧冰求鲤,说得便是王羲之的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百般虐待于他,而王祥对其继母仍孝顺万般,在一年大雪纷飞的冬天,继母重病卧床不起,茶水不思,这天,继母突思鲤鱼之汤何等鲜美,王祥得知便即奔河边,退却上衣卧于冰面,以体温化去冰块露出水洞,取出一尾鲤鱼返家煨汤守床喂之,不日,继母病状转好,此事传为佳话,你却如何待母?说毕,悄然而去。小子听罢如恶梦惊醒,连忙扶起母亲,从此,这方溶洞便被后人称之为悔恨洞了。
猇亭古战场旅游攻略
旅游时间猇亭古战场风景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春如诗、夏如画、秋如梦、冬如醇是四季游览的好地方。穿衣指南猇亭古战场风景区年平均气温16.5°,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其中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4°;元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3.1°,本无霜期为255-277天之间,由于临江早晚气温稍有差异,最好备有一套衣装,景点含带爬山、军事拓展等活动项目,建议旅游鞋为主。美食指南猇亭名吃猇亭冰花、古老背萝卜饺、峡口肥鱼、虎牙鲟。古猇亭冰花:源于战国时期,是宜昌的名吃,又称开口爽,是一种豆花冷饮。
古老背萝卜饺:源于西汉,是萝卜饺子,经过高温油炸,香酥可口。
峡口肥鱼:据传北宋时期,苏轼游览猇亭古战场,乘舟于虎牙江面时,因酒食其中一道佳肴,即刚从虎牙江面捞出,是一只皮肤雪白又肥又大的江鱼,苏轼品味后,赞不绝口,问船家此鱼为何名?船家解释,当地人称峡口肥鱼,此鱼和鲟鱼一般是洄游到虎牙峡口,苏轼提酒吟诗《戏作鮰鱼一绝》“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其中所指得就是肥鱼。肥鱼除骨架以外,其身无刺,其肉细腻、胶汁爽口、肥而不腻,营养价值又高,当地人称之为“肉灵芝”。
虎牙鲟:源于远古,是以第三代中华鲟为主料的明肴, 《本草纲目》记载:“其肝主治疮疥,其肉补虚益气,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鲟鱼和骨髓有抗癌因子,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
另有峡口风味三宝“峡口明珠汤”、“三游神仙鸡”、“白刹肥鱼”三道名菜亦闻名遐迩。购物指南猇亭古战场风景区不仅风景秀美,而且齐聚了各种特有旅游纪念品。如猇亭古战场邮票、指书、竹简、羊皮古图、猇亭古陶瓷、虎牙雕件、西沙贝壳等,同时景区奇石文化馆众多精美奇石、珠宝、饰品可供您选购。
邮票一套:猇亭古战场九大战役全套邮票;猇亭古战场风景区景点全套邮票;猇亭古战场名人、诗人邮票等;
好兄弟三个:桃园三结义仿汉陶瓷摆件;茶叶一两:五峰名茶、三峡名茶;古币三钱:自秦到清使用的货币;指书一件:当代书法家用手指蘸墨作书;贝壳一串:西沙贝壳旅游纪念品;珠宝一盒:玉佩、手镯等各种珍奇异宝;名画一幅:三峡大坝巨画作品;古陶瓷一个:仿汉各种精美陶瓷摆件;石圣一尊:即指米芾拜石陶瓷摆件;羊皮图一张:画有九大战役羊皮图,当日行军作战图、当日地势图;竹简一筒:刻有猇亭古战场九大战役原文、诗词、人物志、金刚经、孙子兵法等;古扇一把:猇亭古战场九大战役仿古名扇,记有人物、诗词、战争等;印章一枚:珍品寿山石印章;古酒一坛:仿古酒坛装售;旅行安全猇亭古战场风景区治安很好,并配备了景区多处监控摄像头和专业保安,不过出门旅游,人多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背包和物品,小心防范小偷。另外进景区前小心一些周边陷阱,例如坐车陷阱、拉客陷阱、色情陷阱等,总之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和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交通指南去往猇亭古战场风景区的交通非常便利,可通过飞机、火车、汽车、轮渡到达景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提高,旅游业也开始步入规范化,很多旅客旅游更喜欢自驾游。飞机场 宜昌三峡飞机场位于猇亭区,有B737、B757、A320等主要机型,每周航班120个,到达宜昌三峡机场可乘坐机场出租车、机场巴士等交通工具,整个路程约16.2公里,大约20分钟即可到猇亭古战场景点。火车站 宜昌东站是随着汉宜高铁、宜万铁路和鸦宜铁路电气化的建成,位于宜昌伍家岗区城东大道、沿江铁路、东站路围合的区域,南临宜昌市交通性干道城东大道和桔城路的交叉口。到达宜昌火车站后可乘坐巴士、出租车、公交等交通工具,整个路程约18.5公里,大约25分钟可到达猇亭古战场景点。火车站有停车场,游客到达后可以乘坐37路公交车,花1块钱公交即可到达猇亭古战场公交停靠站。小溪塔宜昌市可乘101路,102路,103路,106路(小溪塔---猇亭)直达。
- 兴山区 1高岚风景区
- 秭归 2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 当阳 3百宝寨
- 秭归 4西陵峡
- 点军区 5紫阳龙洞
- 夷陵区 6宜昌黄陵庙
- 长阳土家族自治 7长阳清江画廊
- 当阳 8季家湖城址
- 猇亭区 9夷陵古战场
- 五峰土家族自治 10柴埠溪峡谷
- 枝江 11关庙山遗址
- 宜都 12杨守敬故居
- 夷陵区 13金狮洞
- 宜都 14永兴桥
- 夷陵区 15三峡人家
- 当阳 16磨盘山遗址
- 夷陵区 17石牌要塞旅游区
- 秭归 18凤凰山古建筑群
- 秭归 19九畹溪风景区
- 五峰土家族自治 20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
- 猇亭区 21猇亭古战场
- 枝江 22青山墓群
- 远安 23南襄城遗址
- 夷陵区 24晓峰风景区(野人谷)
- 夷陵区 25三峡大瀑布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