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首页  > 山东  > 枣庄  > 山亭区   »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景点介绍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是泰沂山脉南部的崮形群体。主要由下古界的下、中寒武系地层组成,该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建造组成,局部夹砂页岩、砂岩的岩石组合。她以熊耳山为主体,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龙抓崖、迷宫洞等自然奇观为一体,堪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作,是“山东仅有、国内罕见”的石灰岩地质地貌奇观,更是探险旅游爱好者的绝佳选择。
中文名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级    别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所在地区
山东枣庄
海    拔
483 米
主要建筑
熊耳山地质博物馆等
主要景点
龙抓崖、巨龙山等
价    格
60元 

简介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南部 北庄镇境内,海拔483 米,东西绵延 6 公里,南北宽 2 公里,呈东西走向,是中国罕见的崮形山体岩溶地质地貌。溶洞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保护范围是:东经117°37′28″~117°37′48″,北纬35°00′10″~35°00′20″,面积0.5平方千米。因其主峰远看貌似一只大熊耳,故称之为熊耳山。《峄县志》早有记载:“(熊耳山)又西,曰裂山,如与熊耳一山而中划者,下为深涧,陡绝数千尺。自山巅俯窥,幽杳深暗,不见其底。两涯(崖)怪石参差,欹侧嵖岈,无立处,亦一奇也。”地质公园以熊耳山为主体,集群崮、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黄龙洞、龙抓崖、地下迷宫、崩塌地质灾害遗迹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是崮形地貌各生成阶段的实物展现,为山东仅有,全国罕见的原始而独特的石灰岩地质地貌奇观。熊耳山为距今5亿年前的浅海相沉积的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地层。山体上半部的石灰岩受断裂构造影响,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及溶蚀作用,使张性裂隙渐变发展而形成裂谷。裂谷一侧的岩体受重力、地震等因素影响,逐渐倾斜、崩塌、坠落而产生崩塌地质灾害。原山体逐渐风化剥蚀而形成山顶平平、边缘陡峭、山肩斜缓的崮形地貌景观。因而具有较高的科普、科研和观赏价值。熊耳山公园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湖川相连、享负盛名。涓涓细流汇成飞流瀑布,经年不息。下游的龙床风光和抱犊平湖,碧波荡漾、秀丽迷人,为游客营造出一个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原始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态,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悠久光荣的革命传统,是 的完美体现,随着景区建设步伐的强力推进,一幅原始自然风光和现代文明的画卷,正以她崭新的风姿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纷至沓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熊耳山位于因其主峰远看就象一只大熊耳,故称之为熊耳山。据《峄县志 · 山川》记载: “ 熊耳山,城北六十五公里,是巨梁山之右,界碑岭之南,高耸巍峨。周围岩石削立数百丈,唯一鸟道可上。 ”

地质地貌

熊耳山海拔483米,呈东西走向,东西绵延6公里,南北宽2公里。横卧在北庄镇。是一典型的低山丘陵远远望去,熊耳山像一只大白熊,头东尾西地横卧着;主峰像一扇张开的熊耳,故名熊耳山。立于熊耳山下向上看,在群山中,一峰突起,群山拱卫,柏苍松郁,石崮云绕,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从山顶俯视山下,众水交络,泉水叮咚,绿野山花,摇枝轻语,一展秀色。熊耳山又分3个景区:溶洞群景区、黄龙洞景区、双龙大裂谷景区。双龙一线天。熊耳山的山顶附近有一个大型的张性裂隙,很长很险,当地居民称之为“双龙大裂谷”,但通俗的称呼应为“双龙一线天”或“熊耳山一线天”;熊耳山的双龙一线天有以下4个特点:1.双龙一线天是郯庐大断裂的产物。位于郯(郯城,位于枣庄市的东南,属山东省临沂市管辖)庐(庐江,位于安徽省的巢湖地区)大断裂带附近,是郯庐大断裂的产物。断裂运动使岩石发生张性裂隙,这是熊耳山一线天形成的地质原因,有很强的科学性。2.双龙一线天规模罕见。长1000米宽2—5米,两旁高约20—40米。福建永安的桃花源洞一线天,是一个很有名的一线天,虽说高和宽好于熊耳山,但长度远远小于熊耳山。长度长了,其惊险性就大大增加,给游人的刺激性就提高了很多倍。3.双龙一线天曲折多变。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区的一线天像熊耳山一线天这样曲折多变的不多,开放的近500米,作者却花费了半个多小时才考察完。主要就是它曲折多变,时而遮天蔽日,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峰回路转,犹如天街长廊。4.熊耳山双龙一线天两壁石灰岩造型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历史背景

熊耳山拥有悠久而又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 年 4 月,中共临时特委郭致远、张光中等 6 名同志在牛鼻洞中建立了第一个鲁南农村基层党组织 —— 大北庄村党支部,为鲁南地区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1936 年,台儿庄老道人王士贤创办了 “ 鲁峄北黄龙洞贫民私塾义务小学 ” ,是抗战时期抱犊崮山区的唯一学堂,八路军宣传队经常到洞内宣传革命道理,从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二年短短六年中,培养过数百名学生,为革命培养并输送了不少仁人志士。一九三八年,国民党第四十军庞炳勋部曾一度把黄龙洞作为后勤仓库,撤离时将此洞爆炸,洞内许多古迹遭到破坏,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出黄龙洞沿阶而下,有“毛宅小学”在焉。校门前有一白杨树,树龄约百年,须三人合抱,葱茏苍翠,高大参天,与上洞古槐相映成趣。山风阵阵,如虎啸龙吟。在此小憩,令人生出几多想……2003年“十一”前夕,全省首家地质博物馆熊耳山地质博物馆,在山亭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建成,向游人开放。熊耳山地质博物馆占地3900平方米,总计投资500万元。馆内藏有1000多件地质标本珍品和2000多张地质图片。整个博物馆共分四个展区,沙盘陈列区集中展现了熊耳山旅游景区98公里的地形地貌;音像室则采用现代高科技音像手段,对整个景区及相关地质科普知识进行全方位系统介绍;展牌展览区主要由200多幅图片组成,展示了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和地质灾害遗迹的演化过程;矿石标本展览室则陈列了一大批地质公园内最具典型代表和科考价值的矿石标本。熊耳山景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拥有牡丹庵、黄龙洞、沧浪渊等人文景观,且交通便利,现已成为人们地质科普、旅游探险、休娱乐之佳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民俗民风

神话传说

据《峄县志》记载:“(黄龙洞)世传为黄龙禅师修真之所……岩西一石,中洼如臼,壁间泉注之,可供数十人(饮)。旁多石乳,有白蝙蝠大如鸽,盖饮石乳而生长者。……洞旁有石罅,旧传为吕洞宾飞剑处。”相传很久以前,此洞蛰居着一条黄龙,修炼多年,善能呼风唤雨,祸害百姓。某年黄龙借来东海之水,淹没了村庄和良田,快要淹没熊耳山顶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恰好路过此地,为救百姓,吕洞宾和黄龙连续交战了三天三夜,最后用飞剑斩除了黄龙,救出了百姓。至今,乡人们仍在传说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

民风

熊耳山周边民风纯朴浓郁,其生产和生活方式十分独特,农作物和果品物产极其富饶,独具特色的洪门生态葡萄村,被农业部命名为“生态庭院示范村”;红山峪民俗村代表了中国北方山村的生活特点,是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线。

景区景点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登山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由熊耳山东麓或西麓进入,循贯穿熊耳山东西走向双龙路行进,行程约 1、5公里;二条是,从西麓进入可依次观赏到双龙大裂谷―卧虎洞―黄龙洞等景点,行程约1、5公里。

西线景点

龙抓崖从熊耳山西麓出发,满山遍野布满奇形怪状的巨石。它们大者重达千吨,小者几十吨,石石相叠、错落有致、形态各异,仿佛刚从山顶滚落一般,巨石中还夹杂着零落的石碾和石碓,这里便是典型的崩塌地质灾害遗迹——龙抓崖。据地质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种崩塌现象是300年前发生的郯城大地震引发了此处的大山崩而造成的。站在巨石之上,闭目凝神,300年前那山崩地裂的轰鸣声仿佛仍然在耳畔回响。传说山脚下曾有一个小村庄在一夜之间被巨石淹没,除了一位外出遛乡的货郎和一只躲在地窖里的猫幸免于难外,其他生灵全部葬身石下。像形巨石行至山腰,台阶右侧10余米处有一块千吨巨石,被称做“万人抬”,意即需一万人才能抬动它。紧挨台阶有一巨石顶端平整宽阔,像人工搭建的舞台,被当地人称做“戏台”。“戏台”附近有三块巨石名叫上马石、下马石和狐仙石。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大军追杀,逃到此地,却又突遇一道又深又陡的山涧,惊得坐骑前蹄高抬,将刘秀摔落马下,后幸遇一位狐仙相助,方才重新上马,化险为夷。最后,刘秀上、下马和狐仙踏过的三块石头分别被叫做“上马石”、“下马石”和“狐仙石”。行家指出:站在此处,驻足南望,对面一座叫馍馍顶的小山丘上有三株松树,相映成趣,构成奇妙的“熊猫食竹图”。.狮子峰和玉女峰走过699级台阶,来到熊耳山山颈处的首段裂谷,长约100米,宽4米,高30米,入口处似一夹道,两壁平岩高耸,仿佛两楼并紧而立。昂头远看,一线青天在上,只堪鸟飞猿跃,人莫妄攀,北壁上有大片石钟乳自上百下似倾泻直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落珠壁、观音庙、卧牛抵石等。南壁有一座高耸山峰,傲然兀立,其岩石大有摇摇欲坠之感,是易发生岩崩地质灾害的景点之一。有趣的是,这座山峰拥有两个名字。从东向西观峰,其形状颇似一尊雄狮,威风凛凛,取名狮子峰。而从西向东遥望,恰似一位长发淑女,翘首顾盼,似在期待远方情人的归来,故又名玉女峰。双龙大裂谷沿山间小径前行20余米,顺“裂谷人口”指示牌进入,便可看到前方两座山体豁然开裂,蔚为壮观,此处便是“山东仅有、全国罕风”的双龙大裂谷。双龙大裂谷内两条裂隙分别呈东西和南北走向,其中东西走向为主谷,长约600米;南北走向为支谷,长约100米,两谷斜插相连、错落有致,俯看又似两条播云撒雨的蛟龙,故称之为“双龙大裂谷。”裂谷探幽进入主谷谷底,顿感阴凉无比。两侧悬崖陡峭、壁立千仞,怪石嶙峋,纵横交错,变化奇妙,时而遮天蔽日,时而豁然开朗。仰望谷顶,双壁似削,古木苍藤,掩映蔽日。行约10余米,见一擎天玉柱,高约40米,酷似西安大雁塔。底粗上尖,红叶岩层层相叠。周围槐树掩荫,幽雅静谧。双龙大裂谷的中段,谷底距谷顶50多米,两壁苔藓绿莹,壁石巨磐,不可登攀。裂谷宽外达两米,壁似双刃直插云间。双刃之上浮云缥渺,凝视长久,地转天旋。裂谷窄处,双壁合拢,一线青天。行约400米,眼前一面石壁相阻,似是已到裂谷尽头。继续沿一窄道向左拐,眼前顿时开朗,一束悬光指引着脚下的台阶,这里就是新近打通的裂谷通道,它呈V字形线路,悬如天梯,窄则容一人而过,陡则让人心惊肉跳。待到出口,豁然开朗,顿时有穿越时空隧道之感。驻足熊耳山之巅,向四周眺望,但见山岗四合,绿野浮动,田庐错落,真是一幅“生态家园”的天然美景。 两条裂谷内钟乳奇石,千姿百态;谷洞相连,曲径通幽,谷天相映,深邃神奇,可谓奇观密布,胜景不绝。有天街走廊:石梯缓升,远入雾海;有双龙仙境:琼楼高阁、云烟氤氲;有辟地摩天:石壁似劈、双壁欲倾;还有摇摇欲坠的飞来石、壁如刀削的千仞壁、奇特壮观的一线天、悬如天梯的台阶、栩栩如生的金光女神、奇形怪状的裂谷岩溶、霞光四射的万丈崖等。裂谷岩壁中还可寻找到乌龟、三叶虫、蝴蝶等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化石,它们忠实地记录着裂谷岩层的沧桑变化。生长在裂谷崖壁之上的山葡萄、何首乌盘根错节,形态古朴;凌霄花、爬山虎青蔓绿叶,使裂谷更显绿意盎然。新打通的裂谷通道极为狭窄且坡度极陡,几乎呈直上直下状,比之泰山紧十八盘有过之而无不及,游人只能单向行进,并注意脚下台阶湿滑,手扶两侧崖壁上的锁链慢行。卧虎洞告别双龙大裂谷,沿熊耳山山腰一条蜿蜒曲折小道向东行进,约有1公里处见一指示牌 “卧虎洞”。顺牌指向北上山坡,行400米便来到熊耳山之阴的卧虎洞。它与山之阴的黄龙洞相对应,因此当地便有了“藏龙卧虎”之说。卧虎洞又名溶洞,它是由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到了新生代,转化成“喜山运动”,“喜山运动”所产生的高能水,带走了山洞中薄弱的破碎物,同时溶解了碳酸盐,形成了溶洞的地质现象。溶洞东西宽15米、高18米、洞深60多米。走入洞内,只见洞门后有一钟乳奇石从西壁伸出,形似猛虎下山,又因此洞在山之阴,有虎踞熊山之意,故称此洞为卧虎洞。洞内九曲八折,高低错落,只见洞顶处石笋、石柱、石钟乳倒挂,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洞中石钟乳形态各异,有如万里长城,有如观音高座,有如雄鹰翱翔,有如鲲鹏展翅,有如玉石屏风,还有如群象狂奔、九龙附壁等,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黄龙洞走出卧虎洞,沿原路返回至三叉路口处,择一向东山间小道前行约300米,便可见到黄龙洞。黄龙洞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游览胜地。那苍苔古径之上,曾留下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的足迹,也激发了他们人生的豪兴。《兖州府志.山水志》载;“熊耳山,峄县北六十里,与滕县接境,其上有黄龙洞,旧传黄龙禅师修真之所”。抬头仰望洞口,见其下方嶙峋怪石如虎踞龙盘,洞口外有一棵千年古槐,枝繁叶茂,傲视苍穹,生机盎然。树干虬劲有力,树围三人合抱,主干顶部有一小洞,洞中又生长一棵小槐树,故人们又称“子母槐”。古槐历经千年风雨,洞察人间世态炎凉,且伴有美妙神奇的传说:洞中一位黄老道人向附近百姓在施舍堂施舍钱粮之后,到施舍堂求助的人越来越多。其中难免混杂一些不三不四、投机取巧甚至作恶多端的人。然而,前来要求施舍的人必经古槐下。因此,凡是清白之人从它身旁经过,会顿消登山之疲劳,产生惬意身爽之感觉;若是劣迹之人,则好象被一只无形大手扯住,围着它兜圈子,转个不停,洋相百出,令旁观者啼笑皆非。因此,此树又被称做“神树”。进得洞内,高深宽阔的黄龙洞洞口高达16米,宽约8米,洞深30米,可容纳2000余人。其形状似半月当空,似拱桥飞虹,又恰似雄狮怒吼。东壁上可依稀看到前人篆刻的痕迹。明代文豪贾三近留下的纪游诗就题在洞东侧的显眼处,虽字迹剥落,但依稀可辨“万历”、“黄龙洞”等字样。回首仰望,西壁上泉水滴滴注入石盂,叮咚有声。站在洞口向洞处观望,一幅美妙无比的奇景立刻呈现在你的眼前,那巨大的洞口宛如一扇巧夺天工的窗户,把对面三、四里开外的斗山峰峦、蓝天白云含在“口”中,可谓“窗含南岭”。黄龙洞分为前洞和后洞,两洞之间有一巨大石壁间隔,如帐似幕。两洞虽一石之隔,但内外两重天。外洞阳光普照,四季分明;内洞漆黑如墨,不见五指。两洞景观各具特色,外洞宽宏雄伟、气势磅礴;内洞高深莫测、景物各异。沿石壁、串小洞,俯身而过,深入后洞,深邃幽暗,冷气森森。打开射灯,四处照望,奇景可观,只见洞顶此起彼伏,洞壁错落有致,钟乳奇石似雕刻,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真个是洞中有洞、加紧有洞天。仰望洞顶,状如穹庐,似铁锅扣地,似葵花向阳。洞之西壁有一口山泉,泉水自岩棚外渗,自石孔流出,汇入下方的石臼中。那微弱的叮咚声,就象在宁静的夜空中传出的天籁之音,格外动听。 洞内东部岩壁自上而下隆起一条石钟乳,犹如一条蜿蜒攀附于石壁上的巨龙,鳞爪隐起,盘曲而上,作攫拿状,极为生动。传说黄龙和吕洞宾在熊耳山山顶大战七七四十九回合,终于招架不住,败下阵来,逃到山南坡一洞中,而吕洞宾却被阻在狭小的洞口之外,他不知洞内底细,不敢贸然入内,长期守候也不是办法,为震慑住黄龙不让其继续祸害百姓,洞宾把宝剑在洞旁一插,立在石缝之中,然后扬长而去。时至今日,洞口右侧竖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巨石,上端尖尖,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而那只黄龙因惧怕宝剑神威便再也没敢出来,只得附在石壁之上默默地注视着世间的沧桑变化,所以此洞得名“黄龙洞”。

东线景点

西伽河和牛鼻洞出黄龙洞洞口,拾级而下至停车场,可看到一株千年古杨,枝繁叶茂、高耸云天。再从熊耳山东麓出发,顺双龙路西行约1.5公里,在熊耳山山脚下可见到一条贯穿东西的大河,名叫“伽西河”。从地质学上讲,由于西伽河支流两岸分布着朱砂洞的灰岩,所以才造就了熊耳山的缓坡地段。河上横着一道长30米,宽6米,高10米的大桥,下有数个拱洞,河水漫过,形成一道几十米宽的水帘,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煞是壮观。河水常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山峦、浮云倒映其中,山风袭来,使人顿生惬意。沿坝涉水过河,步行半公里,对面山麓的石壁下便是牛鼻洞。手足并用攀援10多米来到洞前,可见到牛鼻洞有两个大小相似的洞口,中间隔一道灰黄色沙岩,两洞夹一岩,远远望云颇似牛鼻。屈身钻进洞口,不远处便是一圆形拱顶大窟,洞体宽敞,洞内前侧有一道裂隙,从中射下一束光,似一道白亮的帷幕,将洞穴一分为二。洞壁上垂有一条灰黄色的石钟乳,体似一条小黄龙,龙鳞片片、光影斑斑。牛鼻洞中还有三个幽深的小洞。顺着稍大的一个洞口向里爬行,俯耳细听,前方很远处像有潺潺流水声。大雨过后牛鼻洞的奇景在《峄县志》有载:“牛鼻洞,泉自牛鼻洞悬岩侧出,回窦竞出,激珠喷花,饶有奇致。”。牛鼻洞原是枣庄革命的又一纪念地。1935年,鲁南特委郭致远、张光中在抱犊山区建立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大北庄村党支部就在此地成立,并在牛鼻洞里召开了会议。大北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陈继全和另外4名同志在此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从此,革命的火种在山区迅速点燃,当地人民开展武装斗争,为鲁南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巨龙山沿枣徐公路路旁树立的“巨龙洞”标志,蜿蜒向东行驶4.5公里,穿过杏峪村,来到巨龙山停车场,只见巨龙山3座山峰连成一线,像一道黛色的屏障,重峦叠嶂,嵯峨秀丽。相传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打天下时,由于南征北战无法照顾家中年迈体弱的老母,只好为其备足衣食暂时放在此山一洞中“寄养”,因而此山得名“寄母山”。由停车场沿羊肠小道,绕岩石、登台阶,向南爬行上山,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行至500米处,见到两座山峰相距约10米,屹然耸立,直冲云霄。令人称奇的是两座山峰轮廊相似,且峰体都有一孔,这就是传说中七仙女曾经玩耍过的荡仙架。细看之后,才发现西侧山峰实际上是由3座山峰并紧合并而成。东侧山峰峰体出现多处长约10米的裂痕,峰底页岩似历尽沧桑,不堪重负,已开始出现剥落,给人以岌岌可危之感。相传,当年杨二郎担山驾云路过此地,被一位在河边洗衣的村妇识破天机,杨二郎慌忙弃山而逃,两座山峰便轰然坠落在巨龙山上。后来,有七仙女下凡到此游览,便用绳穿孔,在上面悠闲地荡起了秋千,故名“荡仙架”。巨龙洞荡仙架东10余米,一座峭壁上赫然写着三个鲜红大字:巨龙洞。洞内景观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打开彩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壁奇观“神女出浴”,石乳形成的景观恰似一位窈窕淑女。 “神女出浴”左侧是“白玉台”。其间有石乳形成的“眼镜”、“梳子”、“箅子”等梳妆用品,好象是为“神女”而备。其右侧是“奔流直下”,这是印在石壁上的水流痕迹,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水纹,犹如瀑布飞流,洞内深处壁崖之上隆起一条长约10米的石钟乳,自上而下,犹如一条蜿蜒攀附于石壁上的天然巨龙,鳞爪分明、盘曲而下、威风凛凛、气度非凡。在它的头部前方,有一圆滑钟乳石,水珠透过岩层潺潺滴落在其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光彩四射,形成“巨龙戏珠”的奇观。沧浪渊离开巨龙山按原路返回至枣徐公路,乘车南行约6公里至原半湖乡水泥厂,然后沿厂前公路西行约10公里,便可领略到被称作“邑中胜景”的沧浪渊。《峄县志》载:“有沧浪渊,县北六十里,车稍山下,相传为孔子听沧浪歌处。......尤为邑中胜景。”站在谷底眺望,远处迎面有两座峭岩屏立左右,犹如雄关隘口、险峻异常。两壁之间有一圆锥形水潭,将山口牢牢守住,这就是“莲花池”。攀着北侧的峭壁前移十余步,里面豁然开朗。正前方有一深渊,直径约20米,水色碧绿,水面如镜,此处便是沧浪渊。渊四周峭崖屏立,正面有豁口,一泓涓流飞滴而下,坠入渊中,发出细弱清脆的响声,涤人心肺。渊周巨壁上,生满紫藤,形状各异松柏在悬崖夹缝间傲然挺立,顺西面的岩石可攀到壁顶。俯视深渊,但见壁立树匝,险绝异常。难怪孔子游至此处边赏美景边聆听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紧靠渊西北壁有一单拱石桥,名叫“水火桥”。桥身悬满藤萝花,桥下有一汪泉水清澈见底,涓涓细流汇入渊中。过桥30米,便是霖泽庙,始建于宋代,从南到北分别为神龙殿、大殿、寝宫楼,均为青石建筑。当地有“霖泽庙因沧浪渊而生,沧浪渊因霖泽庙而扬名”之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十月初八的沧浪渊霖泽庙庙会,四方香客云集,拜者不断,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龙床风光沿原半湖乡政府门前公路西行,穿过务后村,约有2公里的路程见一座古石桥,过桥南行,然后顺山体边缘崎岖小道前行200米,便可看到龙床风光。龙床风光由龙床瀑布、龙床奇石、龙床峡谷三部分组成。龙床瀑布宽35米、高13米,远远望去,似白色绸缎悬挂山涧。瀑布之上,水绿如蓝,两岸美景倒映水中,如诗如画。瀑布之下流水潺潺,花岗岩石光滑洁净,水中游鱼清晰可见。瀑布南侧山壁下方有一方形巨石,长10米,宽5米,石面平整光滑,瀑布顺石而下,形成一面小瀑布,与大瀑布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此处便是传说中的“龙床”。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抗击王莽,因寡不敌众,兵败抱犊崮山区,单骑突围到原半湖乡务后村前,刘秀发现王莽大将吴汉率兵正迎头杀来。刘用灵机一动,沿山涧而下,突然发现山涧东岸,沧壁之下,有一宽阔岩石上,上能蔽日,下能隔水,是绝处逢生的避难之所。便藏起战马,只身一人藏于石上不敢动弹丝毫。恰巧,此时浓雾层生,把整个山涧遮掩的天衣无缝。王莽追兵至此,找不到刘秀踪影,只好率兵南下,刘秀万幸又躲过一劫。后来当地人便把刘秀躺过的这块巨石称为“龙床”。龙床两岸奇石林立、千姿百态。有似利剑,有似玉兔,有似金猴。在瀑布上游,有三块光彩夺目的巨大花岗石,其中一块平整立于水边,名曰钓鱼石。传说当年姜子牙曾在此直钩钓鱼;另一块似竖起的乌龟,回头仰望,半身悬空,半身入水,名曰乌龟石;还有一块好似为光武帝警戒的将军,名曰将军石。瀑布之下,便是龙床峡谷,绵延2500米,迂回曲折六道弯,瀑布由此而下,直奔峄城大沙河。整座峡谷变化奇妙、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峡谷两岸奇石林立、鸟鸣低谷。两岸花果飘香、景色怡人。适逢夏日便有泉水淙淙、水雾腾生,谷底更是凉爽适宜,是人们避暑休闲的胜地。

特色景点

双龙大裂谷双龙大裂谷是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景点,它主要受差异性风化剥蚀和重力地质作用等影响而形成较大规模的张性裂隙,是崮形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龙抓崖是典型的崩塌地质灾害遗迹,具有极大的地质科研及教学价值。熊耳山特殊的横断山脉为景区造就了奇异绚丽的天然溶洞群,黄龙洞、巨龙洞和卧虎洞各具特色,其洞天互映、崎岖深邃,石笋、石柱、钟乳石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蔚为壮观。卧虎洞洞位于熊耳山北侧,与黄龙洞遥相呼应,是当地农民捕獾时意外发现的一处古溶洞。洞内遍布钟乳石、石笋、石柱。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形成的玉石屏风、雄鹰翱翔、观音高坐、鲲鹏展翅等自然象形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些景观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在灰岩裂隙中活动,因环境变化而沉淀的结果。据说此洞与山前的黄龙洞相通。目前正在对穿开掘。若能贯通,此洞当为“鲁南第一”。黄龙洞离开大裂谷,顺崖下向东三华里,即到了“黄龙洞”。黄龙洞被誉为“北方第一窟”,为产于5亿年前石灰岩内受断裂控制的喀斯特溶洞。洞口向南,有石阶相通。洞口呈半月形,被一千年古槐半遮。宽约30米,高20米,洞深约80米,分前后两厅,因后厅壁上有两条黄色钟乳石似蛟龙附壁盘蜒而得名。洞内还发育有观间阁、莲花石等钟乳石景观。黄龙洞历史悠久,早期在前厅内塑有神像,且随处可见断碣残碑。东壁有石刻一方,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难以辨识。有学者考证,此即光禄卿贾三近的《洞因赋》:玉洞苍烟古,同君一醉攀。秋深黄叶尽,雪霁白云还。扫石怜老僧,穿林慕鸟闲。共谈尘外事,清兴满禅关。此外,站在洞口还可欣赏黄龙观山的优美景色。

旅游资源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旅游资源一城榴花雨,万顷荷花香”是对枣庄旅游的真实写照。枣庄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素有“冠世榴园”之称的峄城冠世榴园风景区,被国内外游客赞誉为世界级“农业遗产”;拥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为典型的“岱崮”地貌;拥有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双龙大裂谷,地震裂谷奇观被地址专家誉为地震遗产奇迹中的“奇迹”;拥有我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拥有运河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地、铁道游击队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支持的红色精品景区。近百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众多的河、塘、湖、库构成了枣庄独特的“江北水乡”风貌。依托这些人文、自然资源,枣庄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抱犊崮、熊耳山、冠世榴园、微山湖湿地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以盈泰温泉度假村、汉诺葡萄酒庄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以滕州“一塔六馆”、匡衡祠、市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国家AAAA级景区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微山湖红荷湿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古城、汉诺庄园、鲁南水城·枣庄老街、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国家AAA景区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龟山旅游风景区、墨子纪念馆、莲青山生态旅游区、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滕州汉画像石馆、刘村梨园风景区等国家AA景区甘泉寺、王学仲艺术馆、滕国故城、李宗仁史料馆、鲁南观赏石馆等河南省卢氏县熊耳山----风光无限,闻名遐迩.气象万千.08之夏熊耳山,地处河南省卢氏县横涧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界岭。据《水经注》记载说熊耳山“双峰竞秀,望若熊耳”,《尚书.禹贡》上记载道“导洛自熊耳”而得熊耳山名。熊耳山古为道教名山,主峰熊耳岭海拔1569米。熊耳山雄伟险峻,气势非凡。主峰云遮雾罩,或玉带缠腰,或桂冠戴顶。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雄险,龙潭瀑奇秀。悬崖绝壁间有一独木桥,经年累月不见朽迹,相传为神人架设,游人无法接近。通天洞平直,进洞后可见蓝天白云。风洞中的溜冰至七月炎夏不融,入八月积雪仍存。有多处香火旺盛的庙宇遗迹。现已修成祖师爷庙等多处景点。熊耳山汤河温泉风景区,地处卢氏县横涧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界岭,是中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分界岭。《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井铭耳”,《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敞而得名熊耳山。自古为道教圣地,中原名山。主峰熊耳岭海拔1569米。有头无门、二天门、三天门、神仙桥、通天洞、风洞等景观。熊耳山雄伟险峻,气势非凡。主峰云遮雾罩,或玉带缠腰,或桂冠戴顶。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雄盼,龙潭瀑舒秀。悬崖绝壁间有一独木神仙桥,经年累月不见朽迹,相传为神人架设,游人无法接近。通天洞平直,进洞后可见天白云。风洞中的溜冰至七月炎夏不融,入八月积雪仍存。汤河温泉,位于熊耳山南麓汤河多街头,俗称“汤池”。光绪九年,《卢氏县志》记载:“汤池在熊耳山足,夏可熏鸡,冬可沐疡”。其形成原因,众说不一。神话传说为泉山之下压一太阳,乃后羿所射之日。专家测定:常年水温49.5左右,时流量10吨,台有硫、氟、钙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常浴汤池水,川医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以及麻痹症、神经痛等多种疾病,对痤疮、湿疹也有较好的疗效。洗浴后皮肤光滑、富有弹性。当地的汤河人自古以来就有裸浴的习俗。据说在古时,本地男女常为洗浴争池,为此曹靖华之父曹植甫从中调停,最后约定女了洗浴时间为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纫十,其余时间均为男子洗浴。此后,一年四季里,男女都能够按约定时间,在大河岸边,轮日裸浴,向着蓝天白云,尽情淋浴,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原始风情。远远望去,如一幅流动的人体水墨画,令无数外来度假的游客感叹、称奇。省著名历史学家单渊慕到汤河考察后曾赋诗一首:“夜宿汤河青山下,夜涛声求入耳,对崖数十裸浴女,微雨清晨洗文化.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镜内,因远看整座山体象一只黑熊的耳朵,故得名熊耳山。据《峄县志·山川》记载:“熊耳山,城北六十五公里,是距梁山之右,界碑岭之南,高耸巍峨。周围岩石削立数百丈,唯一鸟道可上。” 主要景点有双龙大裂谷、龙抓崖地震遗址,黄龙洞、卧虎洞、牡丹庵、八戒洞等自然景观。双龙大裂谷是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景点,它主要受差异性风化剥蚀和重力地质作用等影响而形成较大规模的张性裂隙,是崮形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龙抓崖是典型的崩塌地质灾害遗迹,具有极大的地质科研及教学价值。熊耳山特殊的横断山脉为景区造就了奇异绚丽的天然溶洞群,黄龙洞、巨龙洞和卧虎洞各具特色,其洞天互映、崎岖深邃,石笋、石柱、钟乳石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蔚为壮观。公园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湖川相连、享负盛名。涓涓细流汇成飞流瀑布,经年不息。下游的龙床风光和抱犊平湖,碧波荡漾、秀丽迷人,为游客营造出一个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