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下渚湖
首页  > 浙江  > 湖州  > 德清   »  下渚湖景点介绍

下渚湖

下渚湖
下渚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德清县城东南,面积约为36.0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中心湖泊1.26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基地、国家野生大豆保护区、浙江省50个最值得去的景区之一、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2011年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联合发起的“寻找中国最美湿地”评选活动中获“中国最美湿地”称号。下渚湖异名颇多,因传“防风氏所居”,故叫风渚湖或封渚湖;又因与“哑子”谐音,俗称哑子湖。此外也有叫九里湖、巽湖的。下渚湖为一具有多样性景观的典型天然湖泊湿地,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港汊交错,芦苇成片,湖水清澈,野鸟群息,水生动植物遍布,至今仍保持了自然质朴、原始野逸的江南水乡风貌。600余个墩岛散布湖面,1000余条港汊纵横交错,还有800多种动植物在这此繁衍生息,其中就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野生大豆、有被誉为鸟类中的“大熊猫”的朱鹮。
中文名
下渚湖
位    置
德清县城武康郊区
性    质
湿地公园
面    积
5平方公里
动    物
160余种鸟类
文    化
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开放时间
08:00~16:00
门票价格
80.00元(含40.00元船票)
著名景点
"豸山,下渚湖熊猫园"

历史文化

德清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据史书记载,吴憾山曾是吴王夫差伐越筑垒之处,越王勾践曾在新安屯兵,下渚湖旁防风山是古防风国所在,范蠡师计然居住德清计岘山,计筹山也因此得名。德清人才辈出,“习俗薰染,典制彬蔚”,积淀了渊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温文儒雅的民俗民风,同时带动了德清经济的发展,让“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的德清享誉海内外。下渚湖是德清县第三大湖荡,浙江省第五大内陆湖。下渚湖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防风文化的故里,至今防风庙地、碑碣等遗迹遗物尚存,颇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曾两次在此举行全国性的“防风”学术研讨会。同时,规划区内还保留着一批历史遗迹,如千年古刹云岫寺、宋代水乡古桥寿昌桥等等。两百多年前写《长生殿》的戏剧家洪升在游览防风古国时,曾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非常形象生动地勾勒了防风古国及下渚湖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与民俗风情:“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埏埴居人业,渔樵隐士图。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下渚湖东侧水滨分布有道观山、和尚山,两山中间又有扁担山相连,据说,人踩道观山会发出空洞声。

自然资源

植被资源:规划区西部塔山、防风山上植被良好,以常绿(落叶)阔叶林及灌木林为主,在二都集镇西街和云岫寺周围有两片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约312公顷。东部为河网湖塘密集的湿地,以水生植被为主。下渚湖内大小土墩上长年生长着茂密的翠竹,茂林幽森,清然高雅;野生的芦苇,沿湖成片,深入则密不可测。风景区用地的森林植被区划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地带,原生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物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500余种。其中水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三尖杉、浙江樟、红豆杉、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兰、紫荆、厚朴、凹叶厚朴、浙江楠等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植物。豸山岛上还生长着一大片古樟树群,最老的大樟树已有上百年树龄。水资源:下渚湖地区属河网密集的平原区,水资源丰富。下渚湖源出湘溪,起着蓄水、分洪调节水位的作用,其核心区保留了鸟类栖息和野生芦苇茂密的湿地生态系统。遍布湖荡的岛屿、沙渚、土墩形态各异,约600多个,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有港、水网交错,因此有“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之称。野生动物:下渚湖地区属东洋界动物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以农田动物群为主,如鹌鹑、麻雀、青蛙、鲤鱼、泥鳅、鲶鱼等,约377余种,其中白鹤、鸳鸯、獐等为珍稀动物。下渚湖中渔栅连绵,鱼虾翻跃,丰腴的水草丛丛簇簇,招来百鸟栖息。野鸭、白鹭、沙鸥等飞禽随处可见,还有水雉、红嘴黑水鸡、翠鸟等,并且品种还在不断增加。据资料显示,下渚湖地区的水草丛和沼泽地栖居着野生珍稀鸟禽大约有160余种,属被保护的野生鸟禽有20余种,数量较大,如水蛭、小白鹭、苍鹭、鸬鹚、翠鸟、野鸭等,仅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小白鹭数量就达一万多只。大量野生鸟类禽类集中在和尚山、道观山一带觅食、栖息、繁殖,因此这里已被有关部门定为野生鸟类保护区。

民俗民风

茶礼古俗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人生雅事,莫过如此……江南灵秀之地德清,山水清嘉,历史悠久。东苕溪、古运河流淌不息,曾孕育像唐代诗人孟郊、当代红学大师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厚德载物,名扬天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德清,人且尚德,如水至清,民风古朴,茶事清雅。比如下渚湖畔的“三道茶”风俗,就深深烙有古代茶道遗风。下渚湖畔的“三道茶”风俗,有古代茶道遗风。下渚湖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陶冶人的淡泊、博爱、谦和、善美和刚强的襟怀。茶被誉为神奇的“东方之草”。 形成茶叶色香味的茶多酚具有保健功能。饮茶不仅有助于清除人体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固齿消脂,清肝明目,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常喝一杯茶,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茶为国饮,名不虚传。“下渚湖三道茶”,古老而淳朴的迎宾待客之礼数,在千年后的今天,在德清城乡坊间,仍得到完美的传承与弘扬,令无数观光游客心仪神往。春夏秋冬,四时佳节,或走亲访友,或谈古论今,主人都会端上“三道茶”招待宾朋与故旧。这古老的“三道茶”习俗早已融入寻常百姓人家日常生活起居,特别是下渚湖一带民间一直延续这种“三饭六茶”之茶礼古俗。

防风文化

防风氏是我国远古时代防风国的先民首领和治水英雄。防风祠位于下渚湖风景区境内(三合乡二都集镇),建于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晋,里面供奉的是治水英雄防风。农历八月二十五日是防风氏的祭奠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奠仪式,祈求风调雨顺,穰穰满家。德清县三合乡防风山的防风庙,始建于西晋元康年间(291-299年),“邑令贺循建”。梁任昉的《述异记》中不仅提到“防风庙”是“土木作其形,龙首牛耳,连眉一目”,也最早记述了祭防风之情景,“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防风山南麓的秋祭防风活动,在旧历八月廿十五前后各一天(即廿十四、廿十五、廿十六)举行, 历代官民都十分重视。秋祭防风,先由官祭,经过“埋眚”、“起眚”、致祭等仪式后,出殿巡行。各社各就各位,旌旗招展,集合于庙会广场;老龙在前,青龙在后,台阁、高跷、马灯,摆开道子;“四弟相公”前有硬牌执事;钢叉开道,鸣锣放铳;巡行队伍中还有各种龙灯、渔灯、马灯,称为“龙灯会”。街上三处拳会,表演钢叉、顶缸与各路武术。巡行至桂花厅,则用当地土产的熏豆茶“坐茶”、“供茶”;有的地方还要搭浮桥而过。

名称来历

下渚湖原来这里没有湖。住着夏、朱.胡三家富户。他们有无数金银财富,就连夏家的龙头尿壶也是用黄金打的。丫环三天不隔两日地给尿壶冲洗。每次冲洗时丫环总含着泪花对金龙说:“金龙啊金龙!你真命苦,别的龙自由自在,你却成了臭龙。” 一天午后,丫环在厨房收拾,一只狗“呜呜、呜呜”地叫着进来,在丫环身边转来转去。丫环以为狗还未吃饱,顺手将一镬铲的饭掷给了狗,哪知狗一口衔了金镬铲就跑,丫环一看金镬铲被狗叼了去,急得直追,那狗一直到离村很远的山坡上才停下来,金镬铲也掉在地上。丫环追得直喘气,也停下歇息。她扭头向来的方向一看,树木房屋和村庄全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看湖水,夏、朱、胡3家都给水淹了。后来人们管这湖叫夏朱湖。时间久了,大家忘了3户人家,便叫下渚湖了。
  • 相关推荐